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党史专题讲义 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党史专题讲义 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0132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党史专题讲义 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阶级基础&杨熙曼1

一、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

二、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5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阶级基础迅速形成的原因11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杨熙曼15

一、建党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15

二、建党前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25

三、对建党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本评价44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杨熙曼48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本特点49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52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建党的思想准备及干部准备56

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正式诞生65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周养儒75

一、中国共产党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所做的准备工作76

二、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82

三、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劳动立法运动86

四、全国工人运动的兴起89

五、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98

六、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历史意义和主要的经验教训103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杨熙曼109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109

二、中国国民党改组主张的初步确立119

三、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初步进行127

四、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6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杨熙曼143

一、党的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43

二、中国共产党二大后党继续探讨革命领导权和前途问题150

三、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关于革命领导权和前途问题的论述157

四、《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后党对革命领导权和前途问题的认识16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周养儒164

一、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65

二、五卅运动中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兴起170

三、北伐战争中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173

四、中国工人运动遭到严重摧残18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杨熙曼190

一、早期农民运动190

二、北伐前以广东为中心的农民运动193

三、北伐后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200

四、对这一时期农民运动的几点思考216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问题&周养儒225

一、北伐战争的提出226

二、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问题231

三、关于派兵向汉口迂回和武昌战役方针241

四、关于北伐军占领武胜关后暂不北进的方针244

五、关于江西战场的战略方针246

六、关于北伐军在江西和福建战场取得胜利后,迅速挥师东进的决策250

七、关于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的战略方针25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坚持和破裂&杨熙曼262

一、没有统一战线就没有轰轰烈烈的大革命262

二、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270

三、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8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杨熙曼297

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297

二、从北京特别会议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06

三、从四·一二蒋介石叛变到七·一五汪精卫叛变319

四、这一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小结326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剖析&杨熙曼328

一、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328

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339

三、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占据统治地位346

四、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教训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