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32846250.jpg)
- 叶煜荣,董建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2202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
二、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3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
一、邓小平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定位5
二、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7
三、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9
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邓小平的贡献11
第三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12
一、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旗帜12
二、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13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16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16
一、首要的基本问题的含义16
二、首要的基本问题理论提出17
三、首要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2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21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24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8
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2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31
四、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35
第一节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4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主要矛盾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6
一、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内容46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2
一、基本纲领的重要性52
二、基本纲领的内容52
第一节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55
一、正确选择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55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55
二、邓小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想56
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57
第二节 战略方针和途径61
一、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61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66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1
四、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76
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79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必然性7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79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85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90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90
二、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91
三、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93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95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96
一、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96
三、外资经济的地位和作用97
二、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9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100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00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100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04
第二节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07
一、允许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经济依据107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09
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10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作用114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14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1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9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1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119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2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123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分析125
一、社会资源及其配置方式125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弊端126
三、市场经济体制优于计划经济体制129
四、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论131
第三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4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35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主要途径136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38
第四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39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作用和特点139
二、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43
三、健全市场管理法规,加强市场管理144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45
第五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45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宏观管理方式146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政策151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与外交战略159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9
一、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提出160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4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67
四、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169
五、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171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72
一、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173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175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76
四、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179
五、逐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81
六、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82
第三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186
一、发展对外贸易186
二、对外技术交流190
三、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191
四、国际劳务合作195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195
第四节 我国的外交战略196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96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8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201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01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01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203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5
一、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205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208
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209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11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加强法制216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原则216
二、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219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2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3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2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2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25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23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230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32
三、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33
一、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236
第三节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36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237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39
第十一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242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构想24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24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方针政策24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251
第二节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54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254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259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259
一、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259
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62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64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265
二、改善党的领导266
三、加强党的建设267
全书主要参考文献272
修订后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