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教程
  • 张基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1824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网络工程实习2

第1单元 共享式以太网2

1.1 网络软件系统2

1.1.1 网络操作系统2

目录2

1.1.2 网络管理软件3

1.1.3 网络应用软件3

1.2 双绞线3

1.2.1 双绞线的结构及分类3

1.2.2 双绞线的性能指标4

1.2.3 双绞线布线标准5

1.2.4 3种电缆的不同连接方法及用途6

1.2.5 RJ-45网线接头制作工具6

1.2.6 使用仪器测试网线的电气性能6

1.3.1 集线器及其类型9

1.3 集线器9

1.3.2 集线器的选择10

1.3.3 常见集线器产品10

1.4 网卡10

1.4.1 网卡的类型11

1.4.2 选择网卡考虑的因素11

1.4.3 常见网卡产品12

1.4.4 网卡安装12

实习1 组建对等式以太网13

第2单元 接入Internet15

2.1 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接入技术15

2.1.1 数字用户线路15

2.1.2 光纤接入17

2.1.3 光纤/铜线混合接入网17

2.1.4 无线接入19

2.2.1 Internet与TCP/IP概述20

2.2.2 IP地址20

2.2 Internet与TCP/IP协议20

2.3 TCP/IP参数设置22

2.3.1 用字符命令模式为Linux网络设置TCP/IP参数22

2.3.2 在Xwindow环境下为Linux网络设置TCP/IP参数23

2.3.3 在Windows 2000网络中设置TCP/IP参数24

2.4 路由器25

2.4.1 路由器及其路径表25

2.4.2 路由器的基本协议26

2.4.3 路由器的主要技术特性27

2.4.4 路由器的主要类型28

2.4.5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28

实习2 接入Internet29

3.1 ping30

第3单元 常用网络测试工具30

3.2 ipconfig31

3.3 tracert32

3.4 netstat32

3.5 arp33

实习3 收集网络测试工具并测试使用方法33

第4单元 手工配置路由器35

4.1 路由器的命令模式35

4.1.1 用户模式35

4.1.2 特权模式35

4.1.3 配置模式36

4.1.4 端口配置模式36

4.2 路由器的常规配置36

4.2.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36

4.2.2 路由器的端口配置38

4.2.3 路由协议配置41

4.2.4 访问控制列表配置43

4.2.5 路由器的常规配置示例46

实习4 手工进行路由器的常规配置51

第5单元 配置网络服务器52

5.1 网络服务器技术52

5.1.1 服务器及其类型52

5.1.2 服务器的选型要点53

5.1.3 几种重要的TCP/IP服务器54

5.2 Linux环境下的服务器配置示例56

5.2.1 配置DNS服务器56

5.2.2 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57

5.2.3 配置VSFTP服务器60

5.3 Windows 2000环境下的服务器配置示例62

5.3.1 Windows 2000网络的几个概念63

5.3.2 Windows 2000系统中DNS配置示例64

5.3.3 Windows 2000系统中WINS配置示例72

5.3.4 Windows 2000系统中DHCP配置示例74

5.3.5 Windows 2000系统中利用IIS进行相关服务器配置示例79

实习5 配置TCP/IP服务器88

第6单元 计算机网络分析/监视工具89

6.1 网络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89

6.1.1 Libpcap函数库89

6.1.2 网络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89

6.1.3 基于插件技术的协议分析器90

6.2 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90

6.2.1 Ethereal概述90

6.2.2 Ethereal的过滤器94

6.2.3 Ethereal的数据分析95

6.3.1 tcpdump的安装99

6.3 网络协议分析器tcpdump99

6.3.2 tcpdump的使用100

6.4 其他一些网络分析工具104

实习6 网络数据捕获107

第7单元 计算机网络流量监控工具109

7.1 TCP/UDP吞吐量测试工具TTCP109

7.1.1 TTCP安装109

7.1.2 TTCP指令格式110

7.1.3 测试过程111

7.2 Web型网络链路流量负载监控工具MRTG111

7.2.1 MRTG 工作原理112

7.2.2 Linux平台上的MRTG安装与使用112

7.2.3 Windows平台上的MRTG安装117

实习7 网络流量监控120

8.1.1 交换式局域网121

第8单元 交换式网络与交换机配置121

8.1 交换式网络与VLAN121

8.1.2 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122

8.1.3 虚拟局域网VLAN122

8.2 交换机的选择124

8.2.1 交换机的分类124

8.2.2 交换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5

8.2.3 选择交换机时考虑的因素126

8.3 交换机的配置126

8.3.1 交换机的配置方式126

8.3.2 交换机的视图模式128

8.3.3 交换机的基本参数配置130

8.4 交换机端口的配置132

8.4.1 交换机端口配置的基本内容132

8.4.2 交换以太网的端口聚合和镜像配置示例134

8.5 交换机VLAN与VTY用户界面配置137

8.5.1 交换机VLAN配置及其命令137

8.5.2 VTY用户界面配置及其命令138

8.5.3 交换机VLAN和VTY用户界面配置示例139

8.6 交换机MAC地址表的管理144

8.6.1 交换机MAC地址表管理命令144

8.6.2 交换机MAC地址表管理示例145

实习8 交换机的配置147

第2部分 计算机网络开发实践150

第9单元 异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150

9.1 EIA-232-D标准150

9.1.1 EIA-232-D的机械特性150

9.1.2 EIA-232-D的电气特性151

9.1.3 EIA-232-D的功能特性151

9.1.4 EIA-232-D的连接152

9.1.5 EIA-232-D连接中信号的作用过程153

9.2 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及其编程155

9.2.1 UART的功能与结构155

9.2.2 UART的编程模型157

9.2.3 8250程序结构159

9.2.4 CPU的可编程寄存器160

9.2.5 8250程序举例161

9.3 基于系统功能调用的异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162

9.3.1 基于DOS功能调用的异步串行通信162

9.3.2 基于UNIX/Linux系统功能调用的异步串行通信166

9.3.3 基于BIOS功能调用的异步串行通信方法167

9.4 中断驱动的异步串行通信169

9.4.1 UART的中断机制170

9.4.2 IBMPC的中断机制170

9.4.3 DOS环境下的中断驱动异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173

9.4.4 在Win32应用程序中嵌入汇编中断接口程序176

9.4.5 利用Windows API函数进行串行通信177

9.5 利用通信控件MSComm进行异步串行通信180

9.5.1 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180

9.5.2 OnComm事件181

项目1 简单异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182

第10单元 数据链路层程序设计183

10.1 数据帧183

10.1.1 帧的概念183

10.1.2 帧的定界183

10.2 数据的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184

10.2.1 差错检测技术184

10.2.2 出错帧的重传控制185

10.2.3 滑动窗口协议186

10.3.1 帧的数据结构188

10.3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实现188

10.3.2 停等协议的基本算法189

项目2 停等ARQ协议程序设计189

项目3 滑动窗口协议程序设计190

第11单元 IP层程序设计192

11.1 IP编址方法192

11.1.1 IP数据报格式192

11.1.2 IP数据报数据结构194

项目4 IP数据包分类统计194

第12单元 传输层及其应用程序设计196

12.1 进程通信196

12.1.1 主机进程的标识——套接口地址196

12.1.2 通信进程的阻塞与非阻塞方式198

12.2 套接口API200

12.2.1 初始化套接口——服务绑定:socket()201

12.2.2 本地地址绑定:bind()202

12.2.3 建立套接口连接——绑定远端服务器地址:connect()205

12.2.4 套接口被动转换:listen()207

12.2.5 从被动套接口的完成队列中接收一个连接请求:accept()209

12.2.6 基本套接口I/O函数210

12.2.7 关闭套接口通道与撤销套接口213

项目5 两台主机间的TCP回程延时测试215

项目6 多人聊天程序设计215

项目7 FTP客户端程序设计216

13.1 NS的下载和安装220

13.1.1 NS的下载220

13.1.2 在Linux red hat 9.0环境中安装NS220

第13单元 网络模拟器NS初步220

第3部分 基于NS的计算机网络模拟220

13.2 NS网络模拟过程223

13.2.1 建立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224

13.2.2 建立通信量模型225

13.2.3 运行脚本文件并追踪分析结果226

实验1 安装并试用NS227

第14单元 NS应用基础229

14.1 NS脚本语言229

14.1.1 TCL命令229

14.1.2 expr命令与算术运算符231

14.1.3 TCL变量232

14.1.4 TCL数据类型233

14.2 NS网络构件233

14.2.1 节点(node)234

14.2.3 网络236

14.2.4 协议(Agent)236

14.2.2 链路(1ink)236

14.2.5 分组(packet)238

14.2.6 应用层程序构件238

14.3 NS模拟过程控制241

14.3.1 事件调度器(scheduler)241

14.3.2 模拟器(simulator)244

14.3.3 分类器(classifier)244

14.4 数据分析工具245

14.4.1 nam245

14.4.2 gnuplot247

14.5 NS调试技术251

14.5.1 使用产生额外信息的命令251

14.5.2 使用Don Libes调试器251

实验2 网络运行模拟252

15.1.1 OTCL类与对象254

15.1 OTCL中的面向对象机制254

第15单元 NS原理与应用扩展254

15.1.2 继承255

15.1.3 对象的释放256

15.2 分裂对象模型256

15.2.1 NS的两种任务、两种需求和两种语言256

15.2.2 OTCL类和C++类256

15.2.3 在解释器中创建影像对象256

15.2.4 变量绑定257

15.2.5 cmd{}过程和command()方法258

15.3 NS扩展259

实验3 NS扩展实验259

附录261

附录A 关于实验的建议261

附录B 实验用表格参考样式263

参考文献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