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治亭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91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855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1897页
- 主题词:其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清史总论…………………………………………………李治亭第一编 山海关外开基立业第一章 从传说到历史3
1.仙女诞育始祖3
2.孟特穆率族归明6
3.世代为明“看边”16
第二章 女真再度复兴33
1.女真溯源流33
2.明对女真的治术41
3.明末女真分合之势51
第三章 创建后金政权58
1.努尔哈赤起兵创业58
2.统一女真诸部71
3.创建八旗111
4.制定满文132
5.建国称汗137
1.首战抚、清144
第四章 对明廷的战争144
2.决战萨尔浒151
3.进军辽东164
4.迁都辽阳179
5.夺取广宁190
第五章 后金发展受挫199
1.弃辽阳再迁沈阳199
2.兵败宁远城下203
3.后金陷入危机212
4.努尔哈赤之死223
第六章 皇太极改革231
1.调整满汉关系231
2.仿明制更定官制234
3.完善八旗制度239
4.推行满族文化243
第七章 后金蓬勃发展250
1.向辽西推进250
2.入关袭扰262
3.三征林丹汗271
4.两征李氏朝鲜279
5.黑龙江入版图293
第八章 清史新纪元302
1.改国号大清302
2.确立专制政体307
3.经济全面好转312
4.决胜松山、锦州317
1.大顺灭亡明朝325
第一章 定鼎北京325
第二编 入主中原325
2.多尔衮决策进关334
3.吴三桂请兵345
4.血战山海关358
5.迁都北京375
第二章 削平群雄386
1.扑灭大顺与大西386
2.渡江攻灭弘光397
3.鲁王唐王绍武覆亡408
4.最后亡永历420
5.肃清反清势力442
第三章 重建新王朝463
1.承袭明制政体463
2.恢复封建经济474
3.严厉整饬吏治487
4.理顺满汉关系498
5.怀柔边疆各民族515
1.圣祖即位与初政532
第四章 巩固与扩大统一532
2.以农事为“国之本”540
3.清除鳌拜集团550
4.裁撤“三藩”559
5.收降郑氏台湾575
第五章 清初思想与文化587
1.三大思想家交相辉映587
2.理学与经学的新变化609
3.史学的蓬勃气象625
4.文学与艺术初现繁荣637
第三编(上) 康熙开创盛世新局面655
第一章 由乱走向大治655
1.皇帝乾纲独揽655
2.政通人和662
3.调整垦荒政策669
4.更定赋役制度676
5.治黄与大治天下679
1.雅克萨反击沙俄687
第二章 长城内外一家687
2.平定噶尔丹之乱697
3.盛大的多伦会盟706
4.和硕特蒙古归一统714
5.艰难险阻保西藏721
第三章 稳步进入盛世730
1.经济全面上升730
2.赈灾与普免钱粮738
3.“滋生人丁永不加赋”746
4.海陆贸易兴旺750
5.振兴工矿手工业756
6.圣祖巡视地方762
第四章 思想文化昌盛770
1.崇儒家注重实学770
2.掀起兴办书院的热潮777
3.广开科举选拔人才781
4.倡导学术蔚然成风789
5.文学艺术取得成就797
6.中西科技首次结合806
第五章 康熙晚年政治815
1.圣祖的人格与为政815
2.吏治宽纵政风松懈824
3.钱粮亏空储备下降830
4.储位之争与朋党834
第六章 雍正承前启后853
1.世宗继位辨疑853
2.从严整顿吏治862
3.密建储位以固根本876
4.设军机处调整官制885
5.发展经济的新举措891
第七章 发展边疆大一统901
1.平叛和统一青海901
2.雍正西征准噶尔907
3.设噶伦以藏治藏915
4.西南实施改土归流919
第八章 严控意识形态928
1.康熙初兴文字狱928
2.雍正文字狱趋严935
3.行密折制加强督察948
4.阐扬名实不尚虚文956
第三编(下) 盛世达到全盛967
第一章 高宗的治国思想967
1.高宗为政主“中”967
2.严惩贪官污吏976
3.强化君主专制991
4.再严朋党之禁998
5.大兴文字狱1004
1.商品生产的发展1017
第二章 盛世的雄姿盛容1017
2.资本主义萌芽持续生长1029
3.商品市场网形成1033
4.清政府的通商政策1044
5.国库财富充盈1051
6.赈灾减赋普免钱粮1060
7.盛世盛设千叟宴1065
1.十全武功纪盛1068
第三章 大一统空前扩大1068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082
3.西藏实施重大变革1088
4.金川之役与改土归流1098
5.避暑山庄——盛世的辉煌1109
6.全盛时期的疆域1115
第四章 多民族关系的新格局1117
1.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1117
2.创建民族事务管理机构1127
3.首崇满洲与满汉一体1133
4.满蒙联姻与分治蒙古1141
5.治理藏、回族的政策1150
第五章 18世纪的社会生活1157
1.18世纪社会等级与变动1157
2.宗法制度的新变化1163
3.婚姻及家庭的基本模式1169
4.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1174
5.秘密社会及其活动1179
6.佛、道与天主教的传播1184
第六章 盛世时期的对外关系1191
1.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密切交往1191
2.中国与安南的传统关系1200
3.中国与缅甸的边境战争1206
4.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1212
5.中国与暹罗的关系1218
6.中国与荷兰、俄国、英国的关系1222
1.大兴教育与再举博学鸿词科1234
第七章 文化教育之极隆1234
2.大规模整理文献与编纂书籍1240
3.编纂《四库全书》1246
4.严查与禁毁违禁图书1257
5.乾嘉学派及其学术成就1267
6.文学艺术异彩纷呈1295
7.爱新觉罗家族的文化创造与成就1311
第八章 盛世降下帷幕1323
1.持盈保泰求安1323
2.和珅专权乱政1327
3.社会动荡加剧1333
第四编 嘉庆道光中衰1341
第一章 仁宗施政图新1341
1.仁宗即位与太上皇1341
2.惩治和珅集团1346
3.鼓励直言陈事1352
4.禁止进献贡物1361
第二章 社会危机四伏1366
1.颓靡成风1366
2.河防崩坏1371
3.赋税不足1375
4.八旗生计艰难1380
5.军备松弛1386
第三章 由治入乱1392
1.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1392
2.东南沿海骚动1400
3.直隶河南山东天理教起义1404
4.陕西“厢工”暴动1410
1.宣宗即位与国势1412
第四章 道光力挽颓势及失败1412
2.重用庸人贻误国事1416
3.漕运衰败与试行海运1419
4.盐政之坏与改革1423
5.允许民间开矿1428
6.倡导节俭与开源节流1431
第五章 变乱四起1436
1.云南永北厅彝民起义1436
2.回疆张格尔叛乱1438
3.河南安徽白莲教起义1444
4.台湾天地会起义1446
5.山西先天教起义1451
6.湖南永州瑶族起义1453
7.川南彝民起义1458
第六章 嘉道之际学术新思潮1461
1.乾嘉学术衰落1461
2.今文经学复兴1465
3.新旧转折时代的龚自珍1469
4.睁眼看世界的魏源1475
第五编(上) 鸦片战争与清朝命运1487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487
1.西方社会变革与中国距离拉大1487
2.西方殖民者逼向中国1491
3.清廷的限关政策及后果1497
4.清廷严禁鸦片1500
第二章 鸦片战争爆发1507
1.关于禁烟的大辩论1507
2.重用林则徐禁烟1512
3.虎门销烟震惊世界1515
4.英国悍然出兵侵华1520
第三章 国家衰弱的全面暴露1526
1.林则徐初战告捷1526
2.英国扩大侵华1532
3.屈辱议和签约1540
4.美法等列强趁火打劫1545
5.鸦片战争再认识1547
1.洪秀全与金田村起义1551
第四章 太平天国与清朝对峙1551
2.太平军胜利大进军1555
3.太平天国建都天京1559
第五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1566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演变1566
2.亚罗号事件与再次爆发鸦片战争1574
3.英法美俄逼签《天津条约》1576
4.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的订立1585
5.沙俄侵夺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91
第六章 宫廷内争1595
1.两派政治集团的形成1595
2.八大臣短暂辅政1600
3.那拉氏发动政变1603
第五编(下) 清王朝最后五十年1615
第一章 同治政体新变动1615
1.太后垂帘听政与亲王议政1615
2.改组军机处与设立总理衙门1621
3.汉官僚实力派走上政治舞台1626
4.西方列强与清廷“合作”1634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与捻军最后失败1642
1.天京变乱与“天国”的衰败1642
2.洪秀全之死与“天国”解体1647
3.太平军余部与捻军继续斗争1660
4.太平天国再评价1671
第三章 办洋务始末1677
1.办洋务之缘起1677
2.从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1684
3.洋务派与顽固派辩争1699
4.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1706
第四章 慈禧独操政柄1711
1.穆宗之死与德宗即位1711
2.罢黜奕新重组军机处1713
3.德宗亲政与慈禧训政1720
4.帝后两派的形成及争斗1725
第五章 边疆危机与对策1733
1.“海防”与“塞防”互争1733
2.左宗棠收复新疆1740
3.向沙俄交涉归还伊犁1744
4.日本入侵台湾及清廷交涉1749
5.英俄觊觎西藏1751
第六章 帝国主义列强武力侵华1755
1.法对华战争1755
2.日本侵华战争1765
3.日俄以武力争夺东三省1773
4.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1776
1.德宗与康梁变法1784
第七章 救亡图存的尝试1784
2.义和团与庚子事变1790
3.慈禧被迫“预备立宪”1799
第八章 晚清思想文化巨变1803
1.维新思想的兴起1803
2.排满反清思想的鼓吹1805
3.引进西方科技与文化书刊1808
4.边疆史地研究形成热潮1811
5.文学艺术的新成就1814
1.风雨飘摇中的宣统政局1817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清朝逊国1817
2.孙中山——清朝的掘墓人1819
3.武昌起义敲响清朝灭亡的丧钟1823
4.袁世凯“压南逼北”1832
5.宣统宣布逊位1835
6.辛亥革命评说1841
附录 大事年表1846
后记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