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少年气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少年气象学
  • 林之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11004819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科技教育 科普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少年气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气象学发展简史1

一、古代气象经验和知识积累时期1

1.云、雨、风、雷2

2.大气光象4

3.节气和物候5

4.天气谚语6

二、气象仪器发明和气象学开始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时期8

1.地面气象仪器陆续发明8

2.高空探测的萌芽11

3.建设气象站网12

三、气象学走向现代化时期(19~20世纪)14

1.气象探测步入现代化14

2.天气预报的诞生20

3.成功的国际气象合作21

4.气象学主要分支学科陆续形成24

5.气象学发展史的启示28

第二章 大气探测是气象事业的基础30

一、地面观测30

1.气象站和观测场31

2.气温观测32

3.空气湿度观测32

4.降水观测33

5.风的观测34

6.气压观测34

7.蒸发和日照观测35

8.地温、冻土和能见度35

9.天气现象观测36

二、高空观测36

1.高空风向风速测量37

2.高空气压、温度、湿度探测39

三、气象雷达——主动遥感探测40

四、气象卫星——被动遥感探测43

第三章 地球大气和人工影响天气47

一、地球大气47

1.地球大气的组成47

2.地球大气是分层的47

3.水的沸点、雷电和大气中声音的反常传播48

二、天空美景52

1.蓝天白云和“黑天蓝地”53

2.曙暮光和白夜现象54

3.星星眨眼和海市蜃楼54

4.彩虹晕华和峨眉宝光55

三、云雨的形成和人工影响天气57

1.云的分类和雨的形成58

2.水平降水、冰雹、霜的千古奇冤60

3.人工增雨61

4.人工消雹、消雾和消雨63

第四章 环球何许凉热——地球上的气温66

一、隆冬季节中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66

二、从两极冰雪世界到赤道雨林——纬度对气温的影响70

三、最冷不在极点,最热也非赤道——海陆对气温的影响71

四、洋流创造的奇迹——等温线大波浪72

1.洋流掀起了等温线大浪72

2.奇异的热带冷水海岸73

五、赤道到两极的缩影——地形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74

1.春归有觅处74

2.垂直气候和垂直农业76

3.冷湖、暖盆和大温室76

六、寒暑更迭 四季变化80

1.隆冬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袄午穿纱80

2.我国四季世界最鲜明82

3.令人向往的四季如春83

第五章 “贫富不匀”的世界雨量分布86

一、我国的雨量、雨日、雨时和暴雨86

1.从“雅州天漏”谈起86

2.我国的雨日和雨时88

3.我国灾情最重的几次暴雨洪涝89

二、三条多雨带和四条少雨带——全球雨量分布大势91

1.横贯全球的三条多雨带和四条少雨带91

2.沙漠竟与海洋为邻92

三、地形使雨量分布更加“贫富不匀”93

1.黄褐色荒漠中的绿宝岛——海拔高度对雨量分布的影响94

2.年雨量世界冠军的诞生95

3.在森林纬度带上制造荒漠——坡向对降雨量分布的影响95

四、雨季、旱季和日雨、夜雨——降水量的季节和昼夜变化97

1.我国雨旱季节及其成因97

2.世界雨旱季节类型101

3.夜雨和日雨102

第六章 哪有“不平”哪有我——地球上的风104

一、三圈环流和行星风带104

1.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105

2.“贸易风”、“马纬度”和咆哮西风带106

二、季风、海陆风、湖陆风——水陆之间的地方性风系107

1.势力强大、影响深刻的季风107

2.海陆风和湖陆风109

三、山谷风、冰川风、焚风、布拉风和隘口大风——地形制造的形形色色的地方风110

1.山谷风、坡风、冰川风和逆温风——热力作用造成的周期性地方风111

2.布拉风和焚风——气流因上下坡造成的冷热地方风113

3.山顶大风和隘口大风——地面机械形状形成的局地大风115

第七章 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120

一、天气图预报方法的兴起120

1.什么叫天气图预报方法120

2.锋面和气团学说122

3.高空长波的发现124

二、数值天气预报历经磨难终于亮相125

1.科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125

2.数值天气预报是一种演绎法126

3.理查森初战失利和恰尼首次成功127

4.现今数值预报又回到了原始方程129

5.天气预报走向自动化131

三、概率预报是怎么一回事132

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天气预报的重点对象134

1.热带台风135

2.温带气旋和沙尘暴137

3.“小字辈”中的佼佼者——龙卷风139

五、为公众服务的中国气象事业141

1.天气预报警报服务141

2.专业有偿服务142

3.气候分析应用服务143

4.人工影响天气服务143

第八章 色彩缤纷的世界气候带145

一、赤道气候145

1.赤道谚语“雨后见”小考146

2.从马来西亚天气预报看赤道天气148

3.赤道气候以日为周期150

二、热带气候152

三、亚热带(副热带)气候154

四、温带气候155

五、寒带气候157

六、两极冰雪气候157

1.“打日工”和“住一宿”157

2.“太阳钟表”158

3.南极点为何不出现-100℃159

4.“白色沙漠”与晴空降雪160

5.白夜、极光和“指地针”161

6.南极点上的风向风速162

7.美国南极点基地162

8.北极气象摘趣164

第九章 地球气候在变化166

一、地质时期气候变化166

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168

1.夏商时期的温暖气候(公元前25世纪~公元前12世纪)169

2.西周时期的寒冷气候(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叶)169

3.春秋时期的温暖气候(公元前8世纪中叶~公元前5世纪中叶)170

4.战国至西汉初期的寒冷气候(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元前2世纪中叶)170

5.西汉中叶至东汉末期的温暖气候(公元前2世纪中叶~公元2世纪末)171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寒冷气候(公元3纪世初~6世纪中叶)171

7.隋至盛唐时期的温暖气候(6世纪中叶~8世纪初)171

8.中唐至五代初期的寒冷气候(8世纪中叶~9世纪末)172

9.五代至元前期的温暖气候(10世纪初~13世纪末)172

10.元后期至清末的寒冷气候(14世纪初~19世纪末)173

三、近百年来我国气候的冷暖变化175

四、我国“十年暖冬”177

1.全国几乎都有暖冬178

2.暖冬曾有中断178

3.南方暖冬深圳最强179

4.暖冬主要暖在夜间179

5.暖冬原因不简单180

第十章 我国的气候资源和气候灾害182

一、我国主要气候特点182

二、我国的主要气候资源182

1.夏热资源183

2.雨热同季183

3.回归沙漠、纬度带上的“大绿洲”183

三、我国的主要气候灾害184

1.冻害、寒害和低温冷害184

2.旱涝灾害185

3.风灾186

四、我国主要气候资源和主要气候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187

第十一章 我们如何利用气候资源188

一、让大气候资源物尽其用188

1.历史上的“南稻北麦”——被动适应188

2.进行气候(资源)区划——主动适应189

3.充分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水资源189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局地气候资源190

1.水域局地气候资源191

2.地形性局地气候资源191

3.垂直暖带也是气候资源191

三、人工制造微气候资源192

1.简单遮荫制造阴湿微气候193

2.温室可延长大田生长季节193

3.最微小的人工气候资源——地膜覆盖194

四、气候资源价值决定于开发利用水平195

1.从纯农业走向多种经营195

2.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196

第十二章 气象为经济建设服务197

一、建筑工程与气象197

1.采暖通风与气象197

2.建筑与日照198

3.建筑地基与冻土199

4.风压、风荷载和风振199

5.雪压和雪荷载201

6.建筑施工与气象201

二、矿井、石油工业与气象202

1.矿井与气象202

2.石油与气象203

3.架空线路与气象205

三、轻工业与气象207

1.纺织工业与气象207

2.造纸、印刷、档案保存与气象208

3.海盐生产与气象209

四、建材工业与气象210

1.砖瓦生产与气象210

2.水泥预制件生产与气象211

五、气象能源——风能和太阳能212

1.风力发电机的有关知识212

2.世界风能发电概况214

3.我国的风能利用215

4.世界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概况217

5.我国的太阳能利用219

第十三章 气象与生活221

一、气候与衣着221

1.冷热与衣着221

2.藏袍、察尔瓦和披风223

3.鞋、帽、手套与气候224

4.功能服226

二、气候与饮食227

1.食物分布与气候228

2.食品储存、加工与气象229

3.季节与饮食230

三、气候与传统民居232

1.从凉亭到雪屋——炎热和严寒气候232

2.行人廊与水上房屋——多雨深雪气候236

3.厚墙加小窗——干旱炎热气候237

4.石垣、暖阁与四合院——防风建筑239

5.几种特殊屋顶240

6.可移动的房屋——帐篷241

7.建在地下的房屋——窑洞242

四、天气与交通安全245

1.航海与气象245

2.铁路运输与气象247

3.公路运输与气象249

4.航空与气象252

五、气候与健康257

1.气象病与季节病257

2.死亡人数的季节变化261

3.气候疗养与避暑避寒262

4.气候对人类自身的影响264

第十四章 中国气候与中华文化266

一、寒寒热热度春秋266

二、节气文化269

三、中医和养生文化273

四、中国诗词文化276

五、中国园林文化284

第十五章 世界气象热点问题290

一、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290

1.什么叫温室效应290

2.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291

3.温室效应的后果294

4.全球变暖的对策296

二、南极臭氧洞297

1.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98

2.南极出现臭氧洞298

3.臭氧洞的危害300

4.臭氧洞的形成原因302

5.成功的国际合作303

三、空中死神——酸雨305

1.酸雨百年史306

2.酸雨形成的原因308

3.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309

4.酸雨对人类社会的危害310

5.酸雨的防治313

6.我国酸雨简况314

四、城市热岛316

1.城市热岛的利与弊316

2.城市“雨岛”和“干岛”不矛盾320

3.城市风系和城市风灾321

4.城市大气污染和“雾岛”、“烟霾岛”323

五、厄尔尼诺和拉尼娜325

1.什么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325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326

3.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造成全球性灾害327

4.灾害并非都是厄尔尼诺引起的328

5.建立国际监测网328

6.厄尔尼诺节奏加快主要不是因为人类活动330

7.拉尼娜不会引起强烈的全球性灾害331

8.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可能影响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