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章史要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章史要略
  • 程福宁著 著
  • 出版社: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ISBN:722300938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文章学-历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章史要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文书期——西周至春秋1

一、本期文章概况1

1.文章的原始阶段1

2.《尚书》文1

3.青铜器铭文2

4.《国语》文3

5.书信文3

6.韵语文4

二、文章举隅4

三、本期文章发展的几个特点9

1.文章体制的初步确立9

2.文章的基本功用是充当记录文书10

3.口头文章与书面文章并存11

4.文辞的实用性质12

5.文章具体作者的多元化13

6.古典文章通用语体尚未形成14

四、小结14

第二篇 子史期——战国至西汉17

一、本期文章概况17

1.本期文章发展的轨迹17

2.三人文体群落的形成1

3.“子”“史”形态和本期的命名20

二、文章举隅20

1.学术文20

2.应用文45

3.审美文51

三、本期文章发展的几个特点55

1.文章体制的形成和篇的质变55

2.篇(文章)是社会思想交流的基本形式56

3.文章审美因素的多维发展57

4.后期由学术文为主体到以应用、审美文为主体的转折58

5.文章内容价值的卓绝千古59

四、小结61

第三篇 骈文期——东汉至盛唐64

一、本期文章概况64

1.骈文的发展过程64

2.各类文体大概64

二、文章举隅66

1.学术文66

2.应用文70

3.审美文81

三、本期文章发展的几个特点89

1.文章功能向应用、审美转折的完成90

2.单篇文章数量激增和篇章文字组织规范的形成90

3.文章内容总体上的空洞91

4.文章自觉美文化的发展91

5.骈文文采传播价值的马鞍形发展92

四、小结93

第四篇 古文期——中唐至南宋95

一、本期文章概况95

1.古文的含义95

2.古文的历史兴衰95

3.古文的性质和本期的命名96

二、文章举隅96

1.学术文96

2.应用文105

3.审美文123

三、本期文章发展的几个特点128

1.自觉地把文章作为社会宣传的实用工具128

2.学术、应用、审美文的全面繁荣129

3.从声律、词采到气韵的追求130

4.文章的充实真切、平易晓畅和活泼多样131

5.在骈体中注入散文的生气131

6.文章教条主义倾向的滋长132

四、小结132

第五篇 制义期——元至清134

一、本期文章概况134

1.文种和文派134

2.制义的性质和功用134

3.制义期命名的依据135

二、文章举隅135

1.学术文135

2.应用文144

3.审美文160

三、本期文章发展的几个特点165

1.古文意义的改变165

2.不同文派的文章社会作用166

3.应用一审美文内容大多空洞167

4.文章形式的某些新发展168

5.科技文发展的缓慢169

四、小结170

第六篇 报章期——十九世纪末至建国前172

一、本期文章概况172

1.报章文的兴盛172

2.应用文的重大变化172

3.学术文的再度繁荣173

4.审美文的单一和减少173

5.报章期的命名和断限174

二、文章举隅174

1.报章文(社会宣传文)174

2.学术文206

3.应用文218

4.审美文229

三、本期文章发展的几个特点233

1.文章内容较为充实233

2.文章体裁、文字手段的报章化234

3.文章语言的逐步语体化235

4.文章从根本上恢复了实用功能235

5.文章获得了新的美质236

6.文章与文学及专著分界的相对明确237

四、小结238

结论241

一、关于中国文章发展特点、规律的结论241

二、关于中国古代文章性质的结论242

三、关于中国现代文章性质的结论243

四、关于中国古典文章与正统文学共基的结论243

五、关于“文以载道”口号的结论245

六、关于中国历代文章价值的结论246

七、关于中国文章优良传统的结论之一:言文行远247

八、关于中国文章优良传统的结论之二:言有物,言有序247

九、关于中国文章优良传统的结论之三:发愤著书248

十、关于中国文章优良传统的结论之四:文须有益天下249

十一、关于中国文章优良传统的结论之五:文约意丰250

十二、关于文章学独立问题的结论(上)251

十三、关于文章学独立问题的结论(下)252

附录253

简册制度和《过秦论》的错案253

中心句篇法源远流长262

毛泽东与中国古典文章的终结274

后记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