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864001.jpg)
- 阎树群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5596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实事求是论1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1
(一)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阐发和理论贡献1
(二)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概括4
二、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8
(一) 实践标准与高举旗帜8
(二) 实践第一与改革开放14
(三)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19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4
(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4
(二)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8
第一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32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32
(一)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基本思路32
(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针对性37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41
(一)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与创新41
(二) 发展是硬道理47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1
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58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征统一58
(二) 目标与手段的辩证统一61
(三)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6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69
一、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再认识的科学成果69
(一)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6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7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75
(一) 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9
(二) 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82
三、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87
(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7
(二)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改革开放94
(三) 改革、发展与稳定97
(四) 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10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103
一、改革的理论基础103
(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103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09
(三)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112
二、邓小平的革命风格115
(一) 创新精神115
(二) 改革精神119
(三) 实践精神121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24
(一) 这一命题的形成和发展124
(二) 这一命题的深刻含义128
(三) 这一命题的哲学意义131
(四)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的区别138
第四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论144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转变144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44
(二) 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151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159
(一)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同一性159
(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165
(三) 在求同存异中发展国家间关系172
(一) “一国两制”是唯物辩证法的卓越运用178
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78
(二) “一国两制”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181
(三) “一国两制”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84
(四) “一国两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运用和发展186
四、在同一中把握对立188
(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丈的对立188
(二)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19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19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97
(一)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197
(二)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201
(三)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10
(一)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10
(二)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212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4
(一) 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和理论探索的科学成果22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31
(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23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论238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238
(一) 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238
(二) 总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243
(三)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46
(四) “三步走”战略的特点249
二、农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251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51
(二) 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255
(三)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60
(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抉择264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64
(二)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6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27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71
(一)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71
(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274
(三)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278
(四)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80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83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283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289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92
三、政治体制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297
(一) 坚持三条评价标准297
(二)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299
(三)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革302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305
一、社会主义与精神文明305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05
(二)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309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313
二、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反对各种错误思想315
(一) 牢固确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315
(二)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325
(三)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项长期斗争331
三、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34
(一)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保证334
(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38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44
后记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