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
  • 李宇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52966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仲景学说-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张仲景病因病机理论概览1

一、病因分类思想1

二、发病1

三、正气病机2

四、邪气病机3

五、病位病机5

六、张仲景的病机理论特点5

七、全书总结5

第一章 病因分类思想7

第一节 《金匮要略》一篇2条三词分析7

一、“因”词义考7

二、“风气”与“邪风”词义考8

三、“元真”词义考9

四、《金匮要略》一篇2条的深层解读11

第二节 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方式12

一、“正邪内外”关系12

二、生活致病成因13

三、两种病因层次13

四、病因三条皆以“内所因”为桥梁13

第三节 张仲景“病因三条”与陈无择“三因说”比较14

一、以陈无择“三因说”对比张仲景“病因三条”14

二、以张仲景“病因三条”对比陈无择“三因说”15

三、“情志”致病属于“生活致病成因”16

四、陈无择“三因说”的不足之处16

五、张仲景的“广义病因”与陈无择的“狭义病因”17

第四节 病因分类思想总结17

一、邪正内外关系17

二、生活致病成因与人体关系17

第五节 张仲景的病因病机概念18

一、“病因”与“病机”即是“病由”或“病源”18

二、“病因”等于“病机”18

三、“病机”本指疾病原因的“关键”19

四、“见病知源”的理论阐述方式19

五、“多维度”的病因病机阐述层次27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术语整理31

一、研究方法31

二、张仲景名词术语整理32

三、与《内经》《难经》术语收载情况对比33

四、病机术语归纳34

第二章 发病44

第一节 健康与体质44

一、平人44

二、病人47

三、各种体质之人54

四、其他素体因素58

第二节 发病类型62

一、卒病与痼疾(新病与旧病)62

三、得病66

四、发作67

五、晚发70

六、伏气71

七、合病与并病73

八、坏病73

九、灾怪74

十、行尸75

十一、内虚75

十二、相搏76

十三、结80

第三节 疾病转归88

一、未病88

二、初得病与始得之89

三、转、传、受89

四、愈、解92

五、差、治94

六、罢、去、除100

七、久久与不了了103

八、还、尽105

九、微、甚、益、剧、极106

十、顺、失、逆107

十一、和、太过110

十二、生、死、命111

第四节 生活致病成因124

一、外在环境125

二、饮食125

三、劳倦126

四、情志126

五、医咎(误治)126

六、他病所致132

第三章 正气病机135

第一节 虚实136

一、“虚实”的基本概念136

二、虚实概念的特点138

三、“虚实”病机分类146

四、多种虚实相近概念153

第二节 阴阳气168

一、从阴阳脉看阴阳上下之气168

二、阴阳指上下气的理论特点171

三、阴阳气与人身诸气的关系173

四、与《内经》阴阳气的关系179

五、简要比较阴阳气理论与阴阳学说180

六、张仲景阴阳气理论的研究意义182

七、阴阳气病病机分类185

第三节 大气192

一、论《金匮要略》“为气”之意192

二、“大气”的病机分类203

第四节 谷气205

一、谷气的特点206

二、谷气病的病机分类206

第五节 营卫气211

一、营卫气的特点211

二、营卫气病的病机分类212

第六节 宗气217

一、宗气的特点217

二、宗气病机分类218

第七节 表里气225

第八节 脏腑气225

第九节 精神226

一、精神魂魄理论226

二、“精神”病证的病机分类232

第十节 血236

一、血的特点236

二、血病病机分类237

第十一节 水242

一、水、水气与津液的生理关系242

二、水、湿、饮的病理概念异同245

三、津液病病机分类253

四、水气病病机分类255

五、水饮病病机分类258

六、干燥病病机分类261

第四章 邪气病机264

第一节 邪气概念265

一、邪气有广义、狭义之分265

二、五邪理论266

三、邪气与生活致病成因有关268

四、邪气乃正邪交争的结果268

第二节 邪气理论269

第三节 “六因病机”理论272

一、太阳病“六因病机”的概念272

二、太阳六病的理论特点275

三、“太阳六病”揭示邪气属“病机理论”279

第四节 风280

一、“中风”是专指感受风邪之病280

二、风邪致病特点282

三、风邪病证284

第五节 寒287

一、“伤寒”是专指伤于寒邪之病287

二、寒邪致病特点295

三、寒邪病证299

第六节 湿(雾露)305

一、湿即外来之水邪305

二、湿邪致病特点306

三、湿邪病证与所中部位308

第七节 食(?饪)309

一、?饪之邪即是宿食309

二、?饪之邪伤脾胃310

三、?气与谷气、积聚之异同311

四、宿食之脉证312

第八节 热314

一、热邪概念314

二、热邪致病特点320

三、热邪病证323

第九节 客气(劳气)326

一、客气与邪气之异同326

二、客气具有阳热之性327

三、“协热”即是协同客热327

四、客气的生成机理329

五、客气之意义在于鉴别热之虚实330

六、伏气与客气之异同331

七、劳气与客气之异同331

八、劳气与虚劳的关系333

九、客气、劳气的常见病证334

十、《内经》阴虚内热与客气的关系334

第五章 病位病机337

第一节 阴阳337

一、阴阳的部位概念337

二、阴阳部位的病机分类340

第二节 上中下340

一、上中下部位概念340

二、上中下部位病机分类341

第三节 表里343

一、表里概念343

二、表里病机分类349

第四节 内外350

一、内外概念351

二、内外病机分类352

第五节 脏腑353

一、脏腑概念354

二、脏病病机分类359

三、胃病病机分类366

四、肠病病机分类368

五、三焦病病机分类368

六、膀胱病病机分类370

第六节 形体372

一、皮腠372

二、经络(血脉)374

三、肌肉376

四、筋骨(关节)378

五、头379

六、咽喉379

七、胸379

八、膈与心下380

九、腹382

十、胁382

十一、腰383

十二、血室383

十三、胞384

第六章 病机理论特点387

第一节 病机理论框架结构387

第二节 以正气为本的病机理论390

第三节 创新理论与医学思想391

一、系统的病机理论391

二、独创的病机理论393

三、于《内经》基础上有所创新393

四、与《内经》理论的整体差异394

五、“知常达变”的思想395

六、促使中医理论“标准化”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