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472370.jpg)
- 林宏刚,何林波,唐远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5219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技术基础1
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
1.1.2 数据交换方式2
1.1.3 网络的体系结构4
1.1.4 OSI/RM模型5
1.1.5 TCP/IP模型8
1.1.6 OSI与TCP/IP模型的比较9
1.1.7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10
1.2 网络相关术语10
1.2.1 网络的性能指标10
1.2.2 网络的拓扑结构12
1.2.3 局域网15
1.2.4 广域网17
1.2.5 城域网18
1.3 网络的介质19
1.3.1 铜介质19
1.3.2 光缆21
1.3.3 无线传输介质23
习题一25
实验一26
第2章 以太网技术及交换机基本配置27
2.1 以太网的技术基础27
2.1.1 以太网的发展27
2.1.2 IEEE 802.3和OSI模型28
2.1.3 以太网MAC地址29
2.1.4 以太网帧结构29
2.1.5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31
2.1.6 冲突域与广播域31
2.1.7 以太网类型32
2.2 二层交换机简介34
2.2.1 交换机的处理技术34
2.2.2 交换机的工作模式35
2.2.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36
2.2.4 交换机的主要指标37
2.3 配置二层交换机39
2.3.1 交换机的配置方式39
2.3.2 使用命令行接口配置交换机43
2.3.3 交换机的基本管理配置46
2.3.4 交换机接口的基本配置50
2.3.5 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52
2.4 交换机链路聚合53
2.4.1 链路聚合概述53
2.4.2 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54
2.5 生成树协议55
2.5.1 生成树协议概述55
2.5.2 STP与RSTP协议57
2.5.3 生成树协议配置58
2.6 系统日志管理59
2.6.1 启用系统日志59
2.6.2 配置系统日志信息的发送60
2.6.3 配置日志消息的时间戳60
2.6.4 配置消息严重性阈值60
2.6.5 显示记录配置60
习题二61
实验二61
第3章 虚拟局域网(VLAN)62
3.1 VLAN概述62
3.2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63
3.3 VLAN中继协议64
3.3.1 IEEE 802.1Q协议65
3.3.2 Cisco ISL协议66
3.4 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66
3.4.1 单交换机的VLAN配置66
3.4.2 跨交换机的VLAN配置68
3.5 CiscoVTP的VLAN实现72
3.5.1 VTP概述72
3.5.2 VTP工作原理73
3.5.3 在Cisco交换机上配置VTP75
习题三77
实验三77
第4章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78
4.1 终端访问安全78
4.1.1 配置控制台访问口令78
4.1.2 配置虚拟终端访问口令79
4.1.3 登录密码设置79
4.1.4 配置和管理SSH80
4.1.5 终端访问限制81
4.1.6 配置特权等级82
4.2 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安全控制84
4.2.1 风暴控制84
4.2.2 端口保护控制85
4.2.3 端口阻塞控制85
4.2.4 端口安全性86
4.3 绑定IP和MAC地址90
4.4 动态ARP检测90
4.4.1 在DHCP环境下配置动态ARP检测91
4.4.2 在无DHCP环境下配置动态ARP检测91
4.5 基于IEEE 802.1x的AAA服务92
4.5.1 概述92
4.5.2 基于IEEE 802.1x的认证配置94
4.6 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99
习题四99
实验四99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及路由器基本配置100
5.1 TCP/IP协议与IP地址100
5.1.1 TCP/IP中的协议100
5.1.2 IP地址102
5.1.3 IP地址的子网划分103
5.1.4 可变长子网掩码与无类域间路由104
5.1.5 IPv6协议106
5.2 路由器简介107
5.2.1 路由器的硬件构成108
5.2.2 路由器的软件构成109
5.2.3 路由器的接口109
5.3 路由和数据包转发简介113
5.3.1 路由选择113
5.3.2 路由表114
5.3.3 交换与路由的比较114
5.3.4 路由器转发IP包流程115
5.4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17
5.4.1 命令行接口120
5.4.2 路由器的命令模式121
5.4.3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22
5.4.4 路由器接口配置131
5.4.5 路由器口令配置134
5.5 VLAN间路由136
5.5.1 传统VLAN间路由136
5.5.2 单臂路由器VLAN间路由136
习题五138
实验五138
第6章 路由协议及配置139
6.1 路由表简介139
6.2 静态路由与配置140
6.2.1 静态路由配置示例141
6.2.2 缺省路由配置示例142
6.3 动态路由142
6.4 RIP协议及其配置143
6.4.1 配置RIP v1145
6.4.2 配置RIPv2145
6.4.3 关闭路由自动汇聚146
6.4.4 验证配置146
6.4.5 RIP实例147
6.5 OSPF协议及其配置148
6.5.1 通配符掩码150
6.5.2 创建OSPF路由进程150
6.5.3 配置OSPF接口参数151
6.5.4 验证配置152
6.5.5 OSPF配置示例154
6.6 EIGRP协议及其配置157
6.6.1 创建EIGRP路由进程157
6.6.2 验证配置158
6.6.3 EIGRP实例159
习题六163
实验六163
第7章 三层交换机配置164
7.1 三层交换机交换原理164
7.1.1 交换原理164
7.1.2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166
7.1.3 三层交换的特点168
7.1.4 高层交换机及其发展168
7.2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169
7.2.1 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69
7.2.2 三层交换机的端口配置171
7.3 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通信172
7.3.1 VLAN互通原理172
7.3.2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互通示例173
7.4 三层交换机的路由配置175
7.4.1 静态路由配置175
7.4.2 RIP协议配置176
7.4.3 OSPF协议配置179
习题七180
实验七180
第8章 路由器的安全配置181
8.1 终端访问安全配置181
8.2 网络服务管理181
8.3 路由协议安全184
8.3.1 启用RIP v2身份验证184
8.3.2 启用OSPF身份验证186
8.3.3 启用EIGRP身份验证187
8.4 使用网络加密189
8.4.1 IPsec协议简介189
8.4.2 IPsec site-to-siteVPN配置190
8.5 其他的安全配置191
8.5.1 禁用AUX端口191
8.5.2 禁止从网络启动和自动从网络下载初始配置文件191
8.5.3 禁止未使用或空闲的端口191
习题八191
实验八191
第9章 访问控制列表193
9.1 访问控制列表概念193
9.2 IP访问控制列表195
9.2.1 标准编号ACL196
9.2.2 标准命名ACL197
9.2.3 扩展编号ACL199
9.2.4 扩展命名ACL200
9.2.5 限制远程登录的范围200
9.3 MAC扩展访问控制列表201
9.4 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列表202
9.5 显示ACL配置203
习题九204
实验九204
第10章 网络地址转换205
10.1 网络地址转换(NAT)概述205
10.1.1 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205
10.1.2 相关术语205
10.1.3 NAT工作原理207
10.1.4 NAT应用207
10.1.5 NAT优缺点208
10.2 静态NAT209
10.3 动态NAT209
10.4 PAT技术211
习题十213
实验十213
第11章 综合实例214
11.1 案例背景214
11.2 技术需求分析215
11.3 实验拓扑及地址规划215
11.4 实验设备说明216
11.5 实验步骤与配置参考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