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工程标准手册 基础互换性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机械工程标准手册 基础互换性卷
  • 《机械工程标准手册》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2374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机械工程标准手册 基础互换性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第一篇 极限与配合9

第1章 基础9

1 术语及定义9

2 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12

2.1 代号12

2.2 表示方法15

2.3 注公差尺寸的解释15

2.4 配合分类15

3.1 基本尺寸至3150mm的标准公差16

3.2 基本尺寸至3150mm的基本偏差16

3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数值16

2.5 基准温度16

3.3 基本尺寸大于3150至10000mm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18

第2章 孔、轴的极限偏差数值19

1 孔的极限偏差19

2 轴的极限偏差40

3 说明61

第3章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62

1 公差带的选择62

1.1 孔公差带62

1.2 轴公差带63

2 配合的选择63

2.1 基本尺寸至500mm的配合63

2.3 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制配合70

2.2 基本尺寸大于500至3150mm的配合70

1 孔公差带71

2 轴公差带71

第4章 尺寸至18mm的孔、轴公差带71

第5章 一般公差79

1 总则79

2 一般公差的概念79

3 一般公差的作用79

4 适用范围79

5.2 角度尺寸80

7 判定80

6 一般公差的图样表示法80

5.1 线性尺寸80

5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80

第6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81

1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81

1.1 总则81

1.2 公差81

1.3 技术要求83

1.4 标志与包装83

1.5 实例83

2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验84

2.1 总则84

2.2 验收极限84

2.5 实例86

2.3 计量器具的选择86

2.4 仲裁86

第7章 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88

1 术语及定义88

2 符号89

3 计算和选用89

3.1 计算基础89

3.2 计算公式90

3.3 配合的选择91

3.4 校核计算93

3.5 包容件的外径扩大量和被包容件的内径缩小量计算93

4 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和线膨胀系数93

5.2 计算步骤和结果94

5 实例94

5.1 已知条件94

5.3 选择配合的步骤和结果95

5.4 校核计算96

5.5 计算包容件的外径扩大量和被包容件的内径缩小量96

6 实现过盈联结的一般要求96

6.1 结构要求96

6.2 联结前的准备工作97

6.3 纵向过盈联结的装配97

6.4 横向过盈联结的装配97

第8章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99

1 术语及定义99

2 尺寸链的形式100

3 计算参数101

4 符号102

4.1 尺寸链图符号102

4.2 环的特征符号102

4.3 计算参数符号103

5 计算公式104

7.1 互换法105

7.4 调整法105

7.3 修配法105

7.2 分组法105

7 达到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公差要求的方法105

6.2 封闭环的分布及其系数105

6.1 组成环的分布及其系数105

6 系数e与k的取值105

8 实例106

第9章 统计尺寸公差110

1 术语及定义110

2 实际尺寸概率分布特性的方案111

3 统计尺寸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111

4 统计尺寸公差在孔、轴配合中的应用112

4.1 对孔、轴实际尺寸概率分布特性要求的规定112

4.2 统计配合公差的简化计算112

4.3 应用举例113

1 术语及定义117

第二篇 圆锥公差与配合117

第10章 圆锥公差117

2 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119

2.1 圆锥公差的项目119

2.2 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119

3 圆锥公差数值119

3.1 圆锥直径公差TD119

3.2 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TDs119

3.3 圆锥角公差AT119

3.4 圆锥角的极限偏差120

3.5 圆锥的形状公差120

3.6 圆锥直径公差所能限制的最大圆锥角误差121

4.1 圆锥的尺寸注法122

4 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122

4.2 圆锥的公差注法124

第11章 圆锥配合130

1 圆锥配合及其类型130

1.1 结构型圆锥配合130

1.2 位移型圆锥配合130

2 术语及定义131

3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132

4 圆锥角偏差对圆锥配合的影响132

5 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133

5.1 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概念133

6.1 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的计算134

5.2 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式134

6 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134

6.2 基准平面间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135

第12章 圆锥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136

1 符号136

2 圆锥过盈联结的特点、型式及用途136

2.1 圆锥过盈联结的特点136

2.2 圆锥过盈联结的型式及用途136

3.2 计算要点137

3.3 计算公式137

3.1 计算基础与假定条件137

3 计算方法与公式137

4 配合的选用和验算138

5 实例141

5.1 已知条件141

5.2 计算步骤和结果141

5.3 选择配合的步骤和结果143

5.4 采用油压装拆参数的计算步骤和结果143

5.5 校核计算144

5.6 计算包容件外径扩大量144

6 实现圆锥过盈联结的一般要求144

6.1 结构要求144

6.3 压力油的选择145

6.4 装配和拆卸145

6.2 对结合面的精度要求145

第13章 锥角与棱体146

1 锥度与锥角系列146

2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147

第三篇 形状和位置公差156

第15章 形位公差表示法156

1 形位公差的分类与符号156

1.1 形位公差的分类156

1.2 形位公差的符号156

1.3 形位公差的标注符号及附加符号156

2.1 公差框格表示法157

2.2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157

2 形位公差框格标注法157

1.4 形位公差值后的限制符号157

2.3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158

2.4 基准目标的表示方法159

2.5 形位公差的特殊表示法160

3 简化表示法161

4 今后不允许出现的表示方法162

第16章 形位公差带164

1 公差带形式164

2 形位公差的公差带165

2.1 形状公差带165

2.2 形状或位置公差带166

2.3 位置公差带167

3.1 直线度最小条件示例179

3.2 平面度最小条件示例179

3 最小条件179

3.3 圆度最小条件示例180

3.4 圆柱度最小条件示例180

3.5 平行度最小条件示例180

第17章 延伸公差带和非刚性零件表示法181

1 延伸公差带及其表示法181

1.1 一般控制方法造成装配时的干涉状况181

1.2 延伸公差带保证顺利装配182

1.3 延伸公差带的形式182

2.2 图样表示法183

2.3 标注示例183

2.1 有关术语及解释183

2 非刚性零件表示法183

第18章 形位公差的公差值184

1 未注公差值184

1.1 基本概念184

1.2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184

1.3 未注公差值的示例解释185

1.4 各项目未注公差值的规定及相互间的关系189

2 注出公差值190

2.1 注出公差值的数值系列190

2.2 公差值的选用原则194

2.3 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各项目公差值194

2.4 各项目公差等级的应用示例196

第20章 公差原则的术语及定义207

1 尺寸207

第四篇 公差原则207

2 状态208

3 边界208

4 示例208

第21章 独立原则211

1 尺寸公差211

1.1 线性尺寸公差211

1.2 角度公差211

2 形状和位置公差211

1 包容要求213

第22章 相关要求213

2 最大实体要求214

2.1 图样标注214

2.2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214

2.3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216

3 最小实体要求218

3.1 图样标注218

3.2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219

3.3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220

4 可逆要求222

4.1 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可逆的最大实体要求)222

4.2 可逆要求用于最小实体要求(可逆的最小实体要求)223

第23章 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的规定227

1 一般规定227

第五篇 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227

2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229

2.1 形状误差229

2.2 最小条件229

3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230

3.1 定向误差230

3.2 定位误差230

3.3 跳动231

4 最小区域与定向最小区域判别法231

5.1 基准的建立235

5 基准的建立和体现235

5.2 三基面体系的建立238

5.3 基准的体现239

5.4 三基面体系的体现242

6 仲裁243

7 检测方案243

第24章 直线度误差检测297

1 术语及定义297

2 评定方法298

3 检测方法301

3.1 检测方法分类301

3.2 测量原理和测量步骤301

4 数据处理310

5 仲裁319

第25章 平面度误差检测320

1 术语及定义320

2 评定方法320

3 测量方法321

3.1 测量方法分类321

3.2 测量布点形式322

3.3 测量原理和测量步骤324

4 数据处理330

4.1 测量示值转换成坐标值330

4.2 平面度误差值的评定333

5 仲裁338

1.1 术语及定义339

第26章 圆度误差测量339

1 两点、三点法339

1.2 测量方法的代号340

1.3 测量方法341

1.4 测量条件344

2 半径变化量测量345

2.1 术语、定义及参数345

2.2 圆度误差的半径变化量测量348

3 三测点法及其仪器的精度评定359

3.1 术语、代号359

3.2 三测点圆度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程360

3.5 计算示例361

3.3 测量传感器位置角的选择原则361

3.4 三测点法仪器精度评定用标准件361

第27章 同轴度误差检测363

1 术语及定义363

2 检测方法363

3 基准轴线的体现方法366

4 数据处理367

4.1 基准轴线的确定367

4.2 实际被测轴线的确定368

4.3 同轴度误差值的计算369

5 仲裁369

1 术语及定义370

第28章 功能量规370

2 功能量规的型式371

3 代号371

4 一般规定372

5 检验方式372

6 功能量规工作部位的尺寸、形状、方向和位置372

7 功能量规的公差372

7.1 尺寸公差带位置372

7.2 公差值374

8 功能量规的技术要求379

9 功能量规工作部位尺寸的计算示例380

第29章 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其参数387

1 一般术语387

第六篇 表面结构387

2 几何参数的术语388

3 表面轮廓参数389

3.1 幅度参数(峰和谷)389

3.2 幅度参数(纵坐标平均值)391

3.3 间距参数391

3.4 混合参数392

3.5 曲线和相关参数392

4 计算机上字母符号的应用393

5 GB/T 3505—2000与GB/T 3505—1983基本术语和参数符号的比较393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数值系列394

1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394

第30章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394

3 取样长度的数值和选用395

4 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规则395

第31章 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396

1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396

1.1 符号396

1.2 代号397

2 参数及有关内容的标注方法397

2.1 高度参数的标注方法397

2.2 间距参数、形状参数及取样长度的标注方法398

2.3 加工纹理方向标注方法399

2.4 加工余量、加工方法及表面处理的标注方法400

3.1 标注的规定401

3 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401

3.2 简化表示法403

3.3 标注示例404

第32章 木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407

1 评定木制件表面粗糙度的参数407

2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数值系列407

3 取样长度的数值和选用407

4 规定木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规则407

5 评定木制件表面粗糙度的Rpv参数和数值408

6 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材质的木制件所能达到的粗糙度数值范围408

2 表面缺陷大小特性的术语与定义411

3 表面缺陷参数的术语与定义411

第33章 表面缺陷的术语411

1 一般术语与定义411

4 表面缺陷类型的术语与定义412

第34章 表面波纹度的词汇418

1 表面、轮廓和基准的术语418

2 表面波纹度参数术语420

第35章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423

1 铸造表面423

1.1 制造方法423

1.2 表面特征423

1.3 分类及表面粗糙度参数423

1.5 结构与尺寸424

1.4 粗糙度的评定方法424

1.6 标志425

2 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425

2.1 制造方法425

2.2 表面特征425

2.3 分类及粗糙度参数425

2.4 粗糙度的评定425

2.5 结构与尺寸426

2.6 加工纹理426

2.7 标志426

3.5 结构与尺寸427

4.2 表面特征427

4.1 制造方法427

4 抛光加工表面427

3.6 标志427

3 电火花加工表面427

3.4 样块表面粗糙度的评定427

3.3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427

3.2 表面特征427

3.1 制造方法427

4.7 标志428

4.6 加工纹理428

5.1 制造方法428

5 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428

4.4 样块表面粗糙度的评定428

4.3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428

4.5 结构与尺寸428

5.2 表面特征429

5.3 样块的分类及表面粗糙度参数429

5.4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429

5.5 结构尺寸430

5.6 标志与包装430

6 木制件表面430

6.1 制造方法430

6.2 表面特征430

6.3 分类及表面粗糙度参数430

6.4 粗糙度的评定430

6.6 标志431

6.5 结构与尺寸431

第36章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432

1 参数测定432

2 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432

3 参数评定433

3.1 概述433

3.2 粗糙度轮廓参数433

4 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433

4.1 粗糙度轮廓参数测量中确定截止波长的基本原则433

4.2 粗糙度轮廓参数的测量433

5 粗糙度检验的简化程序435

标准索引436

主要参考文献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