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魏六朝文学新论 拟代与赠答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魏六朝文学新论 拟代与赠答篇
  • 梅家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8110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魏六朝文学新论 拟代与赠答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陈平原1

生命的行迹——新版自序1

序言:新视域的拓展——兼谈“拟代”与“赠答”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的意义1

汉晋诗赋中的拟作、代言现象及其相关问题——从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的美学特质谈起1

前言1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的美学特质4

一 关于《邺中集》的若干问题5

二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的美感结构9

三 从读者到作者——由《拟邺中并序》看“拟作”活动所关涉的美学问题24

(一)阅读活动中的“具体化”24

(二)创作活动中的“神入”和“赋形”31

(三)从读者到作者:“即境即真”的“创造性”转化38

汉晋诗赋之拟作、代言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省思43

一 汉魏以来诗赋之拟作、代言现象的考察43

二 对拟作、代言文学相关问题的省思53

结语60

前言63

汉晋诗歌中“思妇文本”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63

汉晋诗歌中“思妇文本”形成、衍变的考察66

一 建安以前的“思妇”:多元风貌的展现67

二 建安暨建安以后的“思妇”:文人拟作、代言下的美学典型74

文本背后所关涉的问题82

一 传统社会之婚姻观与性别规范下的妇女处境83

二 政教理想、诗学传统、拟代风气对思妇文本形成过程的影响90

余论:性别仿拟与女性主体的消解——“思妇文本”形成的另类反思97

论建安赠答诗及其在赠答传统中的意义101

“以诗赠答”之风的源起和“赠答诗”的酝酿成形102

一 “吉甫作诵,以赠申伯”的赠诗形式,与“微言相感,称诗喻志”的赋诗风气103

二 两汉诗歌中赠答形式的酝酿与开展106

建安赠答诗的作者群及其群体特色111

一 建安赠答诗的作者群与写作分期111

二 邺下赠答诗的写作基础——从当时士人的群体特色说起118

(一)个人定位的追寻:“立德”、“建功立业”与“文章119

无穷”的自觉性体认119

(二)文士阶层的形成与群体认同:从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挣扎,到“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的游宴酬赠123

一 “何以赠行?言授斯诗”:赠言遗风的传承和创变131

建安赠答诗的各期特色131

二 “亲交义在敦”:群体社会生活的交涉互动135

三 “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生命情怀的剖白发咏142

四 “苹藻”、“山松”、“凤凰”:“纯乎用比”的嘉美慰勉146

建安赠答诗在赠答传统中的示范意义149

一 文学方面的示范意义:形式、内容与功用的多重开创与拓展149

(一)形式方面149

(二)内容方面150

(三)功用方面153

二 社会方面的示范意义:“精英团体”、“仪式行为”与“象征符号”的展示154

二陆赠答诗中的自我、社会与文学传统158

前言158

仪式性与美学性:赠答诗的双重性格与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诗中的建构与汇融159

一 从西晋的政治/文学环境看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仪式行为”中的相依相成160

(一)西晋的政治/文学环境与西晋文士的160

群体特色160

(二)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仪式行为”中的相依相成165

(一)赠答诗的美学特质169

二 从赠答诗的美学特质看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诗中的建构与汇融169

(二)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赠答诗中的美学性建构与汇融172

二陆赠答诗中的自我、社会与文学传统177

一 兄弟间互为赠答:自我与家族、邦国间的轇轕178

二 与长官友僚间的赠答:自我与政治、社会间的错综184

三 代作赠答:拟代传统与赠答传统的汇融193

余论:依违游移于多重网络之间——由二陆赠答诗看赠答诗的时代与文学意义196

前言201

《毛诗序》“风教说”探析——兼论其与六朝文学批评之关系201

何谓“风教”203

风教说的理论架构207

一 从对诗之本质与起源的阐析,建立风诗可以为教的前提207

二 从风与雅、颂的关系,说明风教理念中“风化”作用的推展程序213

三 从变风、变雅的发生,论述从“风化”到“风刺”作用的完成220

四 从风与赋比兴的关系,说明以风为教的表现手法225

余论230

附录 魏晋诗人赠答诗写作情况一览表240

参考书目举要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