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4卷
  • 张瑞璠主编;黄书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2839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教育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卷引言1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松动1

第一节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1

前言1

一、耶稣会士东来与西学传播2

二、中西文化的初步会通及其嬗变4

三、夷夏大防与“西学东渐”之受挫9

第二节 经世派教育哲学观12

一、器物变革的自觉:从现实批判到“师夷长技”13

二、“心力”对“天命”的抗争与个性化理想人格的追求19

三、功利意识的觉醒与“经世致用”教育价值观的建立25

第一节 洋务派教育哲学观33

第二章 对西学的理论反应与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兴起33

一、器物变革及其在教育问题上的论争34

二、“德上艺下”传统价值观的松解与洋务人才观的兴起41

三、“中体西用”的教育哲学命题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51

第二节 早期改良派教育哲学观56

一、器物变革的突破与西学认识的深化56

二、反观中学与中西文化教育比较的理论限度62

三、旧观念的反思和新教育的追求65

第三章 中西教育哲学调和汇合的艰难探索(上)77

第一节 康有为78

一、旧学审判与人道主义教育精神之求索78

二、新人追求与中西汇合的新教育实验86

三、托古改制与维新教育的整体改革91

四、中西价值调和与大同理想王国的教育追求100

第二节 梁启超111

一、参与变法与教育改革之探索112

二、西学启蒙与中国专制主义教育思想之批判118

三、群体进化与新民理想之追求128

四、价值调和与中西文化之化合137

第三节 谭嗣同142

一、变易进化哲学与教育改革探索143

二、“冲决网罗”的抗争与仁学精神之重建150

三、自然人性论与个性化人格之追求156

第四节 严复161

一、天演论与教育的救国功能162

二、专制教育的批判与国民素质之培育167

三、中西文化汇合:“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175

四、功利主义价值向与实业教育之提倡181

第四章 中西教育哲学调和汇合的艰难探索(下)188

第一节 孙中山188

一、革命进化论与教育功能说189

二、“行易知难”说与社会心理、教育观念之转换194

三、旧教育批判与“人尽其才”的新教育构想201

四、中西文化教育的比较与汇合208

第二节 王国维213

一、西方近代哲学的汲取与中国传统思想之批判214

二、学术独立论与教育学的哲学基础221

三、追求“完全之人物”与智、德、美、体四育之建构228

四、中西文化教育之“相化”238

第五章 双元对峙的教育哲学观242

第一节 文化激进主义者的教育哲学观243

一、观念心理变革与中国传统思想之激烈批判243

二、中西文化教育差异的比较探索255

三、国民性改造与个性独立人格之追求269

五、治学方法论274

第二节 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教育哲学观284

一、从东西文化“调和”到中西印文化“三路向“的提出285

二、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的成就与困境293

四、现行学制之批评与乡村建设中的教育探索307

第六章 中西教育哲学融通的再求索317

第一节 蔡元培317

一、教育的价值关怀与独立意义318

二、追求“完全人格”与提倡“五育”并举324

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329

四、中西文化教育之“融合”334

第二节 胡适343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输入、阐释与传播343

二、教育救国论350

三、教育独立论359

四、科学人生观367

第三节 陶行知380

一、旧教育的批判和新教育的追求381

二、杜威思想的扬弃与生活教育理论之建构391

三、中西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融通405

第四节 陈鹤琴412

一、欧美新教育的吸收与再创造413

二、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继承418

三、与时共进的中国文化新教育探索421

四、“活教育”学术旨趣之剖析427

五、不朽的精神与永恒的光辉448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哲学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选择455

第一节 李大钊、陈独秀合论455

一、经济基础变革与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456

二、教育本质与功能的唯物主义的阐发462

三、个性与群性相统一的理想人生观466

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471

第二节 杨贤江475

一、教育本质与功能的科学探索475

二、教育的进化及其发展趋势487

三、“完全人格”之追求与“全人生指导”的学术旨趣492

第三节 毛泽东499

一、教育性质和功能的理论总结499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505

三、改造旧教育与人的多方面发展的不懈追求512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在教学上的运用521

五、中外文化教育遗产的批判继承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