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165772.jpg)
- 孙逊,孙菊园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0856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凡例1
第一编 总论1
一 “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我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的演变1
目录1
二 从“稗官野史”到“文学之最上乘”——我国古代小说地位的历史变化17
三 两两对看,“未知孰家生动活泼”——我国古代小说的比较研究24
四 “置身事外而设想局中”,“心入书中而神游象外”——我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的鉴赏论34
一 “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小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一)43
第二编 小说与社会生活43
二 “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小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二)49
三 “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情之所有”——小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三)56
四 “妙处只是个情事逼真”——小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四)60
五 “虽敷演不无增添”而“大要不敢尽违其实”——历史小说的真实性66
六 “事无可稽,情有可信”——神魔小说的真实性70
七 “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作家的生活积累和小说创作73
八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作家的创作目的和动机80
九 “无所不有”,“无所不备”——小说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85
一○ “颇足兴起百世观感之心”——小说的社会作用88
第三编 人物形象93
一 “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人物性格塑造与小说创作93
二 “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99
三 “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人物性格的典型性106
四 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110
五 “出场各别,均极用意”——人物的出场艺术115
六 “最可厌野史‘貌如潘安,才如子建’等语”——人物的外貌描写120
七 “各尽其妙”,“各得神理”——人物的命名和称谓艺术124
八 “一样人,便还他一样人说话”——人物的对话描写(一)128
九 “许多话在纸上有声有气,如见如闻”——人物的对话描写(二)138
一○ “此等笔墨真可谓追魂摄魄”——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144
第四编 情节结构150
一 “出人意外”,“入人意中”——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150
二 “文贵曲而不贵直”——情节描写的曲折性和生动性156
三 “虽一落刀,亦必写成异样色势”——情节描写的具体性和充分性164
四 “直书其事,不加断语”与“序事之中夹以议论”——情节描写的客观性和倾向性168
五 “笙箫夹鼓,琴瑟间钟”——情节安排和演进的节奏感172
六 “千头万绪,拉拉杂杂,偏能条分理晰”——情节描写的错杂性和条理性178
七 “前因后果,入情入理”——情节演进的逻辑性和合理性183
八 “事不雷同,文亦不合掌”——情节描写的变化原则(一)188
九 “写一样事,而又断断不使其间一笔相犯”——情节描写的变化原则(二)194
一○ “文家贵乎能变,庶不板重”——情节描写的变化原则(三)199
一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情节的转换与过接206
一二 “从知客口里铺排出丛林中许多职事来”——叙述角度的选择与转换208
一三 “其妙处尤在层层布设疑阵”——情节描写中的悬念设置(一)213
一四 “写急事须用缓笔”——情节描写中的悬念设置(二)216
一五 “文字不险不快,险绝快绝”——情节描写中的悬念设置(三)220
一六 “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节来”——小说中的细节描写223
一七 “逐项细开”与“闲笔点缀”——小说中的环境和景色描写226
一八 “必先具结构于胸中”——结构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231
一九 “有应有伏,一笔不漏”——结构情节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一)235
二○ “首尾呼应”,“脉络贯通”——结构情节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二)244
二一 “笔墨回环兜锁,妙不可言”——结构情节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三)249
第五编 文学语言253
一 “只用三个字,写废寺入神”——文学语言的表现力253
二 “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文学语言的准确性259
三 “必写新文字好看”——文学语言的独创性263
四 “文章妙处,真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文学语言的含蓄性266
五 “只此一个字写尽”——小说中的炼字艺术269
六 “叠二语,活见从纸上走一宝玉下来”——重词叠语的妙用272
七 “疑缺”处“正传神处”——小说中的不完句法276
第六编 表现手法279
一 “将欲避之,必先犯之”——人物描写的对比手法(一)279
二 “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真率”——人物描写的对比手法(二)285
三 “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夫形之而觉其更勇”——人物描写的对比手法(三)288
四 “要写李逵朴至,便倒写其奸猾”——人物描写的对比手法(四)291
五 “写小姐之俗者,乃所以写编修之俗”——人物描写中的反笔和侧笔294
六 “读《金瓶》当看其白描处”——小说中的白描手法297
七 “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人物和情节描写中的虚实相生之法300
八 “叙事之法,有宾有主”——人物和情节描写中的宾主相衬之法304
九 “文字穿插之妙,不可名言”——情节描写中的“截”法、“岔”法和“横云断山法”309
一○ “文前必有先声”,“文后亦必有馀势”——情节描写中的“弄引法”和“獭尾法”315
一一 “要繁便千言不了,要简便一字疾通”——情节描写中的“繁简法”320
一二 “《金瓶》一百回,到底俱是两对章法”——情节设计与描写的对应手法325
一三 “文以疏密互见,错落不定为奇”——叙事行文中的“错综法”327
一四 “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各种小说作法举隅332
一五 手法“千变万化”,而以“神鬼搬运,全无踪迹为绝技” ——表现手法贵在自然而不露人工痕迹349
一六 “作文最忌陈腐”——小说创作贵在破除陈腐俗套353
一七 “全用画家笔意写法”——我国古代小说对其它文学样式和姐妹艺术的借鉴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