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严杰,钱利生,余传霖主编;陈莉丽,李淑萍,黄华副主编;毛亚飞,王媛,叶元康,阮萍,孙伟莲编者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575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医药学-分子生物学-病原细菌-细菌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概论 余传霖3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细菌学中的应用3
二、表型技术与基因型技术7
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0
第二章 细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 熊思东 徐薇12
一、细菌感染及其特点12
二、抗细菌感染的分子免疫机制15
三、细菌逃逸免疫的分子机制24
第三章 胞内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余传霖28
一、胞内菌感染的概述28
二、胞内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制29
第四章 胞外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余传霖41
一、胞外菌的表面结构41
二、胞外菌侵入机体的分子机制43
三、胞外菌感染中的有害反应45
四、抗胞外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制48
第五章 细菌的内化和信号转导 李淑萍 罗依惠 严杰52
一、细菌的粘附52
二、细菌的内化53
三、细菌感染的细胞信号传导56
第六章 细菌生物膜 王媛 严杰 黄华61
一、细菌生物膜的形成62
二、细菌生物膜的结构与研究方法64
四、细菌生物膜的致病机制65
三、细菌生物膜的特性65
五、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66
六、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控制67
第二篇 技术篇75
第七章 DNA扩增技术 俞红75
一、PCR的原理75
二、PCR试验的设计76
三、PCR扩增产物的分析78
四、其他核酸扩增技术80
一、概述84
第八章 聚合酶链反应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余传霖 李淑萍84
二、聚合酶链反应85
三、PCR产物的确定和鉴定85
四、PCR与常规诊断法的比较及其优越性86
五、PCR存在的问题和其限制性87
六、PCR的实际应用89
七、PCR技术的进展和展望91
一、原理94
第九章 随意引物PCR指纹分析法 汪青94
二、材料与方法95
三、应用98
第十章 应用REP-PCR作为基因组指纹图谱 何俊民101
一、简介101
二、材料102
三、方法104
四、注释106
第十一章 基因组DNA消化和核糖体分型 钱利生109
一、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110
二、基因组消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111
三、Southern印迹法112
四、探针制备113
五、杂交114
六、化学发光法检查探针靶DNA杂交条带图谱114
第十二章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余竹元116
一、影响DNA分离的参数117
二、条带图形的解释118
三、PFGE的应用118
四、实验材料119
五、操作步骤121
六、条带图形的判断122
七、存在问题123
八、注解125
第十三章 质粒分析 钱利生 黄华127
一、质粒DNA的提取127
二、限制性内切酶质粒分析129
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质粒DNA132
四、琼脂糖凝胶电泳决定DNA分子的大小132
一、鉴定和分型137
第十四 葡萄球菌——余传霖137
第三篇 各论137
二、致病机制138
三、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143
第十五章 链球菌 余传霖161
一、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161
二、致病机制170
一、变形链球菌的分型176
二、变形链球菌致龋机制176
第十六章 变形链球菌与龋病 罗晓婷 高振 童竞亚176
三、防治龋病的免疫方法180
第十七章 淋病奈瑟菌 朱道银184
一、一般生物学性状184
二、分型185
三、质粒186
四、基因187
五、耐药性变异及机制187
六、实验室诊断189
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190
第十八章 肺炎链球菌 汪青193
一、生物学特性193
二、致病性194
三、实验室诊断195
四、流行病学调查196
五、治疗198
六、免疫预防199
一、细菌的血清学特征202
第十九章 脑膜炎球菌 余传霖202
二、疾病的实验诊断203
三、细菌的分裂206
四、致病机制208
五、流行病学研究209
六、脑膜炎球菌的群体生物学211
七、疫苗研究213
八、研究展望213
第二十章 肠球菌 张劲松 李卫军 童竞亚217
一、肠球菌的种类与性状217
二、肠球菌的耐药性219
三、肠球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222
四、肠球菌的致病作用227
五、肠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230
六、肠球菌医院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233
第二十一章 致病性大肠杆菌 胡纯达238
一、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239
二、各类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240
三、核酸分子诊断技术在致泻性大肠杆菌中的应用244
附录:探针杂交的操作方法249
第二十二章 沙门菌——余传霖252
一、菌株鉴定中的表型方法252
二、基于DNA检测的基因型方法254
三、基于染色体DNA分析方法254
四、基于PCR的方法256
第二十三章 志贺菌 余传霖259
一、志贺菌的分子遗传学259
二、志贺菌属毒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62
三、流行病学研究263
四、志贺菌菌苗的研究264
五、展望265
第二十四章 霍乱弧菌 钱利生270
一、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270
二、实验室诊断271
三、流行病学研究273
四、研究进展和展望275
第二十五章 幽门螺杆菌 钱利生 陈学军279
一、Hp基因组性质279
二、Hp基因的多样性280
三、Hp的检测和分型283
四、流行病学研究284
五、定植因子286
六、展望和目标287
第二十六章 空肠弯曲菌 金志熙 薛健昌291
一、弯曲菌属的分类291
二、弯曲菌属的分子生物学291
三、弯曲菌属的鉴定293
四、弯曲菌的致病机制293
五、流行病学研究294
六、展望298
第二十七章 流感嗜血菌 余传霖300
一、流感嗜血菌感染的诊断300
二、致病机制的研究304
三、流行病学研究305
四、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310
第二十八章 杜克?嗜血菌 余传霖313
一、杜克雷嗜血菌的生物学性状313
二、杜克雷嗜血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314
三、流行病学调查315
四、其他研究中的应用316
五、聚合酶链反应317
六、核糖体分型318
七、电穿孔法321
八、通过转座子诱变的杜克雷嗜血菌基因突变322
九、杜克雷嗜血菌基因的定向诱变323
十、应用pLS88的杜克雷嗜血菌基因的互补作用324
第二十九章 百日咳鲍特菌 夏肖萍 严杰326
一、外膜蛋白327
二、百日咳毒素329
三、丝状血凝素334
第三十章 结核分枝杆菌 余永健 金志熙340
一、结核病的实验诊断340
二、结核病的免疫病理学347
三、流行病学研究351
四、试验方法354
五、结语355
第三十一章 白喉棒状杆菌 余传霖361
一、白喉病的临床特征361
二、白喉棒状杆菌及其毒素362
三、白喉病的实验诊断362
四、流行病学调查364
五、白喉流行病学总观368
六、展望369
第三十二章 军团菌 余传霖371
一、临床和环境标中的军团菌检查371
二、军团菌的鉴定377
三、流行病学调查381
四、分子克隆在嗜肺军团菌研究上的应用383
五、展望384
第三十三章 炭疽芽孢杆菌 王媛 杜季梅 楼永良387
一、生物学性状387
二、炭疽病的传播方式及发病过程388
三、炭疽杆菌致病的分子机理389
四、实验室检查391
五、防治原则392
一、革兰阴性厌氧菌395
第三十四章 厌氧芽孢梭菌 钱利生 汪青 余传霖395
二、革兰阳性厌氧菌399
三、厌氧菌的分子诊断技术及应用405
第三十五章 牙龈紫质单胞菌 吴燕岷 陈莉丽416
一、流行病学416
二、可能的致病机理417
三、Pg的常规检测方法418
四、PCR在Pg检测中的应用418
六、小结419
五、Pg分型与致病性的关系419
一、一般特性422
第三十六章 具核梭杆菌 庄春燕 孙伟莲 陈莉丽422
二、分型……………………………………………………………………………(423 )423
三、代谢与营养学特征423
四、致病机制424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Fn检测中的作用428
六、Fn与牙周病、牙髓病、尖周病和全身其他疾病的关系429
七、Fn对抗生素的敏感性431
一、流行病学435
第三十七章 伴放线放线杆菌 吴燕岷 陈莉丽435
二、可能的致病机理436
三、Aa的常规检测方法436
四、PCR在Aa检测中的应用436
五、Aa分型与致病性的关系437
六、小结437
第三十八章 齿垢密螺旋体 唐琪 陈莉丽439
一、生物学性状439
二、Td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分布与含量440
三、Td的毒力因子441
四、小结449
第三十九章 钩端螺旋体 毛亚飞 严杰 罗冬娇452
一、钩端螺旋体的基因分类452
二、钩端螺旋体的培养465
三、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学466
四、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475
五、流行与防治477
二、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483
第四十章 莱姆螺旋体 钊守凤 钟晓芝 严杰483
一、莱姆病的临床表现483
三、莱姆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和免疫性484
第四十一章 梅毒螺旋体 余传霖 严杰488
一、抗原成分分析488
二、免疫机制490
三、梅毒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490
四、梅毒的免疫预防492
一、柔膜体纲的特征494
第四十二章 支原体 叶元康494
二、支原体的遗传学495
三、支原体变异505
四、支原体基因诊断方法507
五、流行病学研究509
第四十三章 衣原体 李子华517
一、分类和命名518
二、原体(EB)的化学组成519
三、衣原体的生活周期531
四、流行病学和所致疾病539
五、实验室诊断544
六、衣原体感染的免疫预防552
七、综合防治553
八、抗微生物制剂对衣原体的抑制作用554
第四十四章 立克次体 俞树荣558
一、概述558
二、分类与系统发育559
三、形态结构565
四、抗原成分567
五、分子遗传学570
六、毒力因子与致病机制578
七、立克次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581
第四篇 细菌耐药性591
第四十五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余传霖 阮萍591
一、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机制591
二、β-内酰胺酶检测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593
……607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机制607
第四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余传霖 阮萍607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608
三、研究展望621
第四十七章 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余传霖 孙伟莲624
一、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624
二、糖肽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627
三、流行病学研究631
四、编码D-丙氨酸-D-丙氨酸相关酶基因的鉴定635
五、肠球菌糖肽耐药性的诱导636
六、肽聚糖前体的分析637
七、展望639
第四十八章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余传霖 阮萍643
一、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机制643
二、喹诺酮类耐药性的机制644
三、喹诺酮类耐药性的检测646
四、流行病学调查653
第四十九章 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余传霖 孙伟莲656
一、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656
二、耐药性的检测660
三、流行病学上的应用662
四、展望665
第五十章 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所致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 余传霖668
一、肺炎球菌和致病性奈瑟菌属中耐药性的演化669
二、PBP与细菌耐药性669
三、肺炎球菌和致病性奈瑟菌属对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检测670
四、PBP及其与β-内酰胺类亲和力的检测670
五、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的PCR检测671
六、pbp基因的扩增671
七、pbp基因指纹分析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