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彝族 峨山双江镇高平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彝族 峨山双江镇高平村
  • 马京主编;彝族调查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24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彝族 峨山双江镇高平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历史沿革10

一、民族渊源10

(一)族系和族称10

(二)民族源流及民族迁徙10

二、农村变迁的历史轨迹12

(一)土改前的高平村12

(二)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社14

(三)人民公社制度的运行与终结15

(四)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二轮延包18

第二章 生态环境22

一、气候22

二、资源23

(一)土壤资源23

(二)植物资源24

(三)动物资源25

(四)矿产资源26

三、村民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26

(一)村落生态26

(二)经济生态28

(三)森林生态29

四、村民的环境生态意识33

(一)对村寨环境变化的看法33

(二)对滥伐、盗伐森林行为发生情况对社会的影响及应如何处理的看法34

五、村寨环境的规划及生态建设36

六、对国家森林政策、自然保护区管理、天然森林管理的看法37

七、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8

(一)森林植被消耗38

(二)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42

(三)铁矿露天开采及环保治理44

(四)新建科学养牛场前景——个案分析47

第三章 人口51

一、人口自然特征51

(一)年龄结构51

(二)性别状况51

(三)病残障者52

二、人口的社会特征53

(一)民族状况53

(二)婚姻状况54

(三)生育状况55

(四)死亡状况60

(五)受教育程度61

(六)职业与行业结构62

(七)迁移流动64

(八)计划生育66

第四章 经济生活68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生活状况68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生活现状68

三、农业70

(一)土地问题70

(二)生产工具70

(三)农业技术72

(四)经营方式73

(五)农业结构77

(六)农业管理78

(七)农产品销售79

(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80

四、畜牧业81

(一)所有制结构81

(二)经营方式和技术81

(三)牲畜的种类83

(四)畜产品的销售84

五、种植业84

(一)粮食作物84

(二)经济作物85

六、养殖业86

(一)家畜养殖86

(二)家禽饲养86

七、运输业87

八、林业87

九、集体经济88

(一)矿业开采加工88

(二)木材加工90

十、传统手工业91

十一、采集91

十二、狩猎92

十三、商业贸易93

(一)小店铺93

(二)赶街93

十四、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93

十五、扶贫工作的情况95

十六、发展山区民族经济的战略和对策96

第五章 社会结构100

一、家族100

(一)世系群100

(二)亲属关系102

二、集体活动104

三、社团组织105

(一)共青团组织105

(二)老年人协会106

(三)妇女委员会110

四、社会分层110

(一)按财富分层110

(二)按权力分层113

(三)按声望分层114

五、社会保障115

(一)救济粮115

(二)救济款115

(三)现役军人代耕费的发放116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6

第六章 婚姻家庭120

一、婚姻120

(一)选择配偶的规则120

(二)关于优先婚配的规则120

(三)婚姻安排和自由选择配偶123

(四)配偶人数129

(五)婚后居住方式129

(六)聘礼和嫁妆131

(七)离婚和再婚133

二、家庭135

(一)家庭结构135

(二)夫妻关系137

(三)父母与子女139

(四)儿媳妇140

(五)家庭的抚育与赡养功能141

(六)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及对孩子的照管141

(七)家庭规模142

(八)生育模式143

(九)家庭财产与继承145

(十)收养146

(十一)继嗣制度146

(十二)亲属制度与亲属称谓147

第七章 政治148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状况148

(一)民族区域自治建立的时间、行政级别148

(二)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情况148

(三)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体系的历史沿革150

(四)高平彝族担任党政领导千部一览表151

二、当前的政治权威状况154

(一)基层政权154

(二)村民委员会154

(三)基层党支部156

三、公共事务的决策方式163

(一)村委会决策163

(二)党支部决策163

(三)村民大会决策171

四、政治关系171

五、政治参与状况173

(一)参与的形式173

(二)参与的目标175

(三)参与的类型及结果176

六、政治沟通状况176

(一)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176

(二)彝语在政治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和意义180

七、政治发展状况181

(一)村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181

(二)利益群体181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82

八、政治文化状况192

(一)政治认同和政府取向192

(二)对民主法制的取向193

(三)政治信任194

(四)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194

(五)政治社会化195

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95

(一)1998年~1999年高平派出所统计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情况196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97

第八章 习惯法199

一、禁忌199

二、事务的处理201

三、村规民约203

第九章 文化208

一、风俗习惯208

(一)日常生活习俗208

(二)人生礼仪习俗222

(三)岁时节日习俗235

二、民间文学238

(一)起源和传承239

(二)类别和内容239

三、民间乐舞257

(一)民间音乐257

(二)民间舞蹈266

第十章 教育271

一、传统教育271

(一)劳动技能教育271

(二)礼仪伦理教育271

(三)文化知识教育272

(四)私塾教育273

二、现代基础教育274

(一)学前教育274

(二)小学教育275

(三)中等教育303

(四)高等教育306

三、成人教育307

(一)扫盲情况307

(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09

四、高平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309

(一)教育状况列表分析309

(二)教育状况问卷调查分析314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317

一、传统科技317

(一)天文历法317

(二)民族医药及医疗318

(三)传统工艺319

二、现代科技的推广运用322

(一)先进技术方法的引进322

(二)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327

(三)现代科普常识的宣传328

三、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330

(一)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330

(二)妇幼保健与敬老院330

(三)农村合作医疗331

(四)农村初保情况331

四、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332

(一)科技与生产发展332

(二)科技与生活质量332

第十二章 宗教334

一、祖先崇拜334

二、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族传统节日335

三、生活中的宗教祭祀338

(一)鸡卜338

(二)叫魂340

(三)认干亲340

四、对自然物的崇拜341

(一)山崇拜341

(二)水崇拜342

(三)石崇拜343

(四)火崇拜343

(五)动物崇拜343

五、高平宗教信仰状况344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