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福利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范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145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福利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福利与福利社会学1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缘起和发展1
一 社会福利产生的缘由2
二 社会福利形态的变迁7
第二节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12
一 社会福利概念界定的困难性13
二 国内外学者的解释14
三 两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20
第三节 福利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25
一 福利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5
二 福利社会学的性质和内容27
三 有关研究方法的思考30
第一节 古典社会学的福利观34
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下的福利观34
一 斯宾塞与社会福利35
二 涂尔干与道德福利38
三 韦伯与官僚福利40
第二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福利观43
一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43
二 结构功能主义对福利的认识45
三 结构功能主义的福利理论流派47
四 简要评价49
第三节 社会冲突论的福利观50
一 社会冲突论的基本观点50
二 社会冲突论对福利的认识51
三 简要评价5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福利观55
第三章 主要社会思想流派的福利观55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福利观56
二 列宁的福利观59
三 邓小平的福利观61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三大支柱65
一 民主社会主义65
二 新自由主义71
三 “第三条道路”76
第三节 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81
一 女权主义82
二 生态主义89
三 社会发展理论92
一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96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原因与影响96
第四章 社会福利制度96
二 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缘由99
三 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影响105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107
一 社会福利制度的分析框架107
二 蒂特马斯的“三种模型”109
三 艾斯平-安德森的“三个世界”111
四 福利制度分类方法之比较116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119
一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变迁119
二 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124
三 社会福利制度重构的思路127
第一节 福利对象区分与福利需求131
一 福利对象及其区分131
第五章 社会福利对象131
二 社会福利需求133
三 福利需求满足的优先性137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福利需求及诉求139
一 弱势群体及其生存状态140
二 弱势群体的福利诉求145
三 弱势群体的增权和福利保障150
第六章 社会福利供给158
第一节 家庭158
一 家庭福利功能的不可替代性158
二 西方家庭福利角色与功能的变迁161
三 中国家庭福利角色与功能的变迁162
第二节 社区164
一 社区服务与福利供给165
二 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167
三 目前我国社区福利供给的重点170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173
一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173
二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福利供给中的作用174
三 政府职能转变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178
四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组织与能力建设180
第四节 政府182
一 政府作为福利提供者的必要性183
二 我国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作用184
第五节 社会福利供给网络的整合问题189
一 社会福利供给网络整合的意义190
二 中西方社会福利供给网络比较191
三 当今社会福利供给体系的三种类型及其思考196
第七章 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200
第一节 第二次分配200
一 第二次分配及其含义200
二 第二次分配的实现途径203
三 第二次分配的社会整合功能209
第二节 慈善:第三次分配211
一 慈善的第三次分配功能211
二 慈善过程中的三个主体及其关系215
三 慈善实现过程的三大载体216
四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建设222
第三节 社会投资225
一 再分配福利国家的困境225
二 社会投资的内容与特征227
三 资产建设社会政策232
第八章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238
第一节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社会福利238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福利238
二 风险社会与社会福利244
第二节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福利249
一 单位化福利体制及其解体250
二 人民公社保障体制及其解体252
三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体制重构的特点253
第三节 我国社会福利建构的原则和方向255
一 社会福利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255
二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基本原则260
三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基本项目263
参考文献267
后记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