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礼摭遗 中古书仪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礼摭遗 中古书仪研究
  • 吴丽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544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礼摭遗 中古书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王永兴1

前言4

上编 书仪编4

第一章 月仪和朋友书仪4

一、传世月仪的源流与演变4

二、教煌本朋友书仪9

(一)《朋友书仪》的内容组成及月贺仪的发展9

(二)《朋友书仪》的两种文体15

(三)《朋友书仪》中的复书痕迹17

(四)《朋友书仪》的产生地区与年代20

(五)《朋友书仪》的制作与流传28

第二章 吉凶书仪的时代特色及内容变化33

(一)南北朝时期的大族制作34

一、仪注类史书中所见的书仪和其他俗礼书34

(二)史书记载的唐五代吉凶书仪37

二、敦煌文献中的吉凶书仪和其他俗礼书40

(一)分期与概况40

1.唐早期吉凶书仪41

2.开、天时期的吉凶书仪44

3.贞元、元和时期的吉凶书仪47

4.晚唐五代的吉凶书仪和俗礼书50

(二)《吉凶书仪》的内容结构53

1.以家族为主体的初唐和开、天书仪54

2.集大成的郑氏书仪60

3.晚唐五代仪的格局之变63

附表64

1.敦煌吉凶书仪(内外族书仪)比较表64

2.敦煌晚唐五代吉凶书仪(吉仪配比)统计表67

第三章 表状笺启书仪探源68

一、尺牍之学与官文书的发展68

(一)尺牍的来源及其意义69

(二)尺牍之学的形成和公式文的专门化73

二、表状笺启书仪的汉魏南北朝之源79

(一)书仪的目录归属与魏晋南北朝的公式文集79

(二)记室文学的派生发展82

第四章 唐五代表状笺启书仪87

一、唐代表状笺启书仪文集的产生年代与分类87

(一)唐后期五代表状笺启类文集的发展88

(二)唐五代传世表状笺启文集的品目89

3.史籍所载唐五代表状笺启类文集书目表94

二、表状笺启书仪与晚唐五代政治101

(一)唐前期的王言制作与表状笺启101

(二)表状笺启的制作和藩镇政治关系105

(三)翰林学士和掌书记人才互动及笺表文学重心的转移109

(四)藩镇动乱和军阀割据下的掌书记之作118

(五)晚唐五代笺表文学形式体载的研究和流传125

一、S.078v和S.1725v的史事年代及其归属性131

(一)S.078v中的“梁王”和“太保”131

第五章 敦煌表状笺启书仪的分类与特色131

(二)S.1725v的年代、性质137

二、敦煌表状书仪文集的类型和制作140

(一)表状书信文集141

(二)虚拟或规范化的公式文牍145

(三)附:S.4473《后晋文抄》是《李崧文集》的讨论151

(四)附:关于P.4997书仪的一些问题156

一、从P.2945书仪论曹氏归义军归奉中原王朝问题163

第六章 曹氏归义军通使中原与五代王朝的河西经营163

(一)对P.2945年代与主属的不同看法164

(二)书仪性质、内容的再认识169

(三)灵武节度使在曹氏归义军通使中的作用173

二、P.2539v书状主人公再辨证179

(一)“沙州令公”和“泾州太傅”179

1.“沙州令公”其人及于阗来朝180

2.“泾州太傅”的提前报告和谢状带来的疑惑184

(二)灵武、泾州地方权力的转换及五代朝廷的河西经营188

(三)其他书状的主人公和书状集的作者、性质问题191

1.书状的主人公说明致书者不是一个人191

2.书状的性质与撰集者195

上编结语——敦煌书仪形式的总体演变与内容交叉198

第七章 吉凶书仪溯源——家礼的形成和书仪制作204

一、吉礼与家法相结合的吉凶书仪制作背景204

下编 礼仪编204

(一)家法的来源及书仪制作205

1.“家法”一词的渊源、变化206

2.唐代的家法、家仪211

(二)家法的内涵及在书仪中的具体表现216

(一)唐前期礼的制定和书仪中的礼律224

二、朝廷礼制渗入书仪224

(二)贞元、元和的礼书再兴227

(一)书仪对象和等级的确立237

一、书仪的制作程式与等级规定237

第八章 书仪的礼书规格及诸种程式237

(二)书范常式和写作规格239

(一)卑辞、敬语和书仪中的一些特殊词汇246

二、卑辞、敬语的使用及其改革246

1.支福、支胜等248

2.蒙恩、蒙推免、蒙免、推免、推遣等249

(二)“旧仪”的沿用和创新252

第九章 书仪的书体形式及应用259

一、吉凶书仪中的单、复书259

1.杜氏书仪“重丧吊答”中的复书和单书261

(一)复书在改革前后的应用范围261

4.单复书形统计表(一):杜友晋《吉凶书仪》内族凶书仪265

5.单复书形式统计表(二):杜友晋《吉凶书仪》外族凶书仪267

6.单复书形式统计表(三):《书仪镜》与《新定书仪镜》内外族凶书仪271

2.其他吉凶仪中的复书应用274

1.告哀吊答书从繁复到层次合一278

(二)内外族吉凶复书的形式变化278

2.通婚书的两种形式284

3.单复书的合流及与传世文献的比较288

二、唐后期五代的官牍别纸290

(一)别纸的来源和意义291

(二)别纸和重叠别纸在晚唐五代书仪和文献中的应用294

第十章 官称与行第301

一、官称、官称别名的使用与官员敬称的等级变化302

(一)官称的普及化302

(二)中晚唐书仪中的官称别名和官场文化305

(三)官员敬称的时代色彩310

二、书仪中的行第之称与行第普及的庶民影响314

(一)吉凶书仪中的行第之称315

(二)“四海平蕃破国庆贺书”的主人公和行第326

(三)敦煌社会的行第习俗334

7.敦煌曹氏女供养人行第表339

(四)关于行第观念的再探讨345

第十一章 官民婚丧礼俗仪典的示范355

一、婚礼仪俗355

(一)通婚书与婚礼程式356

(二)婚礼中的唐代民俗361

二、丧礼程式和吊祭366

一、敦煌早期书仪中的贞观丧服制度373

第十二章 丧服制度(Ⅰ)373

(一)S.1725与P.4024写本书仪的年代和礼374

1.贞观改礼前的P.4024“丧服仪”376

2.S.1725写卷中的两种礼仪386

(二)关于服衣制度的一些问题393

1.录文399

(三)附:S.1725和P.4024写本书仪丧服部分录文及校释399

2.校释409

二、敦煌所出杜佑丧服衣制图与郑余庆元和书仪417

(一)《唐礼图》的发现及两种丧服图的渊源417

(二)《丧礼服制度》可能被郑余庆书仪收入的推测423

(三)《丧礼服制度》的图说特色及其与现实的关系427

1.录文433

(四)附:P.2967卷《唐礼服制度》的录文和校释433

2.校释436

第十三章 丧服制度(Ⅱ)442

一、敦煌P.3637《新定书仪镜》中丧服图年代质疑442

(一)丧服图服制与开元礼的差异443

(二)丧服图服制的年代问题449

(三)《新定书仪镜》中丧服新制的来源455

(一)唐宋之际丧服制发展的再回顾464

二、唐五代服制的总体发展与中古礼的定型464

8.中古服制变化表465

1.“三《礼》”和“五礼”——礼经与史部仪注之学的分合同异470

(二)礼的发展与唐人的观念变革470

2.礼则的渐变与疑古非经481

(三)唐五代的“正礼”与“时俗”489

三、附:唐前期丧服改礼中的帝王意志与北朝风习495

(一)唐太宗朝舅服和嫂叔服的改革缘起496

(二)高宗朝的甥服增制和玄宗堂姨舅服之兴504

(三)母服舅服的改制和“恒代遗风”的延续512

一、从敦煌书仪中的表状笺启看唐五代官场礼仪的转移变迁521

第十四章 表状笺启书仪和官场仪制521

1.唐前朝的笺表制度522

(一)敦煌书仪与传世文献所见的笺表制度522

2.唐后朝五代笺表制度的变化528

1.以礼仪性官文为主的趋势534

(二)从笺表到启状——贺谢诸仪的降格与普及534

2.贺、谢官仪与笺表形式、内容的雷同及其程式化537

二、唐后期五代中央与地方的礼仪交接546

(一)节度刺史的人朝朝参与上事中谢547

1.朝参班见和节度入觐548

2.拜官中谢554

3.礼钱、台参和上事诸仪561

4.关于“橐鞬三仗”和“廷参”的一点补充572

(二)马在中央、地方礼仪交接中的作用582

1.吊祭使的派遣和辍朝594

(三)外官的凶事吊赠及辍朝、起复之制594

2.起复优典的对外执行604

三、客将、客司与客省609

(一)客将、客司——藩镇的礼仪职司609

1.客司和客将的出现610

2.客司、客将的典客之责612

3.客司、客将的出使、交接之职616

(二)客省、客省使——中央机构中的客司、客将619

1.客省与客省使的设立、发展619

2.客省和客省使的对“内”礼仪之务623

3.客省使的五代特色626

4.五代客省使的外交职能629

下编结语——中古礼制的分期与书仪的礼书内涵636

附录:敦煌书仪写卷目录639

后记6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