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孝与中国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孝与中国文化
  • 肖群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33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近代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孝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孝之起源与演变7

一 孝之含义与起源(兼论春秋战国孝之演变)10

1.善事父母:孝的一般含义10

2.孝形成于周代12

3.孝之初始义一:尊祖敬宗14

4.孝之初始义二:生儿育女,传宗接代21

5.西周春秋战国孝之初义向“善事父母”的转变25

二 从孔子到《孝经》: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29

1.春秋战国孝之衰微:孔子理论创造的时代背景29

2.孔子,儒家孝道的理论鼻祖35

3.曾子,儒家孝理论的集大成者41

4.孟子、荀子对儒家孝道观的继承发展49

5.《孝经》: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53

三 “汉以孝治天下”57

1.孝之理论的纲常化与论证的神秘化59

2.孝道的进一步政治化、实践化62

3.孝道义务与实践的片面化、绝对化70

四 崇尚与变异:魏晋隋唐的孝文化76

1.魏晋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孝文化特点77

2.魏晋思想家们的辩论84

3.唐代总体不太重孝及其历史原因89

五 登峰造极与愚孝:宋元明清的孝文化92

1.宋明清各朝对孝的重视与提倡92

2.宋明理学对孝的哲学理论化论证100

3.孝道教化的民间化、通俗化101

4.孝道义务与实践的极端化、愚昧化104

六 怀疑批判与徘徊复古:孝之近代演变108

七 激烈批判与弘扬重建:孝之现代命运115

1.五四时期对孝道的批判116

2.现代新儒家对孝道的弘扬发展126

3.社会文化与民众实践的继承与挫折136

第二章 孝之文化综合意义145

一 孝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核心148

二 孝之宗教哲学社会意义150

1.孝的人文宗教意义150

2.孝之珍视生命价值的哲学意义155

3.孝之社会历史观意义157

三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元德160

1.“百善孝为先”160

2.孝与“三纲”、“八条目”161

3.孝与“五常”163

四 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167

1.孝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伦理精神基础169

2.孝是“家天下”、“家长制”伦理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170

3.孝是传统社会、政治稳定的伦理精神基础172

五 孝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174

1.家族主义的法律观念与实践177

2.尊卑有等的等级法181

3.“无讼”理想与厌讼法律观183

六 孝在中国传统教育史中的根源与核心地位185

1.历史叙述185

2.原由分析189

3.现实启示193

七 孝道观念在国人生活·民俗·艺术中的影响渗透195

1.孝道观念在国人之衣食住中的影响渗透196

2.孝道观念在国人人生仪礼上的影响渗透200

3.孝道观念在岁时节日中的影响渗透202

4.孝道观念在民间文学艺术中的影响渗透205

八 孝与中国国民性209

1.孝与中国国民性研究210

2.孝对中国国民性的积极影响214

3.孝对中国国民性的消极影响221

九 孝道观之儒释道关系232

1.儒道释在孝道观上的矛盾232

2.道释在孝道观上向儒家的趋同234

3.儒道释在孝道观上的结合238

第三章 孝道与孝行研究245

一 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247

1.爱敬忠顺: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247

2.爱敬忠顺与仁义礼和254

二 孝道规范系统257

1.孝道规范系统概说257

2.善事父母之基本规范261

3.立身、事君、处世的衍伸规范273

三 孝道的基础与实践机制276

1.孝道的基础277

2.孝道的动力与实践机制282

四 封建社会的孝道教化及其特征——传统孝行录与劝孝诗文研究287

1.孝行录与劝孝诗文的一般状况288

2.孝行录的特点与内容292

3.劝孝诗文的内容与特点300

4.孝行录与劝孝诗文的地位与作用310

五 传统女子孝道与孝行述论312

1.女孝研究文献概述312

2.女性之孝道义务与规范317

3.传统女子孝行的特点320

4.关于传统女孝的几点认识323

第四章 孝的历史反思与当代价值327

一 孝文化的历史反思329

1.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329

2.孝道性质的两重性337

3.孝文化的批判继承345

二 孝文化的当代地位与特点352

1.孝道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352

2.现代新孝道的特点354

三 孝与当代家庭亲子关系357

四 孝与养老敬老368

五 孝对当代社会、国家、民族的价值382

1.孝与当代社会文明383

2.孝与爱国主义385

3.孝与民族振兴389

结论:孝与中国文化精神395

附论: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411

主要参考文献427

附录:孝之情思439

后记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