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法制史
  • 宫宏祥,郭建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50870517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法制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和研究范围1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2

三、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点5

四、学习中国法制史意义和方法6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8

第一节 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8

一、原始社会的习俗和惯例向法律制度的过渡8

二、夏朝是中国法律制度产生的标志10

三、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11

四、中国奴隶制法律制度在形成中出现的特点12

五、中国古代的“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14

第二节 夏朝的法律制度16

一、立法思想16

二、法律形式16

三、行政法律制度16

四、刑事法律制度17

五、司法制度19

第三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19

一、立法思想19

二、法律形式20

三、主要法令20

四、行政法律制度21

五、刑事法律制度21

六、民事法律制度23

七、司法制度24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25

第一节 法制指导思想25

一、“以德配天”26

二、“明德慎罚”26

三、“刑罚世轻世重”27

四、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影响27

第二节 主要立法及其法律形式27

一、立法概况27

二、主要法律形式28

三、礼的渊源、内容、性质与作用29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31

一、主要刑法原则31

二、主要罪名33

三、刑罚制度34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36

一、所有权36

二、契约制度37

三、婚姻与继承37

第五节 司法制度40

一、主要司法机关40

二、诉讼制度40

三、狱政制度4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43

第一节 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44

一、儒家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44

二、法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46

第二节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主要立法活动48

一、诸侯国的主要立法概况48

二、公布成文法引起的论争及意义50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51

一、法制指导思想51

二、各诸侯国的变法52

三、《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54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56

第一节 立法概况56

一、法制指导思想56

二、立法活动与云梦秦简的发现57

三、主要法律形式57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58

一、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58

二、中央行政体制59

三、地方行政体制59

四、官吏管理60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61

一、刑法原则62

二、主要罪名63

三、刑罚制度65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67

一、民事法律制度67

二、经济法律制度69

第五节 司法制度72

一、司法机关72

二、诉讼制度72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74

第一节 法制指导思想75

一、汉朝初期的法制指导思想75

二、西汉中期以后的法制指导思想76

第二节 立法概况76

一、立法活动76

二、法律形式78

第三节 行政法律制度79

一、专制皇权79

二、中央行政体制80

三、地方行政体制81

四、官吏管理制度82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84

一、刑法原则84

二、刑罚86

三、主要罪名88

第五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92

一、民事法律制度92

二、经济法律制度94

第六节 司法制度98

一、司法机构98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99

三、春秋决狱101

四、录囚制度101

五、监察制度102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04

第一节 立法概况104

一、三国立法105

二、两晋立法105

三、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立法107

四、法律形式的发展108

第二节 主要的法律内容109

一、行政体制与任官制度的发展109

二、世族门阀特权的法律化109

三、“重罪十条”的确立110

四、“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形成111

五、刑罚制度的发展111

六、维护尊卑良贱等级关系的婚姻制度112

第三节 司法制度113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113

二、诉讼制度的发展114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116

第一节 隋朝法制概况117

一、立法概况117

二、《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117

第二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119

一、立法思想119

二、立法活动120

三、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123

第三节 唐朝的行政法律制度127

一、行政体制127

二、任官制度128

第四节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30

一、刑罚原则130

二、刑罚制度133

三、主要罪名134

第五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140

一、民事法律制度140

二、经济法律制度145

第六节 司法制度148

一、司法机关148

二、诉讼审判制度149

三、刑罚的执行及监狱管理150

四、监察制度152

第八章 宋辽金元的法律制度154

第一节 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155

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分裂155

二、崇文抑武,儒道兼用155

三、“大度兼容”,强调慎法156

四、义利并用,重视经济立法157

第二节 宋朝的立法概况157

一、立法活动158

二、法律形式159

第三节 宋朝的行政法律制度160

一、加强集权的中央行政体制改革160

二、职权分离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161

三、宋朝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162

四、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163

第四节 宋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64

一、“重法地法”164

二、罪名的增加165

三、刑罚制度的变化166

第五节 宋朝的民事经济法律制度168

一、民事法律制度168

二、经济法律制度171

第六节 宋朝的司法制度176

一、司法机构176

二、刑事、民事诉讼制度178

三、证据制度178

四、翻异别勘制度179

五、申诉制度179

第七节 辽金法制概况180

一、辽代法制概况180

二、金代法制概况181

第八节 元代法律制度182

一、立法指导思想182

二、立法概况183

三、元朝的行政法律制度185

四、元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87

五、元朝的民事法律制度189

六、元朝的经济法律制度190

七、元朝的司法、监察制度192

第九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195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195

一、立法思想196

二、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197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99

一、行政体制的变化199

二、官吏选拔与考课制度201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202

一、刑法原则202

二、刑罚制度的变化203

三、罪名内容的发展204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207

一、民事法律制度207

二、经济法律制度209

第五节 司法制度214

一、司法机构214

二、诉讼制度216

三、审判制度217

四、监察系统的强化219

第十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221

第一节 立法概况221

一、清入关以前的法制概况221

二、立法思想222

三、主要立法223

四、“律”与“例”的关系226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226

一、强化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国家机关226

二、地方行政体制228

三、官吏的选拔与任用228

四、官员的考绩与奖惩229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230

一、刑法原则的发展230

二、刑罚制度的发展230

三、罪名制度的继承与变化231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235

一、民事法律制度235

二、经济法律制度239

第五节 司法制度242

一、司法机关242

二、诉讼制度244

三、监察制度245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246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法律文件246

一、《天朝田亩制度》246

二、《资政新篇》247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其他法律制度248

一、太平天国的刑事法律制度248

二、太平天国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249

三、太平天国的经济法律制度250

四、太平天国的司法制度251

第十二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252

第一节 清末的“预备立宪”253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和宗旨253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254

第二节 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257

一、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257

二、修律机构257

三、清末刑律的修订258

四、清末的商事立法262

五、清末民律草案的修订264

六、清末的行政立法266

七、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267

八、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及影响268

第三节 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269

一、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269

二、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271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273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主要立法活动273

一、社会背景与主要的立法思想273

二、主要的立法活动274

第二节 主要的宪政法律制度274

一、《中华民国鄂州约法》274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75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76

第三节 主要的法令278

一、关于行政组织的法令278

二、关于保护私产的法令279

三、关于发展经济的法令279

四、关于保护人权的法令280

五、关于发展文教的法令280

六、关于革除陋习的法令281

七、关于整顿军纪的法令282

八、推行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法令282

九、关于优待清皇室及保护外国利益的法令283

第四节 司法制度284

一、司法机构284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285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287

第一节 立法思想288

一、采用、删改清末新订法律288

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立法原则288

三、隆礼与重刑288

第二节 宪法和宪法性文件289

一、《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289

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290

三、《中华民国约法》291

四、《中华民国宪法》292

第三节 其他法律法规294

一、刑事立法294

二、民、商事立法295

三、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297

第四节 司法制度297

一、司法机关298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299

三、狱政制度300

第十五章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301

第一节 立法概况301

一、立法思想301

二、立法体制302

三、立法概况303

四、立法体系304

第二节 主要的法律内容304

一、宪法及其关系法规304

二、民法及商事法规311

三、刑法和刑事特别法314

四、诉讼法及相关单行法规317

五、行政法318

第三节 司法制度319

一、司法机构319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320

第十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324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法律324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25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326

三、抗日民主政权的保障人权条例329

四、解放区民主政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29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刑事法律制度330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制度331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制度333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制度335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劳动法律制度337

一、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法律制度337

二、革命根据地的劳动法律制度341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婚姻、继承法律制度346

一、革命根据地的婚姻法律制度346

二、革命根据地的继承法律制度350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352

一、司法机构352

二、诉讼原则与审判制度354

三、马锡五审判方式356

四、人民调解制度356

五、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357

参考书目358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