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革与发展 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变革与发展 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090251.jpg)
- 何一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361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6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革与发展 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传统与变革3
绪论3
第一章 成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73
第一节 成都城市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73
一、成都城市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74
二、成都早期城市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84
第二节 成都早期城市的产生与形成98
一、成都早期城市的产生与初步形成98
二、开明王朝时期:成都早期城市形成111
一、古代成都城市的兴衰117
第三节 古代成都城市的发展演变117
二、区域性政治行政中心的演变143
三、城市经济的发展148
四、城市人口数量、结构163
第二章 城市经济的变动与发展170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70
一、近代工业的产生171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发展182
三、近代工业的初兴和衰落192
第二节 近代商业发展与畸形繁荣201
一、近代商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201
二、民国时期成都商业的畸形繁荣214
三、商业组织与制度225
第三节 金融业的演变238
一、票号钱庄在近代的变化238
二、银行的建立与金融中心的初步形成252
三、其他金融机构的兴办263
第四节 近代交通的兴起269
一、铁路的规划与建设269
二、公路建设的勃兴271
三、市内交通要道建设278
四、航空事业的崛起279
一、土地形态282
第五节 成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282
二、阶级结构286
三、地租与捐税289
四、农业耕作及其经营293
五、农作物种植297
六、谷米的运销302
第三章 城市政治结构与社会控制的变迁306
第一节 清末的政权机构及城市管理306
一、清代成都的政权机构及职能306
二、警察与近代市政管理312
一、民初行政建制的变迁330
第二节 市建制的初步形成330
二、近代市政机构的酝酿332
三、市政公所及其行政管理335
第三节 市建制的形成341
一、市政府的成立及性质341
二、市政府的嬗变345
三、市政府人员构成353
第四节 城市自治与议事机构360
一、城市政治结构的初步变化360
二、地方议会制度的演变366
一、军政与城市社会控制373
第五节 多元化的社会权力控制373
二、警察与成都社会控制385
第四章 城市建设与发展408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规划408
一、城市地域结构和市域的变化408
二、城市规划424
三、成都新村与都市设计及建设430
四、城市风貌和城市建筑438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466
一、城市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466
二、城市交通的发展487
一、电力能源的发展512
第三节 市政公用设施与环境建设512
二、城市供水的早期现代化532
三、通讯邮政的兴起543
第五章 近代城市人口的发展562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562
一、清代人口的增长563
二、民国时期人口的增长573
三、近代成都的外国人口591
第二节 人口的自然结构601
一、人口性别结构601
二、人口年龄构成607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构成612
第三节 人口社会结构612
二、人口的部门构成和职业构成616
三、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627
第四节 人口出生死亡及人口分布639
一、人口的出生和死亡639
二、人口分布655
第六章 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城市发展669
第一节 晚清的教育改革669
一、教育改革的契机和措施669
二、新教育行政中心的形成678
三、教育观念和教育宗旨685
四、晚清教育的初步发展69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城市教育的发展715
一、民初的教育改革715
二、旧教育的回潮和新教育的艰难发展720
三、抗战时期教育的兴盛和战后的衰落726
第三节 学校教育729
一、初等学校教育729
二、中等学校教育744
三、高等学校教育754
第四节 城市社会教育与文化设施771
一、城市社会教育771
二、社教文化设施784
第五节 新闻报刊业的兴起与发展797
一、近代报刊的兴起797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804
三、报刊的繁荣与衰落829
第七章 近代市民消费生活的变迁841
第一节 近代成都市民消费生活变化的原因841
一、洋货输入与市民消费品构成及消费习俗的改变841
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市民消费结构的形成845
三、新式教育文化方式与市民消费观念及消费内容的变化854
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民消费方式的更新861
一、服饰消费的变迁866
第二节 衣食住行及娱乐生活方式的变迁866
二、饮食消费的变迁875
三、居住消费的变迁881
四、行(交通工具)的变迁885
五、现代娱乐生活的兴起893
第三节 近代成都市民消费生活水平的变化902
一、清末民初成都市民的消费生活水平902
二、防区制时代成都市民的消费生活水平905
三、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市民的消费生活水平913
第四节 成都农民的生活状况926
一、劳动状况927
二、衣食住行928
三、教育状况933
四、收入与支出934
下编 世纪之交的崛起941
第八章 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成都城市建设的发展941
第一节 从农业时代跨入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941
一、现代城市建设的起步941
二、现代城市建设的曲折罚展944
三、现代化大都市的兴起954
第二节 成都现代城市建设特点970
一、以道路建设带动城市建设970
二、以府南河工程建设带动城市高质量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974
一、城市建设缺乏城市整体形象定位1000
第三节 世纪之交成都现代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其1000
二、旧城保护较差,正在逐渐丧失历史文化名城特色1009
三、城市建设的功能分区不明确1010
四、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自生区”存在较大的社会问题1012
五、交通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1014
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滞后1018
第九章 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1021
第一节 传统政治中心城市成为现代经济中心城市1021
一、现代工业的艰难起步1021
二、新兴工业城市的初步建立1041
三、现代综合性经济中心的形成1054
一、成都商业贸易的改革与变迁1061
第二节 商业贸易的发展与商贸中心的形成1061
二、世纪之交成都商贸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079
三、西部大开发与成都商贸中心城市建设1092
第三节 建筑、房地产业与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1105
一、建筑与房地产开发业的崛起1105
二、旅游业成为新兴的行业1114
第四节 成都城市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1123
一、现代工业经济后来居上1123
二、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进入结构调整阶段1126
三、优化工业结构成效明显1132
四、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1139
五、成为西南重要的现代多功能综合性中心城市1148
第十章 新世纪成都城市发展的思考1154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与成都城市的发展1154
一、西部大开发与构建成都城市战略高地1155
二、构建大成都城市圈,实现区域共发展1162
三、以区域一体化作为大成都城市圈发展的基本战略1166
四、强化成都城市功能,加快成都的发展1170
第二节 加快实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1177
一、基本的认识和思路1177
二、优化环境是加快实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关键1180
三、加快实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宏观调控措施1183
四、抑制向西向北开发的主要措施1193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1195
一、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96
二、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1201
三、确立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标和建立保护体系1210
四、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措施和对策1218
五、关于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1232
第四节 新世纪的成都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发展1245
一、“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1245
二、成都园林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基本对策1252
三、成都城市园林体系建设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