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处方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处方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228024.jpg)
- 刘绍贵,瞿岳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63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47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862页
- 主题词:验方-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处方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内科病证处方第一节 感冒3
一、风寒束表证3
二、风热犯表证4
三、暑湿伤表证5
四、虚体感冒5
第二节 咳嗽7
一、外感咳嗽7
二、内伤咳嗽9
第三节 哮病12
一、发作期12
二、缓解期16
第四节 喘证17
一、实喘18
二、虚喘21
第五节 肺痈23
一、初期23
二、成痈期24
三、溃脓期24
四、恢复期25
第六节 肺痨26
一、肺阴亏损证26
二、虚火灼肺证27
三、气阴耗伤证28
四、阴阳虚损证29
第七节 肺胀29
一、痰浊壅肺证30
二、痰热郁肺证30
三、痰蒙神窍证31
四、阴虚水泛证32
五、肺肾气虚证32
第八节 肺痿33
一、虚热证33
二、虚寒证34
第九节 心悸35
一、心虚胆怯证35
二、心血不足证36
三、阴虚火旺证37
四、心阳不振证37
五、水饮凌心证38
六、瘀阻心脉证39
七、痰火扰心证39
第十节 胸痹40
一、心血瘀阻证41
二、气滞心胸证42
三、痰浊闭阻证42
四、寒凝心脉证43
五、气阴两虚证43
六、心肾阴虚证44
七、心肾阳虚证45
第十一节 不寐46
一、肝火扰心证46
二、痰热扰心证47
三、心脾两虚证47
四、心肾不交证48
五、心胆气虚证49
第十二节 癫狂49
一、癫证50
二、狂证51
第十三节 痫病53
一、风痰闭阻证53
二、痰火扰神证54
三、瘀阻脑络证55
四、心脾两虚证55
五、心肾亏虚证56
第十四节 痴呆57
一、髓海不足证57
二、脾肾两虚证58
三、痰浊蒙窍证59
四、瘀血内阻证59
第十五节 厥证60
一、气厥61
二、血厥62
三、痰厥63
第十六节 胃痛64
一、寒邪客胃证64
二、饮食伤胃证65
三、肝气犯胃证65
四、湿热中阻证66
五、瘀血停胃证66
六、胃阴亏耗证67
七、脾胃虚寒证68
第十七节 痞满69
一、实痞69
二、虚痞72
第十八节 呕吐73
一、实证73
二、虚证76
第十九节 噎膈77
一、痰气交阻证78
二、瘀血内结证78
三、津亏热结证79
四、气虚阳微证79
第二十节 呃逆80
一、胃中寒冷证80
二、胃火上逆证81
三、气机郁滞证81
四、脾胃阳虚证82
五、胃阴不足证83
第二十一节 腹痛83
一、寒邪内阻证84
二、湿热壅滞证84
三、饮食积滞证85
四、肝郁气滞证85
五、瘀血内停证86
六、中虚脏寒证87
第二十二节 泄泻87
一、暴泻88
二、久泻90
第二十三节 痢疾92
一、湿热痢92
二、疫毒痢93
三、寒湿痢94
四、阴虚痢94
五、虚寒痢95
六、休息痢96
第二十四节 便秘96
一、实秘96
二、虚秘98
第二十五节 胁痛100
一、肝郁气滞证100
二、肝胆湿热证101
三、瘀血阻络证102
四、肝络失养证103
第二十六节 黄疸104
一、阳黄104
二、阴黄106
第二十七节 积聚108
一、聚证108
二、积证109
第二十八节 鼓胀111
一、气滞湿阻证112
二、水湿困脾证112
三、水热蕴结证113
四、瘀结水留证114
五、阳虚水盛证114
六、阴虚水停证115
第二十九节 头痛116
一、外感头痛116
二、内伤头痛118
第三十节 眩晕121
一、肝阳上亢证122
二、气血亏虚证122
三、肾精不足证123
四、痰湿中阻证124
五、瘀血阻窍证125
第三十一节 中风125
一、中经络126
二、中脏腑128
三、恢复期132
第三十二节 瘿病135
一、气郁痰阻证136
二、痰结血瘀证136
三、肝火旺盛证137
四、心肝阴虚证138
第三十三节 疟疾139
一、正疟139
二、温疟140
三、寒疟140
四、瘴疟141
五、劳疟142
第三十四节 水肿143
一、阳水144
二、阴水146
第三十五节 淋证150
一、热淋150
二、石淋151
三、血淋153
四、气淋154
五、膏淋154
六、劳淋155
〔附〕尿浊156
第三十六章 癃闭159
一、膀胱湿热证159
二、肺热壅盛证160
三、肝郁气滞证161
四、浊瘀阻塞证161
五、脾气不升证163
六、肾阳衰惫证163
〔附〕关格164
第三十七节 阳痿167
一、命门火衰证167
二、心脾亏虚证170
三、肝郁不舒证170
四、惊恐伤肾证171
五、湿热下注证172
第三十八节 遗精173
一、君相火旺证173
二、湿热下注证174
三、劳伤心脾证175
四、肾虚不固证176
〔附〕早泄178
第三十九节 郁证180
一、肝气郁结证180
二、气郁化火证182
三、痰气郁结证183
四、心神失养证184
五、心脾两虚证184
六、心肾阴虚证185
第四十节 血证187
一、鼻衄187
二、齿衄190
三、咯血192
四、吐血194
五、便血196
六、尿血199
七、紫斑202
第四十一节 痰饮205
一、痰饮205
二、悬饮206
三、溢饮209
四、支饮209
第四十二节 消渴211
一、上消211
二、中消212
三、下消214
第四十三节 自汗、盗汗216
一、肺卫不固证217
二、心血亏虚证218
三、阴虚火旺证218
四、邪热郁蒸证219
第四十四节 内伤发热220
一、阴虚发热证220
二、血虚发热证221
三、气虚发热证221
四、阳虚发热证222
五、气郁发热证223
六、痰湿郁热证223
七、血瘀发热证224
第四十五节 虚劳224
一、气虚225
二、血虚228
三、阴虚229
四、阳虚234
第四十六节 肥胖238
一、胃热滞脾证238
二、痰湿内盛证239
三、脾虚不运证240
四、脾肾阳虚证241
第四十七节 癌病242
一、脑瘤242
二、肺癌245
三、大肠癌249
四、肾癌、膀胱癌252
第四十八节 痹证255
一、风寒湿痹256
二、风湿热痹261
三、痰瘀痹阻证263
四、肝肾两虚证264
第四十九节 痉证266
一、邪壅经络证267
二、肝经热盛证267
三、阳明热盛证268
四、心营热盛证269
五、痰浊阻滞证270
六、阴血亏虚证271
第五十节 痿证272
一、肺热津伤证272
二、湿热浸淫证273
三、脾胃虚弱证273
四、肝肾亏虚证274
五、脉络瘀阻证276
第五十一节 颤证277
一、风阳内动证277
二、痰热风动证278
三、气血亏虚证278
四、髓海不足证279
五、阳气虚衰证280
第五十二节 腰痛281
一、寒湿腰痛证281
二、湿热腰痛证283
三、瘀血腰痛证283
四、肾虚腰痛证284
第二章 妇科病证处方第一节 月经病291
一、月经先期291
二、月经后期296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299
四、月经过多301
五、月经过少303
六、经期延长306
七、经间期出血309
八、崩漏311
九、闭经318
十、痛经322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327
十二、经行头痛328
十三、经行感冒331
十四、经行发热333
十五、经行身痛335
十六、经行口糜336
十七、经行泄泻337
十八、经行浮肿339
十九、经行风疹块340
二十、经行吐衄341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342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344
二十三、经断复来346
二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349
第二节 带下病353
一、带下过多353
二、带下过少357
第三节 妊娠病359
一、恶阻359
二、妊娠腹痛361
三、胎漏、胎动不安364
四、胎萎不长366
五、胎死不下369
六、子满370
七、子肿371
八、子晕373
九、子痫376
十、子嗽377
十一、妊娠小便淋痛378
十二、妊娠小便不通380
十三、妊娠身痒382
十四、妊娠贫血384
十五、难产386
第四节 产后病387
一、产后血晕388
二、产后痉病389
三、产后发热390
四、产后腹痛393
五、产后小便不通394
六、产后小便淋痛396
七、产后身痛398
八、产后恶露不绝402
九、产后汗证404
十、缺乳406
十一、产后乳汁自出408
十二、产后抑郁409
十三、产后血劳411
第五节 杂病413
一、癥瘕413
二、盆腔炎416
三、不孕症422
四、阴痒427
五、阴疮429
六、子宫脱垂430
七、妇人脏躁431
第三章 儿科病证处方第一节 新生儿病435
一、胎怯435
二、硬肿症436
三、胎黄437
四、脐部疾患439
第二节 感冒441
一、风寒感冒441
二、风热感冒441
三、暑邪感冒443
四、时邪感冒443
五、感冒夹痰证444
六、感冒夹滞证445
七、感冒夹惊证445
第三节 咳嗽446
一、外感咳嗽446
二、内伤咳嗽448
第四节 肺炎喘嗽451
一、风寒闭肺证451
二、风热闭肺证452
三、痰热闭肺证453
四、毒热闭肺证454
五、阴虚肺热证454
六、肺脾气虚证455
七、心阳虚衰证455
八、邪陷厥阴证456
第五节 哮喘457
一、发作期457
二、缓解期460
第六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462
一、营卫失和,邪毒留恋462
二、肺脾两虚,气血不足463
三、肾虚骨弱,精血失充463
第七节 鹅口疮464
一、心脾积热证464
二、虚火上浮证465
第八节 口疮466
一、风热乘脾证466
二、心火上炎证467
三、虚火上浮证467
第九节 呕吐468
一、乳食积滞证469
二、胃热气逆证470
三、脾胃虚寒证470
四、肝气犯胃证471
第十节 腹痛472
一、腹部中寒证472
二、乳食积滞证473
三、胃肠结热证474
四、脾胃虚寒证475
五、气滞血瘀证476
第十一节 泄泻477
一、常证477
二、变证482
第十二节 厌食483
一、脾失健运证484
二、脾胃气虚证485
三、脾胃阴虚证486
第十三节 积滞487
一、乳食内积证487
二、脾虚夹积证489
第十四节 疳证490
一、常证490
二、兼证494
第十五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96
一、脾胃虚弱证496
二、心脾两虚证497
三、肝肾阴虚证498
四、脾肾阳虚证499
第十六节 夜啼500
一、脾寒气滞证500
二、心经积热证501
三、惊恐伤神证501
第十七节 汗证502
一、肺卫不固证503
二、营卫失调证503
三、气阴亏虚证504
四、湿热迫蒸证505
第十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506
一、风热犯心证506
二、湿热侵心证507
三、气阴亏虚证507
四、心阳虚弱证508
五、痰瘀阻络证509
第十九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510
一、肝肾阴虚证510
二、心脾两虚证511
三、痰火内扰证513
第二十节 多发性抽搐症513
一、气郁化火证513
二、脾虚痰聚证514
三、阴虚风动证515
第二十一节 惊风515
一、急惊风516
二、慢惊风520
第二十二节 癫痫523
一、风痫523
二、痰痫524
三、惊痫525
四、瘀血痫526
五、脾虚痰盛526
六、脾肾两虚527
第二十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527
一、急性期528
二、恢复期532
第二十四节 肾病综合征533
一、本证534
二、标证537
第二十五节 尿频541
一、湿热下注证541
二、脾肾气虚证543
三、阴虚内热证545
第二十六节 遗尿545
一、肺脾气虚证545
二、肾气不足证546
三、心肾不交证547
第二十七节 五迟、五软548
一、肝肾亏虚证548
二、心脾两虚证549
三、痰瘀阻滞证550
第二十八节 性早熟551
一、阴虚火旺证551
二、肝郁化火证552
第二十九节 麻疹553
一、顺证553
二、逆证556
第三十节 幼儿急疹558
一、邪郁肌表证558
二、毒透肌肤证559
第三十一节 风疹560
一、邪犯肺卫证560
二、邪入气营证561
第三十二节 猩红热562
一、邪侵肺卫证562
二、毒炽气营证563
三、疹后阴伤证565
第三十三节 水痘565
一、邪伤肺卫证566
二、邪炽气营证566
第三十四节 手足口病567
一、邪犯肺脾证568
二、湿热蕴蒸证569
第三十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570
一、常证570
二、变证572
第三十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573
一、初期、极期(急性期)574
二、恢复期、后遗症期578
第三十七节 百日咳582
一、邪犯肺卫证(初咳期)582
二、痰火阻肺证(痉咳期)583
三、气郁耗伤证(恢复期)584
第三十八节 蛔虫病585
一、肠虫证585
二、蛔厥证586
三、虫瘕证587
第三十九节 蛲虫病587
第四十节 绦虫病588
一、绦虫蜛肠证589
二、囊虫移行证589
第四十一节 夏季热590
一、暑伤肺胃证590
二、上盛下虚证592
第四十二节 紫癜593
一、风热伤络证593
二、血热妄行证594
三、气不摄血证594
四、阴虚火妄证596
第四十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证597
一、卫气同病597
二、气营两燔证598
三、气阴两伤证599
第四十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600
一、肺脾气虚证601
二、脾虚肝旺证602
三、肾精亏损证603
第四章 外科病证处方第一节 疮疡607
一、疖607
二、疔610
三、痈619
四、发626
五、有头疽632
六、流注635
七、发颐638
八、丹毒641
九、无头疽644
十、走黄与内陷648
十一、流痰652
十二、瘰疬656
十三、褥疮658
十四、窦道660
第二节 乳房疾病662
一、乳痈662
〔附〕乳发664
二、粉刺性乳痈665
三、乳痨667
四、乳漏669
五、乳癖671
六、乳疬673
七、乳核674
八、乳衄675
九、乳岩677
第三节 瘿680
一、气瘿680
二、肉瘿681
三、瘿痈683
四、石瘿684
第四节 瘤、岩686
一、血瘤686
二、肉瘤688
三、茧唇689
四、失荣691
五、肾岩693
第五节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696
一、热疮696
二、蛇串疮698
三、疣701
四、风热疮703
五、黄水疮705
六、癣707
七、虫咬皮炎708
八、疥疮710
九、湿疮710
〔附〕婴幼儿湿疮713
十、接触性皮炎715
十一、药毒717
十二、风瘙痒719
十三、隐疹722
十四、牛皮癣724
十五、猫眼疮726
十六、白庀729
十七、白驳风732
十八、黧黑斑734
十九、粉刺737
二十、面游风739
二十一、酒渣鼻740
二十二、油风742
二十三、瓜藤缠745
二十四、红蝴蝶疮747
二十五、淋病750
二十六、梅毒752
二十七、尖锐湿疣754
二十八、生殖器疱疹756
二十九、艾滋病757
第六节 肛门、直肠疾病764
一、痔764
二、息肉痔769
三、肛隐窝炎770
四、肛痈771
五、肛漏773
六、肛裂775
七、脱肛777
八、锁肛痔779
第七节 泌尿男性疾病781
一、子痈781
二、囊痈783
三、子痰784
四、阴茎痰核786
五、尿石症787
六、男性不育症789
七、慢性前列腺炎792
八、前列腺增生症795
第八节 周围血管疾病798
一、股肿798
二、青蛇毒800
三、筋瘤802
四、臁疮804
五、脱疽806
第九节 其他外科疾病810
一、冻疮810
二、水火烫伤813
三、毒蛇咬伤817
四、破伤风820
五、肠痈822
方剂索引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