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违约形态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违约形态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054555.jpg)
- 李新天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838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违约-对比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违约形态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违约行为的概念与构成1
一、违约行为的概念1
二、违约行为的构成3
第二节 违约行为的特点4
一、违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违法行为5
二、违约行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6
三、违约行为是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7
第三节 违约行为形态11
一、英美法中的违约形态12
二、大陆法中的违约形态14
三、中国法中的违约形态19
第二章 预期违约23
第一节 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渊源与理论探讨24
一、预期违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4
二、关于预期违约的几种理论及其评价29
三、预期违约的特点及其与实际违约之比较32
第二节 英美法中预期违约的构成与法律后果36
一、明示预期违约的构成37
二、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46
三、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51
第三节 大陆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及其与预期违约制度之比较55
一、不安抗辩权之构成要件55
二、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之比较59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62
第四节 国际统一规则中的预期违约制度62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预期违约制度77
第五节 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制度79
一、原《涉外经济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79
二、我国新《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制度81
三、对我国《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评析85
第三章 根本违约88
第一节 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理论与制度89
一、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形成与发展89
二、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构成91
三、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97
第二节 大陆法中根本违约的理论与制度101
一、大陆法中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101
二、大陆法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104
第三节 国际统一规则中的根本违约制度107
一、国际统一规则中根本违约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07
二、国际统一规则中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113
三、国际统一规则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122
第四节 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126
一、我国合同法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126
二、对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评析129
第四章 不履行133
第一节 拒绝履行133
一、拒绝履行的含义与性质133
二、拒绝履行的构成条件135
三、拒绝履行的法律后果138
四、我国合同法关于拒绝履行的规定140
一、履行不能的概念与表现141
第二节 履行不能141
二、履行不能的分类143
三、履行不能之法律效力152
四、我国有关履行不能的理论与立法159
第五章 迟延履行162
第一节 迟延履行概述162
一、迟延履行的含义与特点162
二、迟延履行的历史沿革163
第二节 债务人迟延166
一、债务人迟延的构成要件167
二、债权人催告171
三、债务人迟延之法律效力176
二、债权人“受领”的法律性质181
第三节 债权人迟延181
一、债权人迟延之含义181
三、受领迟延的构成要件186
四、债权人迟延之法律效力192
第四节 我国立法中的迟延履行制度196
一、《合同法》施行前的有关立法及评析196
二、《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200
第六章 不适当履行202
第一节 不适当履行概述202
一、不适当履行的含义202
二、不适当履行的种类203
三、不适当履行的构成要件205
四、不适当给付之效力206
一、积极侵害债权的产生与性质207
第二节 德国法中的积极侵害债权207
二、积极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及其类型211
第三节 加害给付217
一、加害给付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217
二、加害给付的构成条件218
三、中国法中的加害给付225
第七章 违约行为的法律适用228
第一节 违约行为适用合同的准据法228
一、英国229
二、美国231
三、法国232
四、1980年《罗马公约》、1985年《海牙公约》233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起源和实践236
第二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236
二、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238
三、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和范围245
四、意思自治的限制问题247
第三节 最密切联系原则250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50
二、特征履行说259
三、利益分析说262
四、合同要素分析法263
第四节 我国关于违约行为法律适用的立法和实践269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271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273
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适用276
参考资料279
后记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