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债法总论 上中下册合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债法总论 上中下册合订
  • 史尚宽编 著
  • 出版社: 荣泰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54
  • 标注页数:836页
  • 文件大小:421MB
  • 文件页数:8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债法总论 上中下册合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通则1

(一)债之意义1

(二)债之性质1

(三)债权与物权之差异2

(四)债权与亲属权或身份权之差异3

(五)债务与责任3

(六)债法之发达4

第二章 债之发生7

第一节 契约7

第一目 契约之意义及性质7

第二目 契约之分类8

(一)双务契约与片务契约8

(二)诺成契约与要物契约8

(三)要因契约与无因契约9

(四)有名契约与无名契约9

(五)有偿契约与无偿契约11

(六)要式契约与不要式契约12

(七)生前契约与死后契约12

(八)本契约与豫约12

(九)主契约与从契约13

(十)附合契约与非附合契约13

第三目 契约之要件14

(一)总说14

(二)意思一致14

(三)意思不一致16

第四目 契约之成立18

第一款 要约18

(一)要约之意义18

(二)要约之性质18

(三)要约之要件18

(四)要约表示之方法20

(五)要约之拘束力20

(六)要约之消灭23

第二款 承诺25

(一)承诺之意义及性质25

(二)承诺之要件25

(三)承诺效力之发生时期28

第三款 交叉要约同时表示及依意思实现之契约成立29

(一)交叉要约29

(二)依同时表示之契约成立29

(三)依意思实现之契约成立29

第四款 悬赏广告32

(一)总说32

(二)悬赏广告法律行为成立之要件34

(三)悬赏广告之撤销35

(四)悬赏广告之效力37

(五)优等悬赏广告40

第五款 契约之约定方式43

第二节 代理权之授与44

第一目 代理权授与之方法44

(一)通谋虚伪表示45

(二)错误45

(三)诈欺46

第二目 共同代理46

第三目 表示代理47

(一)表示代理之意义48

(二)表示代理之种类48

(三)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所定表示代理之要件及效力48

第四目 狭义无权代理51

(一)无权代理行为之承认51

(二)承认之催告54

(三)撤回权55

(四)就无权代理行为本人所负之责任55

第三节 无因管理56

第一目 无因管理之意义及性质56

第二目 无因管理之要件57

(一)客观的要件57

(二)主观的要件59

第三目 无因管理之效力61

第一款 管理人之义务61

(一)为适当管理之义务61

(二)管理人之赔偿义务63

第二款 本人之义务64

(一)利于本人并不违反本人明示或可推知之意思64

(二)非利于本人或违反本人明示或得推知之意思(准无因管理)66

(三)管理事务之承认68

第四节 不当得利68

第一目 不当得利之意义及性质68

第二目 不当得利之要件69

(一)受有财产上之利益70

(二)致他人受有损害71

(三)无法律上之原因73

第三目 各种之不当得利80

第一款 因非债清偿之不当得利80

(一)成立要件80

(二)排除返还请求权之特别事由81

第二款 因不法原因给付之不当得利83

(一)返还请求权成立之要件83

(二)返还请求权之排除85

(三)民法第一八〇条第四款规定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以外之请求权86

第四目 不当得利之效力86

(一)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主体87

(二)利益之确定时期87

(三)利益返还之范围88

(四)返还之物体92

(五)对于第三人之不当得利请求权97

(六)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之关系98

(七)不当得利请求权与无效或经撤销之法律行为之关系99

(八)不当得利请求权之消灭时效101

第五节 侵权行为101

第一目 概说101

(一)侵权行为之意义101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103

(三)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104

(四)侵权行为之立法例105

(五)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106

第二目 侵权行为之要件107

(一)须有归责性之意思状态109

(二)须有违法性之行为119

(三)须有因果律之损害159

第三目 共同侵权行为166

(一)共同侵权行为之成立要件166

(二)准共同侵权行为之成立要件168

(三)共同侵权行为之效果169

第四目 特殊侵权行为169

第一款 职务之侵害170

(一)职务侵害侵权行为之要件170

(二)责任之限制173

第二款 法定代理人之责任及无责任能力人之责任174

(一)法定代理人责任之根据及性质174

(二)法定代理人责任之要件176

(三)无责任能力之结果责任178

第三款 雇用人之责任179

(一)责任之根据及性质179

(二)责任之要件181

(三)雇用人之无过失责任186

(四)受雇人之责任186

第四款 定作人之责任186

(一)责任之根据及性质187

(二)责任之要件188

第五款 动产占有人之责任189

(一)责任之根据及性质189

(二)责任之要件190

(三)责任者191

(四)责任之预先免除193

(五)被害人与有过失193

(六)占有人之求偿权193

第六款 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所有人之责任194

(一)责任之根据及性质194

(二)责任之要件195

(三)责任者197

(四)所有人之求偿权197

(五)责任之减免198

第五目 侵权行为之效力199

第一款 概说199

(一)损害赔偿199

(二)不作为请求权199

(三)不作为请求权与原状回复之不作为请求权201

第二款 赔偿债权债务之当事人202

(一)债务人202

(二)赔偿债权人202

第三款 损害赔偿之范围及方法204

第一项 损害赔偿之范围204

(一)财产上之损害204

(二)非财产上之损害210

第二项 损害赔偿之方法212

(一)身体或健康之侵害212

(二)名誉之侵害212

(三)物之毁损213

第四款 损害赔偿请求权之特质213

(一)移转性214

(二)抵销禁止214

(三)特别消灭时效215

第五款 侵权行为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之并存219

(一)请求权之并存219

(二)并存请求权间之关系221

第三章 债之标的223

第一节 给付之要件223

(一)给付之要件223

(二)给付与财产上价格224

第二节 给付之种类225

(一)积极给付消极给付与混合给付225

(二)可分给付与不可分给付226

(三)继续的给付与非继续的给付228

(四)单纯给付与合成给付229

(五)特定给付与不特定给付229

第三节 种类之债230

(一)意义及性质230

(二)种类之债之特定231

(三)特定之效力234

(四)限制种类之债236

(五)不定种类之债237

第四节 货币之债238

第一目 货币之债之意义238

(一)货币之债之意义238

(二)货币之种类238

(三)货币之价格238

第二目 货币之债之种类239

(一)特定货币之债239

(二)特种货币之债239

(三)金额货币之债241

(四)外国货币之债241

第三目 货币之债效力之特则243

(一)给付之提出243

(二)不履行244

第五节 利息之债244

第一目 利息之意义244

第二目 利息之种类245

(一)约定利息245

(二)法定利息246

第三目 利率246

(一)约定利率246

(二)法定利率249

第四目 复利250

(一)意义250

(二)复利之种类250

(三)复利之许否251

(四)复利与重利之关系252

第五目 利息之债之性质及效力253

第六节 选择之债与任意之债255

第一目 选择之债255

第一款 选择之债之意义及性质255

(一)选择之债以数宗给付之择一的给付为标的255

(二)选择之债为以选择的给付为标的之单一之债256

(三)选择之债与种类之债之区别257

(四)选择之债与请求之并存258

第二款 选择之债之发生原因及其目的258

(一)发生原因258

(二)目的258

第三款 选择之债之特定258

第一项 给付之选择259

(一)选择之性质259

(二)选择权之性质259

(三)选择权人260

(四)选择权之行使261

(五)选择权之移转263

(六)选择之效力265

第二项 给付不能266

(一)给付自始不能267

(二)给付嗣后不能267

(三)数宗给付中一宗给付之一部不能272

(四)举证责任272

第二目 任意之债273

(一)意义及性质273

(二)任意之债与选择之债之不同点273

(三)债务人任意之债274

(四)债权人任意之债276

第七节 损害赔偿之债276

第一目 概说276

(一)损害赔偿之债之意义277

(二)损害赔偿之债之发生原因280

(三)损害赔偿之债之分类280

(四)损害赔偿之债之性质281

(五)因债务不履行与因侵权行为所生赔偿之债之关系281

第二目 损害赔偿之债之要件281

(一)原因事实282

(二)损害之发生283

(三)因果关系284

第三目 损害赔偿之方法284

(一)概说285

(二)我民法所定之赔偿方法285

第四目 损害赔偿之范围289

第一款 概说290

(一)一般标准290

(二)特殊标准292

第二款 过失相抵292

(一)意义及适用范围292

(二)过失相抵之要件293

(三)过失相抵之效力297

第三款 损益同销298

(一)意义及性质298

(二)应扣销之利益299

(三)扣销之方法303

第四款 义务人生计关系上之酌减305

第五款 第三人损害之赔偿305

第五目 损害赔偿之计算308

(一)物体之价格308

(二)计算时期309

(三)计算场所310

第六目 损害赔偿额之预定310

(一)意义310

(二)性质311

(三)预定赔偿额契约之成立311

(四)赔偿额预定之效力312

第四章 债之效力315

第一节 概说315

(一)意义315

(二)债之一般效力316

(三)一般效力与特殊效力317

(四)债之各种效力317

第二节 给付义务318

第一目 给付一般之原则318

(一)诚实及信用318

(二)诚信原则之沿革320

(三)诚信原则适用之范围321

(四)诚信原则之任务321

(五)诚信原则与权利滥用324

(六)诚信原则与脱法行为327

(七)诚信原则与债之关系328

第二目 赔偿给付与让与请求权336

(一)让与请求权之性质337

(二)让与请求权之要件338

(三)让与请求权之行使339

(四)请求权让与之效力340

第三节 归责事由341

第一目 总说341

第二目 债务人之故意或过失342

(一)故意342

(二)过失343

(三)责任能力345

(四)责任之约定346

(五)举证责任347

第三目 债务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之过失348

(一)须为债务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349

(二)须为他人关于履行债务之行为350

(三)须代理人或使用人有故意或过失352

(四)须债务人非因自己过失而负责352

(五)须无免责之特约352

第四目 基于特殊原因之无过失责任353

第四节 不给付及其效果356

第一目 总说356

(一)强制执行357

(二)损害赔偿360

第二目 给付不能362

(一)给付不能之意义363

(二)给付不能之种类365

(三)给付不能之效力369

(四)代偿请求权373

(五)举证责任376

第三目 给付迟延377

(一)给付迟延之意义及要件377

(二)给付迟延之效力386

(三)金钱债务迟延之特则389

(四)给付迟延之终了391

第四目 给付拒绝392

(一)给付拒绝之意义392

(二)给付拒绝之性质393

(三)给付拒绝之要件395

(四)给付拒绝之效力395

第五目 不完全给付397

(一)不完全给付之意义397

(二)不完全给付之种类399

(三)不完全给付之要件400

(四)不完全给付与清偿期之关系401

(五)不完全给付确定期及通知之义务402

(六)不完全给付之效力402

(七)不完全给付之举证责任405

第五节 给付受领迟延405

(一)给付受领迟延之意义405

(二)给付受领迟延之要件409

(三)给付受领迟延之效力419

(四)给付受领迟延之终了425

第六节 给付与情事变更之原则426

(一)意义426

(二)沿革427

(三)根据429

(四)要件432

(五)效力438

(六)适用范围443

(七)诉讼法上之效力443

第七节 保全444

第一目 债权人代位权444

(一)意义444

(二)性质445

(三)债权人代位权之成立要件445

(四)债权人代位权之主体448

(五)债权人代位权之物体448

(六)债权人代位权之行使451

(七)债权人代位权行使之效力453

第二目 债权人撤销权456

第一款 意义沿革及性质456

(一)意义456

(二)沿革457

(三)性质457

第二款 债权人撤销权之主体461

第三款 债权人撤销权之要件462

(一)客观的要件462

(二)主观的要件472

第四款 债权人撤销权之物体476

第五款 债权人撤销权之行使476

(一)行使之方法476

(二)撤销之诉之性质477

(三)撤销之诉之被告477

(四)对于撤销权行使之防御478

(五)撤销之诉与债务人破产之关系478

(六)举证责任478

第六款 撤销之效力479

(一)相对无效说与绝对无效说479

(二)撤销权人之请求及撤销效力之范围482

第七款 债权人撤销权之消灭486

第八节 契约之债之效力487

第一目 概说487

(一)契约效力之意义487

(二)契约之生效时期487

第二目 契约标的之要件487

(一)订约时之标的不能488

(二)订约上之赔偿责任489

第三目 契约之确保491

第一款 定金491

(一)定金之意义及性质491

(二)定金之成立493

(三)定金之效力494

第二款 违约金496

(一)违约金之意义496

(二)性质497

(三)违约金契约之要件498

(四)违约金之效力499

(五)举证责任503

(六)准违约金契约503

第四目 契约之解除503

第一款 概说504

第二款 解除之性质505

第三款 解除与其他类似观念之区别507

(一)解除与解除条件507

(二)解除契约与撤销507

(三)解除与撤回507

(四)解除与买回508

(五)解除与合意解除508

第四款 解除标的之契约510

(一)债权契约510

(二)物权契约511

(三)准物权契约513

(四)其他契约514

第五款 解除权发生之原因515

(一)约定解除权515

(二)法定解除权516

第六款 解除权之性质及其移转性525

(一)解除权之性质525

(二)解除权之移转性525

第七款 解除权之行使526

(一)解除权人526

(二)解除权行使之相对人527

(三)解除权行使之方法527

(四)解除之意思表示是否得附条件或期限528

(五)解除权行使不可分之原则529

(六)解除权消灭不可分之原则531

第八款 解除之效力532

(一)原状回复义务532

(二)解除与损害赔偿538

(三)当事人之一方有数人时之解除效力540

(四)双方原状回复义务及损害赔偿义务之相互关系541

第九款 解除权之消灭543

(一)解除权之一般消灭原因543

(二)解除权之特别消灭原因543

第五目 契约之终止548

(一)终止权亦称告知权548

(二)终止权之行使方法550

(三)终止之效力551

(四)终止权之消灭551

第九节 双务契约之效力552

第一目 概说552

第二目 同时履行之抗辩权553

(一)意义及性质553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与留置权之区别554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成立之要件555

(四)举证责任562

(五)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之效力563

第三目 不安之抗辩权564

(一)概说564

(二)要件564

(三)效力566

(四)举证责任568

第四目 给付不能对于双务契约之效力568

第一款 概说568

第二款 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而生给付不能之效力569

(一)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给付不能569

(二)因可归责于债权人之事由致生给付不能574

第三款 因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而生给付不能之效力579

(一)损害赔偿579

(二)给付一部不能581

(三)附停止条件契约之给付不能之效力582

第四款 因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之事由而生给付不能之效力583

第十节 涉他契约584

第一目 第三人给付之契约584

(一)意义及性质584

(二)要件585

(三)效力586

(四)与第三人给付之契约类似之行为587

第二目 为第三人之契约588

(一)意义及性质588

(二)要件590

(三)效力595

(四)补偿关系及对价关系604

第五章 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607

第一节 概说607

(一)意义607

(二)债之个数607

(三)多数主体之债之形态607

第二节 可分之债608

(一)意义及性质608

(二)成立原因及要件609

(三)效力610

第三节 连带之债612

第一目 总说612

第二目 连带债务614

(一)连带债务之性质614

(二)连带债务之发生原因617

(三)连带债务之效力619

(四)连带债务人相互间的关系634

(五)连带债务之消灭641

第三目 不真正连带债务642

(一)与连带债务区别之点642

(二)不真正连带债务之形态643

(三)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效力644

第四目 连带债权646

(一)连带债权之意义及性质646

(二)连带债权之发生原因646

(三)连带债权之????647

(四)连带债权人相互之关系650

第四节 不可分之债651

第一目 总说651

第二目 不可分债权652

(一)意义及性质652

(二)不可分债权发生之原因653

(三)不可分债权之效力654

第三目 不可分债务656

(一)意义及性质656

(二)不可分债务之发生原因657

(三)不可分债务之效力658

(四)不可分债务之消灭659

第五节 债权债务之准共有关系及公同共有关系659

第一目 债权准共有及债务共有关系660

(一)债权准共有660

(二)债务共有662

第二目 债权债务公同共有关系662

(一)共同债权663

(二)共同债务664

第六节 协同之债665

(一)意义及性质665

(二)效力666

(三)对内效力666

第六章 债之移转667

第一节 总说667

(一)债之变更667

(二)债之移转669

第二节 债权让与670

第一目 债权让与之意义670

第二目 债权之让与性672

(一)债权让与之自由673

(二)何种债权得自由让与674

(三)不得让与之债权679

第三目 债权让与之效力684

第一款 对内效力684

(一)从属权利之移转684

(二)供给使得完全行使债权之方法687

(三)让与人对于受让人之担保义务688

(四)债权瑕疵之移转688

第二款 对外效力688

(一)债权让与通知之性质及方法689

(二)债权让与通知之效力691

(三)关于债权让与之规定之准用701

第三节 债务承担704

第一目 债务承担之意义704

第二目 债务承担(免责的债务承担)705

(一)债务承担成立之要件705

(二)债务承担之性质706

(三)债务承担之方法707

(四)债务承担之效力710

(五)承担人与原债务人之关系713

(六)法律上之债务移转713

第三目 并存的债务承担713

(一)并存的债务承担之性质714

(二)并存的债务承担之要件715

(三)并存的债务承担之效力716

(四)原债务人及承担人间之关系717

(五)法定之并存的债务承担717

第四目 概括的债务承担717

(一)契约承担及契约加入717

(二)财产或营业之概拈承担718

(三)营业合并722

第七章 债之消灭723

第一节 总说723

(一)债之消灭之意义723

(二)债之消灭之原因723

(三)债之消灭之一般效力726

第二节 清偿727

第一目 清偿之意义及性质728

(一)清偿之意义728

(二)清偿之性质728

第二目 清偿之种类730

(一)债务人之清偿及第三人之清偿730

(二)普通之清偿与代物清偿及为清偿之给付730

(三)单纯之清偿与附保留之清偿731

第三目 受领清偿人731

(一)债权人732

(二)其他有受领权人732

第四目 清偿人737

(一)债务人737

(二)债务人之代理人737

(三)第三人737

第五目 清偿之要件741

第一款 清偿内容742

(一)清偿人以他人之物为给付742

(二)全部清偿之原则742

第二款 清偿地742

(一)清偿地之意义743

(二)清偿地之决定标准744

(三)清偿地之准则规定746

(四)清偿地之效力747

????以外所为履行或给付提出之效力747

第三款 清偿期747

(一)清偿期之意义747

(二)清偿期之确定748

(三)清偿期限之利益749

(四)清偿之缓期750

(五)清偿之时间750

(六)清偿期与清偿之关系750

第六目 清偿之费用751

(一)清偿费之意义751

(二)清偿费决定之标准751

(三)增加之清偿费用752

第七目 清偿之抵充752

(一)清偿抵充之意义752

(二)清偿抵充之要件753

(三)清偿抵充之方法753

(四)清偿抵充之举证责任759

第八目 关于清偿之举证责任759

第九目 清偿之效力760

第一款 清偿人之权利760

(一)受领证书给与请求权760

(二)债权证书之返还请求权762

第二款 第三人之清偿代位763

(一)清偿代位之意义763

(二)清偿代位之性质764

(三)清偿代位之种类764

(四)清偿代位之要件765

(五)清偿代位对于债务人发生效力之要件766

(六)清偿代位之效力766

(七)清值代位与偿权让与之比较772

第十目 代物清偿773

(一)代物清偿之意义773

(二)代物清偿之性质773

(二)代物清偿之?约774

(四)代物清偿之要件775

(五)代物清偿之效力777

第十一目 为清偿之给付(间接给付)778

(一)意义及性质778

(二)为清偿之给付之要件779

(三)为清偿之给付之效力779

(四)适用范围780

第三节 更改780

第一目 更改之意义沿革及性质780

(一)更改之意义及沿革780

(二)更改之性质781

(三)更改与代物清偿之区别782

第二目 更改之要件784

(一)须有应消灭债务之存在784

(二)须有新债务之发生784

(三)新债务须与旧债务异其要素785

(四)当事人须有更改之意思785

(五)一般要件786

第三目 更改之种类786

(一)因主体交替之更改786

(二)因债之内容之变更所生之更改789

第四目 更改之效力790

(一)因更改而原债权消灭790

(二)因更改而发生新债权791

(三)更改契约之解除792

第四节 提存792

(一)提存之意义792

(二)提存之性质792

(三)提存之要件794

(四)提存之效力797

(五)自助出卖800

第五节 抵销802

(一)抵销之意义802

(二)抵销权之性质与根据803

(三)抵销之要件804

(1)积极的要件804

(2)消极的要件810

(四)抵销之方法815

(五)抵销之效力820

(六)多数债权之抵销823

(七)抵销契约825

(八)抵销豫约828

第六节 免除828

(一)免除之意义及性质828

(二)免除之方法831

(三)将来之债务之免除832

(四)免除之效力832

第七节 混同833

(一)混同之意义833

(二)混同之性质834

(三)混同之成立835

(四)混同之效力8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