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原理及应用
  • (德)B.J.MERKEL B.PLANER-FRIEDRICH著;朱义年,王焰新译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2058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原理1

1.1平衡反应1

1.1.1绪论1

1.1.2热力学基础5

1.1.2.1质量作用定律5

1.1.2.2吉布斯(Gibbs)自由能7

1.1.2.3吉布斯(Gibbs)相律8

1.1.2.4活度9

1.1.2.6.1离子离解理论11

1.1.2.6活度系数的计算11

1.1.2.5离子强度11

1.1.2.6.2离子相互作用理论14

1.1.2.7离子离解与离子相互作用理论的比较16

1.1.3气相与液相界面上的相互作用19

1.1.3.1亨利(Henry)定律19

1.1.4固相与液相界面上的相互作用21

1.1.4.1溶解与沉淀21

1.1.4.1.1溶度积21

1.1.4.1.2饱和指数23

1.1.4.1.3边界矿物相25

1.1.4.2吸附作用27

1.1.4.2.1疏水/亲水物质28

1.1.4.2.2离子交换28

1.1.4.2.3吸附作用的数学表达方式34

1.1.5液相中的相互作用38

1.1.5.1络合作用38

1.1.5.2氧化还原作用41

1.1.5.2.1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41

1.1.5.2.2氧化还原电位的计算42

1.1.5.2.3氧化还原平衡的优势场图解表示46

1.1.5.2.4氧化还原的缓冲剂51

1.1.5.2.5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52

1.2反应动力学55

1.2.1不同化学过程的反应动力学55

1.2.1.1半衰期55

1.2.1.2矿物溶解的动力学56

1.2.2反应速度的计算57

1.2.2.1连续反应58

1.2.2.2平行反应59

1.2.3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60

1.2.4研究动力学控制反应的经验方法61

1.3.1绪论64

1.3.2流动模型64

1.3物质的反应迁移64

1.3.3迁移模型65

1.3.3.1基本概念65

1.3.3.2理想的迁移关系67

1.3.3.3实际的迁移关系67

1.3.3.3.1双孔隙度含水层中的交换作用69

1.3.3.4迁移模拟的数值方法71

1.3.3.4.1有限差分/有限单元法71

1.3.3.4.2耦合的方法73

2.1.1地球化学运算法则75

2.1概述75

2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程序75

2.1.2基于最小自由生成焓方法的程序78

2.1.3基于平衡常数方法的程序78

2.1.3.1 PHREEQC79

2.1.3.2 EQ3/680

2.1.3.3 PHREEQC与EQ3/6的比较81

2.1.4热力学数据库84

2.1.4.1概述84

2.1.4.2热力学数据库的构成87

2.1.5模拟过程中的问题和误差来源89

2.2.1.1输入(Input)94

2.2.1 PHREEQC的视窗界面结构94

2.2 PHREEQC的应用94

2.2.1.2数据库(Database)103

2.2.1.3输出(Output)104

2.2.1.4网格(Grid)105

2.2.1.5曲线图(Chart)106

2.2.2 PHREEQC模拟的入门实例106

2.2.2.1平衡反应106

2.2.2.1.1例1:标准输出——海水分析106

2.2.2.1.2例2:平衡反应——石膏溶解109

2.2.2.2动力学模拟的入门实例111

2.2.2.2.1动力学批次反应(Batch Reaction)112

2.2.2.2.2 PHREEQC中的Basic115

2.2.2.3物质反应——迁移模拟的入门实例119

3作业125

3.1平衡反应126

3.1.1地下水-岩石圈126

3.1.1.1标准输出-井水分析126

3.1.1.2石膏溶解的平衡反应127

3.1.1.3石膏溶解的不平衡反应127

3.1.1.4石膏在井水中溶解与温度的关系127

3.1.1.5石膏在蒸馏水中溶解与温度的关系127

3.1.1.8方解石在开放和封闭体系中溶解的比较128

3.1.1.6方解石溶解与温度和CO2分压的关系128

3.1.1.7方解石与白云石的溶解128

3.1.1.9黄铁矿的风化129

3.1.2大气-地下水-岩石圈131

3.1.2.1土壤CO2影响下的雨水131

3.1.2.2土壤中的缓冲体系131

3.1.2.3含硫热泉水的沉淀析出131

3.1.2.4岩溶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132

3.1.2.5蒸发作用133

3.1.3地下水135

3.1.3.1铁体系的pe-pH图135

3.1.3.3铀存在形态随pH值的变化138

3.1.3.2在C或S存在条件下铁体系的Fe-pe-pH图的变化138

3.1.4地下水的来源139

3.1.4.1泉水的来源140

3.1.4.2干旱地区古地下水的开采141

3.1.4.3盐水-/淡水-界面143

3.1.5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144

3.1.5.1取样:EDTA滴定测定Ca144

3.1.5.2碳酸侵蚀144

3.1.5.3水的曝气处理——井水145

3.1.5.4水的曝气处理——含硫泉水145

3.1.5.5水的混合146

3.1.6地下水修复147

3.1.6.1甲醇对硝酸盐的还原147

3.1.6.2 Fe(0)-墙(障)147

3.1.6.3用石灰石来升高pH值147

3.2反应动力学148

3.2.1黄铁矿的风化148

3.2.2石英-长石的溶解148

3.2.3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As、U、Cu、Mn、S)的还原作用下,地下含水层中有机物的降解149

3.2.4非饱和带中氚的衰减150

3.3.2岩溶泉水的出露155

3.3.1测渗计155

3.3物质的反应迁移155

3.3.3岩溶作用(裂隙侵蚀)156

3.3.4酸性矿坑水pH值的升高157

3.3.5原地浸取(In situ leaching)158

4解答161

4.1平衡反应161

4.1.1地下水-岩石圈161

4.1.1.1标准输出-井水分析161

4.1.1.2石膏溶解的平衡反应163

4.1.1.4石膏在井水中溶解与温度的关系164

4.1.1.3石膏溶解的不平衡反应164

4.1.1.5石膏在蒸馏水中溶解与温度的关系165

4.1.1.6方解石溶解与温度和CO2分压的关系165

4.1.1.7方解石与白云石的溶解166

4.1.1.8方解石在开放和封闭体系中溶解的比较167

4.1.1.9黄铁矿的风化168

4.1.2大气-地下水-岩石圈170

4.1.2.1土壤CO2影响下的雨水170

4.1.2.2土壤中的缓冲体系170

4.1.2.3含硫热泉水的沉淀析出170

4.1.2.4岩溶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171

4.1.2.5蒸发作用172

4.1.3地下水174

4.1.3.1铁体系的pe-pH图174

4.1.3.2在C或S存在条件下铁体系的Fe-pe-pH图的变化175

4.1.3.3铀存在形态随pH值的变化177

4.1.4地下水的来源179

4.1.4.1泉水的来源179

4.1.4.2干旱地区古地下水的开采179

4.1.4.3盐水-/淡水-界面181

4.1.5.1取样:EDTA滴定测定Ca182

4.1.5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182

4.1.5.2碳酸侵蚀183

4.1.5.3水的曝气处理——井水183

4.1.5.4水的曝气处理——含硫泉水183

4.1.5.5水的混合185

4.1.6地下水修复187

4.1.6.1甲醇对硝酸盐的还原187

4.1.6.2 Fe(0)-墙(障)188

4.1.6.3用石灰石来升高pH值189

4.2.1黄铁矿的风化190

4.2反应动力学190

4.2.2石英-长石的溶解192

4.2.3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As、U、Cu、Mn、S)的还原作用下,地下含水层中有机物的降解194

4.2.4非饱和带中氚的衰减197

4.3物质的反应迁移199

4.3.1测渗计199

4.3.2岩溶泉水的出露200

4.3.3岩溶作用(裂隙侵蚀)201

4.3.4酸性矿坑水pH值的升高202

4.3.5原地浸取(In situ leaching)204

参考文献207

关键词索引(德中文对照)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