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工程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正祥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8491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工业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工程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工业工程概述1
1.1 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
1.1.1 工业工程的起源1
1.1.2 工业工程的发展动因2
1.1.3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4
1.2 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及职能6
1.2.1 工业工程的定义6
1.2.2 工业工程的目标7
1.2.3 工业工程的职能8
1.3 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及特点11
1.3.1 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11
1.3.2 工业工程的学科范畴12
1.3.3 工业工程学科的应用特点14
1.4 工业工程的应用15
1.4.1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15
1.4.2 工业工程的应用模式16
1.4.3 工业工程的常用技术17
1.4.4 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19
1.5 工业工程教育23
1.5.1 工业工程教育的历史回顾23
1.5.2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在国外的基本情况24
1.5.3 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31
思考题34
第2章 生产率工程与管理35
2.1 生产率概述35
2.1.1 生产的概念35
2.1.2 生产率的概念37
2.1.3 生产率管理38
2.2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43
2.2.1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43
2.2.2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44
2.2.3 生产率测评的特点与原则48
2.2.4 生产率测定的方法49
2.2.5 生产率评价方法56
2.2.6 生产率测评的实施60
2.3 生产率的提高62
2.3.1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62
2.3.2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途径65
2.3.3 工业工程与提高生产率77
2.4 生产率工程82
2.4.1 生产率工程的概念82
2.4.2 现代企业组织与生产率82
2.4.3 现代企业组织的代理结构85
2.4.4 学习组织与生产率90
2.4.5 新型生产系统与过程重组对生产率的影响93
2.4.6 混沌与提高竞争力的新生产率模式95
2.4.7 生产率改善支持系统——面向基层管理和职工的集成系统98
2.4.8 现代管理方法体系的确立102
思考题104
3.1.1 方法研究的内容106
3.1 方法研究原理106
第3章 方法研究106
3.1.2 方法研究实施的基本程序107
3.2 程序分析110
3.2.1 程序分析概述110
3.2.2 工艺程序分析113
3.2.3 流程程序分析118
3.2.4 线路图分析133
3.2.5 管理程序分析134
3.2.6 业务流程重组140
3.3 操作分析144
3.3.1 人机操作分析144
3.3.2 联合操作分析152
3.3.3 双手操作分析155
3.4 动作分析160
3.4.1 动作分析概述160
3.4.2 动作经济原则171
3.5.1 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概念173
3.5 装配线平衡173
3.5.2 装配线平衡方法174
思考题179
第4章 作业测定181
4.1 概述181
4.1.1 作业测定的概念181
4.1.2 工时消耗与标准时间的构成181
4.1.3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183
4.2 时间研究184
4.2.1 时间研究的意义184
4.2.2 时间研究的步骤与方法185
4.3 工作抽样204
4.3.1 工作抽样的原理205
4.3.2 工作抽样的方法步骤209
4.3.3 工作抽样的应用217
4.3.4 工作抽样的应用举例218
4.4.1 预定时间标准的概念和特点226
4.4 预定时间标准226
4.4.2 模特法228
4.4.3 模特法实例251
4.5 学习曲线268
4.5.1 学习曲线的意义268
4.5.2 学习曲线的对数分析270
4.5.3 学习曲线的估算271
4.5.4 学习曲线的应用271
4.6.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272
4.6 劳动定额制定及管理272
4.6.2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273
4.6.3 劳动定额的管理278
思考题279
第5章 现场管理281
5.1 现场管理的概念281
5.1.1 现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优化281
5.1.2 现场管理的特点283
5.1.3 现场管理的目的和任务285
5.1.4 现场改善手法286
5.2 5S活动290
5.2.1 5S概论290
5.2.2 5S活动的目的292
5.2.3 5S活动的内容与要求293
5.2.4 5S活动的推行299
5.2.5 5S项目的展开301
5.3 定置管理303
5.3.1 定置管理的含义303
5.3.2 定置管理的基本理论304
5.3.3 定置管理的实施306
5.4 目视管理310
5.4.1 目视管理的含义310
5.4.2 目视管理的内容与形式312
5.4.3 目视管理的常用方法314
5.4.4 目视管理的基本要求315
5.4.5 实施目视管理的技法316
5.5 现场工作地布局及优化319
5.5.1 现场工作地布局的目的与原则319
5.5.2 现场工作地布局的基本形式320
5.5.3 现场工作地布局的程序与方法322
5.5.4 现场工作地优化布局325
思考题327
第6章 工作研究应用案例328
6.1 工作研究概述328
6.2 案例329
6.2.1 案例一 某企业空调器安装盒装配线的再造329
6.2.2 案例二 工作研究在某企业生产装配线优化设计的应用336
6.2.3 案例三 某企业FT-12型交流台扇装配线的改进方案339
6.2.4 案例四 某汽车生产厂汽车喇叭安装的改进347
6.2.5 案例五 工作研究方法在生产作业过程优化中的应用351
6.2.6 案例六 IE在我国服务业应用的实证研究356
参考文献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