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
  • 张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18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国;民族地区-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研究的文献回顾与理论渊源15

一、文献回顾15

(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6

(二)城镇化建设相关研究25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研究32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研究的相关概念37

(一)旅游资源37

(二)旅游业38

(三)城镇化39

(四)旅游城市化40

(五)旅游城镇41

(六)协同及协同效应41

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研究的理论基础41

(一)耦合理论41

(二)协同理论43

(三)区位理论45

(四)增长极理论46

(五)城乡一体化理论48

(六)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48

(七)旅游系统理论50

第二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基础:供给因子及协同关系52

一、旅游业构成要素及产业功能52

(一)旅游产业要素53

(二)旅游产业的特质54

(三)泛旅游产业集群57

(四)旅游产业的功能59

二、城镇化构成要素62

(一)城与镇63

(二)城镇的构成要素及竞争力64

(三)美丽宜居城镇标准68

三、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71

(一)产城联动下的一体化72

(二)历史文化利用的共识73

(三)空间地理结构的支撑74

(四)分工推动的共同演进75

(五)要素的耦合与协同77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基础案例实证78

第三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价值:协同作用及动力92

一、“旅城”协同作用与经验92

(一)“旅城”的统一与冲突93

(二)“旅城”协同的作用98

(三)“旅城”协同的国内外经验100

二、“旅城”协同发展的特征106

(一)产业融合与产业关联107

(二)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107

(三)发掘城镇的文化属性107

(四)绿色理念的城镇可持续发展108

三、“旅城”协同的动力108

(一)“旅城”协同的动力基础108

(二)“旅城”协同的动力系统109

(三)“旅城”协同的动力机制111

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价值的案例实证113

第四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类型:旅游与城镇协同体153

一、旅游与城镇协同体类型153

(一)旅游城市154

(二)特色旅游小城镇157

(三)旅游休闲综合体160

(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2

二、旅游与城镇协同体特点167

(一)旅游核心吸引物167

(二)城镇的休闲度假功能168

(三)泛旅游产业融合170

(四)基础设施配套和综合服务170

(五)规划统一与运营管理171

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体案例173

(一)湖南省张家界市173

(二)云南省楚雄彝人古镇180

(三)云南省束河古镇182

(四)湖南省凤凰古城187

(五)西藏自治区杰德秀镇191

(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庭镇193

第五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评价:协同机理及协调模型197

一、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197

(一)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因子依存性198

(二)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共利性199

(三)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同源性200

(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性201

(五)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性203

二、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指标体系205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205

(二)指标设计206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207

三、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模型209

(一)耦合度模型210

(二)协调度模型211

(三)耦合协调类型评价标准212

第六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效应:实证研究215

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同效应分析215

(一)研究对象215

(二)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216

(三)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216

(四)结果分析及启示217

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实证分析219

(一)研究对象219

(二)数据来源220

(三)单个系统发展水平结果与分析220

(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及思考222

第七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226

一、旅游业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抓手”产业226

(一)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新动力226

(二)旅游城镇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效应显著228

二、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目标229

(一)建设HG(东道主与游客)“同框”旅游城镇229

(二)建设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城镇229

(三)建设“产城融合”的旅游城镇230

(四)建设“乡愁”系列个性城镇230

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路径231

(一)目标的统一:协同关系和协同机理的认知与共识231

(二)角色的配合:发展框架中各角色的定位及平衡232

(三)产业的融合:产业融合与集群的泛旅游产业232

(四)空间改造及功能的综合:“旅游+”城镇化的乡镇治理233

(五)身份的实现与认同:村寨就地城镇化的市民身份获取234

(六)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234

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的政策建议235

(一)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235

(二)旅游城镇发展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235

(三)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支持政策236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尊重民族风俗的相关政策236

(五)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政策236

附录:改革开放四十年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大事记237

参考文献300

后记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