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学基础 (第二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春青,张振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14378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质学基础 (第二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地质学的对象、内容和分科1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2
三、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6
第一章 总论7
第一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8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8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9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14
一、地球外部圈层14
二、地球内部圈层17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29
一、地质作用29
二、地质年代31
第二章 矿物33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征34
一、结晶的基本概念34
二、矿物的形态40
三、矿物的化学性质44
四、矿物的物理性质50
第二节 矿物分类和重要矿物62
一、矿物分类和命名62
二、重要矿物简述64
第三章 岩石109
第一节 岩浆活动109
一、岩浆、岩浆活动和岩浆岩的概念109
二、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作用110
三、岩浆的侵入作用124
第二节 岩浆岩128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128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134
三、岩浆岩的分类140
四、主要的岩浆岩144
五岩浆的种类和来源154
第三节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158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阶段159
二、搬运作用阶段169
三、沉积作用阶段172
四、成岩作用阶段179
第四节 沉积岩181
一、沉积岩的组成成分181
二、沉积岩的颜色183
三、沉积岩的构造185
四、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的沉积岩192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12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213
二、变质岩的特征215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和主要的变质岩220
岩石小结237
第四章 矿床241
第一节 矿床的概念和分类241
一、矿床、矿石、品位和矿体的概念241
二、矿产的工业分类244
三、矿床的成因分类245
第二节 内生矿床246
一、岩浆矿床246
二、伟晶岩矿床253
三、气化热液矿床(岩浆期后矿床)254
第三节 外生矿床260
一、风化矿床261
二、沉积矿床265
三、可燃有机岩矿床69
第四节 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276
一、变质矿床276
二、多成因矿床277
第五章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279
第一节 地壳运动和地壳成层构造279
一、地壳运动概述279
二、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方法285
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岩层产状292
第二节 岩石变形分析的力学原理296
一、应力与变形296
二、应变椭球体及其运用305
第三节 褶皱变动309
一、褶曲要素310
二、褶曲的基本形式312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313
四、褶皱构造形成的力学方式320
五、褶皱构造的野外分析方法325
六、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327
第四节 断裂变动328
一、节 理和劈理328
二、断层333
第五节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352
一、各种岩层产状和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352
二、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356
第六章 地震359
第一节 地震的成因类型361
一、构造地震361
二、火山地震363
三、塌陷地震364
四、水库地震和其它地震364
第二节 构造地震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分类365
一、构造地震发展的一般过程365
二、构造地震的分类365
第三节 地震波、地震仪和地震谱368
一、地震波368
二、地震仪和地震谱370
三、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的测定372
第四节 震级和烈度374
一、震级374
二、烈度375
第五节 地震的分布规律381
一、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382
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384
第六节 地震预报90
一、地震区域划分390
二、地震地质构造分析392
三、历史地震分析393
四、地震前兆395
第七章 大地构造学说介绍399
第一节 有关地壳运动的假说399
一、收缩说399
二、均衡说400
三、对流说401
四、膨胀说402
第二节 地槽-地台学说403
一、地槽404
二、地台412
三、过渡区417
四、关于大地构造的若干理论问题418
第三节 地质力学420
一、构造形迹及其力学性质鉴定431
二、构造形迹的序次与等级434
三、构造体系437
四、关于地壳运动问题458
五、地质力学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464
第四节 板块构造学说466
一、历史的回顾467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474
三、板块构造与各种地质作用的关系483
四、中国板块构造轮廓及其划分487
第五节 中国各大地构造学说简介489
一、多旋回构造运动说490
二、断块构造学说493
三、地洼学说496
四、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498
第八章 地史的研究方法和地质年代501
第一节 地史的研究方法501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502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508
三、构造历史分析514
第二节 地层系统与地质时代515
一、岩性地层单位516
二、年代地层单位517
三、地质时代单位519
四、地层符号519
五、地质年代表521
第九章 各代地史概况523
第一节 前古生代523
一、太古代524
二、元古代531
三、震旦纪543
第二节 早古生代551
一、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551
二、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大地构造的轮廓和变化556
三、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560
四、中国早古生代矿产565
第三节 晚古生代566
一、晚吉生代的生物界567
二、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大地构造的发展——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大变革时期573
三、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581
四、中国上古生界的特征584
五、中国晚古生代矿产590
第四节 中生代591
一、生物界的新发展592
二、中生代世界大地构造的演化58
三、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604
四、中国东部中生界特征608
五、中生代矿产614
第五节 新生代614
一、新生代的生物界——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614
二、新生代地壳发展的特征617
三、中国第三纪古地理、地层和矿产620
四、中国第四纪古地理、地层和矿产620
五、第四纪大冰期635
六、人类的出现638
参考文献645
后记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