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生态学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书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060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放射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放射生态学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放射性探测技术1
1.1 低水平测量方法1
1.1.1 低本底β测量装置2
1.1.2 低本底γ能谱分析4
1.2 同位素三标记方法8
1.2.1 同位素最佳仪器测量条件的选定8
1.2.2 三标记谱制备10
1.3.1 土壤γ放射性测量13
1.3 土壤活性γ能谱法测量13
1.3.2 土壤γ辐射剂量计算15
1.4 放射自显影17
1.4.1 放射自显影原理17
1.4.2 放射自显影操作实例19
1.4.3 放射自显影的应用24
1.5 放射性色层分离方法31
1.5.1 放射性薄层析技术31
1.5.2 放射性柱层析技术34
1.6 中子活化分析37
1.7.1 采样设备及流程39
1.7 大气放射性测量技术39
1.7.2 核素分析40
第二章 确定年代技术43
2.1 14C方法43
2.2 He-Ar和K-Ar方法46
2.2.1 放射性元素的地化特性46
2.2.2 K-Ar方法47
2.2.3 He-Ar方法确定地下水的年龄48
2.3 天然放射系方法49
2.3.1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特性49
2.3.2 天然放射性核素分类50
2.4 其他记年技术54
第三章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56
第四章 辐射源与剂量学方法60
4.1 辐射源60
4.1.1 反应堆和137Cs-γ射线装置60
4.1.2 放射性物质及其给出的剂量61
4.2 剂量学及其测量仪器62
4.2.1 剂量计及剂量测量62
4.2.2 剂量学基本概念63
4.3.1 个人和公众的防护67
4.3 辐射防护和剂量评价67
4.3.2 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71
4.4 剂量学方法77
4.4.1 辐射效应研究和剂量计算77
4.4.2 辐射防护“三原则”82
第五章 环境放射性86
5.1 环境放射性来源86
5.1.1 天然放射性来源86
5.1.2 人工放射性污染92
5.2.1 全球放射性污染94
5.2 大气环境放射性94
5.2.2 中国放射性污染96
5.2.3 沈阳地区环境放射性99
5.3 核试验对沈阳地区环境放射性的影响104
5.3.1 大气环境放射性及其动态104
5.3.2 地表剂量、总β和90Sr含量111
5.3.3 食物中总β和90Sr放射性114
5.3.4 食物和人畜甲状腺中131碘含量116
第六章 食物和水中的放射性核素118
6.1 食物和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119
6.1.1 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119
6.1.2 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121
6.1.3 210Pb和210Po在特殊食物链中的累积122
6.1.4 天然辐射给人的剂量123
6.2 食品和水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24
6.2.1 放射性碘124
6.2.2 放射性锶128
6.2.3 放射性铯、铁和钌131
6.2.4 水生食物链中的放射性核素133
6.2.5 14C和3H136
6.3 辐照食品引起的放射性139
第七章 辐射效应141
7.1.1 水和水溶液的辐射效应143
7.1 辐射化学效应143
7.1.2 有机物质的辐射效应144
7.2 辐射生物效应150
7.2.1 辐射遗传效应150
7.2.2 正常组织辐射非随机效应151
7.2.3 辐射诱发的寿命缩短151
7.2.4 辐射与其他因子复合的生物效应152
7.3 辐射效应的应用153
7.3.1 辐射灭菌消毒和医学治疗153
7.3.2 动物学中的变态与生命研究155
7.3.3 “三废”治理与环境保护156
第八章 核素在生物体内的传输157
8.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58
8.1.1 细胞膜的结构158
8.1.2 细胞膜的功能160
8.2 放射性示踪剂传输中溶质结构的影响162
8.2.1 膜载体传输机制162
8.2.2 溶质结构对放射性核素传输的影响164
8.3.1 传输的物质166
8.3.2 传输的机制166
8.3 植物体内的传输166
8.3.3 植物传输的调节169
第九章 核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171
9.1 放射性核素扩散的生态学因素171
9.1.1 核素的生物累积和转换171
9.1.2 作物系统中14C和75Se的传输174
9.2 放射性核素迁移的数学模型180
9.2.1 迁移路径的确定180
9.2.2 核素传输的微分方程182
第十章 行为研究189
10.1 种群行为研究189
10.1.1 昆虫190
10.1.2 鱼192
10.1.3 哺乳动物193
10.2 U、Th、Ra及某些重金属的行为195
10.2.1 U、Th和Ra195
10.2.2 Cd198
10.2.3 210Pb和210Bi201
10.2.4 75Se209
10.3 有机化合物行为研究212
10.3.1 菲212
10.3.2 14C-氢醌和15N-尿素214
11.1.1 植物217
第十一章 生理和循环研究217
11.1 生理研究217
11.1.2 动物228
11.2 循环研究231
11.2.1 生物体232
11.2.2 生态系统236
第十二章 农业与环境科学研究240
12.1 核技术在污染生态研究中的应用240
12.1.1 作物籽实中污染元素来源的确定241
12.1.2 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转移系数测定243
12.1.3 土壤和水稻体内重金属形态变化及其对水稻籽实的有效性244
12.1.4 水体和沉积物之间元素交换速率测定249
12.1.5 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降解净化率的测定251
12.1.6 水稻生物合成苯并(a)芘的研究253
12.1.7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55
12.1.8 植物体内污染元素的分布256
12.1.9 镉污染土壤中Cd A值的测定259
12.1.10 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去向261
12.2 放射性示踪剂在土壤—肥料研究中的应用262
12.2.1 32P示踪研究土壤肥料中磷元素的特性263
12.2.2 应用86Rb研究K肥性能的技术263
12.3.1 环境污染分析作为“诊断工具”的应用264
12.2.3 示踪技术在微量元素肥料研究中的应用264
12.3 示踪法在农业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应用264
12.3.2 农药对生物体毒害和防治研究265
12.3.3 农药对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及防治研究266
12.3.4 活化示踪法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66
第十三章 水文学研究267
13.1 水文学循环267
13.2 放射性沉降地区水文学模型268
13.3 土壤—水稻系统石油烃水文学再分配275
13.4.1 沉积物运动278
13.4 沉积物和水的转移278
13.4.2 水的运动284
13.4.3 物质在水环境中的迁移287
第十四章 其他技术和装置291
14.1 雄性不育控制昆虫种群数量291
14.2 植物与土壤标记292
14.3 磷肥有效磷的测定304
14.4 湖泊滩涂中核素运动的测定307
第十五章 放射性核素分布与转移参数313
15.1.1 86Rb和87Rb316
15.1 天然放射性核素316
15.1.2 93Zr、95Zr和95Nb318
15.1.3 113Sn320
15.2 某些裂变产物323
15.2.1 Sr、Zn、Nb、I、Ce323
15.2.2 Na、Cs、Fe、Ru、Pu336
15.3 定性探测和数值判定349
15.3.1 结果发生的识别350
15.3.2 结果数值的判定352
15.3.3 放射性测量的数据处理353
主要参考文献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