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外邓小平研究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海外邓小平研究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128646.jpg)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编;成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7523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外邓小平研究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目录1
导论 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1
一、海外邓小平研究概况分析1
(一)海外邓小平研究的起因1
(二)海外邓小平研究的四个阶段4
序一5
(三)海外邓小平研究的队伍7
(四)海外邓小平研究的机构9
序二9
(五)海外邓小平研究的主要方法14
二、国内外邓小平研究现状简论16
(一)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16
(二)走向深入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18
三、研究思路的创新之处20
(一)“三步走”的研究方法20
(二)四大问题的重新评析20
(三)四个方面的理论创新22
第一编 理论来源篇24
第一章 割裂对立,还是坚持发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24
(一)割裂对立论25
一、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25
(二)坚持发展论28
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层次31
(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新概括3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运用和新发展33
(三)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道路的新探索45
三、“割裂对立论”错误的认识论根源50
(一)看不到邓小平终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事实50
(二)看不到苏联僵化模式给中国造成的巨大代价52
(三)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53
(一)消极保守论54
第二章 消极保守,还是开拓创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关系研究54
一、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54
(二)开拓创新论55
二、邓小平对列宁主义的新认识与新发展56
(一)对列宁主义思想实质的全面把握57
(二)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及其建设道路的深入探索61
(三)对列宁晚年改革之路的重大创新66
三、“儒教—列宁主义论”的思想误区69
(一)列宁“民主集中制”与“专政”思想的实质69
(二)邓小平对待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73
(一)初步开始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76
一、海外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经过76
第三章 否定背离,还是继承发展——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76
(二)走向正常化阶段(从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77
(三)曲折反思阶段(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77
(四)新的热潮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以来)78
二、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79
(一)否定背离论79
(二)继承发展论82
三、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96
(一)评价毛泽东功过的基本原则97
(二)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99
(三)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写清楚101
四、晚年毛泽东的失误及其纠正102
(一)世界观上的唯心主义102
(二)社会主义观上的教条主义103
(三)价值观上的片面化倾向104
(四)时代观上的错误判断104
五、社会主义观的重大飞跃105
(一)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新思考105
(二)义利统一价值观的新体系107
(三)社会主义观的新飞跃110
(四)时代观的新判断112
(一)邓小平的实用主义等于“有用就是真理”114
一、“实用主义论”的基本观点114
第二编 哲学基础篇114
第四章 实用主义,还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研究114
(二)邓小平的实用主义等于“现实主义”115
二、海外邓小平研究中的“实用主义成因论”119
(一)从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出发120
(二)从中国共产党的思维传统出发121
(三)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出发122
三、邓小平哲学立场的自我表述124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24
(二)改革开放的成功靠实事求是125
(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126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还是美国特色资本主义精神——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关系辨析128
一、时代精神的异同128
(一)突破教条,变革现实的共同追求129
(二)走向现代化的不同哲学诉求130
二、民族精神的异同131
(一)求实务实、乐观进取的共同民族精神132
(二)美国功利主义传统的继承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扬弃135
三、理论来源的异同137
(一)实用主义与西方近代哲学137
(一)面向“实事”的共同出发点139
四、世界观的异同139
(二)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39
(二)折中主义与彻底唯物主义142
五、真理观的异同144
(一)效用原则的绝对化与真理标准的主观化144
(二)效用的相对性与真理标准的客观性146
六、价值观的异同147
(一)美国特色资本主义价值观14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148
七、历史观的异同149
(一)强调主体能动作用与反对历史决定论149
(二)强调主体能动作用与肯定历史决定论151
第三编 价值取向篇153
第六章 变相资本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研究153
一、海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153
(一)“变相资本主义论”153
(二)“中国式社会主义论”157
二、邓小平论述姓“社”姓“资”的新视角162
(一)唯物史观视角162
(二)人类文明发展视角165
(三)对立统一辩证法视角168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170
(五)改革开放实践视角172
(一)否定社会主义的发展173
三、“变相资本主义论”辨证173
(二)割裂社会主义同世界的联系174
(三)否定社会主义的多样性175
(四)否定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76
第七章 狭隘民族主义,还是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邓小平理论爱国主义价值取向研究178
一、“民族主义论”的基本观点178
(一)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179
(二)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存在着三种可能性180
(三)现今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182
(一)“民族主义”界定183
二、既是世界公民,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83
(二)与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密切结合的爱国主义187
(三)寓国际主义于爱国主义之中的社会主义190
三、“民族主义论”辨疑192
(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能否统一193
(二)中国是否存在侵略扩张性的“民族主义”196
(三)中国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中国的地域分裂200
第八章 殊途同归,还是根本不同——中苏改革价值取向比较研究202
一、海外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及基本观点202
(一)问题研究的经过202
(二)两类观点204
(一)对待社会主义态度的不同213
二、中苏改革指导思想异同辨析213
(二)改革方略的不同216
(三)改革目标的不同221
三、中苏改革是否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死亡222
(一)不能把僵化社会主义模式作为评价社会主义的标准223
(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224
一、当代最彻底最成功的社会主义改革家227
(一)中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27
第九章 千秋功过,如何评说——邓小平历史地位研究227
第四编 历史地位篇227
(二)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229
(三)“能够掌握住国家局势的领导人”229
二、“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位伟人”234
(一)“作为政治家的了不起的本领”234
(二)“中国现代化之父”236
(三)统一祖国切实可行的途径238
三、对世界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240
(一)改革释放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潜力240
(二)具有世界性价值的经济思想241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希望243
(四)当代世界和平的维护者244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飞跃——海外邓小平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总体思考247
一、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47
(一)马克思世界观革命的实质247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概括251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运用和提升253
二、继承、扬弃和借鉴相统一的发展观256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256
(二)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扬弃和超越258
(三)东亚现代化经验的吸收和借鉴262
(一)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创立、发展及其曲折265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265
(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267
四、义利统一的价值观270
(一)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价值观的基本特征270
(二)邓小平价值观的新体系271
五、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272
(一)邓小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272
(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可能选择274
附录一 国内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研究综述278
附录二 国内邓小平理论思想来源研究综述291
主要参考文献302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