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春的感悟 面向21世纪青春期教育之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春的感悟 面向21世纪青春期教育之探索
  • 李君岗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0069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62页
  • 主题词:青少年-性教育-研究-21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春的感悟 面向21世纪青春期教育之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抢劫罪概述1

第一节 抢劫罪的定义1

一、关于抢劫罪的称谓的演变1

二、我国法律对抢劫罪的定义4

三、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者对抢劫罪的定义5

四、我国大陆理论界对抢劫罪的定义6

第二节 研究抢劫罪的重要性9

一、研究抢劫罪,可以为抢劫罪的立法完善提供参考10

二、研究抢劫罪,可以为惩治和防范抢劫犯罪提供参考11

三、研究抢劫罪,有利于全面地、准确地实施刑法11

四、研究抢劫罪,还可以为广大公民增强防劫意识提供帮助18

第三节 抢劫罪的特点20

一、发案多,案件增长趋势较猛20

二、犯罪时间长,作案次数多29

三、团伙作案多,成员复杂31

四、抢劫金额巨大,手段残忍34

第二章 抢劫罪的历史沿革38

第一节 国内关于抢劫罪的历史沿革38

一、奴隶社会的抢劫罪38

二、封建社会的抢劫罪39

三、民国时期的抢劫罪44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抢劫罪48

五、新中国有关抢劫罪的规定50

第二节 国外关于抢劫罪的历史沿革55

一、古代的抢劫罪55

二、中世纪的抢劫罪57

三、近代的抢劫罪60

四、现代的抢劫罪63

第三章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64

第一节 抢劫的主体64

一、我国刑法对抢劫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64

二、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67

三、关于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的认定68

四、被告人身份不明,不影响抢劫罪的成立75

五、新型抢劫主体的出现78

六、关于单位能否构成抢劫的问题82

第二节 抢劫的主观方面82

一、抢劫故意的认定82

二、抢劫目的的认定84

三、抢劫目的的分类85

第三节 抢劫的行为86

一、抢劫行为的定义86

二、抢劫行为的特征87

三、抢劫行为的类型88

第四节 抢劫的手段91

一、抢劫的暴力手段91

二、抢劫的胁迫手段101

三、抢劫的其他手段110

第五节 抢劫的对象123

一、抢劫对象的定义和特征123

二、抢劫不动产的认定126

三、抢劫赌资和赌场的认定131

四、抢劫赃物等其他非法所得财物的认定136

五、抢劫违禁品和危险品的认定137

六、抢劫家庭成员和其他亲属财产的认定138

七、抢劫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代为保管的他人财产的认定142

八、抢劫财产性利益的认定143

九、以暴力手段抢回赔偿款的认定152

十、抢劫被依法扣押、查封财产的认定153

十一、抢劫网络虚拟财产的认定155

十二、抢劫名犬的认定156

第六节 抢劫的时空157

一、“当场”的认定依据和含义157

二、“当场”存在的两种特殊情况159

三、抢劫发生的时间分布162

四、抢劫发生的空间分布162

五、抢劫他人钥匙(入室取财)的认定164

第七节 抢劫的客体168

一、抢劫的客体的特征168

二、如何认定抢劫的客体的主要方面169

第四章 抢劫罪的罪与非罪173

第一节 抢劫罪的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准173

一、从行为性质上区分174

二、从犯罪目的和起因上区分174

三、从行为主体上区分179

四、从行为的情节和危害程度上区分181

五、抢劫罪与非罪的一则案例分析182

第二节 数额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准186

一、关于数额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准的观点186

二、数额不能直接或者单独成为抢劫罪的定罪依据187

第五章 抢劫罪的过程形态192

第一节 抢劫罪的过程形态的类型192

一、抢劫罪的预备形态192

二、抢劫罪的未遂形态193

三、抢劫罪的中止形态194

四、抢劫罪的既遂形态195

第二节 抢劫预备和抢劫未遂(着手)的界限195

一、如何认定抢劫预备195

二、如何认定抢劫罪的着手198

三、抢劫预备和抢劫未遂的联系199

四、抢劫预备和抢劫未遂的主要区别199

五、在出租车上抢劫的预备和未遂的认定207

第三节 抢劫中止形态同抢劫预备形态、未遂形态的界限210

一、抢劫中止形态和抢劫预备形态的界限210

二、抢劫中止形态与抢劫未遂形态的界限213

第四节 抢劫未遂形态和抢劫既遂形态的界限215

一、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界关于抢劫既遂和未遂的区分标准215

二、我国大陆法学界关于抢劫既遂与未遂的争论216

三、如何区分抢劫罪的未遂与既遂222

第五节 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未完成形态和完成形态226

一、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预备形态问题226

二、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为何存在既遂和未遂的区分230

第六章 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形态242

第一节 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形态概述242

一、抢劫罪共同犯罪较多的原因242

二、抢劫罪共同犯罪的特征243

第二节 抢劫共同犯罪的分类251

一、必要共犯和任意共犯251

二、事前有通谋的抢劫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抢劫犯罪253

三、简单共同抢劫犯罪和复杂共同抢劫犯罪253

四、一般共同抢劫犯罪和抢劫犯罪集团256

第三节 抢劫罪主犯、从犯和实行行为过限的认定258

一、主犯和从犯的定义258

二、抢劫罪的主犯和从犯的不同存在情形258

三、教唆抢劫的认定278

四、共同抢劫犯罪中实行行为过限的认定280

第七章 抢劫罪的罪数形态283

第一节 抢劫罪是否为结合犯283

一、关于抢劫罪是否属于结合犯的争论观点283

二、如何认定抢劫罪是否是结合犯289

第二节 抢劫惯犯的认定294

一、惯犯的定义和成立条件294

二、抢劫惯犯的认定依据303

三、抢劫惯犯的存在形式305

第三节 抢劫罪的同种数罪和异种数罪307

一、抢劫罪的同种数罪307

二、抢劫罪的异种数罪309

三、数罪并罚317

第八章 抢劫杀人的认定318

第一节 关于抢劫罪的暴力的含义的争论318

一、抢劫罪的暴力的上限是故意伤害,不包括故意杀人318

二、抢劫罪的暴力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但包括间接故意杀人319

三、抢劫罪的暴力包括直接故意杀人在内的一切暴力320

四、抢劫罪的暴力一般包括直接故意杀人在内321

五、抢劫罪的暴力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是由行为时的故意的个数所决定的321

第二节 抢劫罪的暴力包括直接故意杀人的认定依据322

一、抢劫罪的暴力不包括故意杀人的观点,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322

二、抢劫杀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牵连犯,杀人是手段行为,劫财是目的行为323

三、抢劫罪的暴力本身是难以分出层次的,只有其造成的结果才能明显分得出层次,“致人重伤、死亡”的刑罚幅度又是同样的324

四、从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上看,抢劫罪的暴力应包括故意杀人在内325

五、抢劫致人死亡是抢劫行为对人身造成的最严重的结果,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326

六、从刑罚设置分析329

七、抢劫罪的暴力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必然会在司法实践中造成混乱330

八、司法解释直接确认抢劫罪的暴力包括故意杀人331

第三节 抢劫杀人的不同情形及罪数331

一、在抢劫着手过程中的杀人(事中杀人)的认定331

二、在抢劫行为之前杀人(事前杀人)的认定338

三、在抢劫行为之后杀人(事后杀人)的认定339

第九章 转化抢劫罪的认定343

第一节 转化抢劫概述343

一、转化犯的定义343

二、转化抢劫的定义和特征344

三、转化抢劫的分类346

第二节 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向抢劫罪的转化347

一、立法沿革347

二、转化的主体条件348

三、转化的目的条件351

四、转化的前提条件351

五、转化的客观条件——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57

第三节 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的认定361

一、携带凶器抢夺的含义361

二、如何认定“携带凶器”362

三、如何认定“抢夺”364

第四节 聚众打砸抢中毁抢财物转化的认定365

一、刑法对聚众打砸抢中毁抢财物的转化的立法确认365

二、聚众打砸抢中毁抢行为向抢劫转化的适用365

第五节 普通抢劫和转化抢劫的区别368

一、犯罪主体的构成不同368

二、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368

三、犯罪过程的形式不同369

第十章 抢劫罪与盗窃罪的界限370

第一节 盗窃罪的认定370

一、盗窃罪的定义370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371

三、抢劫罪与盗窃罪的相同之处372

第二节 抢劫罪和盗窃罪的区别372

一、客体不同372

二、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不同374

三、犯罪的对象不尽相同374

四、客观手段不同375

五、定罪情节不同375

六、“次数较多”这一情节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不同376

七、既遂和未遂的认定标准不同376

八、处罚标准不同376

九、注意色情抢劫和色情盗窃的区别377

第十一章 抢劫罪与诈骗罪的界限378

第一节 诈骗罪的认定378

一、诈骗罪的定义378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379

三、抢劫罪与诈骗罪的相同之处380

第二节 抢劫罪和诈骗罪的区别380

一、犯罪的主体不同380

二、犯罪的对象不尽相同380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381

四、处罚标准不同381

第十二章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382

第一节 抢夺罪的认定382

一、抢夺罪的定义382

二、抢夺罪的构成要件382

三、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相同之处386

第二节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387

一、犯罪的主体不尽相同387

二、犯罪的对象不尽相同388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388

四、处罚标准不同390

五、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劫、夺取他人财物即“飞车抢夺”的认定390

第十三章 抢劫罪与聚众哄抢罪的界限395

第一节 聚众哄抢罪的认定395

一、聚众哄抢罪的定义395

二、聚众哄抢罪的构成要件396

三、抢劫罪与聚众哄抢罪的相同之处397

第二节 抢劫罪和聚众哄抢罪的区别398

一、犯罪的主体不尽相同398

二、行为实施的手段不同398

三、定罪情节的要求不同398

四、共同犯罪的构成不同399

五、处罚标准不同399

第十四章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400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的认定400

一、敲诈勒索罪的定义400

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400

三、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相同之处402

第二节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402

一、犯罪的主体不尽相同402

二、行为的内容不同402

三、行为的方式不同404

四、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404

五、定罪情节的要求不同405

六、处罚的情节和标准不同406

第十五章 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界限407

第一节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认定407

一、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定义407

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构成要件408

三、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相同之处410

第二节 抢劫罪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区别410

一、犯罪的主体不尽相同410

二、犯罪的对象及其作用不同410

三、定罪情节的要求不同410

四、侵犯的直接客体不同411

五、处罚标准不同411

六、先杀人再抢劫应定几罪的一则案例评析411

第三节 同时抢劫普通财物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认定414

一、属于牵连犯时,以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414

二、属于想象竞合犯时,应以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415

三、两者虽然存在牵连关系,但普通抢劫行为属于加重构成时,就应实行数罪并罚416

四、当两者之间不存在牵连关系时,也应实行数罪并罚416

第十六章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418

第一节 绑架罪的认定418

一、绑架罪的由来和定义418

二、绑架罪的构成要件421

三、绑架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422

第二节 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别423

一、犯罪手段不尽相同424

二、犯罪过程不同424

三、犯罪形态不同424

四、取得财物的时间和地点不同427

五、获取财物的期待数额不同427

六、犯罪对象的情况不尽相同427

七、行为人和被害人的相互关系不同427

八、法律地位和犯罪归属不同427

九、刑罚处罚不同428

十、是定抢劫罪还是定绑架罪的一则案例分析428

第十七章 抢劫罪和强迫交易罪的界限430

第一节 强迫交易罪的认定430

一、强迫交易罪的立法规定430

二、强迫交易罪的定义和构成434

三、强迫交易罪的司法认定441

四、强迫交易罪的刑罚适用442

第二节 抢劫罪和强迫交易罪的区别442

一、犯罪主体不同442

二、主观方面不同443

三、客观方面不同443

四、买卖、交易、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不同443

五、侵犯的客体不同445

六、附邱彦、马敏强迫他人乘坐自己的出租车并以暴力迫使其多交车费案445

第十八章 抢劫罪的量刑448

第一节 抢劫罪的法定刑448

一、抢劫罪法定刑的修改448

二、抢劫罪法定刑的种类450

第二节 抢劫罪的量刑原则451

一、罪刑相适应(罪刑相当)原则451

二、自由刑和财产刑相结合原则453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54

第三节 抢劫罪量刑情节的适用454

一、从重处罚情节的适用455

二、从轻处罚情节的适用459

三、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466

四、多种量刑情节同案同时并用472

五、在高速公路上抢劫的适用494

第十九章 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和结果的认定502

第一节 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和结果502

一、各国刑法规定的加重抢劫502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和结果503

第二节 入户抢劫504

一、关于“入户抢劫”中“户”的不同认识504

二、如何认定“入户抢劫”中“户”的含义506

三、关于“入户抢劫”中“入户”的含义514

四、进入经营和生活混合使用房内抢劫的认定514

五、进入有人居住、看护的非住宅房内抢劫的认定519

六、对在居民住户中的特定第三人实施抢劫的认定520

七、关于在户内着手实施延伸到户外能否适用“入户抢劫”521

八、关于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入户抢劫的问题523

第三节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524

一、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范围524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犯罪的特点524

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同一般抢劫的区别527

四、在出租车上抢劫是否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530

五、在出租车上抢劫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区别533

六、拦路抢劫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司机、售票员的认定543

七、抢劫单位内部交通车的认定545

第四节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547

一、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范围547

二、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549

第五节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554

一、多次抢劫554

二、抢劫数额巨大563

三、多次抢劫和抢劫数额巨大同时具备的处罚569

第六节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571

一、抢劫致人重伤571

二、抢劫致人死亡571

第七节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571

一、军警人员的范围571

二、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含义572

三、冒充军人抢劫573

四、冒充警察抢劫578

第八节 持枪抢劫584

一、枪支的范围584

二、持枪抢劫的含义584

三、持仿真抢、玩具枪进行抢劫的认定587

四、持假枪抢劫与其他加重抢劫发生竞合的认定589

五、持爆炸物抢劫的认定591

六、对于持枪抢劫的预备行为,不能按照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认定592

第九节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593

一、抢劫军用物资593

二、抢劫抢险、救灾、救济物资594

第二十章 抢劫罪比较研究596

第一节 抢劫罪概述596

一、外国刑法关于抢劫罪的定义596

二、抢劫罪的存在地位601

三、抢劫罪的归类603

第二节 抢劫罪的主体和罪过606

一、抢劫罪的主体606

二、抢劫罪的主观方面606

第三节 抢劫罪的手段607

一、暴力607

二、胁迫611

三、要挟、药物麻痹、催眠术613

四、绝大多数国家刑法都把抢劫罪的手段限定为暴力与胁迫613

第四节 抢劫罪的行为和对象614

一、抢劫罪的行为614

二、抢劫罪的对象615

第五节 抢劫罪的分类616

一、从犯罪类型上分类617

二、从法典规定上分类618

第六节 俄罗斯、日本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争论619

一、俄罗斯刑法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619

二、日本刑法中的强盗罪的未遂和既遂619

第七节 抢劫罪的处罚622

一、自由刑622

二、生命刑624

三、财产刑626

四、资格刑626

后记627

再版后记6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