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新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建林,陈建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308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就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序1
引子——世界科技进步及其发展趋势1
一、世界科技进步概况1
第一部分1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理论研究1
第一章 科技进步及其价值论1
第一节 科技进步的概念辨析1
一、科学与技术1
二、科技进步与技术进步6
二、未来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及特点7
三、相关概念辨析7
四、广狭义科技进步10
三、我国科技发展概况及趋势11
第二节 科技进步的价值论诠释11
一、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11
二、现代科技进步价值论12
三、现代科技进步的价值之辨——价值中立或价值负载13
第三节 科技进步的价值选择16
一、价值选择的原则16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价值选择19
第二章 现代社会劳动就业概述26
第一节 就业失业之辨26
一、就业失业的概念辨析26
二、就业失业的类型划分29
三、就业的意义与失业的影响33
第二节 全球就业形势35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就业现状35
二、发达国家的就业形势分析40
第三节 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及展望43
一、我国劳动就业的困境分析44
二、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展望48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54
一、马克思关于科技进步与就业的理论54
第三章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效应的研究综述54
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相关论述58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66
一、乐观派66
二、中性派68
第四章 基于广义科技进步的劳动就业正效应分析73
第一节 硬科技进步的就业正效应分析73
一、硬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扩大劳动就业总量74
二、硬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劳动力需求75
三、硬科技进步促进劳动就业结构的调整77
四、硬科技进步实现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劳动力就业形式79
第二节 软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正效应分析80
一、“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为就业的实现提供前提80
二、劳动与产业政策对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82
三、劳动就业管理制度的变革有利于保障劳动就业85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持久的就业机会86
五、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促进就业和再就业87
第五章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负效应的维度分析89
一、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存在时间维度上的滞后性90
第一节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负效应的短期分析90
二、科技进步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性失业93
三、科技进步加剧转型期隐性失业的显性化94
第二节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负效应的局部分析100
一、科技进步带来局部的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100
二、科技进步造成某些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减少106
三、缺乏科技技能、再就业意识弱的员工面临再从业困难113
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概述116
第二部分116
科技进步对扩大劳动就业的实证研究调研报告之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对扩大劳动就业的实证研究116
二、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的数据分析126
三、对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的启示和建议150
调研报告之二: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展对扩大劳动就业的实证研究155
一、调研背景156
二、调研情况分析158
三、调研启示和建议165
一、就业服务与技能培养的载体——社区170
调研报告之三:社区就业服务与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170
二、社区就业服务与技能培养模式173
三、社区就业服务与技能培养模式的启示183
调研报告之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186
一、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和计划的特点186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195
三、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201
第三部分205
科技进步对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研究205
第六章 经济增长方式与劳动就业的相关分析205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演变205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206
二、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进程的考察208
三、影响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因素分析211
四、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研究213
第二节 科技进步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215
一、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来考察215
二、从科技进步的进程来考察216
三、从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势来考察217
四、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224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关系的对策思考228
一、总体思路228
二、扩大劳动就业的创新思维230
三、扩大劳动就业的应对措施233
第七章 非正规就业和社区就业242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前景242
一、非正规就业的界定及在国外的发展状况243
二、对我国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几点思考246
第二节 社区就业的现实性意义251
一、社区就业的内涵251
二、社区就业发展的必要性253
三、我国制约社区就业的制度因素255
四、发展社区就业的对策思考257
第八章 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262
第一节 城乡统筹就业的价值分析262
一、城乡统筹就业的价值分析263
二、城乡统筹就业体现对农民的公平264
第二节 制约城乡统筹就业的因素分析265
一、经济因素265
二、社会因素267
第三节 城乡统筹就业的案例分析——以浙江省义269
乌市为例269
第四节 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建议——以农民工272
为例272
一、高度重视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272
二、认真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273
三、大力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273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城市农民工就业环境274
五、努力完善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274
第九章 劳动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275
第一节 制约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分析276
一、社会资源变迁276
二、社会保障瓶颈的成因分析279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创新283
一、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表现283
二、建立适应就业结构变化的失业保险制度285
第十章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劳动就业289
第一节 人力资源289
一、从关注物质资源到关注人力资源289
二、认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292
优势的必然要求295
三、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295
第二节 人力资本297
一、人力资本的提出及其内在根据297
二、人力资本的价值在于知识的价值302
三、人力资本的巨大投资收益303
第三节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304
一、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304
二、能力建设价值分析311
后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