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G NX4 CAD快速入门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UG NX4 CAD快速入门指导](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059643.jpg)
- 洪如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524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UG NX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UG NX4 CAD快速入门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UGS企业PLM解决方案与NX1
1.1.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1
第1篇 入门1
1.1.2 NX转变产品开发过程2
1.1.3 NX特点2
1.2 NX应用模块3
1.2.1 设计输入3
1.2.2 应用模块简介4
1.3 系统协定9
1.4 常规的右手规则10
1.4.1 旋转的右手规则10
1.4.2 交点10
1.5.2 制图对象到几何体或位置11
1.5.3 对象到部件或视图11
1.5.1 在对象间的关联性11
1.5 关联性11
1.5.4 非几何信息到对象、组或部件12
1.6 参数模式12
第2章 使用NX13
2.1 启动NX13
2.1.1 在Windows平台启动NX13
2.1.2 建立一新的部件文件13
2.1.3 打开一已存部件14
2.1.4 存储部件为16
2.1.5 关闭部件和退出NX16
2.2 关于用户界面17
2.2.1 主窗口17
2.2.2 菜单18
2.2.3 工具条22
2.2.4 对话框32
2.2.5 NX用户界面对象33
2.2.6 工作坐标系35
2.3 资源条38
2.3.1 综述38
2.3.2 导航器39
2.3.3 集成的浏览器窗口40
2.3.4 面板40
2.4 组织部件文件45
2.4.1 格式化(Format)下拉式菜单45
2.4.2 层46
2.4.3 成组对象49
2.5 练习50
2.5.1 建立一个新部件50
2.5.2 打开一个已存部件51
2.5.3 存储部件的(拷贝一个复制件)52
2.5.4 关闭部件和退出NX53
2.5.5 用工具条工作54
2.5.6 操纵视图56
2.5.7 操纵工作坐标系57
2.5.8 用层工作61
第2篇 实体建模基础68
第3章 绪论68
3.1 NX复合建模68
3.1.1 术语定义68
3.1.2 复合建模的优点69
3.2 基于特征的建模69
3.2.1 基于特征的建模过程69
3.2.2 部件导航器71
4.1.2 块73
4.1.1 基本概念73
第4章 体素特征与布尔运算73
4.1 体素特征73
4.1.3 圆柱75
4.1.4 锥77
4.1.5 球78
4.2 布尔运算79
4.2.1 求和79
4.2.2 求差79
4.2.3 求交80
4.2.4 非破坏性的布尔运算80
4.3 体素编辑81
4.3.1 体素特征尺寸编辑81
4.4 练习82
4.4.1 建立体素块82
4.3.2 体素特征位置编辑82
4.4.2 建立一体素圆柱体83
4.4.3 非破坏性的布尔运算84
第5章 草图87
5.1 综述87
5.1.1 什么是草图87
5.1.2 使用草图的目的和时间87
5.1.3 草图的特性88
5.1.4 使用草图的一般步骤88
5.1.5 存取草图88
5.2 建立和约束草图93
5.2.1 建立草图对象93
5.2.2 建立草图约束99
5.3 草图管理108
5.3.1 改变视图方位到草图平面108
5.3.4 定位草图109
5.3.3 重附着草图109
5.3.2 改变视图方位到模型109
5.3.5 延迟求值110
5.3.6 求值草图110
5.3.7 更新模型110
5.4 草图参数预设置110
5.5 练习112
5.5.1 建立草图112
5.5.2 利用草图外形工具115
5.5.3 建立圆角117
5.5.4 利用快速修剪与快速延伸119
5.5.5 添加尺寸约束121
5.5.6 编辑草图尺寸122
5.5.7 添加约束124
5.5.8 约束一外形125
5.5.9 添加和约束曲线129
5.5.10 投射对象到曲线中131
5.5.11 设计改变134
5.5.12 另一个设计改变135
5.5.13 约束草图的周长136
5.5.14 控制在一冷却管中的热传递138
5.5.15 变换求解142
5.5.16 建立和定位草图144
5.5.17 重附着一草图148
5.5.18 镜像草图对象149
第6章 扫描特征151
6.1 综述151
6.1.1 存取扫描特征151
6.1.2 扫描特征的类型152
6.1.3 扫描的截面线串152
6.2 拉伸154
6.2.1 综述154
6.2.2 拉伸图形手柄155
6.2.3 拉伸工具条与对话框156
6.3 旋转159
6.3.1 综述159
6.3.2 旋转工具条与对话框159
6.3.3 旋转实例161
6.4 变化的扫描163
6.4.1 综述163
6.4.2 变化扫描的图形工具条与对话框164
6.5 沿引导线串扫描166
6.6 管道/电缆167
6.6.1 综述167
6.6.2 建立管道/电缆168
6.7 编辑扫描特征168
6.7.1 编辑参数168
6.8.1 带偏置的拉伸170
6.7.2 编辑和代替定义的截面线串170
6.8 练习170
6.8.2 建立旋转特征172
6.8.3 沿一引导线串扫描175
6.8.4 拉伸、沿一引导线串扫描与旋转176
第7章 仿真粗加工的设计特征180
7.1 综述180
7.1.1 通用概念180
7.1.2 安放表面181
7.1.3 水平参考181
7.1.4 定位尺寸182
7.1.5 通用步骤183
7.2 孔183
7.2.1 综述183
7.2.4 埋头孔184
7.2.3 沉头孔184
7.2.2 简单孔184
7.3 凸台185
7.4 凸垫185
7.4.1 综述185
7.4.2 矩形凸垫186
7.4.3 通用凸垫186
7.5 腔187
7.5.1 综述187
7.5.2 柱形腔188
7.5.3 矩形腔188
7.5.4 通用腔189
7.6 键槽190
7.6.1 综述190
7.6.3 球形末端键槽191
7.6.2 矩形键槽191
7.6.4 U形键槽192
7.6.5 T形键槽192
7.6.6 燕尾形键槽192
7.7 沟槽193
7.7.1 综述193
7.7.2 矩形沟槽194
7.7.3 球形末端沟槽194
7.7.4 U形沟槽195
7.8 编辑设计特征196
7.8.1 编辑参数196
7.8.2 带回退的编辑197
7.8.3 编辑定位197
7.8.4 错误信息198
7.9 练习198
7.9.1 定位孔和凸台198
7.9.2 建立腔与键槽202
7.9.4 编辑尺寸、定位与孔类型205
7.9.3 建立沟槽205
第8章 基准特征208
8.1 综述208
8.2 基准面208
8.2.1 相对基准面209
8.2.2 固定基准面209
8.2.3 编辑基准面210
8.3 基准轴211
8.4 基准坐标系212
8.5 练习213
8.5.1 建立相对基准面213
8.5.2 圆柱表面和基准面215
8.5.3 利用基准约束位置217
9.1.1 相关复制221
9.1.2 组合体221
第9章 仿真精加工过程的特征221
9.1 综述221
9.1.3 修剪222
9.1.4 细节特征222
9.1.5 偏置/比例222
9.1.6 直接建模223
9.2 相关复制223
9.2.1 抽取223
9.2.2 引用阵列226
9.3 修剪体231
9.4 补片体233
9.5 细节特征235
9.5.1 边缘倒圆235
9.5.2 边缘倒角238
9.5.3 面倒圆240
9.5.4 软倒圆244
9.5.5 拔锥246
9.5.6 体拔锥248
9.6 比例与壳252
9.6.1 比例252
9.6.2 壳253
9.7 练习255
9.7.1 抽取与简化实体255
9.7.2 引用阵列257
9.7.3 修剪体263
9.7.4 边缘倒圆265
9.7.5 边缘倒角269
9.7.6 拔锥270
9.7.7 壳273
10.1.1 表达式名275
10.1.2 表达式分类275
10.1 综述275
第10章 表达式275
10.1.3 表达式对话框276
10.2 表达式操作278
10.2.1 建立一表达式278
10.2.2 编辑一表达式278
10.2.3 取消一表达式操作279
10.2.4 在表达式内使用注释279
10.2.5 条件表达式279
10.2.6 部件间表达式279
10.3 练习281
第11章 模型结构查询284
11.1 可视化地检查部件284
11.2 层与类目标准284
11.3 部件导航器285
11.4 信息获取286
11.5 距离288
11.6 质量特性289
11.7 练习289
第3篇 装配建模基础295
第12章 综述295
12.1 UG装配介绍295
12.1.1 装配的主要特征295
12.1.2 高级装配的功能295
12.2 术语定义296
12.3 装配建模297
12.3.1 装配建模基本概念297
12.3.2 装配下拉式菜单297
12.3.3 装配工具条301
12.4 装配导航器302
12.5 装载选项304
12.6 练习306
12.6.1 设置装载选项306
12.6.2 用装配导航器工作307
第13章 从底向上设计方法309
13.1 综述309
13.2 引用集310
13.2.1 建立和编缉引用集311
13.2.2 使用引用集311
13.2.3 代替引用集311
13.3 定位组件312
13.3.1 配对组件312
13.3.2 配对约束类型图例315
13.3.3 配对提示与技巧317
13.4 练习317
13.4.1 检查和代替引用集317
13.4.2 在装配件中配对组件321
14.1 建立新组件327
第14章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327
14.1.1 在组件部件中建立几何对象328
14.1.2 在装配部件中建立几何对象328
14.2 上下文中设计328
14.3 练习331
14.3.1 自顶向下装配建模331
14.3.2 装配上下文中设计331
第15章 组件阵列337
15.1 综述337
15.2 从特征引用集阵列338
15.3 主组件阵列338
15.3.1 线性的主组件阵列339
15.3.2 圆形的主组件阵列339
16.1 综述341
第16章 WAVE几何链接器341
16.2 WAVE几何链接器342
16.2.1 局部的部件间建模342
16.2.2 编辑链接344
16.3 练习345
第17章 能变形的组件348
17.1 综述348
17.2 使一个部件可变形349
17.2.1 定义可变形部件向导349
17.2.2 定义可变形部件(一)350
17.2.3 定义可变形部件(二)353
17.3 加一能变形的组件356
17.3.1 加能变形的组件到装配356
17.3.2 加能变形的组件到装配357
18.1.1 爆炸视图级联菜单360
第18章 装配爆炸视图与排列360
18.1 装配爆炸视图360
18.1.2 建立爆炸视图361
18.1.3 编辑爆炸视图362
18.1.4 自动爆炸组件363
18.2 装配排列363
18.2.1 综述363
18.2.2 装配排列对话框364
18.2.3 排列特性对话框365
18.2.4 排列操作步骤365
18.2.5 排列练习367
第19章 装配顺序与运动372
19.1 综述372
19.1.1 装配顺序应用372
19.2.1 装配顺序与运动工具条373
19.2 工具条373
19.1.2 装配顺序导航器373
19.2.2 装配顺序播放工具条374
19.2.3 动态碰撞检查工具条375
19.3 装配运动376
19.3.1 运动记录376
19.3.2 运动记录预设置377
19.4 练习378
第4篇 自由形状建模基础387
第20章 综述387
20.1 自由形状建模387
20.2 自由形状建模的菜单与工具条388
20.3 自由形状建模的基本原则390
20.4 对设计者的建议391
21.1.1 综述392
21.1 样条曲线392
第21章 展开曲线392
21.1.2 过定义点和用极点395
21.1.3 拟合样条396
21.1.4 正交平面397
21.1.5 Studio样条397
21.1.6 样条分析399
21.1.7 编辑样条399
21.1.8 练习400
21.2 偏置曲线402
21.2.1 偏置曲线选项402
21.2.2 偏置曲线练习403
21.2.3 粗糙偏置练习404
21.2.4 三维轴偏置练习404
21.3.1 通用桥接曲线406
21.3 桥接曲线406
21.3.2 对称的桥接曲线408
21.4 投射曲线409
21.4.1 投射曲线409
21.4.2 组合投射412
21.5 相交曲线413
21.5.1 相交曲线综述413
21.5.2 相交曲线练习414
21.6 在面中偏置曲线416
21.6.1 在面中偏置曲线综述416
21.6.2 在面中偏置练习418
第22章 建立、编辑与分析主片体422
22.1 综述422
22.2 过曲线424
22.2.1 过曲线综述424
22.2.2 过曲线练习427
22.3.1 直纹特征综述431
22.3 直纹特征431
22.3.2 等参数与等弧长比较432
22.3.3 建立等参数与等弧长对准的直纹特征433
22.4 过曲线网格特征435
22.4.1 过曲线网格特征综述435
22.4.2 过曲线网格练习437
22.5 扫掠特征440
22.5.1 扫掠特征综述440
22.5.2 扫掠特征练习445
22.6 表面分析450
22.6.1 表面分析综述450
22.6.2 表面分析练习454
23.1 二次截面特征459
23.1.1 二次截面特征综述459
第23章 建立、编辑过渡片体459
23.1.2 二次截面特征选项461
23.1.3 二次截面特征练习463
23.2 桥接曲面465
23.2.1 桥接曲面综述465
23.2.2 桥接曲面练习467
23.3 软倒圆特征468
23.3.1 软倒圆特征综述468
23.3.2 软倒圆特征练习469
23.4 N-边曲面472
23.4.1 N-边曲面综述472
23.4.2 N-边曲面练习474
第五篇 制图基础478
第24章 综述478
24.1 UG制图应用478
24.2 UG图的组成479
24.3 建立图的过程示例480
24.4 利用图模板483
24.5 部件导航器484
第25章 建立与编辑图片和视图487
25.1 建立与编辑图片487
25.1.1 建立与添加新图片487
25.1.2 打开已存图片488
25.1.3 删除已存图片488
25.1.4 编辑已存图片489
25.2 建立与编辑视图490
25.2.1 添加图视图490
25.2.2 添加剖截视图492
25.2.3 细节视图503
25.2.4 断开视图507
25.2.5 局部的挖剖视图508
25.2.6 编辑视图511
25.3 视图相关建立与编辑513
25.3.1 视图相关建立513
25.3.2 视图相关编辑514
第26章 制图应用参数预设置517
26.1 综述517
26.2 制图参数预设置518
26.2.1 制图518
26.2.2 原点519
26.2.3 剖截线显示519
26.2.4 视图显示520
26.2.5 视图标记521
26.3 注释参数预设置521
26.3.1 尺寸523
26.3.2 线/箭头523
26.3.4 符号524
26.3.5 单位524
26.3.3 字体524
26.3.6 半径525
26.3.7 区域填充/剖面线525
第27章 建立与编辑尺寸527
27.1 综述527
27.2 尺寸类型529
27.3 推断尺寸530
27.4 模型参数531
27.5 练习533
第28章 其他制图辅助工具538
28.1 注释编辑器538
28.1.1 文本加入区539
28.1.2 关联面板539
28.1.3 嵌板区539
28.1.4 建立引线对话框540
28.2 实用符号541
28.3 ID符号542
28.4 用户定义符号543
28.5 表格式注释544
28.6 表面光洁度符号545
28.6.1 符号类型546
28.6.2 输入区547
28.6.3 建立与编辑选项547
28.6.4 表面光洁度符号的相关性549
28.7 编辑制图对象550
28.7.1 剖截线550
28.7.2 剖截在视图中的组件551
28.7.3 视图边界552
28.7.4 更新视图553
28.7.5 延迟视图更新554
29.1.1 主模型环境555
29.1 主模型图555
第29章 主模型图与图模板555
29.1.2 制图的主模型环境556
29.1.3 建立主模型图的通用步骤556
29.2 图格式557
29.3 图模板559
附录A 直接建模564
A.1 约束表面564
A.2 改变表面尺寸566
A.3 偏置区567
A.4 代替表面568
A.5 局部比例569
A.6 移动区569
A.7 图样表面570
A.8 再倒圆表面571
A.9 简化体572
B.1.2 编辑面板(.PAX)文件574
B.1.1 创建一部件模板574
附录B 创建与编辑模板574
B.1 部件模板574
B.2 图模板577
B.2.1 图模板综述577
B.2.2 建立图模板578
B.2.3 找.PAX文件位置578
B.2.4 编辑PAX文件580
附录C 部件清单581
C.1 综述581
C.2 部件属性582
C.3 部件清单583
C.3.1 部件清单MB3选项583
C.3.2 其他部件清单586
C.3.3 部件清单练习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