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宋生著 著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目标、意义与基本概念4
1.2.1 研究目标4
1.2.2 研究意义5
1.2.3 基本概念6
1.3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15
1.3.1 研究方法15
1.3.2 预期创新19
1.4 本书结构安排21
图1-1 本书结构框架图23
2.1.1 审计理论研究过去与现在都处于困境25
第2章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25
2.1 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历程的简要回顾25
2.1.2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阶段划分26
2.2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现状32
2.2.1 国外博士论文及其他专著的研究32
2.2.2 SSRN的研究35
2.2.3 国际审计组织的研究40
2.2.4 国际研究现状评析42
2.3 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现状42
2.3.1 绩效审计专著分析43
2.3.2 中国审计学会对绩效审计研究的关注44
2.3.3 《审计研究》对绩效审计研究的重视47
2.3.4 中国期刊网绩效审计研究文献分析49
2.3.5 国内研究情况述评51
2.4.2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相异点52
2.4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异同分析52
2.4.1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相同点52
2.5 绩效审计研究困境及解决问题思路53
2.5.1 绩效审计研究的困境——五大阻碍因素53
2.5.2 步出困境对策思考54
3.1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57
第3章 制度变迁理论与分析框架57
3.1.1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59
3.1.2 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60
3.2 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与原因62
3.2.1 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62
3.2.2 诺思的行动集团理论63
3.2.3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64
3.2.4 学习与制度变迁68
3.2.5 制度变迁模型的比较分析68
3.3 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70
3.4 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制度变迁分析框架73
3.4.1 绩效审计变迁前提条件73
3.4.2 绩效审计变迁的源泉74
3.4.3 改变潜在收益与成本的因素78
3.4.4 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81
3.4.5 集体行动与制度变迁83
第4章 世界各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分析87
4.1 简要文献回顾88
4.2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93
4.2.1 第一阶段(1921~1945年):合法性审核时期94
4.2.2 第二阶段(1945~1954年):综合审计时期95
4.2.3 第三阶段(1954~1965年):经济性和效果性审计时期97
4.2.4 第四阶段(1966~1981年):项目评估时期98
4.2.5 第五阶段(1981~1996年):绩效审计发展时期102
4.2.6 第六阶段(1998年到现在):绩效审计完善时期102
4.2.7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特点103
4.3 法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104
4.3.1 早期审计时代(1318年至20世纪中期):合法性审计104
4.3.2 传统审计时代(1946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继续合法性审计105
4.3.3 现代审计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步开展绩效审计106
4.3.4 法国绩效审计变迁原因探析107
4.3.5 法国绩效审计变迁特点110
4.4 德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111
4.5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114
4.6 世界各国绩效审计变迁描述性统计分析117
4.6.1 世界上主要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开展情况117
4.6.2 描述性统计119
表4-1 开展绩效审计国家与未开展的描述性统计表124
表4-2 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126
表4-3 变量重分类描述性统计表127
表4-4 四类国家相关指标的判别检验128
图4-1 绩效审计开展均值比较128
表4-5 变量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129
4.6.3 绩效审计变迁的制度趋同现象130
4.7 绩效审计变迁比较分析133
4.7.1 绩效审计变迁受体制外环境的影响133
4.7.2 绩效审计变迁受体制内因素的影响134
4.7.3 绩效审计变迁的局限性139
5.1 研究意义143
第5章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历史沿革与主要特点143
5.2 简要文献回顾144
5.2.1 中国学者对绩效审计的研究144
5.2.2 绩效审计实证研究现状146
5.3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沿革149
5.3.1 第一阶段(1983~1992年):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和承包责任制审计149
5.3.2 第二阶段(1993~1997年):中止绩效审计探索154
5.3.3 第三阶段(1998~2002年):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57
5.3.4 第四阶段(2003~现在):绩效审计在探索中发展161
5.4.1 收益与成本分析166
5.4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主要特点166
5.4.2 新中国存在绩效审计变迁的潜在收益170
5.4.3 新中国绩效审计萌芽172
第6章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来自政府审计的经验证据175
6.1 简要文献回顾176
6.2.1 革新理论概要179
6.2 革新理论与分析框架179
6.2.2 分析框架183
6.3 变量与关系假设184
6.4.1 初始问卷设计186
6.4 研究设计186
6.4.2 样本的抽样及其问卷实施方法188
表6-1 样本回收情况191
6.5 函数形式的设定191
表6-2 变量定义、均值和标准差193
6.6 检验结果194
6.6.1 描述性统计194
图6-1 是否有必要开展绩效审计195
表6-3 个人统计特征及卡方检验196
图6-2 审计人员学历构成199
图6-4 审计人员培训次数200
图6-3 审计人员专业构成分布200
6.6.2 假设检验与结论202
图6-5 审计人员职务分布图202
表6-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203
表6-5 命题检验结果一览表206
第7章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来自政府审计的经验证据209
7.1 简要文献回顾209
7.1.1 新中国无法有效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原因209
7.1.2 新中国应当开展绩效审计的理由213
表7-1 初始问卷的变量及其衡量方式214
表7-2 问卷调查语句按四种影响因素分类215
7.1.3 新中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考217
7.2.1 初始问卷设计223
7.2 研究设计223
7.2.2 问卷的预测试224
表7-3 量表信度226
7.2.3 样本的抽样及其问卷实施方法227
7.3 新中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数据分析229
7.3.2 公共因子分析230
7.3.1 信度分析230
表7-4 三方面得分情况230
表7-5 绩效审计无法有效开展原因的内部相关数据231
表7-6 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公共因子分析232
7.3.3 聚类分析及判别检验232
表7-7 因子分类与命名233
7.3.4 结果与讨论233
表7-8 最终聚类中心表234
表7-9 应开展绩效审计内部相关数据237
7.4.1 信度分析237
7.4 中国应当开展绩效审计的数据分析237
表7-10 我国应当开展绩效审计因子238
7.4.2 公共因子分析238
表7-11 因子分类与命名239
7.4.3 聚类分析及判别检验239
表7-12 最终聚类中心表239
7.4.4 结果与讨论240
7.5 中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数据分析241
7.5.1 信度分析241
7.5.2 公共因子分析242
表7-13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内部相关数据242
表7-14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公共因子分析243
7.5.3 聚类分析及判别检验244
表7-16 最终聚类中心表244
表7-15 因子分类与命名244
7.5.4 结果与讨论245
第8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251
8.1 结论251
8.1.1 世界各国绩效审计变迁情况251
8.1.2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情况252
8.2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建议255
8.2.1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面临的挑战255
8.2.2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未来发展思路261
8.2.3 理性认识绩效审计变迁268
8.3 研究展望271
附录275
1.第2章附表275
附表2-1 PQDD绩效审计文章统计表275
附表2-2 按杂志名称和类型划分的PQDD绩效审计文章统计表276
附表2-3 《审计研究》(1985~2004年5月)绩效审计文章278
附表2-4 中国期刊网上刊登绩效审计文章(1994~2003年)统计表279
附表2-5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历届大会简要情况一览表280
2.第4章附表283
附表4-1 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国家时间及依据表283
附表7-1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预测试285
3.第7章附表285
附表7-2 我国应开展绩效审计预测试286
附表7-3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预测试表287
附表7-4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相关系数矩阵288
附表7-5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ANOVA分析288
附表7-6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个人特征的均值及判别检验289
附表7-7 应开展绩效审计相关关系矩阵290
附表7-8 我国应实施绩效审计题项的ANOVA分析290
附表7-9 我国应开展绩效审计个人特征的均值及判别检验290
附表7-10 我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相关关系矩阵292
附表7-11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题项的ANOVA分析293
附表7-12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个人特征的均值及判别检验293
4.问卷调查表294
参考文献299
后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