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科医生处方手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科医生处方手册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159173.jpg)
- 张阳德,张宪安主编;陈凡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648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处方-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科医生处方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1
一、调节机体生理功能1
目录1
第一章 药物的作用及处方用药注意事项1
四、不良反应2
三、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2
二、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2
一、吸收3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3
二、分布4
四、排泄5
三、代谢5
一、药物在体内的浓度6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6
三、病人的感应性7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7
一、明确诊断8
第四节 坚持合理用药,切忌滥用药物8
二、合理选择药物9
三、实行个体化给药10
四、注意用药顺序11
六、开展血药浓度测定,及时调整药物剂量12
五、注意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法12
八、使用新药时须慎重13
七、注意避免配伍禁忌13
一、药物的用法14
第五节 药物的用法及用量14
三、药物剂量15
二、用药时间与次数15
二、处方的结构19
一、处方的意义19
第六节 处方结构及书写处方的注意事项19
三、书写处方的一般规则及注意事项20
四、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精简用药21
三、尽量兼顾增加疗效与减少不良反应21
第七节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21
一、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利弊21
二、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21
五、注意配伍禁忌22
六、重点注意有临床意义的联合用药23
第八节 抗菌药应用注意事项25
八、无菌操作25
七、灵活调整剂量25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26
二、联合用药要权衡得失30
三、选择正确的用药方法32
五、预防用药要控制使用33
四、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综合治疗措施33
六、注意防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4
八、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理应用的注意事项35
七、及时分析无效原因35
九、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时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37
一、要遵循“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双重理论用药39
第九节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39
三、掌握中药、中成药及西药的配方机理及配伍禁忌,切不可乱联乱用40
二、掌握中西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40
一、要认识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43
第十节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43
四、详细了解病史及服药史43
五、注意中药剂量与剂型变化43
三、注意合理选择药物44
二、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药物对老年人其他疾病的影响44
七、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临床表现45
六、控制输液量45
四、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及适当减小剂量45
五、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45
一、在妊娠头3个月用药要特别谨慎46
第十一节 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46
二、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尽量选用对孕妇及胎儿安全的药物47
三、用药时间宜短不宜长,剂量不宜过大51
六、使用可引起子宫收缩的药物要特别谨慎52
五、应当尽量避免应用新药52
四、及时调整用药剂量52
八、某些中草药亦有堕胎的作用53
七、妊娠期抗菌药不可滥用53
二、严格掌握用药剂量54
一、婴幼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54
第十二节 婴幼儿用药注意事项54
四、正确选择给药途径56
三、注意给药间隔时间56
一、常见可进入母乳的药物及婴幼儿体内的血药浓度57
第十三节 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57
五、切不可滥用药物57
六、对婴幼儿要禁用或慎用的药物57
七、婴幼儿要慎用的中草药57
三、乳母禁用或慎用的药物59
二、哺乳期母亲用药的原则59
一、洋地黄类药应用注意事项63
第十四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63
三、注意防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64
二、降压药应用注意事项64
四、注意防治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66
五、注意防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68
六、注意防治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洋地黄类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69
七、在治疗休克时,注意掌握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的应用指征71
八、使用普萘洛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3
十、不能与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药物联合应用的中药74
九、使用胺碘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4
第十五节 肝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78
第十六节 胃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83
第十七节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注意事项86
一、病毒性肝炎90
第一节 肠道传染病90
第二章 传染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90
二、伤寒与副伤寒93
四、霍乱95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95
五、细菌性痢疾96
一、感冒97
第二节 呼吸道传染病97
六、阿米巴痢疾97
七、病毒性肠炎97
二、流行性感冒98
三、麻疹99
四、流行性腮腺炎100
六、白喉101
五、猩红热101
七、百日咳102
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03
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04
十、肺结核105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106
第三节 虫媒传染病106
十一、脊髓灰质炎106
二、疟疾108
四、黄热病110
三、登革热110
一、流行性出血热111
第四节 动物源性传染病111
五、莱姆病111
二、狂犬病113
三、钩端螺旋体病115
五、猫抓病116
四、流行性斑疹伤寒116
二、并殖吸虫病117
一、日本血吸虫病117
第五节 蠕虫病117
三、钩虫病118
四、丝虫病119
五、蛔虫病120
一、高热121
第一节 危重急症121
第三章 内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121
二、晕厥122
三、昏迷123
四、上消化道出血124
五、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25
七、颅内高压症127
六、过敏性休克127
八、咯血129
九、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30
一、慢性支气管炎132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132
二、支气管哮喘133
三、支气管扩张134
四、肺炎球菌性肺炎135
五、肺脓肿136
六、结核性胸膜炎137
七、呼吸衰竭138
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1
一、心律失常142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142
二、风湿热148
三、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9
四、高血压病151
五、冠心病156
六、先天性心脏病160
七、心包炎163
八、感染性心内膜炎165
九、心肌病167
十、病毒性心肌炎169
一、慢性胃炎170
第四节 消化系疾病170
二、消化性溃疡171
三、溃疡性结肠炎174
四、肝硬变175
五、肝性脑病177
六、肠结核180
七、急性胰腺炎182
一、尿路感染184
第五节 泌尿系疾病184
二、急性肾炎186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187
四、肾病综合征188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189
六、慢性肾功能衰竭190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92
一、缺铁性贫血192
第六节 血液系统疾病192
三、急性溶血性贫血193
四、白细胞减少症194
五、白血病195
六、过敏性紫癜197
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8
九、血友病199
八、血小板减少症199
十、血小板减少症200
一、糖尿病201
第七节 代谢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201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03
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205
四、尿崩症206
五、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207
七、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208
六、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08
八、单纯性肥胖209
九、痛风210
十、低钾血症211
十二、代谢性酸中毒212
十一、水过多和水中毒212
十三、代谢性碱中毒213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214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214
第八节 结缔组织与关节疾病214
三、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215
四、白塞病216
一、面神经炎217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217
五、结节性多动脉炎217
二、面肌痉挛218
三、三叉神经痛219
四、坐骨神经痛220
五、脑出血221
七、脑血栓形成223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223
九、癫痫225
八、脑栓塞225
十一、帕金森病230
十、偏头痛230
十二、重症肌无力232
一、精神分裂症234
第十节 精神疾病234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性精神病)237
三、儿童多动症244
四、精神发育迟滞245
五、癔病246
七、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248
六、神经衰弱248
一、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25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251
第四章 儿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251
二、小儿支气管炎252
三、小儿肺炎253
第二节 消化营养紊乱258
一、婴幼儿腹泻258
二、小儿水、盐代谢紊乱及液体疗法261
三、小儿营养不良264
一、干眼病267
第三节 维生素缺乏症267
二、婴儿脚气病268
三、坏血病269
四、佝偻病270
五、婴儿手足搐搦症271
一、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272
第四节 贫血272
二、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273
三、蚕豆病274
一、急性肾炎275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275
二、肾病综合征277
一、小儿风湿热279
第六节 结缔组织疾病279
二、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281
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282
二、痈284
一、疖284
第五章 外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284
第一节 外科感染284
四、急性蜂窝织炎285
三、脓肿285
六、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286
五、丹毒286
八、急性乳腺炎287
七、脂肪瘤287
九、乳腺小叶增生症288
十、男性乳房发育症289
十一、败血症290
十三、全身化脓性感染293
十二、脓血症293
十四、破伤风295
十五、血管瘤298
十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99
十七、甲状腺炎300
一、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01
第二节 腹部外科疾病301
二、盆腔脓肿303
四、急性肠梗阻304
三、急性阑尾炎304
五、蛔虫性肠梗阻306
六、急性坏死性肠炎307
七、急性胆囊炎308
八、胆道蛔虫病310
九、急性胰腺炎311
十、腹腔脓肿312
十一、胃泌素瘤313
十二、肛裂314
十四、痔315
十三、肛瘘315
一、膀胱炎317
第三节 泌尿系疾病317
三、附睾炎318
二、尿道炎318
四、附睾结核319
六、精索静脉曲张320
五、急性睾丸炎320
七、包皮龟头炎321
八、慢性前列腺炎322
九、前列腺增生症325
十、尿石症326
十一、膀胱结石330
十二、尿道结石331
一、流产333
第一节 病理产科333
第六章 妇产科疾病333
二、异位妊娠335
三、妊娠剧吐336
四、过期妊娠337
五、胎膜早破338
六、胎儿宫内窘迫340
七、早产341
八、产褥感染342
九、产褥中暑343
十一、产后尿潴留345
十、产后便秘345
十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46
十四、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48
十三、胎儿宫内生长迟缓348
十五、妊娠合并心脏病349
十六、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350
十八、产后出血352
十七、妊娠合并肺结核352
一、婴幼儿外阴阴道炎353
第二节 妇科疾病353
二、外阴瘙痒症354
三、外阴炎355
四、阴道炎356
五、子宫颈炎358
六、盆腔炎359
七、月经失调361
八、围绝经期综合征365
九、子宫内膜异位症366
十、妊娠滋养细胞疾病367
十一、生殖器结核369
十二、子宫内膜癌370
十三、宫颈癌372
十四、卵巢癌373
十五、不孕症375
一、急性结膜炎377
第一节 结膜疾病377
第七章 眼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377
二、慢性结膜炎381
三、沙眼382
五、春季卡他性结膜炎383
四、泡性结膜角膜炎383
六、结膜干燥症384
一、角膜溃疡386
第二节 角膜疾病386
二、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88
三、深层角膜炎389
第三节 白内障390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91
第四节 青光眼391
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93
一、脉络膜视网膜炎394
第五节 眼底疾病394
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94
二、视神经乳头炎395
一、热烧伤396
第六节 眼外伤396
二、化学性眼外伤(酸碱烧伤)397
三、紫外线损伤(电光性眼炎)398
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99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399
第八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399
第一节 耳部疾病399
一、外耳道疖399
五、梅尼埃病400
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00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401
第二节 鼻部疾病401
三、鼻出血402
二、鼻疖402
五、急性化脓性鼻窦炎403
四、过敏性鼻炎403
二、急性扁桃体炎404
一、慢性咽炎404
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04
第三节 咽喉部疾病404
四、急性喉炎405
三、慢性扁桃体炎405
五、慢性喉炎406
二、冠周炎407
一、根尖周脓肿(牙槽脓肿)407
第九章 口腔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407
第一节 牙源性炎症及颌面部感染407
三、颌面部间隙感染408
四、颌面部疖、痈409
五、颌骨骨髓炎411
六、面颈部淋巴结炎412
三、牙周病413
二、急性坏死性龈炎413
第二节 牙周组织病413
一、急性疱疹性龈炎413
一、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415
第三节 口腔黏膜病415
四、牙龈癌415
四、白色念珠菌病416
三、带状疱疹416
二、单纯疱疹416
六、口腔扁平苔癣417
五、变态反应性疾病417
八、唇癌418
七、口腔黏膜瘙痒418
二、带状疱疹420
一、单纯疱疹420
第十章 皮肤科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420
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420
三、传染性软疣421
一、脓疱疮422
第二节 细菌性皮肤病422
一、头癣423
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423
二、毛囊炎423
二、体癣和股癣424
三、手、足癣425
四、甲癣426
五、花斑癣427
一、麻风病428
第四节 特殊感染428
二、皮肤结核病429
一、接触性皮炎430
第五节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430
三、湿疹431
二、毛虫皮炎431
四、脂溢性皮炎433
五、神经性皮炎434
六、荨麻疹435
七、药物性皮炎436
二、多形性日光疹438
一、痱子438
第六节 物理性皮肤病438
三、手足皲裂439
一、银屑病440
第七节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440
四、鸡眼440
二、玫瑰糠疹442
三、红皮病443
一、天疱疮445
第八节 大疱性皮肤病445
三、多形红斑447
二、疱疹样皮炎447
一、虱病449
第九节 寄生虫性皮肤病449
二、疥疮450
第一节 艾滋病451
第十一章 性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451
第二节 淋病454
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455
第四节 梅毒456
第五节 尖锐湿疣458
第七节 腹股沟肉芽肿459
第六节 淋病性淋巴肉芽肿459
第九节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病460
第八节 软下疳460
第十节 细菌性阴道炎461
第十二节 生殖器念珠菌病462
第十一节 生殖器疱疹462
第十三节 传染性软疣463
一、中暑464
第一节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464
第十二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常用药物治疗处方464
二、冻僵466
三、高原病467
五、晕动病468
四、溺水468
一、铅中毒469
第二节 化学性毒物中毒469
二、汞中毒470
三、砷中毒471
五、甲醇中毒473
四、一氧化碳中毒473
一、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474
第三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474
六、酒精中毒474
三、其他安眠药中毒476
二、安定类药物中毒476
一、毒蛇咬伤477
第四节 蛇虫类毒物中毒477
二、蜈蚣咬伤478
一、鱼胆中毒479
第五节 动物性毒物食入中毒479
三、毒蜘蛛咬伤479
四、蜂类蜇伤479
二、河豚中毒480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481
第六节 农药中毒481
三、蟾蜍中毒481
二、杀鼠剂中毒483
三、植物性农药中毒484
一、鼻咽癌485
第一节 头颈部肿瘤485
第十三章 肿瘤常用药物治疗处方485
三、喉癌486
二、甲状腺癌486
四、舌癌487
一、乳腺癌488
第二节 胸部肿瘤488
二、食管癌491
三、肺癌492
一、胃癌494
第三节 腹部肿瘤494
二、大肠癌496
三、原发性肝癌498
四、胰腺癌501
第四节 骨肿瘤502
一、肾肿瘤504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504
二、膀胱肿瘤505
三、睾丸肿瘤506
四、卵巢癌507
五、子宫内膜癌509
六、滋养细胞肿瘤510
一、何杰金淋巴瘤511
第六节 淋巴瘤511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512
第七节 皮肤及软组织肿瘤514
一、恶性黑色素瘤514
二、软组织肉瘤515
第八节 恶性胸腹水516
一、恶性胸腔积液516
二、恶性腹腔积液517
第九节 化疗毒副反应处理517
一、恶心呕吐518
二、白细胞减少519
三、免疫抑制520
附录521
附录一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521
附录二 小儿及老年人剂量计算法523
附录三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524
附录四 皮试药物浓度一览表529
附录五 药物稀释公式534
附录六 粉针剂溶剂的选择及溶后稳定性简表(抗生素部分)538
附录七 常用抗生素质量和效价的关系548
附录八 药物相互作用表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