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欧洲地基基础规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欧洲法规》分册译文编委会译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148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欧洲地基基础规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总则1
1.1 目的与范围1
1.2本规范在工程中的应用1
1.2.1岩土工程的基本要点1
目 录1
1.2.2人员资格2
1.3性能准则与极限状态2
1.3.1性能准则3
1.3.2设计要点3
1.3.3极限状态方法3
1.5岩土工程类别4
1.5.1基本概念4
1.4耐久性4
1.5.2 Ⅰ类岩土工程5
1.5.3 Ⅱ类岩土工程7
1.5.4Ⅲ类岩土工程8
1.6当地经验9
第二章安全度与功能的检验10
2.1极限状态10
2.2惯用措施10
2.3计算模型11
2.3.1现有的方法11
2.3.2变量的设计值12
2.3.3设计计算模型14
2.3.4分项系数法推求设计值14
2.4试验模型与载荷试验16
2.3.5其它推求设计值的方法16
2.5观测法的采用17
2.6设计报告17
第三章设计条件与作用19
3.1定义19
3.1.1设计条件19
3.1.2作用19
3.2作用的设计值推算21
3.2.1概述21
3.2.2土和岩石引起的静荷载22
3.2.3水引起的压力22
3.2.6其它作用23
3.3.1概述23
3.3分项系数法推算设计值23
荷载23
3.2.5支承结构引起的附加荷载和环境23
3.2.4支承结构引起的静荷载23
3.3.2作用的分类24
3.3.3作用的设计值和代表值26
3.3.4荷载情况和作用的组合28
3.4不用分项系数法推算设计值30
第四章岩土工程资料31
4.1概述31
4.2岩土工程勘察31
4.2.1引言31
4.2.2初步勘察31
4.2.3设计勘察32
4.3.1试坑、深井、钻探和取样35
4.3现场勘察35
4.3.2原位试验36
4.3.3地球物理探测41
4.4室内试验42
4.4.1土的鉴别试验42
4.4.2土的压缩性和强度试验43
4.4.3土的压实试验46
4.4.4土和地下水的化学试验46
4.4.5其它试验47
4.5岩土工程参数的评价47
4.5.1概述47
4.5.3容重(重度)和现场密度48
4.5.2土类的鉴别48
4.5.4现场密度49
4.5.5强度49
4.5.6刚度52
4.5.7渗透性和固结参数53
4.5.8其它岩土工程参数54
4.6岩土工程报告56
4.6.1岩土工程资料的提交56
4.6.2岩土工程资料的评价57
4.6.3结论和建议58
5.3人工填土59
5.2性能准则59
5.3.1土料选择59
第五章人工填土与改良地基59
5.1范围59
5.3.2压实60
5.4改良地基62
5.4.1地基改良方法的选择62
5.4.2降水法62
5.4.3超载法63
5.4.4岩土工程方法64
第六章扩展基础的检验方法65
6.1范围65
6.2极限状态65
6.3.1作用66
6.3.2设计条件、荷载情况和荷载组合66
6.3作用和设计条件66
6.4设计和施工要点67
6.4.1扩展基础的选择67
6.4.2基础埋深67
6.4.3基础宽度68
6.4.4设计方法68
6.5破坏极限状态的设计70
6.5.1整体稳定性的丧失70
6.5.2承载力失效70
6.5.3滑动破坏74
6.5.4高偏心度荷载作用的基础76
6.5.5基础移动导致的结构破坏76
6.6功能极限状态设计77
6.6.1位移分析77
6.6.2沉降77
6.6.3倾覆81
6.6.4差异沉降82
6.6.5振动分析82
6.7结构设计要点82
6.7.1混凝土设计82
6.7.2破坏极限状态设计83
6.7.3功能极限状态设计83
6.7.4耐久性84
6.8施工监理84
第七章桩基础86
7.1适用范围86
7.2极限状态87
7.3设计方法89
7.4.1表面负摩阻力90
7.4各种作用90
7.4.2隆起91
7.4.3水平移动91
7.5设计条件,荷载情况及荷载组合92
7.6桩的设计要点92
7.7桩基的结构设计92
7.8受压桩的极限状态设计92
7.8.1整体稳定性92
7.8.2承载力失效92
7.8.3根据打桩公式确定桩端阻力98
7.8.4群桩的破坏极限状态的设计承载力99
7.8.5桩基的沉降99
7.8.6表面负摩阻力的最大值101
7.9.2上拔力102
7.9抗拔桩的极限状态设计102
7.9.1整体稳定性102
7.9.3抗拔桩的剪切破坏104
7.9.4桩基受拉时的垂向位移107
7.10侧向受力桩的破坏极限状态设计108
7.10.1整体稳定性108
7.10.2侧向破坏承载力109
7.10.3水平位移111
7.11桩的设置111
7.11.1桩的设置方法111
7.11.2施工检验112
7.11.3质量控制113
7.11.4静载试验113
8.2极限状态116
第八章挡土结构物的检验方法116
8.1范围116
8.3作用和设计条件117
8.3.1作用117
8.3.2设计条件118
8.3.3锚固力118
8.3.4地下水压力118
8.3.5冰和波浪的作用力119
8.3.6交通荷载119
8.3.7温度影响119
8.4设计和施工要点119
8.4.1设计原则概述119
8.4.3回填和排水121
8.4.2地锚121
8.5土压力122
8.5.1概述122
8.5.2墙面摩擦力122
8.5.3静止土压力122
8.5.4土压力的极限值123
8.5.5动用的土压力值124
8.5.6压密影响124
8.5.7地震对土压力的影响125
8.6破坏极限状态设计125
8.6.1极限状态125
8.6.2整体稳定性126
8.6.3基础失效126
8.6.4地下冲刷127
8.6.5结构失效128
8.6.6被动抗力不足引起的失效128
8.7功能极限状态128
8.7.1位移分析128
8.7.2振动分析129
8.8耐久性129
8.8.1混凝土的耐久性129
8.8.2侵蚀129
第九章堤与坡130
9.1范围130
9.2极限状态130
9.3.3恒载和活载131
9.3.2设计条件131
9.3.1作用131
9.3作用和设计条件131
9.3.4水力132
9.3.5地震影响132
9.4设计施工注意事项133
9.5 1A破坏极限状态设计133
9.5.1失稳破坏133
9.5.2承载力失效引起的破坏136
9.5.3内部冲刷破坏136
9.5.4倾倒破坏136
9.6 1B破坏极限状态和功能极限状态的设计137
9.7.1坡138
9.7.2堤138
9.7监测138
第十章施工监理140
10.1监理的目的和作用140
10.2监理工作中的一些原则140
10.2.1监理计划141
10.2.2检验和控制141
10.2.3成果评价142
10.3场地条件143
10.3.1土与岩石143
10.3.2地下水144
10.4施工总进度145
10.5监测145
10.6施工监理项目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