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学基础
  • 王新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099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0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8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2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

概说2

第一节 中医药的起源2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5

第三节 中医学发展简况8

一、基础医学8

二、临床医学9

三、中药学9

四、方剂学10

第四节 中外医药交流简况18

小结19

第二章 中医学与古代哲学20

概说20

第一节 阴阳学说21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2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4

第二节 五行学说38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9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1

小结58

第三章 中医学与方法论60

概说60

第一节 观察与实验61

一、观察61

二、实验63

第二节 比较与分类69

一、比较70

二、分类71

第三节 类比74

一、类比的概念74

二、类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4

第四节 归纳与演绎76

一、归纳76

二、演绎77

第五节 分析与综合79

一、分析79

二、综合80

小结82

第四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83

概说83

第一节 整体观念84

第二节 辨证论治89

小结91

第五章 《中医学基捶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92

第一节 《中医学基捶的主要内容》92

第二节 《中医学基捶的学习方法》92

〔模拟试题〕94

〔试题答案〕96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01

第六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01

概说101

第一节 精101

一、精的生成102

二、精的功能102

第二节 气107

一、气的生成108

二、气的功能108

三、气的运动110

四、气的分类及各自的生成、分布与功能特点111

第三节 血128

一、血的生成129

二、血的功能129

三、血的运行130

第四节 津液136

一、津液的生成137

二、津液的功能137

三、津液的输布与排泄137

〔附〕五脏化五液138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42

一、精与气的关系142

二、精与血的关系143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143

四、气与血的关系143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144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145

〔附〕关于物质阴阳的概念146

小结153

〔模拟试题〕154

〔试题答案〕157

第七章 脏腑161

概说161

第一节 五脏165

一、心165

〔附〕心包络166

二、肝166

三、脾168

〔附〕胰170

四、肺170

五、肾171

〔附〕命门174

第二节 六腑186

一、胆187

二、胃187

三、小肠187

四、大肠188

五、膀胱188

六、三焦188

第三节 奇恒之腑195

一、脑195

二、女子胞196

〔附〕精室197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202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203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206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207

小结214

〔模拟试题〕215

〔试题答案〕220

第八章 经络226

概说226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内容230

一、十二经脉230

二、奇经八脉231

三、十五别络231

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分布233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233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242

三、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246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261

一、经络的基本功能262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263

三、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264

小结270

〔模拟试题〕271

〔试题答案〕273

第九章 形体官窍275

概说275

第一节 五体275

一、脉276

二、筋276

三、肌肉276

四、皮肤277

五、骨277

第二节 五官九窍281

一、舌282

二、目282

三、口283

四、鼻283

五、耳283

六、二阴284

〔附〕五脏外华284

小结290

〔模拟试题〕290

〔试题答案〕291

第十章 体质293

概说293

第一节 体质的形成297

一、先天因素298

二、后天因素299

三、影响体质的其他因素301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310

一、阴阳平和质311

二、偏阳质311

三、偏阴质311

第三节 体质的演化316

一、体质演化的条件316

二、体质演化的一般规律317

小结319

〔模拟试题〕320

〔试题答案〕320

第三篇 病因病机325

第十一章 病因325

概说325

第一节 外感病因330

一、六淫331

二、疫疠335

第二节 内伤病因359

一、七情360

二、饮食失宜363

三、劳逸失当364

第三节 其他病因375

一、外伤因素376

二、胎传因素377

三、病理性因素379

小结395

〔模拟试题〕395

〔试题答案〕400

第十二章 病机403

概说403

第一节 发病机理407

一、正气邪气与发病408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412

第二节 病变机理427

一、邪正盛衰428

二、阴阳失调429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431

四、脏腑经络失常433

〔附〕内生五变440

第三节 病程演变机理469

一、病位传变469

二、病性转化471

三、疾病转归472

四、疾病复发473

小结485

〔模拟试题〕485

〔试题答案〕490

第四篇 诊法辨证495

第十三章 诊法495

概说495

第一节 望诊495

一、望神496

二、望面色497

三、望形态499

四、望头颈、五官500

五、望皮肤503

六、望二阴504

七、望舌504

〔附〕危重病舌象的诊法510

八、望小儿食指络脉510

九、望排出物511

第二节 闻诊540

一、听声音541

二、嗅病气544

第三节 问诊549

一、一般问诊550

二、问现在症552

三、妇科问诊559

四、儿科问诊560

第四节 切诊579

一、脉诊580

二、按诊585

小结601

〔附〕研究进展601

一、舌诊研究601

二、脉诊研究603

〔模拟试题〕605

〔试题答案〕611

第十四章 辨证615

概说615

第一节 八纲辨证616

一、表里辨证616

二、寒热辨证618

三、虚实辨证621

四、阴阳辨证624

第二节 气血阴阳病辨证634

一、气病辨证634

二、血病辨证635

三、气血同病辨证636

四、阴病辨证638

五、阳病辨证638

第三节 脏腑病辨证645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646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649

三、脾与胃病辨证652

四、肝与胆病辨证65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659

六、脏腑兼病辨证661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685

一、六经辨证685

二、卫气营血辨证688

三、三焦辨证690

小结699

〔附〕研究进展699

一、八纲的研究699

二、血瘀证的研究700

三、脏虚证的研究701

〔模拟试题〕703

〔试题答案〕719

第五篇 预防治则康复730

第十五章 预防730

概说730

第一节 未病先防730

一、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730

二、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731

第二节 既病防变742

一、早期诊治742

二、控制疾病的传变742

小结745

〔模拟试题〕745

〔试题答案〕747

第十六章 治则748

概说748

第一节 扶正祛邪750

一、扶正751

二、祛邪751

三、扶正与祛邪兼用752

第二节 标本先后755

一、缓则治本756

二、急则治标756

三、标本兼治756

第三节 正治反治759

一、正治760

二、反治760

第四节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765

一、因人制宜766

二、因地制宜766

三、因时制宜767

小结770

〔模拟试题〕771

〔试题答案〕773

第十七章 康复775

概说775

第一节 康复的基本原则775

一、形神共养775

二、调养气血阴阳776

第二节 常用康复医疗法781

一、药物康复法781

二、针灸推拿气功康复法781

三、体育娱乐康复法783

四、自然康复法783

第三节 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788

一、残疾者788

二、老年病证788

三、慢性病证789

四、急性热病瘥后诸证789

小结791

〔模拟试题〕791

〔试题答案〕792

附录一、模拟试卷794

附录二、授课时数808

热门推荐