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92023.jpg)
- 罗国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48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9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伦理学-思想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29
导言31
第一章 甲骨文等史料中所反映的殷周伦理思想的萌芽34
第一节 殷周时代的道德观念34
第二节 殷周时代的婚姻道德观念41
第三节 殷周时代的宗法伦理观念45
第四节 殷周时代的政治道德观念51
第二章 以周公“敬德保民”为核心的西周伦理思想——《尚书》、《易经》、《诗经》中的伦理思想57
第一节 《尚书》中所反映的周公的伦理思想57
第二节 《易经》中的伦理思想65
第三节 《诗经》中的伦理思想69
第三章 《国语》、《左传》中所反映的春秋时期的伦理思想73
第一节 《国语》中的伦理思想73
第二节 《左传》中的伦理思想82
第二编 封建伦理思想的奠基与形成95
导言97
第一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101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101
第二节 以“爱人”为核心的社会道德105
第三节 对孝、忠道德规范的强化111
第四节 “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论116
第五节 “君子”、“仁者”和“圣人”的多层次的理想人格120
第六节 “为政以德”的思想123
第七节 “先义后利”的义利观127
第二章 墨家的兼爱和义利并重的伦理思想130
第一节 墨子的生平及其著作130
第二节 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133
第三节 义利并重的原则和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136
第四节 以反侵略为目的的非攻139
第五节 “赖其力者生”的劳动创造论141
第六节 天能赏善罚恶的宗教伦理观142
第七节 以行为本的道德修养论145
第八节 尚贤和尚同的政治思想147
第三章 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发展(附告子人性论思想)149
第一节 孟子的生平及其著作149
第二节 性善论同性无善恶论的对立150
第三节 良知、良能或良心是道德意识的核心154
第四节 以性善论和良知论为基础的修养论158
第五节 重义轻利的动机论162
第六节 五伦关系及其准则的确立164
第七节 告子“生之谓性”的人性论166
第四章 道家的“自然无为”和“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171
第一节 《老子》的“返朴归真”的伦理思想171
第二节 杨朱的“贵己”、“重生”的伦理思想186
第三节 庄子“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193
第五章 法家“重利贱义”的伦理思想212
第一节 《管子》中所反映的齐法家的伦理思想212
第二节 韩非的伦理思想218
第六章 先秦伦理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伦理思想228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228
第二节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230
第三节 对作为规范体系的“礼”的阐发234
第四节 “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的政治伦理思想237
第五节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义利观241
第六节 强调“师法”、“义礼”的道德教育论243
第三编 封建伦理思想的系统化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249
导言251
第一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系统化257
第一节 《三礼》的形成及其在伦理思想史上的意义257
第二节 《仪礼》的道德观念及其反映的伦理关系259
第三节 《周礼》的伦理思想266
第四节 《礼记》的伦理思想274
第五节 《孝经》的伦理思想290
第二章 董仲舒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论证295
第一节 生平及其著作295
第二节 为什么要“独尊儒术”296
第三节 天人感应和天赋道德298
第四节 关于“三纲”、“五常”300
第五节 “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人性论302
第六节 “正谊”、“明道”的动机论304
第七节 “利以养体”、“义以养心”的义利观306
第三章 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白虎观会议308
第一节 白虎观会议召开的原因308
第二节 白虎观会议和谶纬神学311
第三节 “三纲”、“五常”的正统地位的确立312
第四节 白虎观会议的意义318
第四章 王充等对神学伦理思想的批判319
第一节 扬雄的伦理思想320
第二节 王充的伦理思想324
第三节 王符的伦理思想333
第四编 封建伦理思想的演变(魏晋—隋唐)337
导言339
第一章 魏晋之际“才性之辨”的伦理意义344
第一节 才性问题的提出345
第二节 刘邵《人物志》关于才性问题的论述348
第三节 “才性四本”说的伦理意义354
第二章 玄学伦理思想358
第一节 何晏、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伦理思想359
第二节 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伦理思想367
第三节 向秀、郭象“名教”即“自然”的伦理思想376
第四节 《列子》的纵欲主义伦理思想384
第五节 鲍敬言和鲁褒的伦理思想391
第三章 早期道教伦理思想397
第一节 《太平经》的伦理思想399
第二节 葛洪的道教伦理思想404
第三节 道教宗教道德和戒律的演变发展408
第四章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412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和演变412
第二节 佛教的伦理思想417
第五章 儒、道、佛伦理思想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渗透432
第一节 《颜氏家训》中的伦理思想432
第二节 王通的伦理思想441
第三节 韩愈的伦理思想447
第四节 李翱的伦理思想452
第五节 《忠经》的伦理思想456
第五编 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北宋—明中叶)461
导言463
第一章 道学先驱者的伦理思想468
第一节 周敦颐的伦理思想469
第二节 邵雍的伦理思想480
第三节 张载的伦理思想488
第二章 以“存天理、灭人欲”和“居敬穷理”为特点的理学伦理思想501
第一节 程颢、程颐的伦理思想501
第二节 朱熹的伦理思想513
第三章 以“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为特点的心学伦理思想538
第一节 陆九渊的伦理思想538
第二节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550
第四章 功利学派的伦理思想563
第一节 李觏的伦理思想563
第二节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573
第三节 陈亮、叶适的伦理思想585
第六编 封建专制主义伦理思想的衰落 早期启蒙主义伦理思想的兴起599
导言601
第一章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伦理思想发展的新动向605
第一节 道学封建专制主义伦理思想体系的解体605
第二节 社会道德风习的变化609
第三节 早期启蒙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613
第二章 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者李贽的伦理思想620
第一节 自私出于人的天性621
第二节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625
第三节 主张“自适”,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630
第四节 “决时时进”的人生观及其深刻矛盾634
第三章 具有早期民主意识的思想家黄宗羲的伦理思想638
第一节 “心性统一”的人性论639
第二节 以“天下之利”为道德标准643
第三节 “豪杰之士”的人格理想648
第四章 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家顾炎武的伦理思想652
第一节 基于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性善说653
第二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主张657
第三节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立身准则660
第四节 反对“以法为治”,主张“以名为治”663
第五章 宋明道学的总结批判者王夫之的伦理思想668
第一节 基于进化社会历史观的道德论670
第二节 强调“众私之辨”和对义的层次分析676
第三节 “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680
第四节 道德教育论和道德修养论685
第五节 “以身任天下”的人生观690
第六章 封建专制主义的猛烈抨击者唐甄的伦理思想695
第一节 对封建专制主义道德伦常的批判696
第二节 “天地之道故平”的道德主张700
第三节 “救民爱人”的功利思想704
第四节 “就好避恶”的人性论709
第七章 颜元、李塨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713
第一节 “理由功著”的功利主义715
第二节 “舍形则无性”的人性论720
第三节 强调“实学”、“习行”的德育论724
第四节 “为天地造实绩”的人格理想731
第八章 反对“以理杀人”的思想家戴震的伦理思想735
第一节 “欲根于血气,故曰性也”的自然人性论736
第二节 “以情絜情”、“情得其平”的道德主张741
第三节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学说744
第七编 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753
导言755
第一章 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准备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伦理思想761
第一节 龚自珍的伦理思想762
第二节 魏源的伦理思想769
第二章 农民革命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和封建顽固派的反动——太平天国时期的伦理思想斗争778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及其历史教训778
第二节 曾国藩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太平天国道德革新的反动788
第三章 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戊戌维新时期的伦理思想799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伦理思想领域的斗争799
第二节 康有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伦理思想802
第三节 严复的进化论道德观813
第四节 谭嗣同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激烈批判822
第五节 梁启超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说中的贡献833
第四章 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发展——辛亥革命时期的伦理思想844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对封建道德的继续批判和资产阶级道德观的进一步发展844
第二节 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伦理思想848
第三节 蔡元培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发展的贡献861
第四节 章太炎伦理思想的革命特征和历史局限性872
第八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883
导论885
第一章 五四时期对封建道德的批判889
第一节 陈独秀发起对封建道德的批判890
第二节 李大钊深化了对封建道德的批判898
第三节 鲁迅对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904
第四节 吴虞对封建礼教的抨击912
第五节 胡适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及其实用主义的伦理思想92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932
第一节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933
第二节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传播939
第三节 恽代英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传播94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主资产阶级伦理思想953
第一节 梁漱溟的伦理思想954
第二节 吴稚晖的伦理思想967
第三节 张东荪的伦理思想981
第四节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997
第五节 蒋介石的伦理思想1015
第四章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025
第一节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1025
第二节 刘少奇的伦理思想1036
第三节 周恩来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贡献1043
第四节 朱德的伦理思想1048
第五节 瞿秋白的伦理思想1052
第六节 张闻天的伦理思想1058
第七节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结构1064
后记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