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蓝牙协议及其源代码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金纯,林金朝,万宝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54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通信协议-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蓝牙协议及其源代码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蓝牙概述1
1.1.1 蓝牙技术的诞生与发展1
第一章 蓝牙概述和金瓯蓝牙开发平台介绍1
1.1.2 蓝牙技术介绍2
1.1.3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3
1.1.4 蓝牙应用模型及协议栈5
1.2 金瓯蓝牙开发平台介绍6
1.2.1 平台简介6
1.1.5 蓝牙技术的应用6
1.2.2 功能说明7
1.2.3 使用说明7
1.2.4 HCI8
1.2.5 SDP10
1.2.6 RFCOMM11
1.2.7 参数设置11
1.2.8 开发12
1.2.9 硬件说明13
2.1 概述15
2.2 频段及信道分配15
第二章 射频协议15
2.3 发射机特性16
2.3.1 基本数据速率17
2.3.2 增强数据速率18
2.4 接收机特性20
2.4.1 基本速率20
2.4.2 增强数据速率21
第三章 基带协议23
3.1 概述23
3.1.2 蓝牙设备编址24
3.1.1 蓝牙时钟24
3.1.3 接入码25
3.2 物理信道25
3.2.1 物理信道定义25
3.2.2 基本匹克网物理信道26
3.2.3 自适应匹克网物理信道28
3.2.4 寻呼扫描物理信道28
3.2.5 查询扫描物理信道29
3.2.6 频率选择30
3.4.1 概述36
3.4 逻辑传输36
3.3 物理链路36
3.4.2 逻辑传输地址(LT_ADDR)37
3.4.3 同步逻辑传输37
3.4.4 异步逻辑传输37
3.4.5 收发过程37
3.4.6 活动状态下的从设备广播传输40
3.4.7 休眠模式下从设备广播传输40
3.5.4 用户同步数据逻辑链路(SCO-S)41
3.5.3 用户异步/同步逻辑链路(ACL-U)41
3.5.2 ACL控制逻辑链路(ACL-C)41
3.5.1 链路控制逻辑链路(LC)41
3.5 逻辑链路41
3.5.5 用户扩展同步数据逻辑链路(eSCO-S)42
3.5.6 逻辑链路优先级42
3.6 分组42
3.6.1 通用格式42
3.6.2 位顺序42
3.6.3 接入码42
3.6.4 分组头43
3.6.5 分组类型44
3.6.6 净荷格式49
3.6.7 分组概要51
3.7 比特流流程53
3.7.1 差错检验53
3.7.2 数据白化55
3.7.3 纠错55
3.7.4 1/3比例前向纠错码56
3.7.5 2/3比例前向纠错码56
3.7.6 ARQ方案56
3.8.2 待机状态60
3.8.3 连接建立子状态60
3.8 链路控制操作60
3.8.1 状态概述60
3.8.4 设备发现子状态65
3.8.5 连接状态66
3.8.6 活动模式67
3.8.7 呼吸模式73
3.8.8 保持模式74
3.8.9 休眠状态74
3.9.1 对数PCM编译码器(LOG PCM CODEC)78
3.9.2 连续变化斜率增量调制编译码器(CVSD CODEC)78
3.9 音频78
3.9.3 错误处理79
3.9.4 一般音频要求80
第四章 链路管理协议81
4.1 概述81
4.2 一般规则81
4.2.1 消息传输81
4.2.2 同步81
4.2.4 事务82
4.2.3 分组格式82
4.2.5 差错处理83
4.2.6 过程规则83
4.2.7 通用应答消息83
4.2.8 LMP消息限制条件83
4.3 设备特征84
4.3.1 概述84
4.3.2 特征定义84
4.3.3 特征掩码定义84
4.4.1 连接控制85
4.4 过程规则85
4.3.4 链路管理相互对策85
4.4.2 安全92
4.4.3 信息请求97
4.4.4 主从角色转换99
4.4.5 操作模式100
4.4.6 逻辑链路105
4.4.7 测试模式109
第五章 主机控制器接口协议113
5.1 主机控制接口协议概述113
5.2.1 USB传输层114
5.2 主机控制传输层概述114
5.2.2 RS232传输层119
5.2.3 HCI UART传输层126
5.2.4 HCI SD传输层127
5.3 HCI流控制128
5.4 HCI数据格式129
5.4.1 介绍129
5.4.2 数据和参数格式130
5.4.3 HCI信息交换130
5.5 开发平台上的命令和事件及其详细分析140
5.5.1 开发平台在执行HCI初始化本地蓝牙设备命令后所产生的一些命令和事件141
5.5.2 开发平台在执行HCI搜索蓝牙设备命令后所产生的命令和事件145
5.5.3 建立连接146
5.5.4 传输ACK数据147
5.5.5 传输ACL数据2148
5.5.6 断开连接148
5.6 HCI分组中数据的详细解释说明149
5.6.1 HCI链路控制命令149
5.6.2 HCI链路策略命令153
5.6.3 主机控制器和基带命令155
5.6.4 信息参数157
5.6.7 事件158
5.6.5 状态参数158
5.6.6 测试命令158
5.7 实现HCI的部分源代码及其分析163
5.7.1 HCI对上行数据流的处理过程163
5.7.2 HCI对下行数据流的处理过程170
第六章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170
6.1 L2CAP概述175
6.1.1 L2CAP特征175
6.2.1 信道标识符177
6.2 主要操作177
6.1.3 适用范围177
6.1.2 L2CAP的设计177
6.2.2 设备间操作178
6.2.3 层间操作179
6.2.4 操作方式179
6.3 数据分组格式179
6.3.1 面向连接信道179
6.3.2 无连接数据信道180
6.3.3 在重传/流控制模式下的面向连接信道180
6.4 信令分组格式183
6.4.2 连接请求(代码0x02)184
6.4.1 命令拒绝(代码0x01)184
6.4.3 连接应答(代码0x03)185
6.4.4 配置请求(代码0x04)186
6.4.5 配置应答(代码0x05)187
6.4.6 断开请求(代码0x06)188
6.4.7 连接断开应答(代码0x07)188
6.4.8 回应请求(代码0x08)188
6.4.9 回应应答(代码0x09)188
6.4.11 信息应答(代码0x0B)189
6.4.10 信息请求(代码0x0A)189
6.5 配置参数选项190
6.5.1 最大传输单位190
6.4.12 扩展特征掩码190
6.5.2 刷新超时选项191
6.5.3 服务质量选项191
6.5.4 重传和流控制选项193
6.6 状态机194
6.6.1 状态机的常规规则194
6.6.2 定时器事件198
6.7.2 分段和重组201
6.7 常规操作过程201
6.7.1 配置过程201
6.7.3 服务数据单元的封装202
6.7.4 错误的L2CAP SDU的传输203
6.7.5 刷新超时的操作203
6.7.6 无连接数据信道204
6.8 流控制和重传过程204
6.8.1 信息恢复204
6.8.2 流控制和重传PDU类型的功能204
6.8.3 变量和序列号码205
6.8.4 重传模式207
6.8.5 流控制模式209
6.9 L2CAP层数据分析211
6.9.1 L2CAP_PDU211
6.9.2 信令信道的L2CAP_PDU分析212
6.9.3 L2CAP层通过0x40通道发送Hello World214
6.10 L2CAP层源代码分析214
6.10.1 L2CAP层重要数据结构定义214
6.10.2 L2CAP发送接收数据流程217
6.10.3 一般的连接建立过程、配置过程和断开连接过程231
第七章 串口仿真协议246
7.1 介绍246
7.1.1 概述246
7.1.2 设备类型246
7.1.3 字节序列247
7.2 RFCOMM服务概述247
7.2.1 RS-232控制信令247
7.2.2 空MODEM仿真247
7.3 服务接口描述248
7.2.3 多串口仿真248
7.4.1 RFCOMM的帧结构249
7.4 采用TS07.10子集和对TS07.10的修正后的RFCOMM249
7.4.2 多路控制信道251
7.4.3 汇聚层255
7.5.2 有线端口的流控制256
7.5.3 RFCOMM流控制256
7.5.4 端口仿真实体串行流控制256
7.5.1 L2CAP流控制概述256
7.5 流控制256
7.6 与其它实体的互操作257
7.6.1 端口仿真和端口代理实体257
7.6.2 服务注册和搜索258
7.6.3 低层约束258
7.7 RFCOMM层数据分析部分258
7.7.1 建立连接259
7.7.2 收发数据262
7.7.3 断开连接263
7.8.1 传输过程和重要数据结构265
7.8 RFCOMM层源代码分析部分265
7.8.2 建立连接、断开、数据传输分析268
第八章 对象交换协议289
8.1 OBEX协议概述289
8.2 OBEX对象模型290
8.2.1 OBEX可选分组头290
8.2.2 头指示器(HI)详细描述291
8.3 会话协议293
8.3.1 会话协议概述293
8.3.2 连接操作295
8.3.3 连接断开操作296
8.3.4 推(PUT)操作297
8.3.5 拉(GET)操作297
8.3.6 取消(Abort)操作297
8.3.7 设置路径(Set Path)操作297
8.4 蓝牙下的OBEX协议298
8.4.1 OBEX over RFCOMM298
8.4.2 OBEX over TCP/IP298
9.2.1 客户服务器交互299
9.1.2 SDP能够提供的服务能力299
9.2 概述299
9.1.1 概述299
9.1 介绍299
第九章 服务发现协议299
9.2.2 服务记录300
9.2.3 服务属性301
9.2.4 属性ID301
9.2.5 属性值301
9.2.6 服务类302
9.2.7 服务搜索302
9.2.8 服务浏览303
9.3 数据表示304
9.3.1 数据元304
9.3.2 数据元素类型描述符304
9.3.3 数据元尺寸描述符305
9.3.4 数据元举例305
9.4 协议说明306
9.4.1 字节传输顺序306
9.4.2 协议数据单元格式306
9.4.3 局部应答和延续状态307
9.4.4 出错处理307
9.4.5 服务搜索处理308
9.4.6 服务属性事务310
9.4.7 服务搜索属性事务311
9.5 服务属性定义313
9.5.1 通用属性定义313
9.5.2 “服务搜索服务器”服务类属性定义317
9.5.3 “浏览组描述符”服务类属性定义318
9.6 SDP层数据分析部分318
9.6.1 服务搜索请求318
9.6.2 服务搜索响应318
9.6.4 服务属性应答319
9.6.3 服务属性请求319
9.6.5 服务搜索属性请求321
9.6.6 服务请求属性应答322
9.7 SDP层源代码分析部分324
9.7.1 重要数据元和结构体324
9.7.2 数据流程和几个重要的接口函数326
第十章 电话控制协议340
10.1 概述340
10.1.1 介绍340
10.1.2 设备间操作340
10.1.3 层间操作341
10.2 呼叫控制(CC)342
10.2.1 呼叫状态342
10.2.2 建立呼叫342
10.2.3 呼叫清除345
10.3 组管理(GM)346
10.3.1 概述346
10.3.2 无线用户组(WUG)346
10.3.3 获取访问权限347
10.3.4 配置分布347
10.3.5 成员间快速访问348
10.4 无连接TCS(CL)349
10.5 补充服务(SS)349
10.5.1 呼叫线路识别349
10.5.2 DTMF启动和终止350
10.5.3 注册重呼350
10.6 报文格式350
10.6.1 呼叫控制报文格式351
10.6.2 组管理报文格式354
10.7 报文编码355
10.7.1 概述355
10.6.3 TCS无连接报文格式355
10.7.2 协议标识356
10.7.3 报文类型356
10.7.4 其它信息元357
10.8 报文出错处理365
10.8.1 协议标识出错365
10.8.2 报文太短或未被识别366
10.8.3 报文类别或报文顺序出错366
10.8.4 信息元出错366
10.9 协议参数366
11.1 概述367
第十一章 蓝牙操作模式367
11.2 蓝牙串口操作模式368
11.2.1 SPP概述368
11.2.2 SPP链路369
11.2.3 SPP与各层协同工作性能要求369
11.3 蓝牙头戴式设备操作模式372
11.3.1 HSP概述372
11.3.2 HSP功能描述373
11.3.3 低层处理376
参考文献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