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镇江营与塔照 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镇江营与塔照 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848751.jpg)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750006192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10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7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镇江营与塔照 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插图目录1
1 遗址位置示意图1
一 课题的选定1
第壹篇 前言1
2 北京市境内拒马河流域古遗址分布示意图2
二 田野考古工作沿革3
三 关于报告编写体例的说明4
第一章 地形与地貌6
第一节 镇江营遗址6
第贰篇 地貌与文化堆积的划分6
3 镇江营遗址发掘区位图7
第二节 塔照遗址8
4 塔照遗址发掘区位图9
第二章 地层堆积及不同文化遗存的区分10
第一节 镇江营遗址10
5 镇江营遗址T0806~T1409探方新石器时代遗存总平面图11
6 镇江营遗址T0806~T1409探方商周时代第一至三期遗存总平面图13
7 镇江营遗址T0806~T1409探方商周时代第四、五期遗存总平面图15
8 镇江营遗址T1612~T1813探方新石器时代遗存总平面图17
9 镇江营遗址T1612~T1813探方商周时代第一至三期遗存总平面图17
10 镇江营遗址T1612~T1813探方商周时代第四、五期遗存总平面图18
11 镇江营遗址T1908~T1911探方新石器时代遗存总平面图19
13 镇江营遗址T1908~T1911探方商周时代第四、五期遗存总平面图19
12 镇江营遗址T1908~T1911探方商周时代第一至三期遗存总平面图19
15 镇江营遗址T0226、T0326总剖面图20
14 镇江营遗址T0226、T0326总平面图20
17 镇江营遗址T0704平、剖面图21
16 镇江营遗址T0504平、剖面图21
19 镇江营遗址TG1平、剖面图22
18 镇江营遗址T2123平、剖面图22
20 镇江营遗址总剖面图23
第二节 塔照遗址41
第三节 小结42
21 塔照遗址总平面图43
22 塔照遗址总剖面图45
第叁篇 新石器时代49
一 房址49
第一节 遗迹49
第一章 新石器第一期遗存49
二 灶50
23 新石器第一期FZF9平、剖面图50
24 新石器第一期FZZ4、Z5、Z13平、剖面图51
25 新石器第一期FZH280平、剖面图51
三 灰坑51
26 新石器第一期FZH321平、剖面图52
27 新石器第一期FZH660平、剖面图52
28 新石器第一期FZH1067平、剖面图53
29 新石器第一期FZH1074平、剖面图53
第二节 遗物54
四 灰沟54
30 新石器第一期FZH1099平、剖面图54
31 新石器第一期FZG3平、剖面图54
一 陶器54
32 新石器第一期陶器器表纹饰55
33 新石器第一期A型Ⅰ式夹云母陶釜57
34 新石器第一期A型Ⅰ式夹云母陶釜59
35 新石器第一期A型Ⅱ式夹云母陶釜61
36 新石器第一期A型夹云母陶釜62
37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釜64
38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盆66
39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钵67
40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钵附件69
41 新石器第一期A型Ⅰ式夹云母陶器盖69
42 新石器第一期A型Ⅱ式夹云母陶器盖71
43 新石器第一期B型夹云母陶器盖及盖钮72
44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壶74
45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器耳75
46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支脚77
47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鼎78
48 新石器第一期夹云母陶器79
49 新石器第一期A型泥质陶红顶钵81
50 新石器第一期A型泥质陶红顶钵82
51 新石器第一期泥质陶红顶钵84
52 新石器第一期A型泥质陶盆85
53 新石器第一期B型泥质陶盆87
54 新石器第一期C型泥质陶盆88
55 新石器第一期泥质陶壶89
56 新石器第一期陶质小件器物91
二 石器91
57 新石器第一期石器92
58 新石器第一期石器93
59 新石器第一期石磨棒94
60 新石器第一期细石器95
61 新石器第一期石器96
62 新石器第一期骨、角器97
三 骨、角器97
一 地层分组98
第三节 年代与文化性质98
二 分期99
三 年代100
四 文化性质100
63 新石器第一期遗存陶器分期比较图101
65 新石器第二期FZH1028平、剖面图104
64 新石器第二期FZH537平、剖面图104
第一节 遗迹104
第二章 新石器第二期遗存104
一 陶器105
第二节 遗物105
66 新石器第二期夹云母陶器106
67 新石器第二期泥质陶器108
二 石器108
68 新石器第二期小件器物109
第三节 年代与文化性质109
69 新石器第一、二期主要陶器的演变110
第一节 遗迹111
第三章 新石器第三期遗存111
70 新石器第三期FZH505平、剖面图111
73 新石器第三期FZH1038平、剖图面112
72 新石器第三期FZH659平、剖面图112
71 新石器第三期FZH617平、剖面图112
第二节 遗物113
一 陶器113
74 新石器第三期陶、石器114
第三节 年代与文化性质116
二 石器116
76 新石器第四期FZH1108平、剖面图117
75 新石器第四期FZH532平、剖面图117
第一节 遗迹117
第四章 新石器第四期遗存117
77 新石器第四期FZH1281平、剖面图118
78 新石器第四期FZH1086平、剖面图118
一 陶器118
第二节 遗物118
79 新石器第四期陶器纹饰120
80 新石器第四期夹砂陶器121
81 新石器第四期夹砂陶器124
82 新石器第四期陶器126
83 新石器第四期陶器127
84 新石器第四期泥质陶器129
85 新石器第四期泥质陶器131
二 石器132
86 新石器第四期陶质小件器物132
87 新石器第四期陶器及石器133
第三节 年代与文化性质134
二 灰沟135
第肆篇 商周时代135
第一章 商周第一期遗存135
第一节 遗迹135
一 灰坑135
三 墓葬136
88 商周第一期FTH54平、剖面图136
89 商周第一期FTH92平、剖面图136
90 商周第一期FTM6平、剖面图139
91 商周第一期FTM9平、剖面图140
92 商周第一期FTM11平、剖面图141
93 商周第一期FTM12平、剖面图141
94 商周第一期FTM15平、剖面图142
95 商周第一期FTM7平、剖面图143
96 商周第一期FTM17平、剖面图143
97 商周第一期FTM14平、剖面图144
98 商周第一期FTM10平、剖面图144
99 商周第一期FTM13平、剖面图145
第二节 遗物146
一 陶器146
100 商周第一期陶鼓腹鬲148
101 商周第一期陶鬲150
102 商周第一期陶甗、斝152
103 商周第一期陶瓮154
104 商周第一期陶器157
105 商周第一期陶器159
106 商周第一期陶、石、铜器161
一 地层关系162
第三节 分段与年代162
三 石器162
二 铜器162
二 陶器型式的排比164
三 分段166
四 年代168
107 商周时代第一期遗存陶器分期比较图169
108 商周第一期遗存第三段与二里冈上层相关陶器的比较图171
109 商周第一期遗存第一段与二里冈下层陶鬲的比较图171
110 商周第一期遗存塔照墓地布局172
第四节 文化性质172
111 商周第二期FTH96平、剖面图175
112 商周第二期FTH30平、剖面图175
第二章 商周第二期遗存175
第一节 遗迹175
第二节 遗物176
一 陶器176
113 商周第二期FTH97平、剖面图176
114 商周第二期FTH70平、剖面图176
115 商周第二期陶罐底部177
116 商周第二期陶鬲178
117 商周第二期陶鬲179
118 商周第二期陶器182
119 商周第二期陶器183
120 商周第二期陶器185
二 铜器186
122 商周第二期B型陶纺轮187
121 商周第二期陶、铜、骨器187
三 石器188
123 商周第二期石器188
第三节 分段与年代189
一 地层分组189
四 骨器189
二 阶段的划分190
三 年代191
第四节 文化性质和文化来源191
124 商周第二期遗存主要陶器分段比较图192
125 商周第一、二期遗存的文化承袭193
一 房址195
第三章 商周第三期遗存195
第一节 遗迹195
126 商周第三期FZF8平、剖面图196
二 灰坑197
127 商周第三期FZF4平、剖面图197
128 商周第三期FZH42平、剖面图198
130 商周第三期FZH503平、剖面图199
129 商周第三期FZH229平、剖面图199
131 商周第三期FZH711平、剖面图200
132 商周第三期FZH1311平、剖面图200
133 商周第三期FZH57平、剖面图201
134 商周第三期FZH454平、剖面图202
135 商周第三期FZH1056平、剖面图203
136 商周第三期FZH1336平、剖面图203
三 墓葬204
137 商周第三期FZH1250平、剖面图204
138 商周第三期FZH414平、剖面图204
139 商周第三期FZM2平、剖面图205
141 商周第三期FZM6平、剖面图206
140 商周第三期FZM3平、剖面图206
142 商周第三期FZM1平、剖面图207
143 商周第三期FZM4平面图207
第二节 遗物208
一 陶器208
144 商周第三期A型陶筒腹鬲210
145 商周第三期陶筒腹鬲212
146 商周第三期陶筒腹鬲214
147 商周第三期陶筒腹鬲215
148 商周第三期C型Ⅲ式陶筒腹鬲217
149 商周第三期陶鼓腹鬲218
150 商周第三期陶鼓腹鬲220
151 商周第三期陶鼓腹鬲222
152 商周第三期陶鼓腹鬲223
153 商周第三期陶鼓腹鬲225
154 商周第三期陶袋足鬲228
155 商周第三期陶袋足鬲229
156 商周第三期陶鬲231
157 商周第三期陶甗233
158 商周第三期陶甑235
159 商周第三期陶甑237
160 商周第三期陶深腹盆238
161 商周第三期陶深腹盆239
162 商周第三期陶盆240
163 商周第三期陶盆241
164 商周第三期A型陶鼓腹罐243
165 商周第三期陶鼓腹罐244
166 商周第三期陶罐246
167 商周第三期陶罐、陶罍248
168 商周第三期陶罐249
169 商周第三期陶器250
170 商周第三期陶瓮251
171 商周第三期陶簋253
172 商周第三期陶器255
173 商周第三期陶簋256
174 商周第三期陶模具257
175 商周第三期陶质小件器物258
176 商周第三期陶质小件器物260
177 商周第三期陶质小件器物261
二 铜器262
三 石器262
178 商周第三期石器263
179 商周第三期石斧264
180 商周第三期石器265
181 商周第三期石杵267
182 商周第三期石、铜、骨质小件器物268
四 骨、角、贝器269
183 商周第三期骨、角器269
184 商周第三期角镢270
185 商周第三期骨、角器271
一 地层分组273
第三节 分段与年代273
二 分段277
186 商周第三期遗存分段比较图278
三 年代282
第四节 文化性质282
187 商周第三期遗存的陶簋与其它遗址同类器物的比较图284
188 商周第三期遗存文化成份划分284
第四章 商周第四期遗存286
第一节 遗迹286
一 房址286
189 商周第四期FZF2南间居住面、垫土平面图287
190 商周第四期FZF2南间居住面、垫土剖面图289
二 灰坑290
191 商周第四期FZF11平、剖面图291
192 商周第四期FZH720平、剖面图292
193 商周第四期FZH833平、剖面图292
194 商周第四期FZH1215平、剖面图292
195 商周第四期FZH795平、剖面图293
196 商周第四期FZH1214平、剖面图293
第二节 遗物294
197 商周第四期FZH1226平、剖面图294
198 商周第四期FZH859平、剖面图294
一 陶器294
199 商周第四期A型陶袋足鬲297
200 商周第四期A型陶袋足鬲298
201 商周第四期A型Ⅲ式陶袋足鬲299
202 商周第四期A型Ⅲ式陶袋足鬲300
203 商周第四期陶袋足鬲302
204 商周第四期陶袋足鬲303
205 商周第四期B型Ⅲ式陶袋足鬲305
206 商周第四期B型Ⅲ式陶袋足鬲306
207 商周第四期B型Ⅲ式陶袋足鬲307
208 商周第四期B型陶袋足鬲308
209 商周第四期C型陶袋足鬲310
210 商周第四期C型Ⅱ式陶袋足鬲311
211 商周第四期C型Ⅲ式陶袋足鬲312
212 商周第四期C型Ⅲ式陶袋足鬲313
213 商周第四期C型Ⅳ式陶袋足鬲315
214 商周第四期D型陶袋足鬲317
215 商周第四期D型Ⅲ式陶袋足鬲319
216 商周第四期D型Ⅳ式陶袋足鬲320
217 商周第四期E型陶袋足鬲322
218 商周第四期E型Ⅲ式陶袋足鬲324
219 商周第四期陶袋足鬲325
220 商周第四期G型陶袋足鬲327
221 商周第四期陶袋足鬲329
222 商周第四期陶袋足鬲330
223 商周第四期陶足跟鬲332
224 商周第四期陶足跟鬲334
225 商周第四期陶足跟鬲334
226 商周第四期D型陶足跟鬲335
227 商周第四期A型陶罐336
228 商周第四期陶罐338
229 商周第四期陶罐340
230 商周第四期陶罐341
231 商周第四期陶瓮343
232 商周第四期A型陶盆344
233 商周第四期A型陶盆346
234 商周第四期陶盆347
235 商周第四期陶盆349
236 商周第四期陶盆350
237 商周第四期陶盆352
238 商周第四期陶甑354
239 商周第四期陶甑底部355
240 商周第四期A型陶簋356
241 商周第四期A型Ⅲ式陶簋358
242 商周第四期陶簋359
243 商周第四期陶器361
244 商周第四期陶器363
245 商周第四期陶器363
246 商周第四期陶垫365
247 商周第四期陶印模366
248 商周第四期A型陶纺轮368
249 商周第四期陶纺轮370
250 商周第四期陶纺轮371
251 商周第四期D型陶纺轮372
252 商周第四期D型陶纺轮半成品372
二 铜器373
253 商周第四期陶质小件器物373
254 商周第四期铜质小件器物374
三 石器375
255 商周第四期石器376
256 商周第四期石杵377
257 商周第四期磨石378
259 商周第四期装饰品379
258 商周第四期石网坠379
五 骨、角、牙器380
四 玉器380
260 商周第四期角镢381
261 商周第四期角器382
262 商周第四期骨锥383
263 商周第四期骨质小件器物385
264 商周第四期骨角笄387
265 商周第四期骨器388
266 商周第四期卜骨389
267 商周第四期穿孔鹿角390
268 商周第四期牙、甲、蚌器390
六 甲、蚌器391
269 商周第四期角料391
一 地层分组392
第三节 分段与年代392
二 分段396
270 商周第四期遗存陶器分段比较图397
第四节 文化性质402
三 年代402
272 商周第四期遗存陶鬲与徐水大马各庄春秋墓地陶鬲的比较图403
271 商周第三、四期同类陶器的比较图403
274 商周第五期FZH1136平、剖面图405
273 商周第五期FZH1202平、剖面图405
一 灰坑405
第五章 商周第五期遗存405
第一节 遗迹405
一 陶器406
二 灰沟406
275 商周第五期FZH1133平、剖面图406
第二节 遗物406
276 商周第五期陶釜408
277 商周第五期陶器410
278 商周第五期陶器411
279 商周第五期陶器413
280 商周第五期陶瓦414
281 商周第五期小件器物415
四 骨器415
二 铁器415
三 石器415
第三节 年代416
282 商周第五期遗存与东周燕文化的比较图417
第伍篇 结语418
一 镇江营一期文化常用陶器器形的谱系418
283 镇江营一期文化与后冈一期文化的谱系419
二 镇江营一期文化制陶工艺的原始性419
284 商周时代前三期文化陶鬲谱系420
三 商周时代诸文化常用陶器器形谱系420
285 商周时代后二期文化陶鬲谱系421
四 商周时代制陶传统的分野421
286 镇江营遗址地貌结构示意图423
五 关于遗址环境的推论423
附表427
1 镇江营遗址探方地层对照表427
2 镇江营、塔照遗址碳样年代数据登记表429
3 镇江营遗址房址登记表430
4 镇江营遗址灰坑登记表434
5 镇江营遗址灰沟登记表540
6 镇江营遗址墓葬登记表541
7 塔照遗址商周时期灰坑登记表542
8 塔照遗址商周时期灰沟登记表546
9 塔照遗址商周时期墓葬登记表547
附录549
1 镇江营遗址区的自然环境549
287 北京地区构造单元划分略图551
288 区域影象地貌解译552
289 东龙泉——塔照地貌结构剖面图553
2 镇江营遗址孢粉分析初步报告555
3 镇江营遗址出土陶盆的片状羼和料化学成份的光谱定性分析556
4 动物遗骸鉴定报告557
290 龟(Chinemy reevisii)背甲展示图560
后记566
英文提要568
俄文提要570
日文提要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