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上
  •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54371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24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1266页
  • 主题词:化工设备-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工厂设计3

第1章 工厂和装置(车间)物料、能量衡算和公用工程平衡3

1 工厂的物料、燃料和公用工程平衡3

1.1 物料平衡3

1.2 燃料平衡4

1.3 蒸汽及冷凝水系统平衡4

1.4 水平衡4

1.5 电力平衡4

1.6 公用工程用气平衡4

2 装置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4

第2章 厂址选择和工厂布置11

1 厂址选择11

1.1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11

1.2 工业企业厂址的基本条件12

1.2.1 场地条件12

1.2.2 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2

1.2.3 供排水条件13

1.2.4 供电条件13

1.2.5 交通运输条件13

1.3 厂址选择的工作阶段13

1.3.1 准备阶段13

1.3.2 现场工作阶段13

1.3.3 厂址方案比较和选厂报告14

2 工厂布置15

2.1 工厂布置的基本任务15

2.2 工厂总平面布置16

2.2.1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16

2.2.2 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

2.2.3 工业企业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火间距20

2.3 竖向布置20

2.3.1 竖向布置的基本任务20

2.3.2 竖向布置的技术要求20

2.3.3 竖向布置方式21

2.3.4 土(石)方工程计算21

2.4 管道布置21

2.4.1 管道布置的工作内容21

2.4.2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要求22

3 工厂运输设计26

3.1 运输方式的选择26

3.2 水路运输的基本技术条件26

3.3 准轨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条件27

3.3.1 铁路设计的基本技术条件27

3.3.2 工业企业站场线的主要技术要求27

3.3.3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28

3.4 公路运输的主要技术条件29

3.4.1 工厂道路分类29

3.4.2 厂外道路29

3.4.3 厂内道路30

4 工厂绿化30

4.1 一般要求30

4.2 绿化布置31

5 常用参考资料33

5.1 新建厂设计基础资料收集提纲33

5.2 改扩建项目设计基础资料收集提纲36

5.3 常用规范37

第3章 装置(车间)布置38

1 一般装置(车间)38

1.1 设计依据38

1.1.1 标准、规范和规定38

1.1.2 基础资料38

1.2 装置(车间)布置38

1.2.1 装置(车间)组成38

1.2.2 装置(车间)布置的原则38

1.3 装置(车间)布置的技术要素39

1.3.1 装置(车间)内各工段的安排39

1.3.2 装置(车间)布置39

1.3.3 设备布置40

1.3.4 罐区布置42

1.3.5 外管架的设置43

1.3.6 辅助和生活设施的布置43

1.3.7 安全和卫生43

1.4 装置(车间)布置方法和步骤44

1.5 装置(车间)布置成品图44

1.5.1 车间平面布置图44

1.5.2 车间立面布置图44

1.5.3 装置总平面图44

1.5.4 设备布置分区索引图45

1.6 典型设备布置45

1.6.1 塔和立式容器45

1.6.2 换热器和卧式容器48

1.6.3 回转机械49

1.6.4 其他设备56

1.6.5 罐区57

1.6.6 管廊57

1.7 装置(车间)布置图示例59

2 医药工业洁净车间61

2.1 常用设计规范和标准62

2.2 洁净车间布置62

2.2.1 洁净车间组成62

2.2.2 洁净车间布置原则62

2.2.3 主要生产区域布置要点62

2.2.4 生产辅助用室布置要点63

2.2.5 人员净化用室、生活用室布置要点63

2.2.6 物料净化用室布置要点65

2.2.7 设备布置及安装65

2.3 洁净车间布置示例65

参考文献65

第4章 工程经济66

1 概述66

2 投资估算70

2.1 国内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估算70

2.2 引进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估算79

2.3 中外合资企业工程项目投资估算85

2.3.1 投资估算的特点和要求85

2.3.2 估算文件的组成和内容85

2.3.3 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85

2.3.4 投资估算表93

2.4 工艺装置的投资估算95

2.4.1 概算法95

2.4.2 指数法95

3 资金筹措96

4 产品成本估算98

5 财务评价98

5.1 财务评价用的报表形式100

5.1.1 基本报表100

5.1.2 辅助报表100

5.2 财务评价的主要指标108

5.3 不确定性分析112

5.3.1 盈亏平衡分析112

5.3.2 敏感性分析112

5.3.3 概率分析113

5.4 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114

5.5 中外合资企业项目的经济评价114

6 国民经济评价114

6.1 国民经济评价所用报表的形式114

6.2 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117

7 设计概算118

7.1 设计概算的编制要求118

7.2 总概算119

7.2.1 编制方法和要求119

7.2.2 总概算项目设置内容119

7.3 综合概算119

7.4 单位工程概算121

7.4.1 建筑工程121

7.4.2 设备工程124

7.4.3 安装工程125

7.5 其他费用和预备费126

7.6 引进项目投资编制办法133

7.6.1 引进项目价格计算基础133

7.6.2 引进项目费用内容133

7.6.3 引进项目费用支付134

7.6.4 引进项目的合同价款计算方法134

7.6.5 单机引进和材料引进费用的计算135

7.6.6 国内运杂费135

7.6.7 引进项目及引进设备,材料安装费135

7.6.8 引进项目其他费用和预备费135

7.6.9 引进设备、材料费用有关名词解释135

8 化工建设设备材料划分135

参考文献137

第5章 环境保护138

1 环境保护标准138

1.1 环境质量标准138

1.2 污染物排放标准138

2 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环保参数138

3 废气治理149

3.1 气态污染物来源149

3.1.1 空气污染物的分类149

3.1.2 化工和石油化工厂的大气污染源150

3.2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和危害150

3.3 锅炉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估算150

3.4 废气治理设施151

3.4.1 除尘设施及其参数151

3.4.2 其他治理设施及其参数153

4 废水治理156

4.1 废水治理常用方法156

4.1.1 控制pH值法156

4.1.2 油和油脂的处理156

4.1.3 有机废水生化处理158

4.2 水治理技术参数160

4.2.1 部分无机物治理的技术参数160

4.2.2 部分有机物生物处理的技术参数161

5 废渣治理169

5.1 废渣治理基本方法169

5.1.1 废渣的再资源化169

5.1.2 废渣的处理169

5.2 液态废渣参数170

5.3 固态废渣参数171

6 噪声控制173

6.1 噪声源173

6.2 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173

6.2.1 吸声法173

6.2.2 隔声法176

6.2.3 消声法178

6.3 噪声源防护距离估算178

7 绿化178

7.1 常见的环境绿化植物178

7.2 抵抗和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植物178

第6章 劳动安全卫生185

1 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185

2 建设项目中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186

2.1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定义186

2.2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86

2.3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分类187

2.4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187

2.4.1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的注意事项187

2.4.2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187

2.5 重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188

2.6 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分析189

2.6.1 易燃易爆物质189

2.6.2 腐蚀和腐蚀性介质189

2.6.3 生产性毒物190

2.6.4 生产性粉尘190

2.6.5 噪声190

2.6.6 振动191

2.6.7 电离、非电离辐射191

2.6.8 高温和低温191

2.6.9 采光和照明192

3 劳动安全卫生的措施192

3.1 基本要求和原则192

3.1.1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的基本要求192

3.1.2 选择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原则192

3.2 劳动安全措施193

3.2.1 基本措施193

3.2.2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措施193

3.2.3 防火、防爆措施195

3.2.4 电气安全措施197

3.2.5 其他措施199

3.3 劳动卫生措施200

3.3.1 基本措施200

3.3.2 防尘措施200

3.3.3 防毒、防窒息措施201

3.3.4 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202

3.3.5 防辐射(电离辐射)措施202

3.3.6 防非电离辐射措施203

3.3.7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203

3.3.8 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204

3.3.9 采暖通风和照明采光204

3.3.10 体力劳动强度204

3.3.11 定员编制、工时制度、劳动组织和女职工保护204

3.3.12 辅助用室204

3.4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措施204

第7章 工程设计项目专篇编制的设计文件205

1 环境保护专篇的设计文件205

1.1 化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2 中外合资经营化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3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4 中外合资经营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5 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6 医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7 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8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初步设计)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5

1.9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6

1.10 医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环境保护篇207

2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的设计文件207

2.1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7

2.2 中外合资经营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7

2.3 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7

2.4 医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7

2.5 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7

2.6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内容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7

2.7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8

2.8 医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篇209

2.9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09

2.10 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09

3 消防专篇的设计文件209

3.1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消防篇209

3.2 中外合资经营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消防篇209

3.3 医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消防篇210

3.4 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中消防篇210

3.5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内容规定中消防篇210

3.6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消防篇210

3.7 医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消防篇212

3.8 沪消(防)[2000]]07号文中消防专篇213

4 节能专篇的设计文件213

4.1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213

4.2 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中节能篇213

4.3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中节能篇213

4.4 医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节能篇213

4.5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节能篇213

4.6 医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中节能篇213

第8章 工程设计常用规范(规定、标准)和有关资料215

1 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及卫生分类215

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15

1.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举例215

1.1.2 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17

1.1.3 工艺装置(单元)火灾危险性分类218

1.2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18

1.3 电力设计安全规程221

1.3.1 防爆规范221

1.3.2 防静电规定228

1.3.3 防雷规定229

1.3.4 供配电负荷的分级230

1.4 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231

1.4.1 浴室231

1.4.2 存衣室232

1.4.3 盥洗室232

1.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32

1.6 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234

1.6.1 以细菌为控制对象之外的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234

1.6.2 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234

1.7 医药工业生产厂房洁净级别234

1.7,1 洁净室(区)的管理要求234

1.7.2 医药工业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235

1.7.3 洁净室(区)气流组织的选择和送风量235

1.7.4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235

2 工厂防火规定241

2.1 建筑物构件的耐火等级和燃烧性能241

2.2 厂房的防火、防爆规定242

2.2.1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242

2.2.2 厂房的防火间距243

2.2.3 厂房的防爆244

2.2.4 厂房的安全疏散245

2.3 库房与罐区的防火规定246

2.3.1 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和安全疏散246

2.3.2 库房的防火间距247

2.3.3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247

2.3.4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249

2.3.5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和防火间距249

2.3.6 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251

2.3.7 仓库、储罐区、堆场的布置及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251

3 工厂卫生规定251

3.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51

3.2 噪声卫生标准279

3.2.1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279

3.2.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79

3.2.3 厂区内各类地点的噪声限制值280

4 大气、水源、土壤及环境噪声的卫生防护281

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81

4.1.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281

4.1.2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81

4.1.3 废气排放标准282

4.2 水源的卫生防护283

4.2.1 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283

4.2.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88

4.3 土壤的卫生防护290

4.3.1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290

4.3.2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的控制标准290

4.4 环境噪声的卫生防护291

4.4.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91

4.4.2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291

5 工厂安全、卫生的防护规定和措施291

5.1 消防291

5.1.1 火灾的分类291

5.1.2 火灾探测器292

5.1.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294

5.1.4 灭火器300

5.2 防静电303

5.3 化工车间的通风换气303

6 物质的燃烧、爆炸极限及电阻率306

6.1 可燃有机化合物的性质306

6.2 易燃气体的性质311

6.3 助燃性气体的性质312

6.4 遇水燃烧物质的性质312

6.5 遇空气自燃物质的性质314

6.6 各种粉尘的爆炸下限315

6.7 各种物质的电阻率317

6.8 液体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318

6.9 固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319

7 建设工程常用规范320

7.1 工程设计常用规范320

7.2 工程施工、验收常用规范321

参考文献321

第2篇 化工单元工艺计算和选型3

第9章 反应器3

1 概述3

1.1 化学反应工程和反应器设计3

1.2 反应器的基本类型3

1.3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法4

1.4 反应器设计数学模型的组成4

2 化学反应动力学5

2.1 本征反应动力学5

2.1.1 反应速率5

2.1.2 活化能和反应级数5

2.1.3 单一反应5

2.1.4 复杂反应6

2.2 表观动力学7

2.2.1 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7

2.2.2 气-液反应动力学8

3 停留时间分布和流体流动模式10

3.1 停留时间分布的表示10

3.2 返混10

3.3 流动模型10

3.3.1 平推流和全混流模型11

3.3.2 多釜串联模型11

3.3.3 轴向分散模型11

4 均相反应器12

4.1 间歇釜式反应器12

4.2 平推流反应器12

4.3 全混釜式反应器13

4.4 循环反应器14

4.5 反应器的组合14

4.6 非等温情况的能量衡算14

4.6.1 间歇釜式反应器15

4.6.2 平推流反应器15

4.6.3 全混釜式反应器及其热稳定性16

5 固定床反应器16

5.1 粒子几何特性和床层空隙率16

5.2 床层压力降17

5.3 床层的传质17

5.4 床层的传热18

5.4.1 粒子和流体间传热18

5.4.2 固定床的有效导热系数19

5.4.3 固定床和器壁间的传热膜系数20

5.5 薄层催化剂反应器的计算21

5.6 等温床的计算21

5.7 绝热床的计算21

5.8 拟均相二维模型和非均相模型23

6 流化床反应器24

6.1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行为24

6.1.1 几个重要参数24

6.1.2 床层的膨胀26

6.1.3 气体分布器26

6.1.4 气泡27

6.1.5 粒子捕集27

6.2 流化床的传热27

6.3 流化床的传质27

6.4 流化床的数学模型30

7 汽液反应器32

7.1 汽液反应器的选择原则32

7.2 反应器的组合32

7.3 汽液反应器中的传递过程32

7.3.1 鼓泡流型32

7.3.2 分布器开孔率32

7.3.3 气泡尺寸32

7.3.4 气含率40

7.3.5 比表面积40

7.3.6 传质系数的计算40

7.3.7 扩散系数DA1和DBl41

7.3.8 气体溶解度41

7.3.9 气液鼓泡层的传热42

7.4 汽液鼓泡反应器设计计算45

7.4.1 设计计算步骤45

7.4.2 经验处理原则45

8 计算机例45

参考文献50

第10章 发酵罐52

1 发酵罐的设计52

1.1 发酵罐的结构型式52

1.1.1 机械搅拌自吸式发酵罐53

1.1.2 空气带升环流式发酵罐54

1.1.3 高位塔式发酵罐54

1.2 标准式发酵罐55

1.2.1 罐的几何尺寸55

1.2.2 通气和搅拌55

1.2.3 搅拌器选型和搅拌功率的计算56

1.2.4 传热59

1.2.5 变速搅拌60

1.2.6 发酵罐的能量消耗60

2 发酵罐及其系统61

2.1 空气处理系统61

2.1.1 空气的预处理61

2.1.2 空气过滤器62

2.2 培养基的灭菌63

2.2.1 培养基的分批灭菌65

2.2.2 培养基的连续灭菌65

2.2.3 培养基灭菌形式比较66

2.3 管道和阀门67

2.3.1 配料67

2.3.2 接种67

2.3.3 抗生素专用阀门68

2.4 测量仪表和控制69

3 设计实例70

3.1 范围和用途70

3.2 生化反应罐70

3.3 抗生素发酵罐71

3.3.1 红霉素发酵罐71

3.3.2 赤霉素发酵罐72

4 新系列发酵罐72

参考文献73

第11章 液体搅拌74

1 液体搅拌机理74

1.1 均相液液混合74

1.2 固液悬浮搅拌75

1.3 非均相液液分散77

1.4 气液分散和混合77

1.5 高黏度流体搅拌78

2 搅拌器的结构类型78

3 搅拌容器的内部构件82

4 搅拌容选型和转速计算83

4.1 均相液液混合83

4.2 固液悬浮搅拌84

4.3 非均相液液分散84

4.4 气液分散84

4.5 搅拌转速84

5 搅拌功率计算85

5.1 搅拌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85

5.2 高速桨叶的功率准数85

5.3 无挡板或低速桨叶的功率准数87

5.4 电机功率的选择88

5.5 计算举例89

6 搅拌操作的传热计算91

6.1 盘管和夹套中流体的传热膜系数91

6.2 搅拌槽内流体的传热膜系数92

7 搅拌工艺设计的放大技术92

8 非牛顿型流体搅拌94

参考文献96

第12章 蒸馏和吸收97

1 蒸馏过程的汽液平衡97

1.1 汽液平衡关系的表达97

1.2 汽液平衡的热力学关系式97

1.2.1 理想溶液系统97

1.2.2 非理想溶液系统98

1.3 活度系数的计算99

1.3.1 Van larr和Margules方程99

1.3.2 Scatchard-Hildebrand方程100

1.3.3 Wilson方程100

1.3.4 NRTl方程101

1.3.5 UNIF AC方程101

13.6 含有缔合组分的汽液平衡计算109

1.4 汽液平衡关系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109

参考文献109

2 蒸馏过程的计算110

2.1 简捷法110

2.1.1 MT图解法110

2.1.2 简捷计算法111

2.1.3 计算机应用软件116

2.2 严格法119

2.2.1 设计数据的规定和最终计算结果119

2.2.2 三对角矩阵法的数学模型119

2.2.3 三对角矩阵法的计算步骤和框图121

2.2.4 有关说明121

2.2.5 计算机应用软件123

参考文献123

3 蒸馏过程的传质速率124

3.1 板式塔板效率的推算125

3.1.1 塔板效率的定义125

3.1.2 塔板效率的经验关联式126

3.2 填料塔等板高度的计算128

3.2.1 幕赫法128

3.2.2 格兰维尔法129

3.2.3 系统压力对等板高度的影响129

参考文献129

4 气体吸收129

4.1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130

4.2 吸收过程的计算130

4.2.1 吸收剂用量130

4.2.2 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132

4.3 板式塔吸收、解吸过程的计算134

4.3.1 理论板数134

4.3.2 板效率136

4.4 变温吸收过程136

4.4.1 吸收热效应136

4.4.2 热效应影响的处理方法136

4.4.3 操作变量的影响136

4.4.4 设备结构上的考虑137

4.5 多组分吸收137

4.5.1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图解法137

4.5.2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Kremser-Brown法137

4.6 化学吸收138

4.7 计算机应用软件138

参考文献138

5 塔设备设计139

5.1 填料塔设计140

5.1.1 填料类型和特性参数140

5.1.2 流体力学计算144

5.1.3 塔内构件的设计147

5.2 板式塔设计150

5.2.1 塔径估算150

5.2.2 塔板布置、降液管及溢流堰设计152

5.2.3 筛板设计和流体力学验算158

5.2.4 浮阀板设计和流体力学计算165

5.3 计算机应用软件172

5.3.1 程序简介172

5.3.2 程序安装和系统要求172

5.3.3 程序运行173

5.3.4 程序特点173

5.3.5 系统功能174

5.3.6 输入数据174

5.3.7 输出数据174

参考文献174

第13章 离心机和过滤机176

1 离心机176

1.1 离心机的分类和适用范围176

1.2 离心机的选用要求和标准176

1.2.1 离心机的选用要求176

1.2.2 离心机标准177

1.3 离心机的选型177

1.3.1 选型参数177

1.3.2 性能指标178

1.3.3 选型的基本原则178

1.4 过滤离心机的选用179

1.4.1 生产能力计算179

1.4.2 三足式离心机180

1.4.3 上悬式离心机186

1.4.4 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187

1.4.5 卧式活塞推料离心机190

1.4.6 离心力卸料离心机193

1.4.7 其他类型的过滤离心机196

1.5 沉降离心机的选用197

1.5.1 生产能力计算197

1.5.2 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200

1.5.3碟式分离机205

1.5.4 其他类型的沉降离心机208

1.6 物料预处理方法和装置210

1.7 离心机的配套设备210

1.8 离心机的采购211

1.8.1 离心机的采购程序211

1.8.2 离心机数据表211

2 过滤机213

2.1 过滤机的分类和适用范围213

2.2 过滤机的选用要求和标准规范213

2.3 过滤机的选型214

2.3.1 选型参数214

2.3.2 选型的基本原则214

2.4 过滤机的计算214

2.4.1 恒压过滤214

2.4.2 恒速过滤216

2.4.3 先升压后恒压过滤216

2.4.4 过滤常数测定217

2.5 常用过滤机218

2.5.1 转鼓真空过滤机218

2.5.2 带式过滤机218

2.5.3 盘式过滤机218

2.5.4 叶滤机218

2.5.5 筒式加压过滤机223

2.5.6 压滤机223

3 过滤器230

3.1 JJ、JN系列折叠式过滤器230

3.2 J1S型高效金属过滤器230

参考文献234

第14章 膜分离设备235

1 膜材料235

1.1 膜的分类和应用235

1.2 膜材料236

1.2.1 高分子膜材料236

1.2.2 无机膜材料236

2 膜组件236

2.1 板框式膜组件236

2.2 圆管式膜组件237

2.3 卷绕式膜组件238

2.4 中空纤维式膜组件238

2.5 集装式膜组件239

2.6 膜组件的特点比较239

3 膜分离技术239

3.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性239

3.2 微过滤技术和膜243

3.2.1 液体过滤243

3.2.2 气体过滤246

3.3 超滤技术和膜248

3.3.1 超滤基本原理248

3.3.2 超滤膜的特性和种类249

3.3.3 超滤装置249

3.3.4 超滤的影响因素249

3.3.5 超滤工艺流程249

3.4 反渗透和纳滤技术250

3.4.1 反渗透基本原理250

3.4.2 反渗透膜和纳滤膜250

3.4.3 低压,超低压反渗透和纳滤251

3.4.4 反渗透装置的设计251

3.4.5 反渗透基本工艺流程251

3.4.6 反渗透的预处理252

3.5 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示例253

3.5.1 制剂用无菌、无热原纯水系统253

3.5.2 大型输液生产系统253

4 过滤系统的验证255

4.1 过滤系统的选型255

4.1.1 过滤材质的选择255

4.1.2 滤膜孔径的选择256

4.1.3 预过滤的选择256

4.1.4 过滤系统的选型256

4.2 过滤系统的操作256

4.3 协议报告256

4.4 申请FDA无菌级药品认证的主要内容256

4.4.1 终端除菌滤膜和料液的化学适应性实验256

4.4.2 完整性测试256

4.4.3 释出物的测定258

4.4.4 认证报告的存档258

4.5 验证目的和说明258

4.6 验证内容和组合258

4.7 过滤器的验证258

5 常用过滤膜的技术参数258

5.1 国内外主要微孔膜产品示例258

5.2 国内外主要超滤膜产品示例260

5.3 国内外主要反渗透膜组件产品示例262

5.4 纳滤膜组件产品示例263

参考文献263

第15章 换热器264

1 换热器的分类和选用264

1.1 换热器的分类264

1.1.1 按工艺功能分类264

1.1.2 按传热方式和结构分类265

1.2 按工艺功能选用换热器266

1.2.1 冷却器266

1.2.2 加热器266

1.2.3 再沸器269

1.2.4 冷凝器270

1.2.5 蒸发器271

1.3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用273

1.3.1 工艺条件273

1.3.2 结构参数274

1.3.3 壳程型式276

2 管壳式换热器278

2.1 稳态传热方程278

2.1.1 总传热系数278

2.1.2 平均温差278

2.2 传热系数计算282

2.2.1 管内传热膜系数282

2.2.2 壳程传热系数283

2.3 压力降计算285

2.3.1 管内压力降285

2.3.2 壳程压力降285

2.4 换热器设计计算程序和计算举例286

2.4.1 设计计算程序286

2.4.2 计算举例286

3 管壳式冷凝器291

3.1 冷凝传热膜系数291

3.1.1 管内冷凝传热膜系数291

3.1.2 管外冷凝传热膜系数292

3.1.3 多组分的冷凝传热292

3.2 冷凝器压力降计算292

3.2.1 管内压力降292

3.2.2 壳程压力降293

3.2.3 计算举例294

3.3 冷凝器计算举例294

4 再沸器298

4.1 Kettle式再沸器298

4.1.1 设计要点298

4.1.2 传热系数299

4.1.3 管束的最大热负荷299

4.1.4 计算举例299

4.2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301

4.2.1 设计要点301

4.2.2 传热系数302

4.2.3 两相摩擦压力降302

4.2.4 设计举例303

4.3 卧式热虹吸式再沸器306

4.3.1 选择要点306

4.3.2 传热系数306

4.3.3 压力降计算306

5 翅片管307

5.1 翅片管的应用307

5.2 翅片管的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307

5.2.1 传热方程307

5.2.2 传热系数308

5.3 翅片管排压力降计算308

6 套管式换热器308

6.1 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308

6.2 传热系数和压力降计算308

6.2.1 传热系数308

6.2.2 压力降计算309

7 搅拌容器310

7.1 搅拌容器的应用310

7.2 搅拌容器的传热311

7.2.1 夹套内传热膜系数311

7.2.2 蛇管内传热膜系数311

7.2.3 容器内蛇管和壁的传热膜系数311

8 板式换热器313

8.1 板式换热器的分类和应用313

8.2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314

8.2.1 波纹板式换热器314

8.2.2 螺旋板式换热器316

8.3 无相变板式换热器压力降计算316

8.3.1 波纹板式换热器316

8.3.2 螺旋板式换热器316

8.4 波纹板式换热器计算举例316

9 蒸发器317

9.1 单效蒸发器设计317

9.2 多效蒸发器设计318

10 污垢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参考值319

10.1 污垢系数319

10.2 总传热系数推荐值320

10.2.1 管壳式换热器320

10.2.2 蛇管式换热器324

10.2.3 夹套式换热器326

10.2.4 套管式换热器327

10.2.5 空冷器327

10.2.6 喷淋式换热器328

10.2.7 螺旋板式换热器329

10.2.8 其他换热器329

10.3 液体、气体的普朗特数330

参考文献331

第16章 工业炉332

1 工业炉的炉型和设计要点332

1.1 工业炉的炉型332

1.2 工业炉的设计要点332

1.2.1 设计原则332

1.2.2 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有关专业互提条件333

1.2.3 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333

2 工业炉的热效率和燃料消耗量335

2.1 热效率335

2.2 燃料消耗量336

3 工业炉节能技术336

3.1 主要节能措施336

3.1.1 回收烟气余热,降低排烟温度336

3.1.2 减少炉壁散热损失337

3.1.3 减少空气过剩量338

3.1.4 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338

3.2 余热回收技术339

3.2.1 翅片管、钉头管的应用339

3.2.2 余热锅炉的应用339

3.2.3 空气预热器的应用341

4 燃料和燃烧计算343

4.1 燃料343

4.1.1 固体燃料343

4.1.2 液体燃料343

4.1.3 气体燃料344

4.2 燃烧计算348

4.2.1 燃料发热量350

4.2.2 燃烧所需空气量351

4.2.3 燃料生成烟气量352

4.2.4 烟气密度352

4.2.5 烟气热焓和温焓图352

5 燃烧室和燃烧装置355

5.1 燃烧室的容积355

5.1.1 一般燃烧室的容积355

5.1.2 管式加热炉的炉膛容积355

5.1.3 焚烧炉的炉膛容积355

5.2 燃烧装置356

5.2.1 固体燃料燃烧装置356

5.2.2 液体燃料燃烧器358

5.2.3 气体燃料燃烧器364

6 工业炉传热计算369

6.1 辐射段传热369

6.2 对流段传热372

6.3 炉壁散热损失375

7 工业炉系统压力降和排烟系统376

7.1 炉管内物料的压力降376

7.2 烟气系统压力降379

7.3 烟囱设计391

7.3.1 按抽力要求确定烟囱高度391

7.3.2 按有害物质排放要求确定烟囱高度391

7.3.3 烟囱直径的确定392

7.4 引风机的选用393

第17章 干燥器394

1 干燥器的分类和选型394

1.1 干燥器的分类394

1.2 干燥器的选型394

2 干燥过程计算395

2.1 干燥速率曲线395

2.2 恒速干燥阶段的计算398

2.2.1 按X-t干燥曲线的计算方法398

2.2.2 按R-t干燥速率曲线的计算方法398

2.3.3 按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398

2.3 降速干燥阶段的计算399

2.4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400

2.4.1 预热器的热量消耗400

2.4.2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400

2.4.3 热量衡算的应用示例401

3 箱式(间歇式)干燥器401

3.1 平行流式箱式干燥器401

3.2 穿流式箱式干燥器401

3.3 真空箱式干燥器402

4 隧道式干燥器403

4.1 隧道式带式通风干燥器403

4.2 洞道式干燥器405

5 喷雾干燥器407

5.1 喷雾干燥器的分类408

5.2 喷雾干燥室的设计409

5.3 雾化器410

5.3.1 雾化器的类型410

5.3.2 雾化器的选用原则410

5.4 SZDB-40型无菌系统喷雾干燥机410

5.5 P型喷雾干燥器系列产品411

5.6 PA、PB、PC、PD系列喷雾干燥装置技术参数412

5.7 喷雾干燥计算举例413

5.8 喷雾干燥的闭路循环系统413

5.9 喷雾干燥的应用415

6 气流干燥器416

6.1 特性和运行参数416

6.2 分类416

6.3 直管型气流干燥器417

6.4 脉冲型气流干燥器418

6.5 倒锥式气流干燥器418

6.6 套管式气流干燥器418

6.7 旋风型气流干燥器419

6.8 旋转气流干燥器419

6.9 环形干燥器420

6.10 文丘里气流干燥器420

6.11 低熔点物料气流干燥器420

6.12 气流干燥计算421

7 流化床干燥器422

7.1 流体床干燥器的特点422

7.2 流化床干燥器类型422

7.2.1 沸腾造粒包衣干燥器422

7.2.2 强化沸腾干燥器423

7.2.3 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425

7.2.4 双级流化床干燥器425

7.2.5 喷动床干燥器427

7.2.6 闭路循环流化床干燥器427

7.2.7 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428

7.2.8 振动流化床干燥(冷却)器429

8 立式通风移动床干燥器430

8.1 特点430

8.2 计算举例431

9 回转干燥器432

9.1 直接或间接加热式回转干燥器432

9.1.1 技术参数432

9.1.2 计算举例432

9.1.3 应用实例434

9.2 穿流式回转干燥器434

9.2.1 结构434

9.2.2 特点435

9.2.3 计算举例435

10 真空干燥器436

10.1 特点436

10.2 双锥回转型真空干燥器436

10.3 耙式真空干燥器439

10.4 附属设备439

10.5 回转真空干燥联合机439

11 槽型搅拌干燥器441

11.1 特点441

11.2 结构类型441

11.2.1 楔形翼片型搅拌干燥器441

11.2.2 桨叶干燥器442

11.2.3 单轴圆板型和单轴环型搅拌干燥器444

11.2.4 单轴圆盘型搅拌干燥器444

11.2.5 单轴清扫齿型搅拌干燥器444

11.3 槽型搅拌干燥器的应用445

12 滚筒干燥器445

12.1 进料方式446

12.2 一般技术参数446

12.3 滚筒干燥器的应用446

12.4 单筒型转筒干燥器447

13 真空冷冻干燥448

14 远红外线干燥器450

14.1 远红外线干燥器的结构和分类450

14.2 干燥炉的长度451

14.3 干燥炉功率452

15 高频干燥器和微波干燥器452

15.1 高频干燥器452

15.2 微波灭菌干燥器454

15.3 平板型微波干燥器454

15.4 计算举例454

参考文献455

第18章 物流工程456

1 气力输送装置设计计算456

1.1 设计前的准备和设计程序456

1.2 系统压力损失计算457

1.3 计算举例465

2 栓流气刀式气力输送装置470

3 空气槽输送机472

3.1 结构和特点472

3.2 设计计算472

4 成件物料气力输送473

4.1 成件物料气力输送的工艺计算473

4.2 周期工作气力输送装置的设计计算474

4.3 连续工作气力输送装置的设计计算475

4.4 计算举例475

5 负压吸尘装置477

6 国外气力输送装置应用示例477

7 液固相物流输送482

7.1 浆体管道水力学计算482

7.2 浆体制备和输送设备483

7.3 计算举例483

8 固体物料输送机械487

8.1 起重机械487

8.2 仓储设备487

8.2.1 仓库面积计算方法487

8.2.2 叉车用的特殊机具490

8.2.3 仓库站台的设计要求491

8.2.4 叉车作业仓库的设计491

8.2.5 高层货架仓库的物料搬运设备492

8.2.6 叉车495

8.2.7 高度调节板505

8.2.8 电梯507

9 运输设备511

9.1 胶带输送机511

9.1.1 移动式胶带输送机512

9.1.2 常用斗式提升机515

9.1.3 螺旋输送机515

9.1.4 振动输送机519

9.1.5 通用型埋刮板输送机523

9.1.6 星形给料器523

9.1.7 闸门531

10 粉碎机、分级筛542

10.1 粉碎机542

10.2 分级机544

11 计量、包装设备545

11.1 计量设备545

11.2 包装设备547

第19章 泵555

1 泵的选用555

1.1 泵的分类和适用范围555

1.2 工业用泵的选用要求和相关标准555

1.2.1 工业用泵的特点和选用要求555

1.2.2 工业装置对泵的要求555

1.2.3 工业用泵常用的标准规范558

1.3 泵的选型563

1.3.1 选型参数的确定563

1.3.2 泵类型、系列和型号的确定563

1.3.3 原动机的确定565

1.3.4 轴封型式的确定566

1.3.5 联轴器的选用566

1.4 机械密封的选用568

1.4.1 选型参数568

1.4.2 机械密封型式的确定569

1.4.3 密封管路系统的选择571

1.4.4 API 682标准要点574

1.4.5 API 610中有关机械密封的内容575

1.4.6 一般介质的机械密封选型575

1.4.7 特殊介质的机械密封选型575

1.5 泵的冷却和润滑577

1.6 泵的串联和并联577

1.7 流量调节579

1.8 泵的配管要求580

2 泵的结构、性能和工作范围582

2.1 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参数582

2.1.1 离心泵582

2.1.2 轴流泵和混流泵588

2.1.3 旋涡泵589

2.1.4 容积式泵589

2.1.5 往复泵590

2.1.6 计量泵591

2.2 泵的性能换算593

2.2.1 泵叶轮切割593

2.2.2 泵转速改变594

2.2.3 介质密度改变594

2.2.4 介质黏度变化594

2.3 泵的工作范围597

2.3.1 离心泵的工作范围和型谱597

2.3.2 容积式泵的工作范围598

2.4 泵的汽蚀599

2.4.1 装置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599

2.4.2 叶片式泵防止汽蚀产生的方法601

2.4.3 容积式泵和叶片式泵的汽蚀特性比较602

3 特殊介质的输送602

3.1 黏性液体602

3.2 含气液体603

3.3 含固体颗粒的液体604

3.4 易汽化液体604

3.5 不允许泄漏的液体605

3.6 腐蚀性介质606

4 真空泵608

4.1 真空泵的性能指标和选型608

4.1.1 真空泵的性能指标608

4.1.2 空气泄漏量的估算608

4.1.3 真空泵的工作压力范围608

4.1.4 真空泵的选用608

4.2 真空泵的类型和参数范围610

5 泵的采购610

5.1 泵的采购程序610

5.2 泵的数据表611

5.2.1 离心泵数据表611

5.2.2 转子泵数据表611

5.2.3 往复泵和计量泵数据表611

6 常用工业泵产品一览611

第20章 压缩和膨胀机623

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计算623

1.1 等温压缩623

1.2 绝热压缩623

1.3多变压缩623

2 真实气体的压缩623

2.1 临界常数和压缩系数623

2.2 真实气体的压缩计算627

3 压缩机的选用627

3.1 压缩机的分类和适用范围627

3.2 压缩机的选用要求和相关标准627

3.2.1 化工、石化装置对压缩机的要求627

3.2.2 压缩机的特点及其比较627

3.2.3 压缩机的相关标准627

3.3 压缩机的主要参数和结构类型629

3.3.1 选型参数的确定629

3.3.2 压缩机类型的选用629

3.4 往复式压缩机629

3.4.1 往复式压缩机的分类629

3.4.2 往复式压缩机的性能指标629

3.4.3 往复式压缩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31

3.4.4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艺计算632

3.4.5 往复式压缩机的变工况计算636

3.4.6 往复式压缩机的气量调节636

3.5 离心压缩机637

3.5.1 离心压缩机的分类637

3.5.2 离心压缩机的主要性能指标637

3.5.3 离心压缩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39

3.5.4 离心压缩机的特性和操作性能639

3.5.5 离心压缩机的工艺计算640

3.5.6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换算647

3.5.7 离心压缩机的气量调节648

3.5.8 离心压缩机的喘振及其控制648

3.6 轴流式压缩机648

3.6.1 轴流式压缩机的主要性能指标648

3.6.2 轴流式压缩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48

3.6.3 轴流式压缩机的特性和操作性能648

3.6.4 轴流式压缩机的气量调节648

3.6.5 轴流式压缩机的喘振及其控制649

3.7 螺杆式压缩机649

3.7.1 螺杆式压缩机的主要性能指标649

3.7.2 螺杆式压缩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50

3.7.3 螺杆式压缩机的特性和操作性能650

3.7.4 螺杆式压缩机的气量调节650

3.8 其他结构型式的压缩机650

3.8.1 液环式压缩机650

3.8.2 罗茨鼓风机652

3.8.3 通风机652

4 膨胀机652

4.1 工业汽轮机652

4.1.1 工业汽轮机的分类652

4.1.2 汽轮机的选用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653

4.1.3 汽轮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54

4.1.4 汽轮机的工艺计算654

4.1.5 汽轮机的调节和保安系统658

4.2 燃气轮机658

4.2.1 燃气轮机的分类658

4.2.2 燃气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659

4.2.3 燃气轮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59

4.3 膨胀机659

4.3.1 膨胀机的分类659

4.3.2 膨胀机的主要性能指标660

4.3.3 膨胀机选型的基本原则660

4.3.4膨胀机的调节660

5 制冷机660

5.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660

5.1.1 制冷剂660

5.1.2 选用计算660

5.1.3 辅助设备的选择663

5.2 离心式制冷机663

5.3 螺杆式制冷机663

5.3.1 工作原理663

5.3.2 工作流程664

5.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664

5.4.1 工作原理664

5.4.2 工作流程665

5.4.3 制冷量的调节方法666

6 机器的振动和噪声控制666

6.1 机器的振动及其控制666

6.2 机器的噪声及其控制666

7 采购666

7.1 采购程序666

7.2 数据表666

7.2.1 往复式压缩机数据表666

7.2.2 离心式压缩机数据表666

7.2.3 汽轮机数据表666

第21章 物化数据686

1 常见气体的物性参数686

1.1 几种气体的物性参数686

1.2 气体的黏度688

1.2.1 一般气体在常压下的黏度688

1.2.2 烷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蒸气黏度689

1.2.3 烃蒸气在常压下的黏度690

1.2.4 醇类蒸气黏度691

1.2.5 二原子气体黏度692

1.3 气体及蒸气的比热容693

1.3.1 气体比热容693

1.3.2 烷烃蒸气比热容694

1.3.3 烯烃蒸气比热容695

1.3.4 二烯烃、炔烃、二氯乙烷和乙腈蒸气比热容696

1.3.5 环戊烷系烃蒸气比热容697

1.3.6 环己烷系烃蒸气比热容698

1.3.7 芳香烃蒸气比热容699

1.3.8 气体Cp-Cv700

1.3.9 烃类蒸气绝热系数Cp/Cv700

1.3.10 有机化合物摩尔热容701

1.4 气体的扩散系数703

1.4.1 一些物质在几种气体中的扩散系数703

1.4.2 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703

1.5 气体的导热系数704

1.5.1 二烯烃、炔烃和醇类气体导热系数704

1.5.2 芳香烃气体导热系数705

1.5.3 常用气体导热系数706

1.5.4 高压下有机化合物气体导热系数707

1.5.5 氢的导热系数708

1.5.6 二原子气体导热系数709

1.5.7 氨的导热系数710

1.5.8 二氧化碳导热系数711

1.5.9 氯气的导热系数712

1.5.10 制冷剂蒸气导热系数712

1.5.11 正烷烃气体导热系数713

1.5.12 异烷烃和烯烃气体导热系数714

2 水的物性参数&.715

2.1 饱和水的物性参数715

2.2 饱和水蒸气的物性参数716

2.3 饱和水蒸气的蒸汽压716

2.4 过热水蒸气的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和黏度717

2.5 水蒸气焓熵图719

2.6 水蒸气温熵图720

3 空气的物性参数721

3.1 干空气的物性参数721

3.2 干空气密度和饱和水蒸气含量722

3.3 空气湿焓图724

4 常见液体的物性参数725

4.1 某些盐类水溶液的沸点725

4.2 液体的相对密度和密度726

4.2.1 油品相对密度726

4.2.2 部分液体相对密度726

4.2.3 醇类相对密度726

4.2.4 常见无机物水溶液相对密度726

4.2.5 烷烃相对密度729

4.2.6 烯烃和二烯烃相对密度729

4.2.7 芳香烃相对密度730

4.2.8 常用溶剂相对密度731

4.2.9 有机液体相对密度732

4.2.10 乙腈和氢氧化钠水溶液相对密度733

4.2.11 浓硫酸水溶液相对密度734

4.2.12 稀硫酸、硝酸和盐酸水溶液相对密度735

4.2.13 氯化钙水溶液相对密度736

4.2.14 氨水溶液密度736

4.2.15 液氨(及蒸气)密度737

4.3 液体比热容738

4.3.1 一般液体比热容738

4.3.2 烷烃、烯烃、二烯烃液体比热容739

4.3.3 芳香烃液体比热容740

4.3.4 溶剂和醇类液体比热容741

4.3.5 氨水比热容742

4.3.6 常用酸、碱水溶液比热容742

4.3.7 制冷剂液体比热容743

4.3.8 氯化钙水溶液比热容744

4.3.9 氢氧化钠水溶液比热容744

4.4 液体和水溶液的体积膨胀系数746

4.5 液体的黏度747

4.5.1 黏度换算747

4.5.2 一般液体黏度748

4.5.3 烷烃液体黏度751

4.5.4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液体黏度752

4.5.5 芳香烃和环己烷液体黏度753

4.5.6 有机化合物液体黏度754

4.5.7 液体烃黏度(常压及中压)755

4.5.8 硫酸水溶液黏度756

4.5.9 氯化钙水溶液黏度756

4.5.10 氢氧化钠水溶液黏度757

4.5.11 盐类水溶液相对黏度758

4.5.12 盐酸和氨水溶液黏度759

4.5.13 液氯黏度759

4.5.14 硝酸相对黏度760

4.6 某些无机物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760

4.7 液体的表面张力761

4.7.1 某些无机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761

4.7.2 烷烃表面张力761

4.7.3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表面张力762

4.7.4 芳香烃表面张力763

4.7.5 醇类、二甘醇水溶液表面张力764

4.7.6 一般液体表面张力765

4.7.7 烃类混合物表面张力和液汽密度差关系767

4.7.8 烷烃表面张力和液汽密度差关系768

4.7.9 烯烃等物质表面张力和液汽密度差关系769

4.7.10 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769

4.8 标准电极电位770

4.9 液体导热系数771

4.9.1 烷烃液体导热系数771

4.9.2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液体导热系数772

4.9.3 芳香烃液体导热系数773

4.9.4 醇类液体导热系数774

4.9.5 液体导热系数775

4.9.6 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钾溶液导热系数775

4.9.7 液体制冷剂导热系数776

4.9.8 氨水溶液导热系数776

4.10 溶解度777

4.10.1 无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777

4.10.2 一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H781

4.10.3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782

4.10.4 氢氧化钠和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783

4.10.5 碳酸氢铵在水中的溶解度783

4.10.6 硫化氢在一乙醇胺溶液中的溶解度(一)784

4.10.7 硫化氢在一乙醇胺溶液中的溶解度(二)784

4.10.8 硫化氢在二乙醇胺溶液中溶解度785

4.10.9 几种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785

5 汽液平衡蒸气压力786

5.1 醇、醛、酮和醚类蒸气压786

5.2 烷基酸和胺类蒸气压787

5.3 芳香烃、酚类蒸气压788

5.4 芳香烃、卤素和氮化合物蒸气压789

5.5 卤代烃蒸气压790

5.6 烷烃、烯烃和二烯烃蒸气压791

5.7 硝酸水溶液蒸气压792

5.8 发烟硫酸液面上S03蒸气压793

5.9 浓硫酸水溶液液面上蒸气压793

5.10 盐酸水溶液的水蒸气压794

5.11 盐酸水溶液氯化氢蒸气压795

5.12 几种化学品蒸气压797

6 二组分气液平衡与温度(或压力)关系797

6.1 乙醇-水797

6.2 水-醋酸798

6.3 甲醇-水798

6.4 水-乙二醇799

6.5 甲醇-苯799

6.6 乙醛-醋酸800

6.7 甲苯-醋酸800

6.8 醋酸-间二甲苯800

6.9 甲醇-乙二醇800

6.10 乙醛-甲苯801

6.11 乙醛-苯801

6.12 乙醛-水801

6.13 乙醛-乙醇802

6.14 苯-环己烷802

6.15 氯仿-苯802

6.16 苯-甲苯802

6.17 氮-氧803

6.18 某些二组分汽液平衡数据803

7 二元、三元恒沸物和低共熔混合物组成803

7.1 苯(甲组分)与某些化合物组成的恒沸物803

7.2 甲苯(甲组分)与某些化合物组成的恒沸物804

7.3 醋酸(甲组分)与某些化合物组成的恒沸物804

7.4 苯(甲组分)与某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恒沸物805

7.5 低共熔混合物组成805

8 一些化合物的热力学常数805

8.1 生成热和生成自由能805

8.1.1 无机物生成热和生成自由能805

8.1.2 有机物生成热和生成自由能812

8.2 燃烧热814

8.2.1 有机物燃烧热814

8.2.2 几种无机物燃烧热816

8.3 溶解热及水溶液生成热816

8.3.1 常用无机物溶于水的溶解热816

8.3.2 某些常用物质的水溶液生成热818

8.4 蒸发潜热819

8.4.1 某些液体的蒸发潜热819

8.4.2 烷烃蒸发潜热820

8.4.3 烯烃和二烯烃蒸发潜热820

8.4.4 芳香烃蒸发潜热821

8.4.5 溶剂蒸发潜热822

8.4.6 正烷烃蒸发潜热与温度、压力关系822

8.4.7 烃在减压时的蒸发潜热823

8.5 熔融热和酸碱中和热824

8.5.1 元素和无机物熔融热824

8.5.2 有机物熔融热825

8.5.3 酸碱中和热825

8.6 升华热和吸附热826

8.6.1 某些物质的升华热826

8.6.2 活性炭和硅胶的积分吸附热827

8.6.3 不同类型活性炭上C02的积分吸附热827

9 固体物料的物性参数828

9.1 某些固体物料的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热扩散率828

9.2 某些材料的辐射黑度831

10 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化数据832

11 高温载热体842

11.1 有机高温载热体842

11.1.1 道生油物性数据842

11.1.2 Ⅶ系列导热油842

11.1.3 三一牌系列导热油物性数据842

11.1.4 X6D系列导热油842

11.1.5 氢化三联苯导热油846

11.1.6 Thermino1系列导热油846

11.1.7 NeoSK-Oi1系列导热油846

11.2 无机高温载热体851

11.2.1 熔融金属物性参数851

11.2.2 熔盐物性参数852

11.2.3 烟道气物性参数852

12 物化数据计算853

12.1 纯组分特性853

12.1.1 临界温度853

12.1.2 临界压力855

12.1.3 临界体积855

12.1.4 临界压缩系数855

12.1.5 偏心因子855

12.1.6 Riede1常数855

12.1.7 势能常数856

12.1.8 沸点856

12.2 蒸气压857

12.2.1 纯液体蒸气压857

12.2.2 与不凝性气体共存时的蒸气压857

12.3 气体和液体的少p-V-T关系857

12.3.1 Pitzer-Curl法857

12.3.2 液体密度862

12.3.3 液体的体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863

12.4 流体相平衡863

12.4.1 气液平衡系统863

12.4.2 液液平衡系统868

12.4.3 液相活度系统868

12.5 热容和热焓868

12.5.1 气体比热容868

12.5.2 液体比热容870

12.5.3 固体在常温下的比热容870

12.5.4 理想气体焓及熵872

12.5.5 气体和液体的比焓872

12.6 蒸发潜热、生成热及燃烧热874

12.6.1 蒸发潜热874

12.6.2 正常沸点下的蒸发潜热877

12.6.3 蒸发潜热与温度的关系877

12.6.4 熔融热877

12.6.5 升华热877

12.6.6 溶解热877

12.6.7 理想气体生成热877

12.6.8 燃烧热882

12.7 表面张力889

12.7.1 纯物质表面张力889

12.7.2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889

12.7.3 非水溶液混合物表面张力889

12.7.4 含水溶液表面张力891

12.8 黏度892

12.8.1 气体黏度892

12.8.2 液体黏度895

12.9 导热系数902

12.9.1 气体导热系数902

12.9.2 液体导热系数907

12.9.3 液-固悬浮体的导热系数909

12.9.4 金属导热系数909

12.10 扩散系数909

12.10.1 气体扩散系数909

12.10.2 液体扩散系数911

13 模拟系统数据库和数据估算系统912

13.1 数据库912

13.1.1 纯组分数据库912

13.1.2 其他数据库913

13.2 热力学性质模型和物理参数估算913

13.2.1 热力学性质模型913

13.2.2 物理性质参数估算913

14 常用单位换算914

参考文献9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