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文化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文化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2343604.jpg)
- 鲍宗豪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494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文明1
1.1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1
1.1.1 “埃尼阿克”诞生1
1.1.2 “埃尼阿克”的重要意义2
1.1.3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发展3
1.1.4 晶体管与第二代电子计算机5
1.1.5 集成电路与第三代电子计算机6
1.1.7 电子计算机的第五代--智能电脑7
1.1.6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7
1.1.8 电子计算机进入第六代--神经电脑10
1.1.9 未来的电子计算机功能11
1.2 电脑正在改变人类生存的世界12
1.2.1 电脑取代了纸和笔12
1.2.2 电脑翻译12
1.2.3 现代电子出版业13
1.2.4 城市电脑交通管理13
1.2.5 铁路运输的自动化14
1.2.6 用电脑来研究经济学14
1.2.7 电脑模拟农作物生长15
1.2.8 电脑模拟16
1.2.9 用电脑矫正脸形16
1.2.10 用电脑模拟逐渐取代动物实验17
1.2.11 虚拟现实17
1.3 互联网与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革18
1.3.1 数字化: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19
1.3.2 超时空交往:交往方式的革命21
1.3.3 网络教育:教育的革命23
1.3.4 网上购物:消费方式的革命25
1.3.5 网络时空:闲暇方式的革命27
1.3.6 虚拟组织:社会组织方式的革命30
1.4 互联网与网络文明、社会文明32
1.4.1 一个新文明的兴起32
1.4.2 现代社会文明的里程碑33
第二章 网络经济37
2.1 全球网络与第三次通信革命37
2.1.1 人类通信史上又一场空前伟大的革命37
2.1.2 取消政府垄断和实行国际电信自由已蔚然成风38
2.1.3 “为人类提供更多选择”是新媒体真正的魅力40
2.2.1 网络经济:自然历史过程的考察41
2.2 网络经济的崛起、发展与萧条41
2.2.2 网络经济是信息产业化的结果44
2.2.3 网络经济的第一次高潮45
2.2.4 网络经济的第一次转折49
2.2.5 逃出互联网经济大萧条49
2.3 网络经济的创新及其游戏规则51
2.3.1 网络经济的涵义与表现形式51
2.3.2 网络经济的十大特征54
2.3.3 网络经济是对传统产业和制度的创新56
2.3.4 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60
2.4 网络与电子商务77
2.4.1 互联网创造了新型的“中间行业”77
2.4.2 互联网商务的八大收入来源79
2.4.3 网上购物的结算方法81
2.5 网络与新型企业组织85
2.5.1 市场信息化呼唤企业制度“第三次变革”85
2.5.2 企业内部结构正由“金字塔”转向“网络型”87
2.5.3 全球网络经济中企业组织结构新原则91
2.5.4 “智能资本管理”日益决定企业的命运94
2.5.5 企业总部正回归大自然和迁往“准都市”98
2.5.6 全球网络经济更注重“公平”和“纯洁利润”101
第三章 网络政治105
3.1 网络与国家、国际关系105
3.1.1 网络政治的特点105
3.1.2 网络对传统国家观的冲击106
3.1.3 网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13
3.2 政府及其对网络化世界的管理115
3.2.1 政府在网络化世界中的角色115
3.2.2 网络化世界与政府的管辖权120
3.2.3 网络世界与公共行政管理124
3.2.4 网络世界的其他管理形式127
3.3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化政府131
3.3.1 电子化政府的含义与特征131
3.3.2 电子化政府的必要性和意义132
3.3.3 电子化政府的实现133
3.4 网络与民主政治的发展137
3.4.1 互联网将对民主政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137
3.4.2 互联网给民主政治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143
4.1 网络面临新的伦理难题147
4.1.1 信息污染,信息欺诈147
第四章 网络伦理147
4.1.2 “信息崇拜”的负效应149
4.1.3 对个人隐私的挑战150
4.1.4 知识产权的保护151
4.1.5 网民的道德人格153
4.1.6 人性的呼唤154
4.2 若干网络问题的伦理分析155
4.2.1 “网络黑客”的伦理精神156
4.2.2 “网络爱情”的是是非非162
4.2.3 网络平等的伦理价值169
4.3 网络:虚拟与现实的伦理关系170
4.3.1 虚拟与现实的关系170
4.3.2 网络伦理问题的现实根源171
4.3.3 网络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协调173
4.4 强化网络道德规范、道德意识176
4.4.1 引进现实社会道德运行机制176
4.4.2 规范网络行为177
4.4.3 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179
5.1.1 网络规制的难题180
5.1 网络规制的艰难性180
第五章 网络法180
5.1.2 网络立法的两难性183
5.2 网络立法和网络安全185
5.2.1 域名权186
5.2.2 隐私权187
5.2.3 版权法190
5.3 借鉴国外经验和加快我国网络立法192
5.3.1 美国的网络立法192
5.3.2 加拿大的网络立法195
5.3.3 加快我国网络立法196
第六章 网络教育197
6.1 网络教育的意义197
6.1.1 网络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197
6.1.2 网络使教育获得更多的资源198
6.1.3 网络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198
6.1.4 网络教育构造终身学习的体系198
6.2 网络教育的形式及其意义199
6.2.1 远程和在线教育的定义199
6.2.2 在线教育的意义200
6.2.3 远程教育的意义202
6.3 网络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203
6.4.1 数字化全球学习基础结构的概要207
6.4 建设“全球化学习基础结构”207
6.4.2 “全球数字化学习基础结构”建设带来的挑战211
第七章 网络文化216
7.1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文化216
7.1.1 网络文化范式216
7.1.2 网络语言217
7.1.3 网络文化载体219
7.2 网络文化的价值意蕴221
7.2.2 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222
7.2.1 网络塑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222
7.2.3 网络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223
7.2.4 网络语言丰富了网络文化世界224
7.2.5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225
7.3 网络文化与民族文化226
7.3.1 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影响227
7.3.2 互联网上民族文化保护的对策228
7.4 网络人文精神229
7.4.1 网络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吗229
7.4.2 网络人文精神的时代意蕴232
7.4.3 网络与人文精神的新境界234
第八章 网络社会237
8.1 网络社会:一个真实的“虚拟社会”237
8.1.1 虚拟空间、虚拟社会与虚拟世界237
8.1.2 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240
8.1.3 真实“虚拟社会”的沟通系统244
8.1.4 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对象245
8.2 网络社会与人的主体性247
8.2.1 网络社会为人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247
8.2.2 网络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压抑与束缚250
8.2.3 网络社会人的主体性的健康发展251
8.3 网络生存与社会控制252
8.3.1 网络与失序的世界252
8.3.2 网络与社会的控制255
8.4 网络社会的社会历史观258
8.4.1 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258
8.4.2 0和1与新的生存观259
8.4.3 虚拟世界与新的文明观260
8.4.4 新自由观261
后记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