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保护导论
  • 韩怀芬主编;林春绵,李非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53412401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保护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环境2

1.1.1环境的概念2

1.1.2世界环境日2

1.1.3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

1.2环境系统4

1.2.1环境系统概念4

1.2.2环境系统的稳定性4

1.3.1环境问题的由来5

1.2.3人类和环境系统的关系5

1.3环境问题5

1.3.2八大公害事件6

1.3.3近20年来的国际十大公害事件8

1.3.4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8

1.4环境保护的发展13

1.4.1世界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3

1.4.2中国环保事业成长史14

2.2环境与疾病18

2.2.1地方病18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18

2.1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18

2.2.2公害病19

2.3环境中的致病因素20

2.3.1物理性致病因素20

2.3.2化学性致病因素20

2.3.3生物性致病因素21

2.4环境中的有毒物质21

2.4.1毒物致毒机理21

2.4.2环境致癌作用与致癌物22

2.4.4致畸作用23

2.4.3致幻物质23

2.4.5致突变作用24

2.5食品污染及预防24

2.5.1生物性污染及预防24

2.5.2化学性污染及预防24

2.5.3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25

2.6居住环境与健康25

2.6.1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5

2.6.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6

2.6.3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28

2.6.4生活用品的污染28

2.6.5环境荷尔蒙29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30

3.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30

3.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实质31

3.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2

3.2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3

3.2.1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33

3.2.2人类与自然发展观的演进34

3.2.3自然与人文的可持续发展观35

3.3.1资源永续利用理论36

3.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36

3.3.2外部性理论37

3.3.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37

3.3.43种生产理论37

3.4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38

3.4.1人口爆炸38

3.4.2中国现行的人口控制政策39

3.4.3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39

3.4.4中国人口发展中的问题40

3.5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41

3.5.1中国能源的特点41

3.4.5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41

3.5.2中国能源政策回顾43

3.5.3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44

3.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45

3.6.1中国农业的现状45

3.6.2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机遇和挑战46

3.6.3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46

3.7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47

3.7.1世界各国的水资源47

3.7.221世纪的中国水资源49

3.7.3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50

3.7.4国家可持续发展对综合治水的要求51

3.8可持续发展与政府53

3.8.1《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内容53

3.8.2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记54

3.8.3中国可持续发展及主要对策55

第四章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57

4.1生态系统57

4.1.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57

4.1.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运行58

4.1.3生态平衡、生态退化与生态破坏59

4.1.5自然保护区60

4.2生物多样性61

4.2.1定义与层次61

4.2.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62

4.2.3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问题63

4.2.4生物多样性保护65

5.1大气结构与组成68

5.1.1大气结构68

第五章 大气环境保护68

5.1.2大气组成69

5.2.1大气污染70

5.2.2大气污染物70

5.2大气污染物及来源70

5.2.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71

5.3大气污染的危害72

5.3.2危害生物生存和发育73

5.3.3物体腐蚀73

5.3.1对人的伤害73

5.4大气污染物的扩散74

5.3.5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74

5.4.1气象条件74

5.3.4粉尘危害74

5.4.2近地面状况76

5.5.1消烟除尘技术77

5.5.2脱硫技术77

5.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77

5.5.3汽车废气净化技术78

5.5.4工业有害气体控制技术79

5.6大气污染综合防治80

5.6.1大气污染现状及根源80

5.5.5氯氟烃和卤族化合物类物质(ODS)的控制与消减80

5.6.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原则85

5.6.3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86

5.6.4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89

5.7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92

5.7.1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现状与趋势92

5.7.2对策96

第六章 水环境保护100

6.1水资源利用与保护101

6.1.1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101

6.1.2世界水资源及利用状况102

6.1.3我国水资源及利用状况105

6.1.4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110

6.2水环境污染114

6.2.1水体及水体自净作用114

6.2.2水体污染及主要水质指标115

6.2.4水污染特点116

6.2.5水污染类型及危害116

6.2.3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来源116

6.2.6水体富营养化119

6.3.1废水处理概述120

6.3.2废水的物理处理法120

6.3废水处理技术简介120

6.3.3废水的化学处理法121

6.3.4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122

6.3.5废水的生物处理法122

6.3.6废水的生态处理法123

6.4水环境保护对策124

6.4.1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24

6.4.2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127

6.4.3水污染综合防治的手段128

6.4.4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129

7.1.1中国的海岸线特征132

7.1中国海域的海洋资源132

7.1.2中国海域的海洋资源132

第七章 海洋环境保护132

7.2中国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133

7.2.1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133

7.2.2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137

7.2.3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138

7.2.4海洋环境污染物的种类138

7.2.5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140

7.3海洋环境保护综合防治对策及海洋环境管理142

7.3.1海洋环境保护综合防治对策主要内容142

7.3.2海洋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143

7.3.3海洋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主要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144

第八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化145

8.1概述145

8.1.1固体废物的概念145

8.1.2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145

8.1.3固体废物的特点146

8.1.4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146

8.2.1固体废物的管理措施148

8.2固体废物的管理措施及技术政策148

8.2.2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政策及污染控制149

8.3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151

8.3.1概述151

8.3.2工业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化152

8.3.3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153

8.3.4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化157

8.4.1危险废物的危害158

8.4.2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158

8.4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158

8.4.3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160

9.1噪声概述161

9.1.1声音和噪声161

第九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61

9.1.2噪声的分类及来源167

9.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68

9.1.4噪声污染及其危害168

9.2噪声控制技术169

9.2.1声源处控制噪声170

9.2.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170

9.3环境噪声综合防治176

9.3.1立法、规划176

9.2.3个人防护176

9.3.2综合防治对策177

10.1放射性污染179

10.1.1放射性污染179

第十章 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治179

10.1.2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180

10.2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81

10.2.1放射性污染物的分类和管理原则181

10.2.2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82

10.2.3辐射防护183

10.3.1电磁辐射污染185

10.3.2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185

10.3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185

10.3.3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186

10.4热污染187

10.4.1热污染187

10.4.2热污染的危害188

10.5.1光污染189

10.5.2光污染源189

10.5光污染189

10.5.3光污染的防治190

11.1.1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191

11.1环境管理概述191

11.1.2环境管理的内容191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191

11.1.3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192

11.1.4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及保证194

11.2.1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思想196

11.2.2中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196

11.2中国环境管理的思想、方针和政策196

11.2.3中国环境保护基本政策197

11.2.4中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198

11.3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201

11.3.1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201

11.3.2中国环境管理政策制度的新发展205

11.4全球环境管理及对策206

11.4.1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因和内容207

11.4.2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208

11.4.3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209

11.4.4国际环境保护公约211

12.1.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213

12.1我国的环境保护法213

12.1.2立法原则213

第十二章 环境法规及标准213

12.1.3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214

12.1.4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217

12.2国际环境法和国际环境保护条约217

12.3.1环境标准定义及发展简史218

12.3.2环境标准的作用218

12.3环境标准218

12.3.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219

第十三章 环境监测221

13.1环境监测概述221

13.2.2仪器监测222

13.2.1化学监测222

13.2.3生物监测222

13.2环境监测技术222

13.2.4环境遥测技术223

13.3环境监测目的223

13.4环境监测分类224

13.4.1按环境监测目的和性质分类224

13.4.2按监测对象的环境要素分类225

14.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227

14.1.1定义及类型227

第十四章 环境质量评价227

14.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29

14.2.1基本概念229

14.1.2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概况229

1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30

14.3环境影响评价231

14.3.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31

14.2.3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31

14.3.2单项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233

14.3.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34

14.3.4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234

14.3.5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235

第十五章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237

15.1概述237

15.2.2 ISO14000系列标准238

15.2.1 ISO组织238

15.2.3 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和基础238

15.2基本概念及IS014000产生背景238

15.3ISO14000系列标准推行的现状239

15.3.1国际ISO14001认证情况240

15.3.2 ISO14000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41

15.3.3 ISO14000的商业效益以及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242

15.4环境标志244

15.4.1环境标志的设置原因、作用244

15.4.2我国的环境标志245

15.5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246

15.5.1环境管理体系247

15.5.2ISO14001标准的特点及其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地位247

15.5.3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原因及其预计达到的效果248

15.5.4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249

16.1.1“清洁生产”提出的背景251

16.1清洁生产概述251

16.1.2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251

第十六章 清洁生产251

16.1.3清洁生产的几种定义252

16.1.4清洁生产概念中包含的4层含义253

16.1.5清洁生产的内容253

16.1.6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254

16.1.7清洁生产与末段治理的比较255

16.3清洁生产技术实例256

16.3.1造纸行业256

16.2清洁生产的评价256

16.3.2化工行业257

16.3.3啤酒行业259

16.3.4旅游行业259

16.4国际社会推行清洁生产概况260

16.5清洁生产审计261

16.5.1清洁生产审计概念261

16.5.3清洁生产审计程序262

16.6清洁生产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262

16.5.2清洁生产审计思路262

主要参考文献264

4.1.4生态系统保护6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