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教程 (暖通空调专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教程 (暖通空调专业)](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2596741.jpg)
- 沈晋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教程 (暖通空调专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概论1
一、室内环境控制思路与方法1
二、系统形式与计算4
第二节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标准14
一、暖通空调专业常用设计规范14
二、暖通空调专业常用标准及设计、施工规范14
三、与暖通空调专业有关的常用标准及设计、施工规范15
四、与暖通空调专业有关的强制性条文16
五、通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32
六、采暖空调管道和设备的保温35
七、建筑防排烟设计37
第三节 泵与风机39
一、泵与风机的分类39
二、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39
三、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41
四、理论的流量-压头曲线和流量-功率曲线44
五、泵与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46
六、相似律与比转数49
七、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类型和管路系统55
第二章 供热与锅炉75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75
一、供暖系统的热负荷75
二、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75
三、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76
四、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77
五、冷风渗透耗热量78
六、冷风侵入耗热量78
第二节 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79
一、散热器供暖79
二、散热器的计算80
三、辐射供暖81
四、热风供暖82
一、热水供暖系统分类83
二、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83
第三节 热水供暖系统83
三、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85
四、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87
五、分户热计量的供暖系统88
六、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和主要设备及附件89
第四节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90
一、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90
二、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和方法90
三、机械循环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主要步骤91
四、水力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91
第五节 室内蒸汽供暖系统91
一、蒸汽供暖系统分类91
第六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92
一、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和特征92
二、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形式92
二、热负荷图94
第七节 集中供热系统94
一、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94
二、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94
三、热水供热系统94
四、蒸汽供热系统96
五、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98
六、集中供热系统热媒及其参数选择100
第八节 热力管网的水力计算101
一、基本公式101
二、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方法102
三、蒸汽网路水力计算方法102
第九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其主要设备103
第十节 锅炉的基本知识103
一、锅炉的运行过程104
二、锅炉的基本参数106
三、锅炉型号的表示108
四、锅炉房设备109
第十一节 常见的供热锅炉形式111
一、烟管锅炉111
二、水管锅炉119
第十二节 锅炉房工艺设计121
一、收集设计资料122
二、确定锅炉房规模122
三、锅炉房工艺设计124
四、锅炉房布置原则140
第三章 通风144
第一节 通风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有关标准144
一、有害物产生的原因和扩散的机理144
二、有害物的危害作用146
三、有害物浓度和控制标准148
一、主要的通风方式149
第二节 主要的通风方式及通风量计算方法149
四、防治有害物的综合措施149
二、通风量计算方法150
三、风量平衡和热平衡161
第三节 空气中有害物的处理方法和设备162
一、有害物的分类和特性162
二、有害物的净化效率165
三、颗粒物的净化方法与设备167
四、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及设备178
第四节 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182
一、设计方法概述182
二、全面通风系统187
三、局部通风系统187
四、自然通风系统188
五、置换通风系统193
六、诱导通风系统195
第五节 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排烟及防爆197
一、防火排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97
七、事故通风系统197
二、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198
三、防火排烟系统的控制要求200
四、通风系统的防火防爆200
一、建筑物的朝向201
二、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201
三、建筑物体形系数201
第一节 建筑物热工性能与建筑节能201
第四章 空气调节201
四、建筑物的窗墙面积比202
五、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202
第二节 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203
一、湿空气的物理性质203
二、湿空气的焓湿图205
三、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206
四、焓湿图的应用207
一、室内热环境和舒适条件209
第三节 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确定209
二、室外空气设计参数214
三、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216
四、室内热源、湿源的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与湿负荷225
五、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227
六、建筑物空调系统计算总负荷的组成229
第四节 空气调节系统229
一、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229
二、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231
三、变风量空调系统238
四、半集中式空调系统242
五、空调机组249
六、空调系统的其他形式251
第五节 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254
一、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设计原理254
二、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261
一、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271
第六节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271
二、表面式空气换热器272
三、喷水室280
四、空气的其他加热加湿设备283
五、空气的其他除湿设备285
六、空气综合处理设备——空调箱287
第七节 空调水系统288
一、空调水系统的分类及特点288
二、水系统的布置与受压289
三、水系统的形式291
四、变水流量方法293
五、冷却塔295
第八节 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运行调节299
一、分程控制299
二、比较选择控制300
三、温度设定值的自动再调控制300
四、送风温度高、低限值控制和自动补偿控制301
五、风量和新风量控制302
六、露点温度控制304
七、表冷器和热水加热器的接管方式和控制304
八、直接膨胀式冷却器的控制305
九、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运行调节307
十、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311
第九节 空调系统的节能314
一、空调房间内空气参数的合理选定314
二、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的运行性能指标315
三、空调系统的合理分区316
四、冷源和热源设备优化选择节能317
五、空调方式的合理确定的节能317
六、空气处理过程的正确选择节能318
七、降低空调冷热媒传输中的能耗319
八、改善气流组织节能320
十、自然能源与废热的利用321
九、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降温的经济节能运行321
十一、热泵技术应用节能323
十二、低温空调技术中的除霜323
十三、空调自动控制应用的节能326
十四、蓄冷、蓄热技术的应用326
第十节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隔振326
一、噪声及其物理量度326
二、噪声的频谱特性328
三、噪声的主观评价和室内噪声标准329
四、消声、隔振对通风空调系统的要求330
五、室内允许的最高噪声级331
六、空调系统消声设计332
七、空调系统的隔振342
第十一节 蓄能技术345
一、蓄能技术在建筑空调和电力发展中的作用345
二、水蓄冷技术、设备及系统346
三、冰蓄冷技术、设备及系统352
四、水蓄热和蓄热电锅炉360
五、冰蓄冷空调的特殊送风方式及特殊设备363
第五章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370
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370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370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372
三、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374
一、制冷剂376
第二节 制冷剂和载冷剂376
二、载冷剂380
第三节 制冷系统381
一、制冷系统的组成381
二、辅助设备的选择387
三、制冷系统制冷剂管路的设计389
第四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391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392
二、离心式冷水机组397
三、螺杆式冷水机组400
四、热泵401
第五节 吸收式制冷循环403
一、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403
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407
第六节 制冷机房设计原则409
一、机房设计注意点409
二、机房位置的确定410
三、设备布置原则411
第七节 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411
一、自动调节与控制412
二、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414
第八节 冷藏库417
一、冷藏库库房的隔热、隔气和防潮417
二、冷藏库制冷系统和冷却方式419
三、库房耗冷量计算423
四、制冷设备的选择426
五、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428
第六章 空气洁净技术430
第一节 大气尘430
一、大气尘的概念430
二、大气尘的发生源430
三、大气尘的浓度430
四、计数浓度和计重浓度的对比432
第二节 洁净室标准432
一、洁净度分级标准432
二、空气洁净度级别确定原则433
第三节 空气过滤器性能与标准435
一、空气过滤器的分类与作用435
二、空气过滤器特性436
三、空气过滤器选择与过滤系统配置441
第四节 洁净室原理与气流流型443
一、洁净室气流流型的选择443
二、洁净室原理444
第五节 洁净室的设计计算446
一、室内外计算参数的确定446
二、洁净室计算448
第六节 空调净化系统的风量确定与平衡451
一、正压渗透风量451
二、新风量452
三、送风量453
四、回风量455
第七章 建筑给排水与房屋卫生设备456
第一节 建筑给水456
一、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计算456
二、给水系统及管道布置方式459
三、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462
四、给水装置466
第二节 建筑消防水系统469
一、一般建筑消防水系统469
二、高层建筑消防水系统简介475
第三节 建筑排水478
一、排水量标准和水力计算478
二、排水管的布置和敷设481
第四节 热水供应483
一、热水用水量确定483
二、热水的供应方式和水力计算487
三、热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492
第五节 卫生设备495
一、卫生器具初步495
二、卫生设备的设置原则497
第六节 燃气供应499
一、燃气的性质和分类499
二、燃气供应输配系统和小区燃气管网510
三、室内燃气管道系统设计520
四、用户燃气设备配置528
主要参考书目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