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球形态的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翁文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13038·240
- 出版时间:1958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球形态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7
第一章 讨论9
第二章 有关地球起源及其内部组织的理论19
表1 地壳厚度表29
图1 中亚细亚震源浓度分布图32
第三章 地球的形态35
表2 豫驰周期表41
表3 岩石中放射元素含量表46
第四章 地球形态变迁的可能方式53
图3 变形运动的一种方式--岩圈的南北偏心运动55
图2 变形运动的一种方式--岩圈的东西偏心运动55
图4 变形运动的一种方式--岩圈扁率变化运动56
图5 变形运动的一种方式--大陆星瓣运动56
图6 变形运动的一种方式--两极反对称运动57
图8 对流和扭曲运动的一种方式--南北半球的扭曲运动58
图7 对流和扭曲运动的一种方式--内外层相对流动58
第五章 地球相对扁率的变化63
图9 中生代的海进区和海退区66
表4 我国N35°线南北几期沉积的分布67
表5 北美中部东部在N35°线南北的沉积分布69
图10a 中国东部沉积速度的对比70
图10b 中国西部沉积速度的对比71
图11 北美东部沉积速度的对比72
图12a 中国东部各沉积区岩相的对比73
图12b 中国西部各沉积区岩相的对比74
图13 海西褶皱带的分布概况75
表6 N35°和S35°线附近的海西褶皱带76
图14 地质年代内地球相对扁率的变化77
表7 各地质年代间地球相对扁率的变化方向表78
图15 陆半球和水半球82
第六章 岩圈的偏心82
图16 世界地震震心分布略图84
图17 世界火山岩的分布草图85
图18 世界中生代褶皱带的分布略图87
图19 寒武纪到下泥盆纪的海洋进退88
图20 下泥盆纪到上石炭纪的海洋进退89
图21 古生代非洲大陆的隆起89
图22 中生代非洲大陆的下沉90
图23 新生代非洲大陆的再度隆起90
图24 太平洋两岸沉积速度的比较92
图25 太平洋外圈带的钨锡磺分布草图94
图26 地质年代中岩圈向北偏心的幅度96
图27 南北偏心和扁率变化的组合97
图28 北半球盐沉积的分布草图98
图29 北半球下古生代油苗分布草图99
图30 北半球古生代油田分布草图99
图32 北半球新生代油田分布草图99
表8 北半球主要含油和含盐沉积的纬度分布(太平洋四周除外)99
图31 北半球中生代油田分布草图99
图33 新生代褶皱带的分布草图100
第七章 海陆分布等问题101
图34 各纬度上岩圈面的高度104
图36 世界主要中和下石炭起煤田分布示意图105
图35 上古生代植物化石产地的纬度分布105
图40 岩圈面在各经度上的平均高度108
图39 大陆星瓣108
图38 南北极反对称运动在各地质年代内的幅度变化(根据约里奥资料)108
图37 南北极反对称运动在各纬度上的幅度变化(根据约里奥资料)109
图41 高纬度和低纬度上比较大陆星瓣的现象109
图42 世界大陆的分布110
图43 世界主要地盾的分布111
图44 地史中的大陆星瓣(根据约里奥资料)112
图45 地史中亚洲、美洲的隆起(根据约里奥资料)114
图46 N10°-S10°纬度上主要地学现象的对比114
图47 太平洋中的岛屿排列线115
图48 北半球加里东褶皱带的分布草图115
第八章 测高律119
图49 岩圈面在各高度的面积百分比120
图50 测高曲线122
图52 N50°的测高曲线123
图51 S50°的测高曲线123
图53 测高律的图解124
图54 一种均衡状态的假想125
第九章 世界古地理图的分析127
图55 N35°和S35°平均测高曲线129
图56 赤道上的测高曲线129
图57 岩圈面在各纬度上的升降运动示意图(根据约里奥资料)131
表9 各种古地理图初步分析资料(表a,b,c)132
第十章 地质年代里的海陆比例和世界气候135
图58 地质史中海洋面积百分比的变化137
图59 地质史中海洋进退和海洋面积的比较138
图60 海洋面积变化和几种同期性的现象141
第十一章 地壳的波动、硬化和断裂147
图61 波形运动的“逆转”148
图62 北美洲东部的一个地质剖面草图150
图63 北美洲圣姚金谷地的地质剖面151
图64a 各地质年代中构造运动速度的比较草图153
图64b 各地质年代中构造运动幅度的比较草图153
第十二章 关于几种沉积磺藏的问题159
表10 几种物质中同位素的比(表a,b,c,d)166
图65 下古生代海进区和已发表的古生代产油区草图169
图66 中生代海退区和已发表的中生代产油区草图170
图67 新生代海退区和已发表的新生代产油区草图171
图68 我国东部中下古生代的海进海退区域略图173
图69 世界三叠纪一侏罗纪和白垩纪--第三纪产煤区的划分略图179
表11 世界不同时代产煤区的分布表181
图70 盐丘的分布草图189
第十三章 今日的地球(第四纪的地球)190
表12 想像中的第四纪扁率变化的幅度197
第十四章 各种地球发展假说的讨论205
第十五章 结束语217
图71 各纬度不同角速度所产生的扭曲线217
表13 海洋底部沉积速度表226
表14 地质年代年龄表226
表15 常用的数字表227
(附录一) 图谱函数229
(附录二) 拉普拉斯公式的解答229
(附录三) 不可压缩液体与拉普拉斯公式230
(附录四) 不可压缩液球的小幅度的流动230
(附录五) 解释测高律的例子233
(附录六) 古地理图的简化分析235
(附录七) 由扁率变化所引起的坡度变化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