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细胞基础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凤计,王鸿利主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ISBN:78066230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95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740页
- 主题词:血细胞-细胞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液细胞基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血液细胞学的概念1
第一节 概说1
目录1
二、出凝血系统的应用价值2
一、寻找矛盾(原因)2
第二节 血液细胞学的实用价值2
七、监控用药3
六、判断病情3
三、红细胞系统的应用价值3
四、血细胞形态的应用价值3
五、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3
一、细胞发生学6
第三节 血液细胞学在科研上的应用6
第八节 细胞学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17
一、血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8
二、造血纤维束的构造和功用8
三、血细胞各部件的来源和功用8
第四节 血细胞生长期动力学8
二、数字图像的特点9
二、血细胞生长过程期动力学9
第五节 数字图像在血细胞形态学上的应用价值9
一、概说9
三、数字图像在血细胞形态上的应用10
第六节 动物血细胞形态学的应用13
四、数字图像对照片厚度的应用13
四、一过性早幼粒细胞假白血病14
第七节 血细胞在临床研究上的应用14
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增生型和障碍型的发现经过14
二、不同病种于治疗反应时血细胞先后次序的观察14
三、观察血细胞色泽变化对判断动物预后的提示14
七、正常成人骨髓象调查的设计方案15
五、网织红细胞内网状物的性质15
六、特殊细胞的发现15
一、第一阶段:618所流行病学全面调查17
八、不能归类的骨髓增生异常病17
二、第二阶段:618所白血病流行病学复查结果19
第二节 血红蛋白吸管和血红蛋白计的校正方法22
第一节 概说22
第二章 外周血中血细胞的检查方法和应用22
一、血红蛋白吸管的校正23
二、血红蛋白计的校正24
一、采血的部位和方法26
第三节 外周血液标本的采集26
二、抗凝剂的配制及原理27
一、红细胞的检查28
第四节 外周血中血细胞的检查28
二、红细胞计数30
三、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33
四、红细胞直径的测量方法34
五、外周血中各种无核红细胞的形态35
一、白细胞计数46
第五节 白细胞的检查方法46
四、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47
三、Arneth计数47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47
一、血小板直接计数方法53
第六节 血小板的检查方法53
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54
第七节 其他细胞直接计数方法54
二、血小板间接计数方法54
三、淋巴细胞直接计数法56
二、嗜碱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56
一、概说57
第八节 全国各地区血象调查参考值57
四、单核细胞直接计数法57
四、胚胎儿期外周血有核细胞分类计数58
三、人类胚胎期血象58
二、人类出生后至成年时的血象58
七、正常成人新生红细胞释放指数59
六、正常成人耳血网织红细胞相对值和绝对值59
五、成人前期的外周血象59
九、全国各地区正常成人外周血象的调查结果62
八、正常成人耳血中三种白细胞绝对值62
一、胸骨穿刺术65
第二节 骨髓穿刺术65
第三章 骨髓血细胞的检查65
第一节 概说65
二、脊突穿刺术66
一、骨髓取材的调查67
第三节 骨髓取材标准67
三、髂骨前上棘穿刺术67
四、髂骨后上棘穿刺术67
五、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67
六、其他67
一、骨髓液的处理69
第四节 骨髓液和末梢血的处理69
二、骨髓取材的标准69
一、概说70
第五节 标本观察的步骤和内容70
二、外周血(耳或指)的处理70
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71
一、骨髓涂片检查73
第六节 骨髓及血标本常规血细胞分类计数73
一、骨髓检查申请单的书写方法及意义74
第七节 骨髓检查申请单和报告单的书写74
二、血片检查74
三、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计数方法74
四、核分裂细胞计数74
三、标本编号77
二、骨髓穿刺申请单和骨髓检查报告单的归档77
二、骨髓检查报告单的书写方法及意义77
第八节 血细胞标本的保存和归档77
一、登记本77
四、标本入柜79
第九节 全国不同地区正常成人骨髓象调查结果参考值80
五、标本保存的建议80
三、胚胎儿不同月龄脾脏血细胞象83
二、胚胎儿不同月龄肝脏血细胞象83
第十节 胚胎儿不同月龄骨髓、肝脏、脾脏和胸腺有核细胞参考值83
一、胚胎儿不同月龄骨髓象83
四、胚胎儿不同月龄胸腺血细胞象85
二、选择和观察的方法87
一、概说87
第四章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岛和细胞岛87
第一节 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造血细胞的分布状况87
三、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有核细胞的分类结果和分析88
四、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象各系细胞的总合值90
七、正常成人骨髓血细胞核分裂象91
六、正常成人骨髓象的性别差异91
五、正常成人不同部位骨髓象与职业“t”值测检结果91
九、229例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中的幼稚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数93
八、229例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数93
十、结论94
二、观察对象95
一、概说95
第二节 骨髓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法和应用95
六、红细胞系统生成亢进96
五、正常红细胞生成的研究96
三、检查方法96
四、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标准96
八、结论98
七、红细胞系统生成障碍98
三、资料和方法99
二、223例正常成人四部位骨髓有核细胞绝对值99
第三节 骨髓中各类细胞的绝对值和应用99
一、概说99
四、结果分析100
五、讨论102
六、结论104
二、骨髓标本113
一、概说113
第四节 骨髓造血岛113
六、骨髓造血岛的构成和功用115
五、骨髓造血岛概述115
三、标本的制作115
四、标本染色115
八、骨髓内纤维网状组织中“红”和“黄”髓病理生理的变化规律116
七、网格(络)的作用116
九、骨髓造血岛的分级和应用117
三、有核细胞岛的形态和结构123
二、血细胞岛与造血岛的区别123
第五节 骨髓有核细胞岛123
一、概说123
四、“有核细胞岛”发现时间和种类的简介124
五、有核细胞岛形成机制和功用136
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与相关病例的同异137
一、概说137
第六节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37
三、个案病例简介138
第一节 血细胞动力学概说148
第五章 血细胞生长期动力学148
第二节 血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149
第三节 血细胞发育期和成熟细胞寿命期动力学152
一、概说153
第四节 血细胞生长期动力学153
三、血细胞释放卡的机制和作用154
二、血细胞释放卡的命名154
四、血细胞释放卡的实用例证157
六、血细胞释放卡的生理状态162
五、血细胞释放卡与化疗及骨髓移植的关系162
七、血细胞释放比数的应用和意义163
八、影响血细胞释放的若干因素166
九、血细胞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关系167
十一、血细胞释放指数169
十、血细胞释放数的计算规则169
一、概说174
第五节 红细胞生长期动力学的应用174
十二、正常成人红细胞系统的生长期动力学174
二、红细胞系统生长期动力学的设计175
三、红细胞系统释放卡的应用176
四、红细胞系统释放卡互联网的分析188
第一节 概说190
第六章 血细胞形态的辨认、功能、微器官和普通的变化规律190
一、肉眼观的细胞形态191
第三节 血细胞的一般概念191
第二节 血细胞的命名及其发育的一般规律191
一、血细胞的名称和阶段划分191
二、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的一般规律191
二、细胞濒死期192
一、概说192
二、光学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192
第四节 血细胞凋亡的步骤192
二、血细胞的成熟193
一、血细胞的增殖193
三、细胞死亡期193
四、细胞坏死期193
第五节 血细胞的增殖与成熟193
三、病理细胞器194
一、各阶段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95
第六节 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95
四、血细胞的成熟紊乱和停滞195
二、骨髓有核红细胞六级分类法的应用198
四、骨髓有核红细胞增殖值199
三、骨髓有核红细胞绝对值的应用199
五、红细胞(各阶段)的寿命和消亡200
七、有核红细胞脱核方式201
六、各阶段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201
八、有核红细胞岛202
四、各阶段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04
三、粒细胞的造血204
第七节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04
一、各阶段粒细胞的寿命204
二、粒细胞的衰老和死亡204
五、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10
六、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12
一、各阶段单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13
第八节 单核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13
三、单核细胞的运动情况214
二、单核细胞的寿命和死亡214
五、巨噬(组织)细胞概说215
四、网状内皮细胞概说215
七、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216
六、巨噬细胞的名称来源216
八、含铁血黄素的形成217
四、各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18
三、淋巴细胞的寿命218
第九节 淋巴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18
一、概说218
二、淋巴细胞的移居、循环和再循环218
八、淋巴细胞的转换220
七、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概说220
五、淋巴细胞的表面形态220
六、深嗜碱性淋巴细胞或亲派若宁淋巴细胞220
九、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221
三、各阶段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2
二、浆细胞的寿命和死亡方式222
第十节 浆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2
一、概说222
四、其他浆细胞223
二、巨核细胞的增殖和成熟225
一、概说225
五、浆细胞内容物225
第十一节 巨核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5
四、血小板造血的规律226
三、巨核细胞的生成和寿命226
五、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7
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普通病理改变242
二、颗粒网状细胞的增殖方式245
一、颗粒网状细胞名称的依据245
第十二节 颗粒网状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45
四、胚胎儿骨髓中造血纤维束上生长着幼稚多核颗粒网状细胞246
三、幼稚多核颗粒网状细胞来源新发现的过程246
六、原始颗粒网状细胞248
五、胚胎儿骨髓中纤维束上细胞蒂的形态248
七、早幼多核颗粒网状细胞249
八、中幼多核颗粒网状细胞262
九、晚幼多核颗粒网状细胞264
十、多核颗粒网状细胞解体的方式266
十一、颗粒网状细胞267
十二、颗粒网状细胞的功能270
十三、颗粒网状细胞的归宿272
十四、颗粒网状细胞的特性273
二、纤维细胞274
一、骨髓造血支架细胞274
第十三节 其他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74
三、网状内皮细胞275
四、组织嗜碱性细胞276
五、成骨细胞277
六、破骨细胞——颗粒网状细胞278
八、脂肪细胞279
七、吞噬细胞279
十、Auer小体280
九、退化细胞280
三、细胞间接(有丝)分裂周期281
二、细胞直接分裂周期281
第十四节 血细胞分裂周期和应用281
一、概说281
二、细胞膜282
一、概说282
第十五节 血细胞内微小器官的形态和功能282
三、细胞浆基质283
七、中心体284
六、微管284
四、Golgi复合器284
五、中心粒284
十一、溶酶体285
十、线粒体285
八、微丝285
九、内质网285
十六、核浆286
十五、核膜286
十二、颗粒286
十三、微小体286
十四、核糖体286
二、血细胞之胞浆内包涵物的形成及代谢287
一、血细胞内细胞器的更新287
十七、核仁287
十八、染色质287
第十六节 血细胞内微器官更新和包涵物的代谢287
四、骨髓造血期290
三、肝脾造血期290
第七章 人类胚胎期主要造血器官逐月血细胞生成的成分分布、细胞形态、变迁过程和功能290
第一节 人类胚胎期造血器官中血细胞的概况290
一、概说290
二、卵黄囊造血期290
一、胚胎儿每个月龄5个主要造血器官血细胞的概况291
第二节 人类胚胎主要造血器官逐月龄血细胞的演化变迁、细胞成分、细胞形态和功能291
二、胚胎骨髓造血292
四、胚胎脾脏造血293
三、胚胎肝脏造血293
第三节 每个月龄胚胎主要造血器官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变化及成分294
六、胚胎胸腺造血294
五、胚胎淋巴结造血294
一、第2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295
二、第3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298
三、第4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300
四、第5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306
五、第6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309
六、第7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311
七、第8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314
八、第9个月龄胚胎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317
一、有核细胞的分布320
第四节 胚胎期胎儿每个月龄外周血有核细胞状况320
二、有核细胞的类型321
第五节 新生儿末梢血液细胞形态322
第一节 概说324
第八章 血细胞的发生、造血纤维束和血细胞各组织的来源、形态和功用的三大新发现324
三、细胞发生学第二阶段的学说326
二、细胞发生学“元论学说”时期326
第二节 细胞发生学研究过程概况326
一、概说326
四、细胞发生学“造血干细胞学说期”330
第三节 造血纤维束上生长着各式各样细胞的新发现331
五、细胞发生学“造血纤维束生长细胞论”331
三、粗造血纤维束上生长出来的带蒂细胞的形态334
二、细胞蕾的形态334
一、细胞胚的形态334
六、造血纤维束发生核分裂相细胞的形态及意义335
五、造血纤维束之顶端生长着细胞的形态335
四、细造血纤维束上生长出细胞的形态335
八、纤维束中心体分节性核分裂336
七、纤维束中段产生核分裂相336
十二、纤维束散乱异常细胞胚337
十一、纤维束顶端生长异常核分裂细胞337
九、纤维束生长多核细胞的方式337
十、异常细胞多倍体的形成337
十五、胚胎儿骨髓造血纤维束生长细胞的状况338
十四、纤维束中段生长细胞的形态338
十三、纤维束与各种细胞(胚)分离的方式338
十六、全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纤维束上生长带蒂小巨核细胞的形态341
十八、胸腺细胞(T-淋巴细胞)与机体免疫相关的概况342
十七、胸腺与胚胎骨髓造血系统和其他器官形成的关系342
十九、胸腺在胚胎期生产的三种不同类型淋巴细胞的形态344
二十三、结论346
二十二、胸腺生产的其他细胞的形态346
二十、胸腺纤维束生长带蒂淋巴细胞的形态346
二十一、胸腺细胞中核分裂相的形态346
一、概说349
第四节 造血纤维束的构造、功用和形态349
二、造血纤维束外胚层的构造和形态350
三、造血纤维束内胚层的组成和形态354
四、纤维束在骨髓造血网状组织(下称造血岛)中生长细胞的状况和作用356
五、纤维束在CAA病程中的形态359
一、骨髓内造血纤维母细胞的来源和形态361
第五节 骨髓内纤维网状组织的形成和纤维母细胞的来源、功能及形态361
二、骨髓内各种纤维母细胞的形态和构造363
三、骨髓内造血纤维母细胞自身克隆(自我更新)的方式365
四、骨髓造血纤维网状组织的形成和形态368
二、纤维束顶端长出细胞的形态371
一、概说371
五、纤维细胞在机体中的分布状况371
第六节 细胞蒂的来源、形态和功用371
五、细纤维束上生长带蒂的细胞形态372
四、胚胎儿骨髓中幼稚多核颗粒网状细胞蒂的形态372
三、粗纤维束生长的带蒂细胞的形态372
三、细胞膜的构造和形态373
二、细胞膜的来源373
六、细胞蒂的功用373
第七节 细胞膜的来源、形态和功用373
一、概说373
四、连体细胞374
三、细胞浆内的微小器官及其功能374
四、细胞膜的功用374
第八节 细胞浆(基质)的来源、结构、形态和功用374
一、概说374
二、细胞浆的来源374
五、细胞浆内的构造375
六、细胞浆的功用377
二、细胞核染色体膜的来源、结构、形态和功用378
一、概说378
第九节 细胞核染色体(质)的来源、结构、形态和功用378
四、光镜下纤维束上生长细胞核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379
三、细胞核染色体(质)的来源379
五、光镜下幼稚红细胞系统数字图像核染色质的形态和结构382
六、光镜下粒细胞系统数字图像核染色质的形态和结构385
七、光镜下淋巴细胞系统数字图像核染色质的形态和结构387
二、细胞核中核仁的来源402
一、概说402
第十节 细胞核之核仁的来源、形态和功用402
三、细胞核中核仁的形态403
四、细胞核中核仁的功能408
二、细胞核之核膜的来源409
一、概说409
第十一节 细胞核膜的来源、结构、形态和功能409
三、细胞核之核膜的结构410
二、核膜内向面的结构412
一、核膜内向面的形态412
第十二节 细胞核膜内向面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新发现412
五、核膜内向面短纤维柱内部结构和形态414
四、核膜内向面短纤维柱的结构和形态414
三、核膜内向面短纤维柱组之间的距离414
八、核膜内向面纤维柱锁定核于核周池中心的机制415
七、核膜内向面纤维柱与核周池形成的功用415
六、核膜内向面纤维柱的起始部位415
九、核膜内向面纤维柱的功用416
一、概说417
第十三节 光镜下细胞核膜外向面的形态、结构、纤细网络和功能417
十、核膜和核周池的归宿417
二、核膜内结节串与核膜外粒子串相区分的重要性418
五、光镜下细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上粒子网络结构的形态419
四、光镜下细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上颗粒的形状419
三、光镜下细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的树影样形状419
七、光镜下粒细胞系统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420
六、光镜下红细胞系统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420
九、光镜下单核细胞系统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422
八、光镜下淋巴细胞系统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422
十、光镜下巨核细胞系统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与血小板形成过程的形态423
十一、光镜下多核颗粒网状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成和细胞核的形态428
十二、光镜下浆细胞系统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和功用432
十三、光镜下黑色素肉瘤细胞浆中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433
十五、光镜下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微细结构的形态434
十四、光镜下恶性脂肪细胞异常增生综合征骨髓内脂肪细胞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的形态434
十六、光镜下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串(线)上的粒子中的小粒子内部结构的形态435
二、光镜下核膜中心实质层的结构形态436
一、光镜下核膜中心层的形态436
十七、光镜下核膜外向面纤维丝粒子线与细胞膜相连的形态436
第十四节 光镜下核膜中心实质层的结构、形态和功用436
三、细胞核膜的功用437
五、细胞核膜外向面生长的粒子串的形态438
四、核膜和胞核的部分立体数字图像的形态438
六、细胞核膜异常时引起核形变异的原因和形态441
第十五节 血细胞及其内部各组织来源的意义443
一、数字图像的定义和细胞形态应用的优越性447
第一节 数字图像概说447
第九章 数字图像在血细胞形态学上的应用和价值447
二、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应用的优越性448
第二节 主要(关键)词注解451
一、骨髓涂片标本在数字图像上应用的意见452
第三节 数字图像在血细胞形态学上的应用范围452
二、脱落细胞标本在数字图像上应用的意见455
七、电子显微镜标本照片应用数字图像的意见456
六、染色体标本应用数字图像的意见456
三、印片标本应用数字图像的主要意见456
四、脏器穿刺组织标本应用数字图像的意见456
五、病理标本应用数字图像的意见456
二、细胞形态学在显微镜下的数字图像457
一、概说457
八、其他血细胞标本应用数字图像的意见457
第四节 细胞形态学在数字图像上应用的实例457
三、病理标本的数字图像464
四、组织细胞化学染色的数字图像467
五、细胞标记物在荧光显微镜下的数字图像469
六、细胞染色体荧光素标记的数字图像472
七、细胞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的数字图像474
一、急性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停滞484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疾病484
第十章 临床常见和罕见特殊细胞性疾病484
二、巨幼细胞贫血485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87
二、急性Naegeli型细胞白血病489
一、颗粒网状细胞白血病489
第二节 粒细胞系统疾病489
三、急性原始血细胞白血病490
一、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491
第三节 淋巴细胞系统疾病491
二、多核淋巴细胞白血病492
三、急性胸腺样淋巴细胞白血病493
五、慢性恶性中分化(大)淋巴细胞瘤494
四、Rieder细胞白血病494
一、概说498
第四节 单核细胞系统疾病498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99
四、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500
三、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500
五、噬血细胞综合征502
六、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503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4
第五节 巨核细胞系统疾病504
二、血小板无力症506
三、巨大血小板综合征508
四、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10
第六节 其他细胞疾病512
一、恶性神经母细胞瘤512
二、恶性贮脂细胞增生病516
三、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517
一、食管癌518
第七节 部分恶性肿瘤细胞病例518
三、肺癌521
二、胃癌521
五、子宫癌524
四、大肠癌524
六、卵巢癌及输卵管癌525
七、腔液癌性脱落细胞疾病526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528
第一节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528
第十一章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528
二、苏丹黑B染色530
三、过碘酸-席夫反应532
四、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537
五、非特异性酯酶538
六、酯酶双染色542
七、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543
八、酸性磷酸酶染色545
九、铁染色548
一、白血病550
第二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550
十、φ小体染色550
三、铁粒幼细胞贫血552
二、缺铁性贫血552
四、类脂质沉积症553
一、流动室及液流驱动系统555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555
第十二章 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血液病中的应用555
第一节 流式细胞术概述和流式细胞仪主要技术指标555
一、流式细胞术概述555
二、流式细胞仪主要技术指标555
四、信号检测系统556
三、光学系统556
二、激光光源及光束形成系统556
五、信号存储、显示和分析系统557
二、淋巴细胞亚群测定559
一、DNA倍体分析及细胞周期分析559
六、细胞分选系统559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应用559
三、白血病免疫分型560
四、淋巴瘤免疫分型566
六、血小板功能分析和血小板病诊断568
五、红细胞疾病诊断568
九、NK和LAK细胞活性测定569
八、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569
七、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569
十一、细胞凋亡研究570
十、造血干/祖细胞测定570
十二、细胞分选571
十三、其他572
四、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573
三、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围573
第十三章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573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入门573
一、什么是血液流变学573
二、血液流变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573
四、血液的生理特性在血液流变学研究中的临床意义574
三、血液主要的生理功能574
第二节 血液的生理特点574
一、血液的组成574
二、血液具有的生理特性574
二、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等流变学特性575
一、血浆粘度的形成575
第三节 血液各组成成分生理特点与血液流变学的联系575
四、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的生理基础576
三、白细胞的流变学特性576
二、血液粘度的临床意义577
一、血液粘度(血浆粘度)577
五、了解血液的生理特点对研究血液流变学的启示577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常用的临床指标577
四、患者血液粘度改变的分析578
三、红细胞压积与血液粘度的关系578
八、血沉方程K值的分析579
七、血沉方程K值测定579
五、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579
六、红细胞沉降率579
十四、血液屈服应力580
十三、红细胞变形性的临床意义580
九、血沉的临床意义580
十、红细胞的聚集性580
十一、红细胞聚集性的临床意义580
十二、红细胞的变形性580
二十、测定血液触变性的方法581
十九、血液的触变性581
十五、红细胞压积对血液屈服应力的影响581
十六、血液屈服应力的临床意义581
十七、血液粘弹性581
十八、血液粘弹性的临床意义581
二十五、血小板的粘附性582
二十四、血小板聚集性的临床意义582
二十一、红细胞压积对血液触变性的影响582
二十二、血液触变性的临床意义582
二十三、血小板的聚集性582
二十九血凝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583
二十八血凝参数的内容583
二十六、血小板粘附性的临床意义583
二十七、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前的注意事项583
二、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4
一、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4
第五节 临床常见疾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4
五、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5
四、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5
三、周围动脉硬化(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5
七、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6
六、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6
五、自血光量子疗法的流变学意义587
四、抗凝疗法中凝血时间的测定587
八、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587
第六节 根据血液流变学原理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587
一、利用血液流变学检查指导血液稀释疗法587
二、蛇毒制剂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587
三、溶栓疗法需要测定的血液流变学指标587
八、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588
七、驻极体技术588
六、血浆置换与脂质清除588
三、血液流变学实验室三级配置(高级配置)589
二、血液流变学实验室二级配置(中级配置)589
九、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中药589
十、改善血液流变性各参数的药物589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实验室的配置589
一、血液流变学实验室一级配置(基本配置)589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的制备590
第一节 造血细胞电镜标本制备590
第十四章 电子显微镜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590
二、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技术595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标本制作技术596
一、红细胞系统597
第二节 骨髓及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597
二、粒细胞系统599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600
四、巨核细胞系统602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03
第三节 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超微结构特征603
五、淋巴细胞系统603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07
四、毛细胞白血病(毛白)及其亚型608
三、幼淋细胞白血病608
五、浆细胞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609
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态造血的超微结构研究610
六、慢性白血病610
三、β-地中海贫血611
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611
第四节 贫血611
一、巨幼细胞性贫血611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612
二、血小板的溶胶-凝胶区614
一、血小板的外周区614
第十五章 出凝血疾病的基础与临床614
第一节 血小板的超微结构614
三、血小板的细胞器和内容物615
一、血小板的生成616
第二节 血小板生成调节616
二、血小板生成的调节618
一、粘附功能622
第三节 血小板功能622
二、聚集作用625
四、血块回缩628
三、血小板释放反应628
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629
六、血小板其他功能630
一、血小板的物质与能量代谢631
第四节 血小板生化与信息传递631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632
三、血小板信息传递系统635
一、血小板相关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定位642
第五节 血小板分子生物学642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643
一、红细胞与止凝血644
第六节 红细胞和白细胞与止凝血644
二、白细胞与止凝血646
一、白血病细胞遗传研究的发展过程649
第一节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的基础理论649
第十六章 白血病的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649
二、染色体检查的几个概念650
三、白血病染色体检查的方法学651
四、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653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临床意义654
第二节 白血病染色体的异常及临床意义654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临床意义662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666
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670
第三节 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671
二、T-系列NHL673
一、B-系列NHL673
三、FISH探针674
二、FISH技术原理与方法674
第四节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674
一、原位杂交技术沿革674
四、FISH技术的优势与不足675
五、FISH技术在恶性血液病中应用676
六、FISH技术展望681
二、人类白细胞分化群的分类683
一、人类白细胞分化群命名规则683
第十七章 血细胞生长发育及其相关疾病免疫学标记683
第一节 人类白细胞分化群的命名规则及分类683
二、淋巴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免疫学标记的变化685
一、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学标记685
第二节 正常血细胞生长发育各阶段免疫学标记的变化685
一、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689
第三节 相关疾病免疫学标记的研究689
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表型特征693
三、毛细胞白血病693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