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祥云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祥云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97876.jpg)
- 云南省祥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1548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84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9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祥云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序一1
序二2
大事记7
卷一 建置区划45
第一章 建置45
第一节 位置面积45
第二节 沿革45
第三节 境域变迁46
第二节 区乡保甲制48
第二章 行政区划48
第一节 卫所里甲制48
第三节 区乡村社制49
第三章 县城52
第一节 云南驿52
第二节 祥城52
第四章 乡镇55
第一节 祥城镇55
第二节 米甸彝族乡56
第三节 禾甸乡58
第四节 东山彝族乡60
第五节 象鼻乡61
第六节 周家乡62
第七节 沙龙乡64
第八节 前所乡65
第九节 刘厂乡67
第十节 下庄乡68
第十一节 普淜彝族乡69
第十二节 马街乡71
第十三节 鹿鸣乡73
第一章 地质75
第一节 地质构造75
卷二 自然地理75
第二节 地层78
第三节 岩浆活动82
第二章 地貌82
第一节 盆地83
第二节 中山83
第三节 河谷84
第四节 山脉84
第三章 气候85
第一节 特征85
第二节 分区85
第三节 日照86
第四节 气温87
第五节 积温 地温89
第六节 降水92
第七节 湿度 蒸发93
第八节 霜 雪 风93
第四章 水文94
第一节 流域与分水岭94
第二节 水资源94
第三节 河流水系95
第四节 湖泊98
第五节 泉水99
第二节 黄棕壤土100
第一节 棕壤土100
第五章 土壤100
第三节 红壤土101
第四节 紫色土102
第五节 水稻土103
第六章 自然资源105
第一节 野生植物105
第二节 野生动物107
第三节 矿藏108
第四节 土地109
第五节 水能与温泉109
第一节 干旱112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2
第二节 洪涝113
第三节 低温冷害114
第四节 冰雹114
第五节 地震115
卷三 人口117
第一章 总人口117
第一节 数量117
第二节 分布密度120
第一节 民族121
第二节 性别年龄121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1
第三节 文化123
第四节 婚姻家庭124
第五节 职业124
第三章 人口控制1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125
第二节 培训及宣传126
第三节 晚婚晚育127
第四节 节育绝育127
第五节 计划生育成果128
第四章 人口管理128
第一节 户籍管理128
第二节 普查调查129
卷四 民族宗教131
第一章 汉族131
第一节 源流131
第二节 风俗习惯131
第二章 白族136
第一节 源流136
第二节 语言文字137
第三节 风俗习惯137
第三章 彝族138
第一节 源流138
第三节 风俗习惯139
第二节 语言文字139
第四章 傈僳族142
第一节 源流142
第二节 语言文字142
第三节 风俗习惯142
第五章 苗族144
第一节 源流144
第二节 语言文字144
第三节 风俗习惯145
第六章 回族146
第一节 源流146
第三节 风俗习惯147
第二节 语言文字147
第七章 姓氏 家谱149
第一节 姓氏149
第二节 家谱150
第八章 民族工作150
第一节 民族关系150
第二节 民族事务151
第三节 民族经济扶持152
第四节 民族干部培养153
第九章 宗教153
第一节 原始宗教信仰153
第二节 佛教155
第三节 道教156
第四节 伊斯兰教157
第五节 基督教158
第六节 宗教政策158
卷五 综合经济管理161
第一章 主要经济指标161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61
第二节 国民收入167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168
第二章 计划统计170
第一节 计划170
第二节 统计17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174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174
第二节 企业登记17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177
第四节 商标注册177
第四章 物价审计178
第一节 物价178
第二节 审计181
第五章 标准计量与经济协作183
第一节 标准计量183
第二节 经济协作186
卷六 农业18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87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187
第二节 土地改革18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90
第四节 人民公社191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92
第二章 生产条件194
第一节 耕地194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197
第三节 农作机具198
第四节 肥料 农药200
第五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
第三章 种植区划202
第一节 中北部粮烟油桑主产区202
第二节 中部粮烟茶果产区202
第三节 东南部河谷粮油果产区203
第四节 边缘中山旱粮林果区204
第四章 作物种植204
第一节 耕作制度204
第二节 品种205
第三节 种植面积207
第四节 产量209
第一节 品种改良215
第五章 农业技术215
第二节 土壤改良216
第三节 主要作物栽培217
第四节 农机推广219
第五节 作物保护219
第六章 畜禽221
第一节 种类221
第二节 繁殖与改良223
第三节 饲养224
第四节 饲料资源227
第五节 疫病防治228
第一节 水面230
第七章 渔业生产230
第二节 品种及种苗231
第三节 人工养鱼231
第四节 捕捞及产量232
第五节 渔业管理233
第八章 农业管理234
第一节 计划及劳动234
第二节 财务235
第三节 农经服务236
第四节 山区建设及扶贫238
第六节 农村收益分配240
第五节 农机人员培训240
卷七 烟草245
第一章 种植245
第一节 自然条件245
第二节 引进与发展245
第三节 栽培技术246
第四节 科技示范248
第二章 管理249
第一节 组织及措施249
第二节 经济扶持250
第三节 质量检查251
第一节 面积 产量252
第三章 产量 产值 效益252
第二节 质量 产值253
第三节 经济效益255
第四章 加工256
第一节 烟叶初烤256
第二节 烟丝加工258
第三节 卷烟生产258
第四节 烟叶复烤258
第五章 烟草经营259
第一节 机构259
第二节 收购259
第三节 专卖261
第六章 晾晒烟262
第一节 种植262
第二节 加工262
第三节 面积 产量262
第四节 销售263
卷八 林业265
第一章 森林资源265
第一节 分布265
第二节 消耗与增长266
第二章 营林生产267
第一节 采种育苗267
第二节 植树造林268
第三节 经济林木270
第三章 森林保护273
第一节 护林组织及设施273
第二节 森林防火274
第三节 制止毁林开荒275
第四节 严禁乱砍乱伐275
第五节 封山育林与自然保护区276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277
第四章 林业管理277
第一节 体制277
第二节 林政280
第三节 经营282
第四节 技术培训283
卷九 水利285
第一章 灌溉体系285
第一节 小官村水利体系285
第二节 新兴苴水利体系285
第三节 普淜水利体系286
第二章 蓄水工程288
第一节 中型水库289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293
第三节 小型库塘298
第三章 引灌渠道300
第一节 城川坝灌区301
第二节 禾甸 米甸坝灌区302
第三节 云南驿坝灌区303
第四章 提水工程304
第一节 机电排灌304
第二节 机电井305
第三节 水轮泵站及喷灌306
第五章 水土保持307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307
第二节 治理308
第六章 河道治理309
第二节 禾米河310
第一节 中河310
第三节 鹿鸣河311
第七章 水利管理312
第一节 蓄水及灌溉312
第二节 经营315
第三节 移民安置316
第四节 民工伤残 死亡抚恤317
卷十 工业319
第一章 能源319
第一节 煤炭319
第二节 电力320
第一节 砖瓦 石灰 砂石324
第二章 建材324
第二节 水泥325
第三章 冶金机械326
第一节 铁器制造326
第二节 小五金328
第三节 机械修造329
第四节 有色金属采冶329
第四章 化工331
第一节 土碱 硫磺 石膏331
第二节 炸药 爆竹331
第四节 其他332
第三节 化肥 桉叶油332
第五章 轻工333
第一节 纺织333
第二节 造纸334
第三节 印刷334
第四节 制革 制鞋 缝纫335
第五节 陶瓷336
第六节 木材加工338
第七节 编织339
第六章 食品加工340
第一节 粮油340
第二节 糖果糕点341
第三节 酱食咸菜342
第四节 酿酒343
第五节 副食冷饮343
第七章 乡镇企业347
第一节 发展状况347
第二节 主要行业349
第三节 经营方式352
卷十一 交通 邮电355
第一章 道路355
第一节 驿道355
第二节 乡村道356
第三节 公路357
第四节 铁路359
第五节 桥梁360
第二章 运输364
第一节 货运364
第二节 客运367
第三节 营运单位368
第三章 管理369
第一节 公路369
第二节 运输370
第三节 安全372
第一节 驿站373
第二节 邮电局373
第四章 邮电机构373
第三节 支局(所)374
第四节 其他375
第五章 邮政376
第一节 邮路376
第二节 投递376
第三节 函件 包件379
第四节 汇兑 储金380
第五节 报刊发行380
第六节 机要通信381
第七节 集邮381
第二节 电话382
第六章 电信382
第一节 电报382
卷十二 城建环保387
第一章 县城建设387
第一节 街道387
第二节 下水道388
第三节 房屋389
第四节 公共设施391
第二章 乡村建设392
第一节 集镇392
第二节 乡村393
第一节 队伍394
第三章 建筑394
第二节 设计395
第三节 技术395
第四节 施工设备396
第五节 房屋建筑396
第四章 管理397
第一节 房产397
第二节 施工398
第三节 土地399
第五章 环境保护400
第一节 污染400
第三节 治理401
第二节 监测401
卷十三 商业403
第一章 经营体制403
第一节 私营403
第二节 集体404
第三节 国营407
第四节 城乡市场408
第二章 生产资料供应411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411
第二节 石油 煤炭413
第三节 工业 建筑业用物资及设备415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416
第三章 生活资料供应416
第二节 地产日用杂品420
第三节 副食品420
第四章 农副产品采购424
第一节 家畜 家禽424
第二节 土特产品424
第三节 粮食制品收购426
第五章 医药 外贸 经营426
第一节 医药经营426
第二节 外贸出口427
第一节 征购428
第六章 粮油购销428
第二节 销售432
第三节 储运435
第七章 饮食服务437
第一节 饮食业437
第二节 服务业438
卷十四 财税441
第一章 财政441
第一节 体制441
第二节 收入442
第三节 支出445
第四节 预算外收支447
第五节 管理448
第一节 农业税449
第二章 税务449
第二节 工商各税452
第三节 减免455
第四节 征收管理456
卷十五 金融459
第一章 机构459
第一节 金库459
第二节 银行459
第三节 保险公司46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461
第一节 流通462
第二章 货币462
第二节 投放及回笼463
第三节 管理465
第三章 存款466
第一节 单位存款466
第二节 城镇储蓄467
第三节 个体经济存款468
第四章 货款469
第一节 民间借贷469
第二节 农业贷款469
第三节 流动资金贷款471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473
第一节 存贷业务475
第五章 信用合作475
第二节 管理477
第六章 保险478
第一节 险种478
第二节 防灾理赔480
第七章 财会481
第一节 结算481
第二节 会计核算482
第三节 经营成果482
第二节 债券出行483
第八章 国家委托业务483
第一节 代理金库483
第三节 基建拨款484
卷十六 党派群团487
第一章 国民党 三青团48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487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48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489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48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490
第三节 中共祥云县委员会492
第四节 纪律检查496
第五节 组织建设499
第六节 宣传教育501
第七节 统一战线503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505
第一节 组织505
第二节 活动506
第四章 群众团体506
第一节 工会506
第二节 共青团 少先队509
第三节 农民组织512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513
第五节 其他团体515
卷十七 政权政协517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517
第一节 代表产生517
第二节 历届大会518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520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525
第一节 人员设置525
第二节 工作部门528
第三节 基层政权532
第四节 信访 外事533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534
第三章 县人民政协534
第二节 机构535
第三节 主要工作537
第四章 县署 县政府 县参议会538
第一节 县署538
第二节 县政府541
第三节 县参议会及国大代表选举542
卷十八 政法545
第一章 公安545
第一节 机构545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54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分子546
第四节 刑事案件侦破547
第五节 看守及社会改造548
第六节 户籍管理548
第七节 治安管理549
第八节 交通监理551
第九节 消防552
第十节 武装警察552
第二章 检察553
第一节 机构553
第二节 刑事检察553
第五节 监所检察557
第四节 经济检察557
第三节 法纪检察55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558
第三章 审判559
第一节 机构559
第二节 刑事审判559
第三节 民事审判560
第四节 经济审判562
第五节 案件复查562
第一节 机构563
第二节 法制教育563
第四章 司法行政563
第三节 基层法律服务及人民调解564
第四节 公证565
第五节 律师566
卷十九 民政567
第一章 优抚安置567
第一节 拥军优属567
第二节 抚恤569
第三节 安置570
第四节 褒扬571
第二章 救灾救济572
第一节 灾害救济572
第二节 社会救济574
第三节 扶贫抚优576
第四节 自储自救577
第三章 社会福利578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578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579
第三节 收容遣送579
第四章 民政管理580
第一节 婚姻登记580
第二节 社团登记581
第三节 殡葬管理581
第四节 地名管理582
卷二十 劳动人事583
第一章 干部583
第一节 干部状况583
第二节 干部管理585
第二章 工人587
第一节 用工形式587
第二节 职工队伍588
第三节 职业培训589
第三章 就业安置589
第一节 自谋职业589
第二节 失业安置589
第三节 精简下放安置590
第四节 待业青年安置591
第四章 工资591
第一节 工资制度591
第二节 工资调整592
第三节 工资水平593
第四节 奖励工资594
第五章 劳保福利595
第一节 劳动保护595
第二节 劳动保险595
第三节 职工福利596
第二节 行政单位编制598
第一节 编制管理598
第六章 编制598
第三节 事业单位编制600
第四节 企业单位编制600
卷二十一 军事601
第一章 地方武装建制601
第一节 民团组织601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602
第二章 民兵603
第一节 组织603
第二节 武器装备604
第三节 训练605
第四节 实绩607
第三章 兵役608
第一节 兵役制度608
第二节 兵员征集609
第四章 驻军610
第一节 古代驻军610
第二节 中华民国驻军61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军613
第五章 军事设施613
第一节 关哨塘铺堡驿613
第三节 军用飞机场614
第二节 城池614
第六章 重大兵事616
第一节 战事616
第二节 民族起义617
第三节 红军长征过祥云619
第四节 匪患620
第七章 革命武装斗争623
第一节 武装组织623
第二节 斗争纪略624
卷二十二 科技631
第一章 科技组织631
第一节 服务单位631
第二节 学术团体632
第三节 技术队伍633
第二章 科技活动634
第一节 宣传634
第二节 培训634
第三节 咨询635
第四节 推广635
第三章 科技成果637
第一节 成果选介637
第二节 获奖项目641
第二节 水文644
第一节 气象644
第四章 科技测报644
第三节 地震645
卷二十三 教育647
第一章 书院 学宫 私塾 义学647
第一节 书院 学宫647
第二节 私塾 义学648
第二章 学校教育648
第一节 幼儿教育648
第二节 小学教育650
第三节 中学教育653
第四节 少数民族教育656
第一节 扫盲659
第三章 成人教育659
第二节 职工教育661
第三节 函授662
第四节 自学考试662
第四章 职业教育662
第一节 蚕桑学校662
第二节 半耕半读农业中学663
第三节 职业技术中学663
第五章 教师664
第一节 教师队伍664
第二节 师资培训665
第三节 教师资格666
第六章 教育管理667
第一节 教育行政667
第二节 教研活动669
第三节 教育学会670
第四节 经费 设施671
卷二十四 文化677
第一章 群众文化677
第一节 文化馆(站)677
第二节 文艺创作678
第三节 专业演出679
第一节 灯会682
第二章 民族民间文艺682
第四节 民间文学682
第二节 民歌 小调683
第三节 民间音乐686
第四节 民族舞蹈693
第三章 戏剧 电影 录像695
第一节 戏剧695
第二节 电影696
第三节 录像698
第四章 图书 档案699
第一节 图书发行699
第二节 图书藏阅700
第三节 档案管理702
第五章 报刊 通讯703
第一节 报纸703
第二节 刊物703
第三节 通讯704
第六章 广播电视704
第一节 广播704
第二节 电视707
第七章 史志编修708
第一节 志书编纂708
第二节 资料征集710
第一节 古代遗址713
第一章 遗址713
卷二十五 文物 胜迹713
第二节 近代遣址715
第二章 墓葬715
第一节 铜馆墓715
第二节 石棺墓716
第三节 其他墓716
第三章 碑刻 石刻 石雕717
第一节 碑刻717
第二节 摩岩石刻718
第三节 石雕718
第二节 石器 古砖721
第四章 馆藏文物721
第一节 青铜器721
第三节 雕制品722
第四节 陶器722
第五节 古字画722
第六节 红军遣物723
第五章 古建筑723
第一节 阁楼723
第二节 寺 庙 殿724
第三节 塔726
第二节 清华古洞727
第一节 名山胜景727
第六章 风景名胜727
第四节 其他建筑727
第三节 其他景胜729
卷二十六 卫生 体育731
第一章 卫生机构731
第一节 专业事业单位731
第二节 医疗单位732
第三节 卫生学术团体736
第二章 卫生防疫73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3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741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741
第四节 其他疾病742
第五节 计划免疫743
第三章 公共卫生74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44
第二节 食品卫生747
第三节 劳动卫生747
第四节 学校卫生747
第四章 医疗748
第一节 中医中药748
第二节 西药749
第三节 护理750
第一节 妇女保健751
第五章 妇幼保健751
第二节 儿童保健753
第六章 医药管理754
第一节 药政754
第二节 医政755
第七章 体育756
第一节 群众团体756
第二节 运动场地756
第三节 体育活动757
第四节 项目开展及名次获取758
第五节 人才输送762
第一节 音系763
卷二十七 汉语方言763
第一章 语音763
第二节 声韵配合关系768
第三节 音变769
第二章 语汇772
第一节 词汇772
第二节 短语 惯用语783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784
第三章 语法特点786
第一节 词法787
第二节 特殊语词用法789
第三节 特殊句式和语序793
附 祥城话标音举例795
人物801
一 人物传801
(一)传记801
(二)传略812
二 人物表815
(一)明清进士815
(二)国民党军队师级将领816
(三)中国工农红军将士816
(四)地师级以上干部816
(六)副高级职称人员817
(五)高级职称人员817
三 人物名录82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祥云籍在外工作担任过正县处级干部名录820
(二)祥云籍革命烈士名录820
(三)国民党部队祥云籍抗日阵亡人员名录821
附录823
一 文件辑存823
二 碑文828
三 诗歌辑录836
四 刊物辑录838
修志始末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