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演进中的电信传送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演进中的电信传送网](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084603.jpg)
- 李秉钧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2491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00页
- 主题词: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演进中的电信传送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电信传送网络的技术演进1
第1章 传送网的技术演进特点1
1.2 新一代电信传送网络的概念和组成2
1.3 传送网络的分层结构2
1.4 光传输技术的发展5
1.4.1 网络的传输技术概述5
1.4.2 光传输网络的技术优势6
1.4.3 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7
1.5 传送网络的产业特点9
1.5.1 从IT产业看传送网络9
1.5.2 从电信业的发展看传送网络10
1.5.3 电信传送网的产业结构12
1.6 传送网演进趋势概述14
1.7 本章小结:以演进的观点认识传送网产业21
2.1 标准化在传送网中的作用23
2.1.1 传送网中的互联互通问题23
第2章 光传送网相关的标准与标准化组织23
2.1.2 传送网的质量技术问题24
2.1.3 传送网标准的约束24
2.1.4 传送网指标的针对性25
2.2 标准化组织介绍25
2.2.1 概述25
2.2.2 ITU-T26
2.2.3 IETF29
2.2.4 OIF31
2.2.5 国内标准化组织32
2.2.6 部分标准化组织的网址34
2.2.7 传送网相关标准和建议的查找34
2.3 光传送网相关的国内标准36
2.3.1 与传送网相关的国内标准36
2.3.2 国内标准查找索引36
2.4 与传送网相关的ITU-T建议44
2.4.1 与传送网相关的常用ITU-T建议44
2.4.2 2003年ITU-T新增的部分传送网建议62
2.5 传送网建议分类索引79
2.5.1 SDH/SONET建议与标准的分类索引79
2.5.2 有关OTN传送平面的ITU-T建议分类索引83
2.5.3 有关ASTN/ASON控制平面的ITU-T建议分类索引86
2.6 IETF关于智能光网络的协议进展87
2.7 本章小结:关注传送网的标准化进程87
第3章 面向数据业务传送技术的演进89
3.1 数据业务传送的技术特点89
3.1.1 传送网传送的业务类型89
3.1.2 业务的传输特点91
3.1.3 演进中的数据业务传送技术93
3.1.4 OSI的七层协议93
3.2 IP和MPLS的传送94
3.2.1 IP over SDH95
3.2.2 IP over Optical99
3.2.3 MPLS在光网络中的应用102
3.3 VPN在传送网络中的实现105
3.4 MPLS向GMPLS的演进109
3.4.1 MPLS向光层的扩展109
3.4.2 GMPLS的技术优势111
3.4.3 GMPLS网络结构概述112
3.5 面向数据业务的城域以太网技术114
3.5.1 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115
3.5.2 基于以太网的城域网演进120
3.5.3 10Gbit/s以太网技术121
3.6 针对数据业务接入网的进展124
3.6.1 数据业务的接入需求124
3.6.2 xDSL126
3.6.3 V5接口127
3.6.4 无线接入网128
3.6.5 HFC方式的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129
3.6.6 PON及其技术应用130
3.6.7 基于以太网标准的接入132
3.6.9 Home PNA133
3.6.8 FTTx133
3.6.10 电力线接入134
3.6.11 无纤光通信134
3.7 光存储网络136
3.8 RPR技术原理与应用137
3.8.1 弹性分组环(RPR)的提出137
3.8.2 RPR结构和操作139
3.8.3 RPR参考模型141
3.8.4 业务类别142
3.8.5 通用帧结构143
3.8.6 拓扑发现机制和环保护功能145
3.8.7 带宽的公平调度145
3.9 本章小结:传送网的一个重要方向146
第4章 新一代SDH及相关技术147
4.1 新一代SDH的演进背景147
4.1.1 SDH的成功之处148
4.1.3 可能的组网方式152
4.1.2 业务类型的多样化152
4.2 传统SDH向MSTP的演进154
4.2.1 传统SDH设备的不足155
4.2.2 MSTP设计的针对性156
4.2.3 MSTP的主要特点161
4.3 SDH关键技术原理162
4.3.1 SDH指针调整的实现及其意义162
4.3.2 基于SDH技术的交叉连接169
4.3.3 SDH容器的级联技术172
4.4 基于SDH的MSTP组成182
4.4.1 基本功能模型182
4.4.2 基于SDH的MSTP的节点设备186
4.4.3 MSTP的市场应用193
4.5 LCAS技术原理与应用194
4.5.1 LCAS的产生195
4.5.2 LCAS控制帧196
4.5.3 LCAS的工作原理202
4.5.4 LCAS提供的多径传输保护203
4.6 Ethernet over SDH的关键技术205
4.6.1 Ethernet over SDH适配技术205
4.6.2 PPP/ML-PPP协议206
4.6.3 LAPS协议208
4.6.4 GFP技术原理与应用215
4.6.5 协议互通探讨220
4.7 演进中的ATM传送体系221
4.7.1 ATM的定义和特点221
4.7.2 ATM网络的技术原理224
4.7.3 ATM的流量与拥塞控制230
4.7.4 ATM的发展与应用前景234
4.8 本章小结:MSTP的背景、优势、技术和前景238
第5章 光联网技术239
5.1 WDM传输技术239
5.1.1 概述239
5.1.2 长距离DWDM系统242
5.1.3 超长距离传输系统249
5.1.4 城域波分复用系统251
5.1.5 WDM系统工程设计概要253
5.1.6 40Gbit/s DWDM系统技术254
5.1.7 CWDM技术及其在城域网中的应用262
5.2 IP over WDM269
5.2.1 IP在WDM上的适配技术269
5.2.2 IP over WDM网络结构273
5.2.3 光网络发展趋势275
5.3.1 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其演进276
5.3 OTN和数字包封276
5.3.2 OTN的数字包封技术279
5.3.3 OTN的复用技术286
5.3.4 OTN的组网288
5.4 光联网设备290
5.4.1 光分插复用器290
5.4.2 光交叉连接设备293
5.4.3 光交换设备302
5.4.4 光路由设备308
5.5 本章小结:新一代光传送网演进的支撑力量310
第6章 演进中的传送网络拓扑311
6.1 传送网的节点和节点设备311
6.1.1 传送网络的节点311
6.1.2 传送网的节点设备312
6.1.3 交叉连接是实现网络拓扑的基础314
6.2 传送网的主要网络拓扑316
6.3.1 提高网络生存性319
6.3 提高传送网生存性的主要途径319
6.3.2 传送网的保护和恢复320
6.4 自愈环的基本概念322
6.5 SDH自愈环325
6.5.1 通道保护自愈环325
6.5.2 复用段共享保护自愈环327
6.5.3 多环互连组成的自愈网络329
6.5.4 SDH自愈环的组网应用331
6.6.1 常见的WDM自愈环333
6.6 基于WDM技术的自愈环333
6.6.2 WDM环实现保护倒换的技术措施339
6.7 基于格状网的组网及恢复341
6.7.1 光传送网演进中的格状网341
6.7.2 格状网中多重故障的恢复343
6.7.3 格状拓扑的组织343
6.7.4 格状网恢复方案介绍344
6.7.5 多层网络保护与恢复策略355
6.8 本章小结:从环网到智能控制的格状网356
第7章 光传送网的管理技术358
7.1 TMN简介358
7.1.1 TMN的概念358
7.1.2 TMN的结构360
7.1.3 TMN的管理功能365
7.2 传送网的管理系统构成368
7.2.1 SDH网络的管理368
7.2.3 ASON的管理371
7.2.2 OTN的管理371
7.3.1 SDH的ECC协议栈373
7.3 部分网管协议的应用373
7.3.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74
7.4 CORBA网管系统378
7.5 传送网络节点设备的管理380
7.5.1 SDH设备的网管380
7.5.2 网管系统的协调384
7.6 本章小结:演进中不断发展的网管384
8.1.1 技术发展历程回顾386
第8章 光传送网的智能化386
8.1 智能化是光传送网络的演进趋势386
8.1.2 从市场发展需求看传送网的智能化趋势388
8.1.3 网络对控制平面的需求391
8.2 光传送网智能化带来的网络拓扑和生存性优势392
8.2.1 格状网络的应用392
8.2.2 格状网子拓扑的应用393
8.3.1 智能化的自动配置401
8.3 光传送网智能化的管理与运营优势401
8.3.2 智能化的网元自动发现402
8.3.3 智能化的分等级传输403
8.3.4 智能化的分布式智能405
8.3.5 网络智能化的技术与经济效益406
8.4 光网络智能化的基本特点407
8.4.1 智能光网络及其三个平面407
8.4.2 智能光网络节点设备的主要特征410
8.5 本章小结:对传送网智能化的期望411
第9章 自动交换光网络412
9.1 ASON概述412
9.1.1 智能化的ASON传送体制412
9.1.2 ASON的技术特点412
9.2 ASON分层体系结构414
9.3 传送平面及其发展415
9.3.1 传送平面的发展415
9.3.2 OTN技术和ASON技术的结合417
9.3.3 数据传送体系的扁平化结构418
9.4 控制平面及其发展421
9.4.1 控制平面概述421
9.4.2 控制平面结构423
9.4.3 控制平面的组成425
9.4.4 控制平面传送网(CPTN)428
9.5 管理平面及其发展429
9.5.1 管理平面的管理能力430
9.6 各平面间的协同工作431
9.5.2 路径管理功能431
9.7 相关接口与信令标准434
9.7.1 网络接口434
9.7.2 ASON标准化协议框架438
9.8 本章小结:三个平面的特点441
第10章 ASON控制平面及其关键协议443
10.1 ASON控制平面协议结构443
10.2.1 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DCM)445
10.2 呼叫与连接控制协议445
10.2.2 基于GMPLS RSVP-TE的DCM信令机制474
10.3 ASON路由控制协议488
10.4 邻居自动发现协议500
10.4.1 通用自动发现技术500
10.4.2 层相邻发现500
10.4.3 物理媒体相邻发现502
10.4.4 发现属性504
10.4.5 发现消息504
10.4.6 发现流程505
10.4.7 发现方法508
10.5 本章小结:初具规模并继续完善的协议族508
第11章 ASON设备与组网510
11.1 ASON产品发展的两种策略510
11.1.1 ASON节点设备概貌510
11.1.2 ASON的两类节点设备产品511
11.2.1 目前的智能光网络产品512
11.2 ASON节点中三个平面的产品化512
11.2.2 传送平面的实现513
11.2.3 控制平面的实现514
11.2.4 网管平面的实现515
11.3 节点智能交换机516
11.3.1 Core Director概述516
11.3.2 Core Director的硬件模块及功能517
11.3.3 CoreDirector系统功能软件结构521
11.3.4 Core Director的组网能力523
11.3.5 Core Director网络管理系统524
11.4 模块化叠加的设备525
11.4.1 1674 Lambda Gate525
11.4.2 1355 BOND528
11.5 ASON组网方案分析529
11.5.1 AT T智能光网络530
11.5.2 Alcatel的组网策略539
11.6 本章小结:从实例来理解ASON543
11.5.3 正走向组网应用的ASON543
第12章 光传送网络发展之路545
12.1 新环境下传送网的走向545
12.1.1 新环境下传送网的发展动力545
12.1.2 多运营商网络的互通547
12.1.3 网络控制智能化发展548
12.1.4 向网络边缘的延伸552
12.1.5 向光联网的演进553
12.2.1 ASON网络发展的市场动力554
12.2 ASON网络的发展554
12.2.2 集成模式与重叠模式556
12.2.3 基于不同产品的组网策略560
12.2.4 MSTP的智能化561
12.2.5 ASON的CAPEX和OPEX562
12.3 本章小结:向下一代光网络演进的探讨566
缩略语567
主要参考文献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