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夏文明 传承创新在甘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宗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4900488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地方文化-文化事业-研究-甘肃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夏文明 传承创新在甘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明与华夏文明1
第一节 文化与文明1
一、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实践的产物1
二、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4
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6
四、在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中把握文明8
第二节 文明的产生与流变10
一、文明的产生10
(一)文明有机论10
(二)地理环境论11
(三)要素综合论12
(四)文化传播论13
二、文明的流变14
(一)地域、国家和民族的视角15
(二)社会经济形态的视角16
(三)文明承继的历史视角16
第三节 华夏文明的内涵与特点18
一、华夏文明的思想内涵19
(一)阴阳观念19
(二)崇德尚群20
(三)中和之境21
(四)人文精神22
二、华夏文明的显著特点22
(一)华夏文明的原生性23
(二)华夏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24
(三)华夏文明的连续性24
(四)华夏文明的先进性25
第二章 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7
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起源27
一、华夏与华夏文明27
二、华夏文明起源的时间和地点29
(一)华夏文明起源的时间29
(二)华夏文明起源的地点32
三、华夏文明起源的地理与社会环境35
(一)华夏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35
(二)华夏文明起源的社会环境36
第二节 华夏文明的发展38
一、华夏文明的奠基及元典创制时期38
二、华夏文明的定型时期40
三、华夏文明的融合时期43
四、华夏文明的强化时期45
五、华夏文明的转型时期48
第三节 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50
一、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特质的初现50
二、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理52
三、多元一体格局与华夏文明的未来56
第三章 甘肃对华夏文明的历史贡献58
第一节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58
一、大地湾遗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60
二、甘肃是中国彩陶文化的原创地之一63
三、甘肃是早期周秦文化的起源地66
(一)甘肃是早期周文化“隆起”的重要地域66
(二)甘肃是早期秦人祖先和秦文化的发祥地69
四、甘肃是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孕育区之一71
第二节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宝库73
一、丝绸之路文化73
二、长城文化75
(一)秦长城遗址75
(二)汉长城遗址76
(三)明长城遗址78
三、石窟文化79
(一)敦煌莫高窟79
(二)永靖炳灵寺石窟80
(三)瓜州榆林窟81
(四)麦积山石窟82
(五)庆阳北石窟寺83
(六)泾川南石窟寺和王母宫石窟84
第三节 甘肃在华夏文明形成中的独特地位85
一、甘肃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枢纽85
二、甘肃是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的见证之地86
(一)河西四郡的设置86
(二)汉简文化的繁荣87
(三)凉州会谈的成功88
三、甘肃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之地89
第四章 文化大省建设助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92
第一节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92
一、甘肃的自然地理条件92
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95
第二节 文化大省建设助推转型跨越98
一、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98
二、文化大省建设确保小康社会全面建成100
三、文化大省建设促进甘肃和谐社会建设101
四、文化大省建设塑造甘肃的新形象103
第三节 文化大省建设方略104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104
(一)弘扬特色文化,推进文化创新105
(二)开拓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消费105
(三)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106
二、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106
(一)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106
(二)创新文化领导工作,积极发展公益文化108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108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08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109
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11
(一)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发展111
(二)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13
第五章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意义和任务115
第一节 背景与内涵115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提出背景115
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概念内涵118
(一)华夏文明与传承创新118
(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内涵120
第二节 意义与要求122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意义122
(一)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122
(二)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122
(三)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122
(四)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123
(五)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123
(六)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124
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基本要求124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24
(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125
(三)坚持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并举126
(四)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126
(五)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127
第三节 任务与途径128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任务128
(一)认真落实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128
(二)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129
(三)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129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30
(五)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精神家园131
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途径131
(一)深入实施理论研究建设工程132
(二)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132
(三)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133
(四)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133
(五)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134
第六章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布局136
第一节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136
一、总体思路136
二、指导思想139
第二节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41
一、准确定位的原则141
二、系统布局的原则144
三、重点突破的原则146
四、分步实施的原则147
五、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149
六、法治化原则151
第三节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工作布局153
一、“一带”、“三区”的主要内容154
(一)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154
(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156
(三)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157
(四)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158
二、“十三板块”的主要内容159
(一)文物保护159
(二)大遗址保护161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62
(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163
(五)民族文化传承163
(六)古籍整理出版164
(七)红色文化弘扬164
(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165
(九)文化品牌打造166
(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166
(十一)文化产业发展167
(十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68
(十三)节庆赛事会展举办168
第七章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70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170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170
二、努力提炼华夏文化资源中的共同理想172
三、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172
四、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时代精神173
五、积极培育人民群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74
第二节 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175
一、甘肃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175
(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175
(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廉政文化建设177
(三)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179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181
二、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甘肃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182
(一)启动西部电影电视工程182
(二)启动西部纪实(文献、纪录、政论等)电影电视片工程183
(三)聚力打造“敦煌画派”183
(四)组建文学陇军183
(五)精心创作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舞台精品剧目184
(六)组织好充满西部风情韵味的音乐、歌曲创作及基层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184
(七)与西部其他省区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184
(八)加强西部文化理论建设185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185
一、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86
(一)体制创新激活产业活力186
(二)园区建设成效显著187
(三)品牌优势逐步形成,经济社会效益凸显187
(四)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188
二、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促进甘肃文化产业跨越发展189
(一)突出比较优势,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190
(二)依托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190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市场主体的培育190
(四)强化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创设优良环境191
第八章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措施保障192
第一节 主要措施192
一、保护文化资源,提升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192
二、强化文化服务,夯实文化基础设施193
三、打造文化艺术精品,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195
四、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工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196
五、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197
六、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98
第二节 基本动力200
一、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力量之源200
二、党和国家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动力之基201
三、甘肃经济欠发达与文化资源富集的矛盾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直接动力202
四、甘肃省多年来所取得的文化建设成就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有力驱动203
五、甘肃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204
第三节 重要保障206
一、组织领导206
二、综合保障207
(一)政策保障207
(二)财政金融保障208
(三)人才保障209
(四)法规制度保障209
第九章 国内外文化建设成功经验借鉴211
第一节 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情况211
一、中原地区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保护中的特殊地位211
二、河南省的一些举措212
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在河南省的理论与实践214
(一)理论研究214
(二)传承和创新215
(三)河南省的建设目标215
第二节 迪斯尼帝国——美国商业文化的代表217
一、迪斯尼帝国的发展历程217
(一)沃尔特的创业之路217
(二)继承人的挑战精神218
(三)美国文化的一部分219
二、迪斯尼主题公园成功的秘诀220
三、迪斯尼公司的公共文化223
四、迪斯尼现象的文化启示225
后记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