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林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094625.jpg)
- 陈祥伟,胡海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441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林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林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1
1.1.1 林业的概念与内涵1
1.1.2 林学的概念及内涵2
1.2 国内外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
1.2.1 中国林业的发展3
1.2.2 中国林业的现状4
1.2.3 中国林业的发展趋势7
1.2.4 世界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8
1.3 林学概论课程内容体系13
第2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15
2.1 森林的概念与特点15
2.1.1 森林的概念15
2.1.2 森林的特点16
2.1.3 森林的植物成分17
2.2 林分的特征及调查18
2.2.1 林分特征指标18
2.2.2 林分标准地调查29
2.2.3 林分蓄积量测定34
3.1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42
3.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42
第3章 森林植物42
3.1.2 植物分类48
3.1.3 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55
3.2 生物多样性67
3.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67
3.2.2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70
3.2.3 生物多样性保护74
3.3 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简介79
第4章 森林与环境92
4.1 森林环境因子92
4.1.1 气候因子92
4.1.2 土壤因子99
4.1.3 生物因子100
4.1.4 地形因子104
4.2 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105
4.2.1 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105
4.2.2 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107
4.3 森林的分布108
4.3.1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108
4.3.2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110
第5章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116
5.1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6
5.2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119
5.2.1 森林的三大效益119
5.2.2 森林的直接效益120
5.2.3 森林的间接效益124
5.3 森林功能与效益的计量和评价134
5.3.1 计量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4
5.3.2 计量和评价的指标体系134
5.3.3 计量和评价的方法137
5.3.4 计量经济评价的步骤139
5.3.5 森林功能与效益经济评价实例140
第6章 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143
6.1 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143
6.1.1 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基础143
6.1.2 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技术146
6.1.3 种子品质检验149
6.2 苗木培育的理论与技术151
6.2.1 苗木培育的理论基础151
6.2.2 苗木培育管理157
6.2.3 播种苗培育163
6.2.4 营养繁殖育苗167
6.2.5 容器育苗170
6.2.6 设施育苗171
6.2.7 移植育苗172
6.2.8 苗木出圃与贮藏172
6.3 种苗培育新技术174
6.3.1 组培繁育175
6.3.2 细胞融合176
6.3.3 林木基因工程177
第7章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179
7.1 森林类型179
7.1.1 森林类型的含义179
7.1.2 森林类型的划分179
7.2 森林立地182
7.2.1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182
7.2.2 森林的立地因子183
7.2.3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185
7.2.4 森林立地分类186
7.3.1 适地适树192
7.3 适地适树与树种选择192
7.3.2 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194
7.3.3 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195
7.4 密度作用规律197
7.4.1 有关密度的概念197
7.4.2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197
7.4.3 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200
7.4.4 种植点的配置200
7.5 树种混交理论201
7.5.1 混交林的特点201
7.5.2 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202
8.1.1 林木遗传控制概说206
第8章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206
8.1 遗传控制技术206
8.1.2 引种209
8.1.3 选择育种213
8.1.4 杂交育种219
8.1.5 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21
8.2 立地控制技术227
8.2.1 造林地的选择227
8.2.2 造林地的整地229
8.2.3 林地管理(幼林抚育)232
8.2.4 人工幼林的化学抚育233
8.3.1 密度的控制235
8.3 结构控制技术235
8.3.2 种植点的配置237
8.3.3 混交林的营造技术238
第9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243
9.1 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243
9.1.1 森林经营的概念243
9.1.2 森林经营理论的发展244
9.1.3 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及其任务247
9.2 森林结构调控技术248
9.2.1 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248
9.2.2 林木分级250
9.2.3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251
9.2.4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252
9.2.5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257
9.3 森林采伐更新技术265
9.3.1 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265
9.3.2 择伐更新266
9.3.3 皆伐更新267
9.3.4 渐伐更新270
9.3.5 更新采伐271
9.3.6 森林采伐更新方式的选择272
9.4 次生林经营272
9.4.1 次生林及其形成272
9.4.2 次生林类型的划分273
9.4.3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274
第10章 城镇园林绿化280
10.1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280
10.1.1 城镇园林绿化的有关概念280
10.1.2 城镇园林绿地的功能281
10.1.3 “近自然”理论281
10.1.4 “近自然林”理论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283
10.2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理论284
10.2.1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284
10.2.2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285
10.2.3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286
10.3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288
10.3.1 城镇园林绿地的特点及分类289
10.3.2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布局290
10.3.3 城镇园林绿地的树种规划291
10.3.4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293
第11章 森林健康与维护295
11.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295
11.1.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95
11.1.2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297
11.2 林木虫害与防治299
11.2.1 林木虫害的类型299
11.2.3 林木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301
11.2.2 林木虫害的发生条件301
11.3 林木病害与防治304
11.3.1 林木病害的类型304
11.3.2 主要林木病害发生的特征及条件305
11.3.3 林木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307
11.4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312
11.4.1 森林火灾的概念312
11.4.2 森林火灾的种类312
11.4.3 林火发生的条件313
11.4.4 森林火灾的预防314
11.4.5 森林火灾的控制316
11.4.6 森林火灾的扑救317
12.1.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319
第12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319
12.1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319
12.1.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321
12.1.3 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321
12.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322
12.2.1 生态系统理论322
12.2.2 生态系统交错区理论324
1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324
12.2.4 环境科学理论325
12.2.5 生态经济学理论325
12.2.6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325
12.3.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布局326
12.2.7 可持续发展理论326
12.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布局与重点326
12.3.2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简介327
12.4 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328
12.4.1 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328
12.4.2 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334
12.4.3 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339
12.5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与评价342
12.5.1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的程序342
12.5.2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343
参考文献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