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永明延寿宗教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永明延寿宗教论
  • 孔维勤攻 著
  • 出版社: 新文体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永明延寿宗教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永明延寿的生平时代与道迹1

第一节 永明延寿禅师史传6

第二节 永明之时代与佛教界16

一 五代的更迭16

二 吴越佛教政策19

(一)吴越武肃王钱镠保护佛教19

(二)佛教复兴—天台教典输入22

三 宋初佛教融合思想初现26

第三节 永明之行状与道迹28

一、永明诗29

二、永明教迹32

(一)永明读经32

第二章 永明之宗教观65

第一节 缘起65

第二节 永明宗教论69

第三节 永明之明宗与释教73

一 永明明宗74

二 永明释教85

第四节 永明禅教一致说99

一、承继华严澄观、宗密之说100

二、融宗密三宗三学105

三、约教而知109

第五节 永明禅净一致说112

一、六度禅行113

二、唯心净土118

第三章 永明教义128

第一节 知识论之建立128

第二节 本乎因明比量131

第三节 本乎法性法相144

第四章 根识境三和「识相」与识根之探讨152

第一节 六根识性—异熟与长养152

第二节 唯根独胜与有法十如155

第三节 识根之不决定义157

第四节 识根性之常知与妄意161

第五章 识性之反省170

第一节 心、识、智、知171

第二节 识性作用—识力与持业173

第三节 五蕴功能即识性175

第四节 真唯识性与妄识178

第六章 一念生「根识五蕴」185

第一节 色蕴与识变186

一、识变与共相188

二、自相与共相188

三、共相与实相190

第二节 受蕴与情摄197

一、摄受作用198

第三节 想蕴与想像、解像200

第四节 行蕴与造作202

第五节 识蕴与了别205

一、识之通塞206

二、识性与智207

三、转识成智210

四、真如与唯识216

第七章 真唯识性与唯识真知219

第一节 唯识真性219

第二节 万法唯识220

第三节 忆持识、初识、乱识223

第四节 唯识观与如理思惟225

第五节 真唯识量228

第六节 真知与如实智230

第八章 根识对「境」之考察234

第一节 境界之意义234

第二节 根识缘境234

第三节 意根缘法境235

第四节 外境虚妄236

第五节 境从识生237

第六节 心境不二即法界智境239

第七节 境处即身受念处240

第八节 境界即法界性境241

第九节 智境一如245

第十节 心境之「有无」义248

第九章 所缘境与因缘行相252

第一节 因缘行相254

第二节 因缘与因缘依256

一、因缘依有行位义258

二、行门五位261

第三节 十二因缘269

一、无明273

二、缘生与缘起275

三、缘起力之功能作用276

四、无明与真如282

第十章 所缘境与等无间缘286

第一节 心心所之等无间缘286

一、心与心所289

二、和合力之无间缘290

第二节 等无间缘依291

一、作用依处293

第三节 等无间灭即力用295

第四节 念304

一、忆念即念力304

二、正念307

第五节 念念相续309

第六节 无念312

一、无念之知313

二、无念之离、微境界315

三、无念即涅槃317

第七节 一念322

一、一念心即一念相应323

二、一念无念、具足五蕴327

三、一念三千329

四、一念佛事、道场即法华三昧331

第一节 所缘缘之法理、常义335

第十一章 有法(法界)与所缘缘335

第二节 若有法者340

第三节 有法是带己相心356

一、见分与相分358

二、变带与挟带362

三、本质与境质367

第四节 相应内所虑托376

一、所虑义376

二、所托义376

第五节 亲疏所缘缘378

一、亲所缘缘378

二、疏所缘缘381

第六节 所缘缘即法界384

第七节 所缘缘与第八识392

第八节 所缘缘与第七识394

第九节 所缘缘与第六识399

第一节 增上缘即力用407

第十二章 力用与增上缘407

第二节 增上缘依412

第三节 缘起力414

一、自力他力415

二、佛力416

三、十力416

四、方便力417

五、有力、无力418

第四节 心力慧光之增上缘421

第十三章 因果与缘起425

第一节 总持因缘425

第二节 六因、十因、五果431

第三节 因果与法界449

第四节 因果与缘起451

结论455

参考书目466

参考论文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